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国第一届矿相学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3年11月15日到19日在成都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在科协、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成都地质学院的支持、协助下召开的。 参加大会的全国24个省、市的矿相学工作者98人,他们来自地质矿产部、冶金部、核工业部、教育部和中国学院等系统73个单位,代表性是很广泛的。代表中有年近七旬、长期从事矿相学工作并有卓越贡献的老前辈;有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在矿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矿相学、矿床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徐国风教授因患癌症,不幸于1989年3月14日在武汉与世长辞,终年56岁。徐国风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矿相学、矿床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使我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自然科学家,一位优秀的矿相学工作者,我们深感悲痛。徐国风教授1953年2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长期从事矿相学和矿床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矿相学、矿床学家,造诣颇深。在矿相学和金矿床地质学方面有重要贡献,成绩卓著。1986年和1989年先后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列入《世界有成就的人》、《国际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93,39(5):476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矿相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二届矿相学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3月18日至21日在成都地质学院举行。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大专院校和科研、生产单位的3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矿相委员会主任包相臣教授致开幕词;东道主成都地质学院赵泽三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议宣读了国际矿相委员会(COM)和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1980,26(5):469-470
1980年4月30日至5月5日,在桂林召开了全国岩矿分析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是在全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国际矿物学协会矿相学委员会(COM/IMA)日本国代表、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苣木浅彦教授为主,联合全日本各大学矿相学同行共同承担了“金属矿石组构、矿物共生组合及成因关系”方面的研究课题(编号为56340043).继1981年出版了第一辑论文集之后,于1983年和1984年陆续出版了第二辑和第三辑矿相学论文集.现对后两辑新著中反映日本矿相学研究新动态(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引入矿相学领域)的部分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矿相学是地质科学的一門新兴学科。自三十年代至今的二三十年中,矿相学不仅在鑑定金属矿物的方法、技术方面有了改进,并在金属矿物的光学性质、試驗研究以及矿石的共生組合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同时,系統的描述金属矿物学也已形成。到目前为止,就矿相学研究的内容而論,比以往丰富和扩展得多了。 現将矿相学各个方面,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矿山地质及地质经济学术委员会主持召开的“1988年地质经济学术讨论会及推广南京白云矿微机在矿山地质工作中应用会议”,于1988年5月25~29日在南京白云石矿召开。来自全国地质勘探部门、生产矿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业学会,会同中国核学会铀矿治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等九个单位,于1992年2月27日至29日在江西崇义县719矿召开了首届全国浸矿技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93个单位,共142人。其中核工业地质局系统也派了代表参加。大会共收到各类学术论文57篇,会上交流了其中的34篇,同时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上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浸矿技术现状、应用和发展的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易,80年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岩矿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岩矿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冶金、有色地质系统岩矿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11月25~30日在北京钢铁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冶金、有色地质系统勘探公司、勘探队、矿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64个单位的112位代表和兄弟部门的岩矿工作者代表及生产厂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矿相学发展较快的领域有矿石学(Ore Petrology)、金属矿物成因、硫盐和铂族矿物研究、定量鉴定、工艺矿相学和新技术、新仪器研制(如离子探针、质子光谱仪加速器、激光拉曼探针)等,这些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干198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行的国际矿物学协会大会上讨论。作为矿相学现代化之重要标志的“金属矿物定量鉴定”受到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矿相学委员会(COM)的特殊重视。该委员会成立了“金属矿物定量资料卡编辑小组委员会”专门机构,现任主席、编辑是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矿物学分部的A·J·Cridde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全国鉻矿地质工作会議,于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二十四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个单位的鉻矿地质工作者約一百四十人参加了会議。地质部李軒付部长主持了这次会議,燕登甲付司长作了会議总結。这次会議的中心議题是在总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础上,着重討論如何加强鉻矿普查評价的問題。会議回顧了我国十三年来开展鉻矿地质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其研究领域包括金属矿物学(Ore mineralogy)和矿石学(Ore petro1ogy)的矿相学(Ore microscopy)有了新的发展.1982年9月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城举行的国际矿物学协会第十三届大会交流的矿相学论文是这种新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将这次会议及近两三年新书刊中矿相学论著的概况作一简介,并对2000年展望提出管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个旧矿田的典型控矿地带——老卡岩体凹陷带内的矿化特征、岩相学及矿相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花岗岩凹陷带的成矿机理。研究认为变玄武岩中普遍发育的金云母化是导致变玄武岩型矿床中锡矿化与金属硫化物伴生的原因之一,凹陷带内带所见的金云母化和绢云母化都与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岗岩凹陷带的成矿作用经历了花岗岩侵位、花岗岩叠加改造玄武岩内的"矿胚"、花岗岩蚀变、矿化沉淀这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岩矿测试》2011,30(4):389
2011年7月4日—9日,第七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在嘉峪关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省局地质实验室、中  相似文献   

15.
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属地球科学复杂性理论和成矿系统理论的前沿研究。本文在总结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应用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的构造岩相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研究内容上从物质域-时间域-空间域,厘定构造岩相学格架、基本填图单位和独立填图单元,对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物质-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圈定。在研究层次上,遵循大地构造岩相学与成矿带构造、区域构造岩相学与矿集区构造、矿田构造岩相学与矿田构造、矿床构造岩相学与矿床构造、矿体构造岩相学与矿体构造等五个研究尺度,对岩浆侵入构造系统与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与金属超常富集规律。研究方法包括三维构造岩相学综合填图技术系列、构造岩相学专题研究方法和深部隐伏构造岩相学填图专题方法。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智利月亮山IOCG矿集区和海南丰收钨铯多金属矿床为例,论述了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新技术方法、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找矿预测应用效果。在研究智利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和侵入岩的构造岩相学特征基础上,认为白垩纪富磷灰石铁质超基性岩-铁质安山岩-铁质粗安岩等岩石组合,为IOCG成矿系统根部相和寻找IOCG矿集区的勘查标志。在月亮山IOCG矿床深部,新圈定了深部隐蔽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认为电气石岩浆热液角砾岩筒为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中心相,赤铁矿电气石化蚀变岩属岩浆叠加热液蚀变中心相,为IOCG成矿系统的热液叠加成矿中心相标志。将云南东川和邻区新太古界-元古宙火山喷发-岩浆侵入事件序列划分为7个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旋回,建立了三大类元古宙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构造岩相学分带样式,包括中元古代因民期-落雪期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格林威尔期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和晋宁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等。通过大比例尺地面和矿山井巷工程的系列构造岩相学填图,揭示了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内成矿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内成矿模型为"9层立交地铁式",探索了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为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深部(5000 m以浅)构造岩相学填图和找矿预测、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4月30日至5月7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矿矿会议。这是我国矿床地质界继1980年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之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重要学术会议。我国矿床地质研究队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一批数量可观,水平较高的科研人员。各部门的研究院(所)和地质大专院校都设立了矿床研究室、教研室、并且装备了一批具有近代水平的仪器设备。部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了成矿实验室,同位素地质实验室、矿物包裹体实验室、岩矿测试室等,为矿床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讣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本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湖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徐国风同志因病于1989年3月14日在武昌逝世。徐国风教授长期从事矿相学、金属矿物学、矿床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18.
徐惠芬 《地质论评》1987,33(2):201-202
全国变质地质及变质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日—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前寒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和地球化学学会的变质岩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及山西省地质学会共五个单位发起和联合召开的。大会由山西省地质研究所冀树楷总工程师代表五个发起单位和东道主致开幕词。北京大学董申保教授、长春地质学院张贻侠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游振东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矿相学家、矿床学家徐国风教授已离开我们5年了。作为他的挚友和学生,对他的英年早殒深感悲痛;对他为我国矿相学、矿床地质学和金属矿物标型性学科等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深切的敬意。徐国风教授执教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生中,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开拓奋进,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1981年11月6日至12日在长沙市隆重举行了第一届全国矿物学学术大会。来自全国各地12个系统176个单位的矿物学界代表340人汇聚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交流成果,讨论学术问题。参加大会的有老一辈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