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滑脱构造是指地质体沿近水平的断层面(滑脱带)运动所形成的构造组合,基本要素包括上覆系统、滑脱面f带)和下伏系统。滑脱构造是一个纯描述性的术语,强调滑脱面上、下变形的独立性,无严格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意义。因此,挤压环境中由下而上运动造成地层缩短效应的推覆和伸展环境中由上而下运动造成地层伸长效应的滑覆,均属于滑脱构造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双层滑脱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设计了3类砂箱模型,对滑脱层材料、滑脱层厚度、滑脱层黏度、上覆砂层厚度、受力边界条件等主控因素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滑脱层材料产生的变形样式不同。以微玻璃珠组成的滑脱层主要产生前展型逆冲叠瓦式断裂构造,下部滑脱层起主控滑脱作用,上部滑脱层厚度、滑脱层之上砂层厚度越大越容易形成滑脱断层;挤压方向与受力边界间的夹角较大时,上部滑脱层容易先形成滑脱断层,其推覆体前缘水平位移较快。以不同黏度硅胶组成的滑脱层产生不同的分层滑脱构造变形样式,当下部滑脱层硅胶黏度为500~1 000Pa.s时,形成分层滑脱前展型叠瓦式构造;当硅胶黏度为2 000~2 500Pa.s时,靠近挤压端先形成背冲构造,然后在上部滑脱层形成叠瓦式构造,在下部滑脱层形成对冲三角带构造、冲起背斜构造。地震和钻井资料显示,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霍尔果斯—安集海褶皱冲断带具有双层滑脱变形特征;模拟结果认为,斜向受力边界、侏罗纪煤层以及古近纪泥岩层的分层滑脱作用是控制变形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面理的机理人手,在构造变形简单区建立模式,再在构造变形复杂区加以检验与补充,是区域变质岩构造模式建立的途径与依据。基本构造模式为下降阶段的岩石的压扁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流劈理,以及沿x-y面相对位移的晶体变形;上升阶段的沿x-y面发生的顺层剪切劈理,片内褶皱,滑脱型韧性剪切带,拉伸线理与线状构造;压缩阶段的沿x-y面发生褶皱,逆冲型韧性剪切带,逆冲断层,以及破劈理、褶破劈理与折劈理,反映了一个造山带在沉降、隆起和褶皱三个时期的变形规律。沉降与隆起,一次抑多次,关系下降阶段变形和上升阶段变形的次数,区域变质岩构造模式依此有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构造结构。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带内,晚古生代火山岩广泛发育,是研究古亚洲构造域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通过内蒙古1∶5万东乌旗阿拉坦合力地区的地质调查,发现原宝力高庙组(CPbl)火山岩实际上是由下部安山质火山岩为主和上部粗面质火山岩为主的2套火山-沉积地层组成。这2套地层不仅岩性组合不同,而且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地层时代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故将其解体为2个岩石地层单位。建议下部以安山质火山岩为主的地层保留原宝力高庙组的称谓,而将上部以粗面质火山岩为主的岩石地层新建为德勒乌拉组。新建的德勒乌拉组可分为2个段:下段为粗安质含角砾熔岩、河湖相砂砾岩;上段为以溢流相为主的粗面岩,该组与下伏老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岩石化学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锆石U Pb年龄为(302.3±1.7)~(309.7±1.1)Ma,属晚石炭世。综合研究表明,德勒乌拉组形成于早海西同碰撞-碰撞后伸展过渡的陆相构造环境。德勒乌拉组的建立为内蒙古兴安地层区石炭纪火山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海西构造层的划分以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程式等方面的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确山南部地区是北秦岭剥蚀最深的区域。笔者等近年来在这里发现一暴露于地表、宽达20余公里的逆冲滑脱构造带,该带由产状近水平的逆冲及滑脱断层构成。滑脱面以上为华北板块以浅海相沉积为主的不同时代地层构成的往南逆冲的推覆体,滑脱面以下为由宽坪群及熊耳群变质火山岩构成准原地的基底。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一构造带的结构,并讨论其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从排列顺序、基本地层单位、稳定的岩性变化面或标志层、相变、层控矿床、褶皱构造六个方面分析,表明辽河群层序是有序的。辽河群遭受三次变形,即:下降阶段的下部构造层次的变形,有压扁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广域流劈理和区域变质岩;上升阶段的中间构造层次(A)的变形,有重力滑动形成的不协调褶皱、顺层剪切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与层内(片内)褶皱和水平拉张形成的拉伸线理与线状构造;褶皱阶段的中间构造层次(B)的变形,有局部出现劈理的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并存,伴生有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和逆冲-推覆构造。这种两次垂直运动变形和一次水平挤压运动变形的构造模式是决定辽河群层序有序性的构造基础。流劈理不是拉伸、轴面片理、多期构造作用的构造置换等成因机制形成的,而是在垂直压扁下化学成因的产物,可称顺层片理或构造层理。流劈理的成因机制是讨论辽河群层序有序性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辽南庄河地区辽河群变形型式独特。由于群内分层剪切作用,岩层构造置换强烈,伸展构造形迹发育,变形特征清楚,属正向韧脆性滑脱构造系统的上盘组成部分。其运动方向由北东而南西,形成时间早于中生代。不同级别的滑脱面构造,由于晚期构造作用影响,在早期韧脆性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了脆性变形,形成构造角砾岩带。沿角砾岩带蚀变普遍,金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两侧围岩,个别地段可达工业品位,构成矿体。因而,在辽河群出露区域鉴别同类型构造,沿滑脱面寻找受破碎带控制的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段渔渡地区侏罗纪叠加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巴山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南部发育的一个以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带。通过在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段渔渡地区进行的详细构造解析发现,大巴山构造带在侏罗纪以来经历了至少两期变形叠加,变形地层三叠系嘉陵江组—侏罗系沙溪庙组。早期变形以与滑脱构造相关的轴向北西—北北西向箱状或隔挡状褶皱为主,并在深部发育顺层滑脱构造,变形时代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变形与北侧逆冲相关,导致右行走滑变形,主要形成右行走滑断层和北西—北北西向紧闭褶皱,变形时代比第一期稍晚,为晚侏罗世之后到早白垩世。两期变形形成的褶皱延伸方向一致,与区域构造线的方向协调,而且在远离北侧镇巴断裂的地区变形强度有减弱的趋势,两期变形叠加形成共轴或斜交叠加构造。研究表明,变形与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向南逆冲有关。  相似文献   

9.
岩组是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单位,它是以一定的原岩建造序列划分的、顶底为构造面限定的变形变质岩石地层体;它兼有构造学与地层学的双重性质。岩组归并为高一级的单位应称群,而不称岩群。岩群只适用于从露头尺度至填图尺度已整体地失去了地层学层序律的变质岩系。形成岩组的主导机制是近水平分层剪切、固态流变。岩组在横向与纵向上有时可过渡为正常的岩石地层单位组。合理界定岩组与组,正确使用这二类单位术语,将使地层命名具有动态感。  相似文献   

10.
四道沟金矿位于丹东韧性剪切带中部。矿区出露岩石多为构造岩,依据变形强度可分为未变形残块(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初糜棱岩(糜棱岩化变砂岩)、糜棱岩(主要是绢云石英糜棱岩)和超糜棱岩四类,横穿剪切带这四类岩石多次出现、规律组合。矿体产出的位置、形态以及矿化类型均受控于这几类岩石的空间分布格式。四道沟金矿的矿体产于中等变形程度的鳞片状构造带中,其上盘实际为一个巨大的变砂岩透镜体,它起了“封闭”的作用,使含金流体在其下盘聚集、沉淀,而鳞片状构造带下盘由糜棱岩和超糜棱岩组成的强变形带可透性好,为含金流体来源通道。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韧性剪切带控金机制——金活化、迁移通道和聚集空间。  相似文献   

11.
辽东半岛南部印支造山旋回早期的顺层滑脱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东半岛南部发育于太古宙基底与青白口系盖层邻接部位的大型韧性剪切带与盖层内顺层固态流变形成的构造群体,是印支造山旋回开始时,在主要来自太平洋方面的构造力驱动下,以盖层与基底的不整合面为主滑脱面发生自东向西近水平多层系顺层剪切滑脱的产物, 称顺层滑脱构造。大范围的顺层滑脱未引起大规模的褶皱—逆冲推覆;同时,主滑脱面也不同于伸展拆离断层。顺层滑脱构造形成后先后被南北向(T3 —J1) 和东西向(J2 —J3) 等褶皱断裂系叠加改造;基底在晚白垩世的断块运动中大幅度抬升。顺层滑脱构造应该是长期沉降的沉积盆地在进入造山旋回时( 主褶皱前) 可能出现的构造型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推覆构造滑脱层的变形特点,运用以S—R分解定理为基础的有限变形力学理论,研究了断坪与断坡滑脱层的变形场特征。用全量及增量方法逆解求出了变形滑脱层所受的边界外力;利用变形场与应力场的分析结果,给出了推覆构造在拆离时推覆席体的推移距离及作用推力的简捷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蓝田红门寺地区丹凤群的变形特征,提出至少经历过三期主要构造变形及混合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运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利用华北地区1992年、1995年、1996年和1999年4期GPS资料研究分析了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刚性块体和GPS稳定点组概念,分别用1992年、1995年、1996年所得到的GPS速度场和1996年与1999年所得到的GPS速度场求出了华北地区活动地块的欧拉运动参数,反演计算各GPS观测点的背景运动速度,分析了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的运动及块体内部变形的规律。采用双三次贝塞尔样条函数模型拟合华北地区应变率场,发现华北地区内部整体上处于张性状态。  相似文献   

15.
辽南韧性剪切带为一大型韧性滑脱剪切带。糜棱岩呈大面积席状展布。在糜棱岩化过程中,既有进变质作用,又有退变质作用。主滑脱面之上的盖层岩石产生进变质作用;主滑脱面之下的太古宙片麻岩(变质核杂岩)则产生退变质作用。进变质作用和退变质作用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活动时期的高峰温度相当于低绿片岩相,但是,同构造基性岩床只退变至角闪岩相的矿物组合。这是因为这一件矿物组台是以准稳态保留下来。变质核杂岩的显微构造特征表明,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它是逐渐抬升的。在变质核杂岩的抬升过程中,又有新的一轮退变质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16.
青岛榴辉岩具有复杂的变形特征,包括宏观的褶皱变形和微观的矿物变形。它们是榴辉岩形成环境和构造抬升的直接证据。本文结合对岩相学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早期的伸展作用和后期的挤压作用以及剪切逆冲作用是青岛榴辉岩抬升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TomonitorthecurrentcrustalmotionandearthquakehazardsinNorthChinaarea,theFirstCrustalMonitoringandApplicationCenter (FC MAC)oftheChinaEarthquakeAdministration(CEA)hasestablisheda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monitoringnetworkinNorthChinaandtheCapital(Beijing)Circlearea .TheobservedstationsaremainlydistributedinthenorthernpartofNorthChinaandCapitalCirclearea (Fig .1 ) .Theregionisbetween 1 0 7°Eand 1 2 2°E (about 1 40 0km) ,andbetween 33°Nand 42°N (about 80 0km) .…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构造地质学中有关节理裂隙、层理和断层等构造面的概念,论述了饰面板石材矿床的地质研究与评价方法,并指出岩石的自然块度、自然块度分级及其计算方法是该项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该文还论述了矿床开采阶段中各种自然构造分离面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