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庭湖畔的古刹赤松亭 ,居于湖南省南县县城东北隅 ,是一处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迹。来到县城紫东堤畔 ,见滚滚沱江奔流而下 ,堤前有九丈多长的桥板蜿蜒凌水 ,通向亭岛。板桥下急浪短艇 ,环绕左右 ,以备不时游弋之需。岛畔碧柳花茵 ,微风拂面 ,令人心旷神怡。踏上板桥 ,忽闻板声“砰砰” ,一路走到桥头 ,是一座“仙人旧馆”。司马迁《史记》载 :张良封侯后“愿弃人间事 ,欲从赤松子游耳”。相传张良随赤松子神农之师来到此处 ,见此处如洞庭湖畔一蓬莱仙岛 ,便在此修筑此馆。看到题匾 ,我忽然又记起了《梁书》有关此处的记载 :“梁简文帝大宝二…  相似文献   

2.
刘璇 《中国地名》2012,(9):20-21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古至今千年英姿越扬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境内,系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佩率兵伐吴驻跸于此,故后人改此山为琅琊山。自唐、宋以来,由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使得醉翁亭名扬四海,妇孺皆知。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  相似文献   

3.
孔飞 《中国地名》2012,(2):62-62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相似文献   

4.
天王旗名由     
正天王旗,大明定南所始建地也。素有五凤朝阳之称,双龙汇水之名。史有铁王旗、添王旗之故。至今,村中尚有文武巷、王衙巷、月城弯弯、织布地、大观桥、王显庙、祖师庙、大神坛、古碑、古墓、"立栅以守"之栅门等等。天王旗村寨离普定县城北一公里,从普定县城北前往天王旗,一路有蛤蟆口、文笔山、轿子坟。还有"定南所"的石牌坊(解放后毁于"文革")衙前石锣、石鼓(1958年修穿村公路毁坏),至今,该石牌坊遗存尚保留在该村涂建  相似文献   

5.
曹冰 《中国地名》2013,(6):40-41
香妃,历史上是否有其人?她的身世如何?她是怎么死的?她死后葬在哪里——是新疆喀什,是北京陶然亭,还是遵化清东陵?世间种种野史、笔记、小说、诗文、戏剧、影视的描述,令人迷惑,无所适从。关于香妃的传说,主要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香妃喜剧说。香妃  相似文献   

6.
闲语室名     
室名也叫堂名、斋号,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屋、庐、房、馆、巢等名之,范围大的还称楼称阁。据载,给居室、书房取名之风,殆始于汉晋,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清而延至于今。 东晋王嘉《拾遗记·汉武帝与李夫人》载:“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芫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着衣枕。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文中的“延凉室”、“遗芳梦室”皆室名。晋左思《咏史》诗“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中的“扬  相似文献   

7.
惠州,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誉。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两千年来,先后有400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这其中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古代医学家、化学家、将道家学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苏轼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领导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  相似文献   

8.
辉山位于沈阳市东北部,距离市中心17千米,是棋盘山风景区第一制高点。系长白山的一个支脉。远远望去,辉山状若横卧之雄狮,山的西坡靠北边的陡峭顶端,形似雄狮之颈项,靠南边的稍缓山坡,样比雄狮之腹臀一那里山峦起伏,溪谷迂回,佳木繁茂。  相似文献   

9.
古城商丘,历史悠久,是1986年国家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商丘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先秦文献中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后帝不藏,迁阏伯于商丘”等等。古代商丘曾是高辛氏帝喾的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五帝之一的陶唐氏尧帝,封高辛氏帝喾之子阏伯于今商丘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丘台上,执管火正(即管火的官员),主辰星之祀。辰星又称商星。因为阏伯所居之丘,故名商丘,亦称阏伯台。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丘商”、“商”等地名的记载。可见,自五帝至夏、商皆名商丘。  相似文献   

10.
太平,语出《庄子·天道》:“太平,治之至也。”按文言语法结构其中的“至”应作“极”之意,全句的语义应是:时事安宁和平是社会政治的理想境界。唐代设置太平县(今属黄山区境),县名由来是否就取义于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据《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宣州》载:“太平县,南二百八十五里,元八乡,本泾县之地。唐天宝十一载以地居郡东南僻远,游民多结聚为盗,邑人患之,因安抚使奏,非别立郡邑无以遏此浇兢(注:浇兢,此处代指“结聚为盗”的说法)。时天下晏然,立为太平县。”《康熙太平县志》直接引用这段话来解释县名由来,我们今天读来甚觉…  相似文献   

11.
鲁宇 《中国地名》2012,(5):55-55
山东省居民地名称以数十万计,数量之最当属自然村。数以万计的自然村廖若星辰般地镶嵌在齐鲁大地上,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建村年代各异,村名的渊源也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名史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曾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和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素有“十朝古都”之誉,南京这座城市的名称也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多次城名更迭,南京最早的城名要追溯到6000年前的冶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19世纪中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之历史时期里,曾长期濒临日本海;并自公元7世纪初唐代以来就对之冠有专名,见于史籍文献历时最长者即为“东海”。到19世纪80年代中,虽在中国之载籍中开始出现“日本海”一名,但还只是部分学者或官员在他们的个人著述中采用;而在官方文件中,却发现是在日俄战争后签订的《日俄朴司茂斯和约》(即日俄(朴茨茅斯条约》)中首先使用该名,之后才渐次为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政府所采用。正是由于这一历史原因,日本海一名迄今尚未普遍获得其周围国家之认可。为使这一海域名称符合地名规范化的要求,建议参考“兼顾四邻利益”、“尊重历史传承、“突出海域特色”等意见开展研讨,以使这一问题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名胜地名是地名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比例之大、名称来源之广泛,是其他类地名不可比拟的。作为人文建筑类地名,其来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凸显地方历史、认识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大省,名胜地名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8):54-55
安阳——冠有“八大古都”之美名洛阳——拥有“九朝古都”之雅名南阳——刻有“南都帝乡”“四圣故里”之盛名濮阳——享有“中国古代文明重要发祥地”之芳名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靓名  相似文献   

16.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北汝河上游。现属许昌专员公署管辖,全县总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 在《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桓公与周史伯的谈话说:“惟谢郏之间,其冢君侈骄,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及周德。若更尹而周训之,是易取,且可长用也”。这说明,“郏”见诸典籍可上溯至西周,郏乃周土也。东周为周王领地。战国初属楚,而后韩灭郑,郏则归韩国。始皇统一中国,郏县随秦颍川郡。两汉随秦制,三国时郏县属曹魏之颍川郡。晋设襄城郡并辖郏县。至十六国时,郏县属北魏,并改为龙山县。于隋朝又改龙山县为汝南县,到公元583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09,(6):14-21
瑶里,古代称“窑里”。顾名思义,是烧窑之地。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20世纪初,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兴盛。瑶里的制瓷业逐步衰退,大批的瓷窑被关闭,所谓的“窑里”也就名不副实了,于是将“窑”字改为“瑶”字。不过,这个改动到也妥帖,“瑶”字本意为美玉,这里曾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瓷器;“瑶”字也喻意风景之美,如同瑶池仙境一样。  相似文献   

18.
尹吉甫镇位于湖北省房县东部,东与襄樊保康县毗邻.西与青峰镇、沙河乡接壤,北与沙河交界,南与五白山林场相望。谷竹高速与305省道贯穿东西、马栏河流经全境,距县城40公里。素有房县东大门之称。  相似文献   

19.
正清康熙《泗州志》记载:"仲,颖上人。"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史称管子。前723年—前645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齐国上卿,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执政40年,因势制宜,选拔士子,赏勤罚惰,统一铸造等治国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管镇,为盱眙一镇,位于盱眙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东接明祖陵,西连鲍集镇,南邻兴隆乡,北临洪泽湖,是河西片的商贸流通中心。管镇原名管  相似文献   

20.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1,(10):43-43
株洲市,湖南省辖市,简称株。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邻江西省,西南与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相连,北界长沙市。今株洲境域,上古属三苗辖地,春秋战国时,属黔中郡。秦和西汉属长沙郡湘南县。东汉湘江之东岸属醴陵县,湘江之西岸为湘南县。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与刘备分湘江而治。三国吴孙权在此设建宁县,取“建安宁边境”之意,故名“建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