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9507等弱副高偏东类台风过警二、警二三线前后四天环流特征量的分析及物理量的诊断及以往预报经验的偏差,提出此类台风的路径预报对策。  相似文献   

2.
1 历史及现状 我国在热带气旋预报技术方面,经过“六五”、“七五”、“八五”三次重大的攻关研究,在监测及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方法,路径突变、强度突变及登陆热带气旋暴雨突然增幅,以及灾情评估、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台风业务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方便了信息的检索简化了台风预报过程,免除大量耗时的手工操作,提高了预报工作效率,使预报员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分析所掌握到的各种实时观测资料和客观指导预报,及时制作、分发台风预(警)报产品。台风数值预报及其释用方法也广泛地在台风预报中应用。随着现代化探测技…  相似文献   

3.
1.前言人们很早就知道“台风具有持续运动的性质”,并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台风预报(即外推法)。就现在而言,台风路径的气候学持续性方法(PG法)与空间平均法(Space Mean)、平衡正压模式(BalanceBarotropic Method)和动力-统计学方法(StatisticalNumerical Forecasting Technique)一起,成为气象厅预报台风的支柱。其中的动力预报在台风预报方法中所占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将来可能成为台风预报的主要手段,但是该方法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因而其他方法还不能舍去。动力预报方法大体还存在两个问题。由于缺乏太平洋上的观测资料,因此确定初始值是很困难的;其次是在组合现已明确的台风物理过程方面电子计算机能力的局限性。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4.
选取2020年3次影响东北地区的北上台风的最强降水日作为个例,利用最佳方法确定阈值并识别降水主体与个体,对其进行SAL检验分析并评价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模式(EC)以及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模式12~36 h预报在东北地区对台风降水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台风“巴威”降水过程CMA-GFS的预报效果各方面均最佳。台风“美莎克”降水过程强度方面CMA-MESO预报较其他两个模式结果偏强,CMA-GFS结构预报得更好,EC对降水位置的预报最好。台风“海神”降水过程CMA-GFS和EC模式强度预报更好,EC模式对结构判断得最差但对降水位置的预报最佳。通过对2020年3次影响东北的台风模式检验分析,初步探索了各个模式在台风预报中的预报倾向,在未来东北地区台风降水强度的预报中,特别是在相似台风个例发生时,可以根据分析的模式预报特点进行选择性的参考与有目的的主观订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大量样本计算分析,试图阐明“RSWA”台风路径预报方法的性能。得出预报结果的优劣主要依赖台风初始位置及前期路径的局部特征(如移动方向和速度),从而找出了“RSWA”的不足之处。 并从预报误差方面展开了对模式性能的讨论。结果表明,“RSWA”用于预报台风路径,尤其是C类台风路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且比原方案优越。 经分析表明,一个方法的预报误差,应由模式引起的误差(EM)和台风移动过程中诸因素引起的误差(E_T)组成。而台风移动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应是依赖于台风初始定位、初始移动,台风强度及季节等要素的一个连续函数。  相似文献   

6.
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的主要特点与路径预报重大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烟花”移动缓慢,是首个两次登陆浙江的台风,在浙北和杭州湾附近地区长时间滞留。(2)降雨影响范围广、累计降雨量大、大风持续时间长。(3)反映出来的重要难点问题有:当多数模式预报出现一致的偏差时,预报员难以做出订正,有必要开展对模式中台风重要影响系统(高空冷涡、热带对流层上层槽等)的预报检验工作;台风移速缓慢的定量程度难以把握,需要通过总结历史个例和敏感性试验等方法开展东侧台风对西侧台风移动缓慢影响的定量研究;西风带槽/脊对副热带高压退/进快慢的定量影响把握困难,影响北上台风转向点的预报,特别是当不同模式有分歧的时候预报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预报统计表明,每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时,往往在2~3d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大到暴雨出现的机率也明显增大。文章对2000—2011年6—9月登陆我国的68个台风和对应的实况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锡盟降水与登陆台风的关联,从远距离台风活动中探索锡盟较大降水的预报信息,将有助于今后的暴雨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用预报涡旋代替bogus模型参与构建模式初始场,采用权重形式合成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获取台风初始涡旋。针对2015年“莲花”和“灿鸿”台风,基于该初始化方案设计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方案得到的台风初始涡旋结构比bogus模型合理;(2)预报涡旋权重不宜取太大;(3)从长时效预报效果看,采用24 h内预报涡旋比采用长时效预报涡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误差减小;(4)采用同一权重方案对“莲花”、“灿鸿”预报的改进效果不同,其原因与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的协调程度有关。多台风情形下可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时效的预报涡旋和不同权重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之锜  陆庠 《气象》1981,7(4):20-22
一、气象站预报方法的现状及其预报能力 目前各地县站的预报工具和水平,差异较大。但概括起来看,预报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这就是:(1)根据本站非常规观测资料得出的预报指标及某些在目前还无法定量描述的“天气感”和“气候感”(简称A类工具);(2)本站常规观测资料、指标站资料、简易天气图及利用它们整编而成的各种图表和据以找出的各类模式和指标(简称B类工具)。下面分别分析一下这两类预报工具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LAPS分析系统包含两种资料融合方法,一种是基于修正的Barnes插值方法(LAPS方法),另一种是基于连续变分的融合方法(STMAS方法)。本文以2012年11号台风"海葵"为例,对LAPS分析系统中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分析方法均能较好分析出台风的环流结构和中心;其中,LAPS方法分析的台风强度略偏弱,但包含小尺度系统较多;相比较而言,STMAS方法分析的台风强度偏强,分析场更加连续、平滑。(2)对高度场、湿度场以及中低层风场和温度场,STMAS方法分析场更加接近探空观测。(3)以LAPS方法分析场为初始场,预报的台风路径误差较STMAS方法大,但对100 mm以上的强降水中心的预报TS评分较高,0—6 h降水预报TS评分也明显高于STMAS方法;而以STMAS方法分析场为初始场,预报的台风强度强于实况,但对大于25 mm和50 mm的雨区预报优于LAPS方法,12—24 h降水预报TS评分也较优。(4)在该台风个例中,对两种方法的降水预报进行平均,所得到的降水预报场具有相对较高的TS评分。  相似文献   

11.
《气象》1983,(12)
夭气嘟一9月影响山东的气旋”·“。..一”。”二“….“…“.(1一2)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的初步分析”·“···“··一~二(1一7)梅雨锋暴雨和梅雨锋生函数··“·“·····”·”···“一(2一幼地形对降水的作用·””·····“·“·“·“·”·“····……(2一9)台风暴雨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一(2一14)MOS方法在上海地区降水预报业务中的应用”·”一(3一7)试用完金预报法作春季寒潮预报”·”·“···”……(3一11)厄尼诺现象与我国夏季(6一8月)降水、气沮的 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爱民 《气象》1986,12(1):12-13
一、引言 近年来,在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制作各种天气预报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对于如何将各种具体预报方法应用于日常预报过程中,尤其是对那些方法较系统、复杂,因子考虑详细,处理技术细致,运算较繁多的预报方法,尽可能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处理,预报员们寄于了极大的希望。为此,我们根据本站“盛夏一夏秋过渡季节24小时台风预报方法”(以下简称“预报方法”)编制了程序,初步实现了单站台风预报的半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国民  曹庆 《气象》2014,40(12):1549-1557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集为依据,对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定位、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并对部分全球和区域模式在路径和强度预报中存在的系统性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1.7 km,比往年略偏小。国内各省(自治区)主观预报方法路径预报平均误差为80.2 km(24 h)、143.3 km(48 h)和221.7 km(72 h),与2012年同比分别降低了13.9%、13.4%和20.9%,中央气象台24 h路径预报误差首次低于90 km。全球和区域模式的路径预报性能稳步提升,并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偏差。统计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整体性能仍然领先于数值模式,而在数值模式中,区域模式的强度预报性能则略优于全球模式。部分全球和区域模式在强度预报中也存在着系统性偏差。各主观方法对台风温比亚(1306)、台风尤特(1311)、台风潭美(1312)和台风菲特(1323)的24 h登陆点预报效果较好,而对台风西马仑(1308)的24 h登陆点预报不是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4.
董林  许映龙  吕心艳  高拴柱 《气象》2020,46(1):29-36
2017年7月的两个台风(1709号台风纳沙和1710号台风海棠)在近海发生罕见的近距离相互作用和环流合并,给登陆点的预报及二次登陆时的强度预报造成很大困难,包括ECMWF和NCEP等在内的大部分数值模式均未能较好地做出预报,但实际业务中的官方预报则较为准确。本文总结了实际业务中的预报经验,并对预报着眼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主要包括:利用天气学模型、模式的偏差订正经验和集合预报结果等,分析模式对副热带高压等大尺度环流背景预报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双台风最靠近时刻的相对强度来确定主环流,从而判断两个台风的登陆时间差、各自的极值强度和陆上维持机制的差异;充分考虑登陆台湾的路径角度和过岛时间这两个影响因子,从而修订台风二次登陆时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气候规律预报台风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克勤 《气象》1979,5(1):17-18
在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和掌握大气运动的物理规律以前,历史上天气演变的统计性特征——气候规律应是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摸清气候规律”是过去预报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有效经验。沿海地区的气象站通过多年的预报实践,研究总结出很多应用台风活动的气候规律预报台风移动的方法。 在台风预报方法中,很多县站都采用划分“台风警戒线”或者“台风防线”的办法。、这些“警戒线”或“防线”,通常是参考历史上台风影响本地区以前某一时段台风的气候位置确定出来的。如上海奉贤县气象站的台风警戒线是根据台风影响前48小时气候位置确定的。在海南岛和湛江地区则根据台风活动的气  相似文献   

16.
“莫拉克”是2009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莫拉克”带来的强降水导致台湾南部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福建、浙江等省的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50年一遇.因此,在台风暴雨(强降水)预报中,能否准确把握其落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对台风“莫拉克”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三层嵌套,最高分辨率为2 km).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中心的移动路径、强度;模拟的降水分布区域与实况也较为相符.利用再分析资料及模拟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表明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主要由西南季风输送,并且垂直运动旺盛,贯穿整个对流层.根据集合动力因子预报方法,运用广义湿位温、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及水汽散度通量对暴雨落区进行了诊断和预报,发现广义湿位温等值线的“漏斗状”区域与暴雨落区对应关系显著;基于NCEP-GFS每日四次的预报场资料,利用对流涡度矢量和水汽散度通量做出的降水落区预报表明,二者对降水落区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强降水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对流涡度矢量垂直积分量的梯度大值区附近,其时间演变与观测降水的演变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水汽通量散度抓住了垂直运动和水汽散度这两个引发暴雨的关键因子,对降水的发生范围和强降水极值中心的判断更为准确.这三个动力因子都可以为“莫拉克”台风暴雨(强降水)落区提供信号,对台风暴雨落区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近年来由于异常台风路径的不断出现,单纯的统计学方法显示了它固有的弱点。但是由于大片洋面上缺乏足够的资料,也给动力学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目前认为最有前途的预报方案是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国外曾采用“完全预报”(PPM)和模式输出统计学(MOS),两种方法把预报的高度资料引进统计预报方程:但前者导致了预报因子的“过加权”问题,后者又缺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南海台风模式,对2011年业务预报误差较大的台风“洛克”(1115)和“桑卡”(1116)双台风的初值方案进行试验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改进预报的线索,从而提升台风模式性能。针对“洛克”和“桑卡”台风设计了几组初值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仅对弱台风“桑卡”进行重定位和bogus的初值处理,与对双台风都进行初值处理相比较,两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减小。分析认为仅对弱台风作初值处理以改善其涡旋环流的影响是该双台风路径预报得以改进的原因。对2011—2012年所有弱台风进行批量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弱台风采用重定位和bogus的初值处理,台风路径预报和强度预报的误差减小。对弱台风进行重定位和bogus初值处理,可改善模式对弱台风的预报效果。此外,目前南海台风模式中现有的bogus方法构造的涡旋相对于弱台风而言云顶偏高,可考虑发展针对弱台风的涡旋模型。   相似文献   

19.
登陆台风短时定量降水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登陆台风的GMS-5 IR1 TBB资料及地面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初步建立了适用于登陆台风的定量降水估计(QPE)方法,基于QPE结果,采用外推法,初步实现了对登陆台风未来0~3 h的短时定量降水预报(QPF)。应用于0104号登陆台风“尤特”和0414号登陆台风“云娜”两个例表明:对单站逐小时雨量定量预报而言,如果50%相对误差可以接受,01、、23、h的QPF准确率分别达20%~70%、30%~80%、30%~70%、20%~60%;对于单站过程雨量定量预报而言,如果50%相对误差可以接受,0、1、2、3 h的QPF准确率基本都达60%~80%;对未来0~3 h的面雨量也具有一定定量预报能力。0~3 h QPF结果对实际短时登陆台风降水业务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一九七三年,在吕兆驩同志的主持下,全区开展了一次台风路径预报方法的科研活动。梧州地区台的吴晖同志提出了“多因子综合法”预报南海台风路径的设想并初步建立了七到九月南海台风路径预报方法。在试用过程中,又经吴兴国、杨望月、谭锡才等同志的修改,扩充个例,调整指标,其后就正式投入了我台的台风预报业务工作。从一九七四年以来,效果明显,曾列入“全国九种台风路径客观预报方法”的联防广播,直到一九八O年停止。该预报方法在一九七八年上海台风预报服务座谈会上曾受到国家气象局业务司领导同志的好评,作了充分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