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塘地处川、滇、藏三省边缘,位于川藏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境、金沙江东岸,是西藏和内地其他地区交往的枢纽,是川、滇、藏三省交通的咽喉。长期以来,川、陕、滇、藏商人集此经商,官府在此设治兴学,使这里逐渐成为康南(甘孜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宣统三年,西康于此筹备建省。万商云聚,人物荟萃,名胜之地,诗赋游物,可谓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2.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0):55-58
《宋史·西南溪峒蛮》:“初,北江蛮酉长最大者曰彭氏,川有三,曰上、中、下溪州,又有龙赐、天赐、忠赐、保靖、感化、永顺州六……总二十州,皆置刺史。”1999年《湘西州志·大事记》:“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彭士愁为溪州刺史,据地自雄,分其地为上、中、下三州,又设永顺等州,计20州,皆置刺史。”“永顺属地有中溪州、下溪州、溶州、渭州、永顺州,永顺之名始于此。”自此,记于国史。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旅游业是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此,文章综合运用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综合线性加权法、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重心耦合模型以及VAR模型等方法分析旅游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水平的重心耦合与互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旅游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前者经历了从“川-黔-渝”三核到“滇-黔”双核的演变,后者则始终以四川为唯一增长极;(2)旅游经济效率核密度曲线形状从相对平稳发展为陡峭,区域经济水平则相对稳定,前者两极化态势更为严峻;(3)旅游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水平重心迁移距离最大方向分别为“南偏西”和“南偏东”,均呈现“西北-东南”极化格局,极化方向分别以顺时针转动了3.41°和1.41°;(4)空间重叠性数值呈“U”型演化,重心耦合态势先“优化”后“劣化”;(5)脉冲响应多呈平滑型响应,响应多集中在前3~4期,区域经济水平对旅游经济效率的方差贡献度较低,旅游经济效率对区域经济水平的方差贡献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土壤水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刘军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6(1):64-64,F0003
<正>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附近一年一度的盛会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锡尔河州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的左岸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出口处。这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南与塔吉克斯坦为邻,面积5100km2。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09,(6):68-68
5月25日,四川省阿坝州民政局、甘肃省甘南州边界管理工作办公室在四川省马尔康县组织召开了川甘线阿坝州与甘南州段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第一次联席会议。两州民政局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双方根据两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四川省与甘肃省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通报了川甘线阿坝州与甘南州段行政区域界线第二轮联合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当前联合检查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交换了意见。会议充分肯定了两州边界管理成果,认为两州间的行政区域界线清楚明确,整体形势良好,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4):29-35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今惠水县)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设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  相似文献   

9.
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硬叶栎类林的树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曹敏  刘文胜 《山地学报》2003,21(5):568-575
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以长苞冷杉(Abiesgeorgei)林、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林作为亚高山针叶林的代表,以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林作为硬叶栎类林的代表,分别选择了6块样地,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倒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H、JD)分别测定其树种多样性,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森林类型的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的倒数、物种丰富度的顺序均为:长苞冷杉林>川滇高山栎林>丽江云杉林;而前两类森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但都高于丽江云杉林的均匀度指数值。滇西北的川滇高山栎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人工种植的亚高山针叶林的树种多样性较原始林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亚高山针叶林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云南省的树种多样性,使云南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上海电视台《智力大冲浪》“说三道四”,有一道题目问四川省的“四川”指的是哪四条河流,答案为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其实,四川省的得名并非如此。   春秋战国时代,今四川是巴国和蜀国所在。秦统一后,分全境为三十六郡,巴郡和蜀郡是其中的两郡。汉朝分全境为十三州,今四川属于益州。唐朝地方区划为道,今四川大部分属于剑南道,以在剑阁之南得名。宋代地方区划为路,先在今四川设西川、峡西二路,后又改设益州 (成都 )、利州 (广元 )、梓州 (三台 )、夔州 (奉节 )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代在四川设行省,以后…  相似文献   

11.
杨崝源 《地理教学》2020,(7):F0002-F0002,F0003
因为一档综艺节目,被泸沽湖深深吸引。这里远离丽江的喧嚣,深邃如梦的湖泊,让人分不清天在湖里还是湖在天上,目之所及尽是自然美景。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同时也是中国第三深的淡水湖。在当地纳西族摩梭语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泸沽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湖周群山环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后龙山楔入湖心,构成形如马蹄的泸洁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和线上访谈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聚焦拐卖犯罪人,解析河北省拐卖犯罪的多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拐卖犯罪人男性多于女性,犯案年龄以30~45岁为最;犯罪人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和初中学历占比过半;拐卖妇女、儿童的作案人占总犯罪人的79.8%;67.5%的犯罪人受到监禁矫正,获刑10年以上的仅占7.2%。2)河北省拐卖犯罪发生时间的年际变化呈“倒勺状”,分为增长期、波动期和减少期3个时期;案件审理时间则表现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2014年。3)拐卖犯罪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两热一冷”的空间格局,集中分布在冀南地区和滇桂交界;受害人分布更加集中,被拐儿童集中在冀南地区,被拐妇女则集中在冀北地区;河北省已形成邯郸市与“衡水—邢台—石家庄”内流、“冀南—鲁西”拐出、“川滇桂黔—冀南”国内拐入与“朝鲜—冀北”跨国拐入等主要犯罪路径。4)河北省拐卖犯罪的发生受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传统观念、教育水平、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由于河北省内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南北不同地区拐卖犯罪的形成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理区位下差异化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在推拉相互作用下,形成河北省模式化的拐卖犯罪路径与独特拐卖犯罪地域网络。  相似文献   

13.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以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被称作人间仙境——香巴拉。  相似文献   

14.
薛淑艳  李钢  马雪瑶  刘玲  杨兰 《地理研究》2020,39(7):1691-1706
拐卖儿童犯罪作为一种影响恶劣的社会现象,已引起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犯罪地理学视角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侧重宏观分析,当前亟须聚焦犯罪热区作精细解析。本文以中国拐卖犯罪主要源区贵州省为研究区,采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计量等方法,揭示被拐儿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拐卖儿童犯罪的多维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1~6岁男童为核心受害对象,拐卖导致的儿童迁移以城乡间交叉流动为主。② 犯罪在1944—2018年间呈“中段高发、首尾低发”态势,空间上集中于贵州西北半壁,尤以贵阳为最,微观地点上高发于人员流动频繁的开放型空间。③ 犯罪路径以“黔入东部”和“川滇入黔”为主,以省内跨市流动为辅。④ 犯罪主要受人口自然变动、生育政策、流动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七彩坪     
西藏芒康──滇金丝猴的故乡 生活、繁衍在西藏芒康自然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目前已超过700只,比10年前增加了100只左右。芒康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滇金丝猴生息基地。 与大熊猫一样被誉为“国家”的滇金丝猴目前在全世界仅有1000余只,具有重要的物种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过去曾一度认为仅分布于云南省,故取名滇金丝猴。1988年,西藏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经细致考察发现,其自然分布区实际为云南德钦和西藏芒康两县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不足40公里的区域。为了保证滇金丝猴有一个较完整的生息、繁衍区域,西藏自治…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简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介绍了“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泸沽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川滇之间的万山丛中,为川滇两省共有,属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管辖。泸沽湖呈近圆形,水面面积大于50 km2,其中四川境内约占总面积的2/3,云南约占总面积的1/3。该湖为高原淡水湖泊,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湖面海拔大于2 680 m,平均水深约40 m,系深水湖泊;湖的基底是二叠系火山岩,湖中央残山由二叠系玄武岩构成,湖滨山脉由二叠系玄武岩和下二叠统-石炭系碳酸盐岩等岩石构成,湖周围山上喀斯特洞穴发育。湖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雨、雪等),其次为少量地表水及喀斯特地下水。封面照片:泸沽湖@山水  相似文献   

18.
川、滇、黔、渝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万村  江晓波 《山地学报》2000,18(6):536-540
川、滇、黔、渝国土资源类型多,本底条件差异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序利用状态,其开发应遵循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原则,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路,选好研究目标,应用RS、GIS和GPS,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建立三省一市国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晋宁就是古滇国的故地,是古滇文化的中心。在云南的青铜时代,以滇池地区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王国——滇国。在滇池之滨,滇人的社会、文化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战国时,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楚国派将领庄蹁率军进入滇池地区,“济湘沅以南征”。到达滇池地区后,庄蹻以“兵威定属楚”。正当他欲返回楚国时,秦军攻克了楚属巫、黔中之地,阻断了庄蹻的归路。至此,庄蹻及其部属“变服从俗,以长之”。当了滇王。庄蹻带来的楚人和当地的民族,在滇池之滨的千里沃野上,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古滇国文明。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大拐弯也叫做月亮湾,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奔子栏镇和四川得荣县子庚乡交界处。穿山越谷而来的金沙江,在即将冲出这川滇要塞之时,似乎想先舒缓一下长途奔波的疲劳,于是放慢脚步,围绕着金字塔般的日锥凤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