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小平 《铀矿地质》2005,21(6):338-344
本文通过对相山火山盆地基底震旦系浅变质岩、盖层火山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相山火山岩的物质来源及岩石成因,认为相山火山岩主要是上部地壳重熔的产物,其岩石成因应属于重熔型花岗岩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南岭燕山早期复式岩体早阶段花岗岩是独立的一期侵入岩体,而不是一个相带。早阶段花岗岩的岩石酸度较低、岩浆分异程度较低。侵位较深。具来源除L部地壳成因物质外,还不同程度地混合有下部地壳或上地幔成因物质。属(?)(?)型和“S”型的过渡类型成因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在大陆地壳上花岗岩分布广泛,且与矿产关系密切。多年来,对于花岗岩的成因一直争论不休,未能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南京大学地质系通过对不同时代华南花岗岩的研究,把华南花岗岩分成两种成因类型,并提出若干岩矿地球化学的鉴别特征。本文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岩石化学的判别准则,这些判别准则对于华南花岗岩是比较实用的。至于其他地区两类不同成因的花岗岩或者其他岩类的成因类型,也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4.
皖中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中部沿江地区北缘分布有洪镇、管店和滁县三个花岗岩类侵入体,各种岩石化学参数表明它们属于I型或同熔系列花岗岩类。但是,其Nd、Sr、Pb、O同位素比值均低,表明它们是古老麻粒岩相下地壳重熔的产物。这类花岗岩在已有的成因分类中未单独划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花岗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笔者等近年来的工作,概述了进一步研究花岗岩成岩作用和形成环境的新思路。主要包括:(1)利用成分协变图,结合岩石包体成因类型的认识,探讨花岗岩化学演化进程;(2)在全面考察花岗岩的构造样式、岩石组合、岩浆演化和区域地壳不均一性基础上,分析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西天山海西中期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西中期花岗岩是西天山加里东褶皱带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岩浆活动。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该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中期花岗岩以I型为主,S型次之,在空间上成对分布;花岗岩浆起源于地壳;海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7.
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花岗岩类的活动占有重要地位,花岗岩的广泛分布是大陆地壳尤其是造山带的重要特征之一.秦岭造山带中不同时代、不同成因、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十分发育,其形成与造山带的发展演化息息相关,是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真实记录.每次岩浆活动及其特定的岩石类型都表征了秦岭造山带板块构造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和型式.深入研究秦岭花岗岩是阐明秦岭造山带形成、发展、演化和动力学过程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该文概述了花岗岩类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及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因类型。特别介绍了造山带环境花岗岩类型的鉴别标志及构造环境。指出花岗岩浆一般说是地壳和地幔物质混合的结果。各种不同类型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地幔源与地壳源之间的连续谱系.岩基规模的花岗岩仅出现于陆壳边缘或陆壳内部的活动带中.这一现象目前认为是板块俯冲或板块内部地体相互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苗儿山岩体特别是印支期豆乍山、香草坪产铀花岗岩中无论是地表露头或深部钻孔岩石中均发现存在丰富的暗色微粒包体,以其作为探索壳-幔相互作用的探针与窗口,有助于对本区花岗岩成因及地壳生长演化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花岗岩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是地壳生长、发展以及再循环的地质见证,是地质科学中壳–幔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流体与固体地球化学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前沿。近二百年来,有关花岗岩的研究经久不衰,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混合花岗岩派与岩浆花岗岩派的论争,代表花岗岩成因研究开始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一派以变质作用条件下地壳重熔的地质观察为基础,另一派以简单的玄武岩浆分异为依据,而展开论争。(2)地壳重熔实验阶段。以地壳岩石为源岩的热力学实验的开展,是花岗岩热力学研究的开始。(3)随着重熔实验的全面开展,包括了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促使热力学熔融体系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上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使地质上的共生组合法则得以与热力学接轨。同时由于微量元素应用于花岗岩,它的多元机理(multiple stage mechanism)进一步确立,为动态研究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结合阶段,属于近代花岗岩研究的范畴,代表着花岗岩体系与动态地质演化过程的接轨,并开始建立一个地质实际的观察模式,为进一步向动力理论发展做好准备。为此,对花岗岩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如平衡热力学的应用,流体在花岗岩中的重要性,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的结合以及热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彦龙  赵旭晁  葛文春  张吉衡  高妍 《岩石学报》2010,26(12):3507-3520
塔河杂岩体位于塔源-喜桂图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东部,是早古生代侵入的花岗杂岩体。该杂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辉长岩以包体存在于花岗岩中。岩石成因类型为典型的Ⅰ型后造山侵入体。岩体在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合、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拼合后的后造山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壳和地幔都发生部分熔融,直接起源于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侵入到下地壳熔融的花岗质岩浆房,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塔河杂岩体不同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的εHf(t)为-0.8~+5.6之间,Hf模式年龄在0.9~1.5Ga之间,反映塔河花岗岩的源岩应该是在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我们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2.
紫苏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花岗岩主要以地壳增生作用、玄武岩底侵地壳熔融、构造增厚地壳熔融、地幔下陷增厚地壳熔融几种方式形成,但紫苏花岗岩化与深层次韧性构造变形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无论是缺乏流体(脱水熔融)还是存在流体(富CO2)的热作用都表明,从地壳岩石形成紫苏花岗岩需要低H2O环境。熔融作用高级阶段导致紫苏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花岗岩杂岩的产生,这些条件可能在玄武质岩浆侵入下地壳提供热源的带中最常见。A型紫苏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共生流体相的成分,通常与非造山和造山后构造背景相关。造山带紫苏花岗岩化与深层次韧性剪切变形,特别是与造山作用过程的减压抬升揭顶作用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A型花岗岩的特征、成因及成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A型花岗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其分布不仅限于大陆内部裂谷带,相当一部分产在显生宙造山带,还可出现在现代洋脊和岛弧区,但它们都是张性构造环境下的产物。关于其岩石成因目前尚有争论,但下部地壳部分熔融的假设能较为合理地解释这类岩石的许多特征,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矿化主要是锡、铌、钨、锌、锆、稀土、钽、铀和钍。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呼鲁斯太地区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地区出露的太古代贺兰山群变质岩中分布有大量早元古代花岗岩。过去将这些花岗岩一直认为是混合花岗岩,笔者通过1:5万区调研究认为这些花岗岩属于岩浆成因,并按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案建立7个单元,将其中5个单元并为两个超单元。本文通过岩体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花岗岩的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源岩物质成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原位微区同位素分析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岗岩及其伴生的镁铁质岩石是构成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陆形成演化的标志物。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包括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及成岩过程,蕴含着大陆地壳生长、岩石圈演化等重要信息。随着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和激光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的问世,原位微区(in-situ)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发以及应用使花岗岩成因研究,尤其是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等方面得到长足的进展。在仔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综述花岗岩成因研究中原位微区同位素源区示踪和成岩过程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我国花岗岩及原位微区同位素分析方法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浙江显生宙花岗岩包括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用钻石U-Pb年龄确定了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的存在,并讨论了各期花岗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钛、锶、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岩石成因。加里东和印支期花岗岩是元古宙基底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燕山期花岗岩类是壳幔混合花岗岩。加里东和印支期两次构造运动较弱。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岩意味着中生代发生了地壳增生。  相似文献   

17.
地壳变形与花岗岩成因问题倪志耀,蔡学林(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花岗岩,地壳变形,地壳重熔现今出露于地表的、特别是与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绝大多数是由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在异地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White等,1977;L...  相似文献   

18.
福建将乐一带白云母化花岗岩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天寿  黄新鹏 《福建地质》1989,8(3):225-234,T001
本文以野外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大量的实际资料为基础,从白云母化花岗岩的形成方式、物质来源和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等方面来探讨将乐一带白云母化花岗岩的成因问题。论证了福建加里东期白云母化花岗岩是地壳深部硅铝质重熔的花岗岩,具有典型的岩浆型花岗岩特征。将乐一带白云母化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旋迥地槽回返封闭的晚期,因碰撞而闭合所产生的强烈褶皱促使地壳增厚,深部温度升高,从而局部产生重熔形成富铝花岗岩浆,沿构造上侵定位于震旦-寒武纪变质岩中。属陆-陆碰撞后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石棚峪超单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永峰 《地质与资源》2002,11(3):161-167
石棚峪超单元位于营口-宽甸台拱西端,与下辽河断陷相毗邻,侵位于燕山旋回早期,与分水金矿田及金山岭铅矿等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碱性花岗岩十分相似.通过花岗岩类自然矿物岩石化学换算法证明其应归于碱长花岗岩类,其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碱长花岗岩.其成岩物质主要是由上地幔衍生的岩浆部分熔融下地壳物质而成.岩石属非造山区的A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徐克勤教授等对华南两个成因系列花岗岩类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的实际资料,比较了丽水-上虞断裂带西侧陆壳改造型和东侧地壳同熔型两种成因系列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体地质等的特征及其成矿规律;论证了丽水-上虞断裂带两侧两类成因系列花岗岩类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