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ENVI软件通过面向对象解译的方法分别对2005、2010、2014年的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得到3期的解译数据;然后,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的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以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的大幅增加及水域的锐减为主。2005~2014年9年间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量分别为13 638.15 hm~2、6 926.94 hm~2;植被和盐田的面积都是减少的,而植被减少的面积最多,减少的面积量为10 673.28 hm~2。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政策驱动因子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8~2015年Landsat数据,以宁夏盐池县和同心县为例,对回汉聚居区近40 a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盐池、同心两县耕地、林地面积总体呈增长态势,盐池县耕地、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18×10~4 hm~2和6.67×10~4 hm~2,同心县耕地、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66×10~4 hm~2和3.28×10~4 hm~2。两县草地面积以1987年为转折点,之前大幅减少,而后持续增加。(2)同心县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高于盐池县,均呈增大趋势。1978~1996年,盐池县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高于同心县,而2007~2015年,同心县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超过了盐池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于草地、耕地和林地,呈现以农牧为主的土地利用格局。(3)两县土地利用信息熵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土地系统的有序化程度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GIS技术,对焦作市1980~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焦作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草地、城镇用地经历了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水域、农村居民点与未利用地的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其他建设用地一直处于增加状态;林地和滩涂一直处于减少状态。20 a间焦作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滩涂、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庄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庄河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以2000年和2010年2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庄河市10 a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庄河市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庄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概括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10 a间各类建设用地增加了3.21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8.78%;旱地减少了3.76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减少了10.29%;水田面积增加了0.57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1.56%;林地和水域面积略有减少,草地和其他利用类型土地面积略有增加,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庄河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以2000 年和2010 年2 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庄河市10 a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庄河市2000~2010 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庄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概括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3 个方面.结果表明,2000 年以来10 a 间各类建设用地增加了3.21 万hm2, 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8.78% ;旱地减少了3.76 万hm2, 占总面积的比重减少了10.29% ;水田面积增加了0.57 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1.56% ;林地和水域面积略有减少,草地和其他利用类型土地面积略有增加,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6.
长时间序列的土地调查与监测能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基于大英县地区的Landsat系列影像,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动态变化幅度、动态度和转移矩阵4个方面对2002-2017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①15a间大英县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逐期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先减后增,其他用地面...  相似文献   

7.
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延河流域为例,基于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借助RS、GIS和ENVI软件平台技术,获取了1980-2015年延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并进行了土地利用转移分析;在此基础上解译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了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00年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整体变化较小,耕地、林地、草地3类土地利用面积相互转化频繁但整体面积趋于稳定,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了1.25倍;2000-2015年流域内耕地、林地和草地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28%,林地面积增加了40%,草地面积增加了15%,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了近两倍,但比例很小,未利用地和水体变化幅度不明显;2000年前后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特征存在明显不同,2000年之前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发生在延安市区,2000年之后整个流域地区均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2000-2015年国家"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政策、产业经济生产总值不断上升、人口数量稳定增长、城镇化发展迅速等均对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遥感技术与GIS挂术的支持下,对南昌市城区15年来土地利用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开发度模型、土地利用耗减度模型等对土地利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城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分布越来越均匀,斑块间的面积差异在逐渐缩小,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占优势的状况逐渐减小,土地利用受人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而且还揭示出土地利用类型中除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量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5年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运用RS、GIS、GPS等新的技术手段,分析、提取了石屏县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结果显示,石屏县新的土地控制面积为3 041.37km2,与2004年变更调查统相比较,现有辖区面积增加0.53km2。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为主,面积达25.40 536×10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53%。通过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更新调查,有效掌握石屏县土地利用状况和动态变化,查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供应,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石河子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该区近20 a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计减少了54.52 k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2.23%;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了64.12 km~2,是区域内变化最为明显的地物类别;水域面积相比变化不大,只增加了0.56 km~2;其他地类面积减少了10.17 km~2,主要转变为城乡建设用地。地物类别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水资源较充足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靠近玛纳斯河中游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与区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和GDP的增长呈现显著的相关特征,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区域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分类可为生态系统模型、水资源模型和气候模型等提供重要信息,遥感技术为土地利用分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本文以西安市2016年Landsat-8卫星的OLI多光谱数据为基础资料,参考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和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将西安市的土地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裸地、水体、草地、耕地、林地6类,采用监督分类中常用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解译,利用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等指标对各分类精度加以评价,并结合实际用地情况对分类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定量分析徐州市区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特征,为促进徐州市区绿色发展提供依据.以2001-2016年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与动态度,对徐州市区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6年徐州市区耕地总体减少17.066 3 km2,减少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2.98%;建筑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调查对遥感影像的获取有很强的时间性、季节性要求。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区不同时相的SPOT5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试验,结合野外实地调绘工作,统计分类精度,拟合分类误差与时相间的回归关系,推导相关回归函数,对遥感影像开展综合分析与评价,提高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卫星遥感土地利用调查精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江苏省土地利用卫星遥感调查的实践,对以陆地卫星TM为主要信息源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资源调查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精度进行分析研究,对应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可靠性、适用范围和提高精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应用遥感技术对城市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可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辅助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某市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作为研究数据,进行了城区范围、城区植被和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的面积逐年增加,城区植被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而在土地覆盖信息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多时相组合分类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遥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探讨了多时相组合分类方法的相关技术。对广西2002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多时相直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对不同方式波段组合的试验表明。经过差值、比值处理的波段组合具有较差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只有30%~40%),而经过PCA变换的波段组合则具有相对较好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超过70%)。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基于多期Landsat MSS,TM and ETM+遥感图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对1970s以来近40年半干旱的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GIS方法对LUCC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制图.结果显示,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该地区1976年、1989年、1999年和2007年土地覆盖类型分类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近40年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水体和草地减少,城乡用地持续扩张,耕地大幅增加,林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波动、总体减少.LUCC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表明农、林、牧用地之间转换显著,且在各个时期的空间分布差别较大.从变化强度来看,土地利用的年综合变化率最大值渐趋增大,年均土地动态度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很大,另外在各研究期赤峰市区周边动态度都很大,反映了赤峰市持续性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下龙湾西岸是越南北部沿海的养殖大区,随着水产养殖用地规模的逐渐扩大,周边三生用地(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受到影响。本文以下龙湾西岸的5个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利用1990、2000、2010、2015年4期无云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采用分类回归树方法,对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通过土地利用净变化量、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养殖塘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对三生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5年间,养殖塘面积呈“单峰”式先增后减变化,净增加66.65 km2,2000年面积为156.65 km2,较1990年面积增长113%,2015年较2000年面积减少11%。总体呈现数量上“北增南减”、速率上“东快西慢”的面积变化特征。②养殖塘转入面积中,生产用地对养殖塘转移面积占31%,生活用地占4%,生态用地占65%。空间格局整体以白藤江及陆地中轴为界线,呈南北分区、东西分界的转入转出规律。③养殖塘占用生活用地7.24 km2,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2为0.46;养殖塘分别占用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55.14、115.14 km2,并与两者成负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6和-0.81。由此可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养殖塘时空变迁对土地资源的规划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州市土地利用CLUE-S模型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徐州市1987年、1994年和2000年3期遥感影像图进行分析,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采用多尺度分割法对影像进行分类,通过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确定分类目标,获取该区过去13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运用CLUE-S模型以1994年土地利用数据模拟了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状况,并通过2000年实际遥感影像分类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计算出Kappa指数为0.846,达到精度要求,实例证明CLUE-S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徐州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后运用CLUE-S模型以6年为1个时空尺度模拟该区未来12年的自然状态和生态保护状态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多样、分类精度高低不一等问题,该文以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的唐山市路南区、路北区为研究区域,并以中分遥感影像Landsat 8OLI为信息源,在对地类样本进行可分离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分层分类体系。通过监督分类实验,选择分类效果最好、分类精度最高的最大似然分类器进行地类初分;通过绘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两指数差值(NDVI-NDBI)的曲线及地类光谱特征曲线,建立决策树分类规则,进行地类再分。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多种土地利用二级地类的划分,有助于提高中分影像土地利用分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