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滑坡为土质小型滑坡,为治理滑坡提供依据,在讨论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重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自重和暴雨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多种状态。  相似文献   

2.
重庆西山坪西园建材厂滑坡应急抢险治理工程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山坪西园建材厂滑坡体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滑坡体的岩土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以及造成滑坡的原因。认为影响山体滑坡的因素除与边坡地层岩性、微地貌特征、气象及水文条件有关外,修建厂房开挖与切割边坡坡脚则是重要的诱发原因。定性得出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类型为牵引式、浅层、小型土质新型滑坡。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所推荐的极限平衡法,对该滑坡体的3个主要地质剖面(A—A’、B—B’、C—C’)进行了稳定性计算与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滑坡体稳定系数值。其中,在最不利组合工况(自重 暴雨 地震)下,滑坡体稳定系数仅为0.99~1.03,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按照《长江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防治规范》要求及“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简单易实施”的设计原则,对该滑坡的应急抢险方案进行了设计,提出以抗滑桩拦挡工程为主、坡顶修筑截排水沟、地表裂缝回填夯实等综合治理方案。抗滑桩设置1排,分3段,根据每段不同的剩余下滑力设计抗滑桩的断面尺寸和埋设深度,使该滑坡体治理后,其安全系数分别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规范要求。该方案已通过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防治专家组的审核,目前,正处于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3.
三峡地区石柱县陶家坝滑坡体物性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治国  靳拥护 《华北地质》2005,28(3):168-173
对三峡库区石柱县陶家坝滑坡体的物性特征及稳定性的研究,目的是为库区三期地质灾害的勘察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该滑坡体的工程地质勘察(以钻探手段为主),取得了滑坡体的各种岩性物理学性质的一系列参数。同时采用传递系数法,分不同类型的工况条件进行稳定性系数和推力计算。具体分下面几种情况:1)天然状态下;2)连续高强度降雨状态下;3)降雨加地震作用状态下。研究上述三种情况在库区二期蓄水将滑坡体部分淹没状态下所引起的变化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天然状态下,滑坡体稳定系数为1.58~1.65,为稳定状态;但在出现连续高强度降雨情况下,滑坡体稳定系数为1.03~106,滑坡欠稳定;若形成暴雨与地震的叠加作用,滑坡体稳定系数变为1.02,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保亭县甘什岭滑坡的形态、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构造等情况,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稳定计算方法选用剩余推力传递法对滑坡稳定性加以试算,其计算结果与滑坡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结论:当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时,稳定系数K的范围在1.17~1.26之间,此时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当滑坡在饱水状态下时,稳定系数K的范围在0.99~1.03之间,此时滑坡处于滑移状态。  相似文献   

5.
四川广巴高速公路红层滑坡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北部山区高速公路红层滑坡灾害广泛存在。根据广巴高速公路木门段滑坡的现场勘查,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滑坡形态等方面对滑坡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该滑坡属滑移~牵引型滑坡。通过对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出其稳定系数K在1.05~1.15,且滑坡前缘在河床中,洪期受河水冲刷,加之匝道路堑和桥梁基坑开挖均对滑坡稳定不利,其稳定系数正逐步降低,处于欠稳定一基本稳定状态,需进行处治。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于二级滑体前部设置抗滑桩、一级滑坡后部设置小直径钢管排桩,并辅以排水、截水设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是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地表水对土质边坡的影响主要是冲刷作用和渗透作用;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物理作用、力学作用以及化学作用三个方面。通过诸永高速公路公盂互通A匝道滑坡防治实例,计算出在考虑地下水的状态下,潜在滑坡HP边坡稳定系数K=0.900,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而在不考虑地下水的状态下,潜在滑坡HP边坡稳定系数K=1.345,边坡处尚于稳定状态。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提出应对边坡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有效的阻挡、疏导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下滑坡是由采煤引发的巨型深层顺层滑坡,目前处在蠕动变形阶段。本文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算出不同采空区面积下的稳定系数,计算了滑坡推力,提出了地表地下排水、煤层采空区设承重阻滑键、滑坡前缘设抗滑桩综合防治方案,可供防治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开县龙王坪滑坡地质特征及勘察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庆市开县龙王坪滑坡由崩坡积的粉质粘土组成,滑带由可塑-软塑状含碎石粉质粘土组成,滑床则由强-中等风化的泥岩、局部为可塑状含块石粉质粘土组成.利用钻探、井探和测试等技术手段获取了该滑坡有关地质及岩土物理性质资料,客观地对滑坡的变形方式及其稳定状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及判断,取得滑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稳定状态的计算数据.①上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暴雨状态下欠稳定;②下滑体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均处于稳定状态;③Ⅰ号强变形区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暴雨状态下欠稳定-基本稳定;④Ⅱ号变形区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暴雨状态下欠稳定.针对滑坡及强变形区具有不同的稳定系数及安全系数,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使得该滑坡的治理更具客观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勘查,探明白马洛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和滑坡体特征,分析滑坡形成原因。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应用现行规范,选取合理参数进行稳定计算。计算表明,在自然状态下滑坡稳定,但在暴雨或地震作用下,滑坡不稳定。建议采用抗滑支挡工程,辅以排水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Lang下滑坡及防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ng下滑坡是由采煤引发的巨型深层顺层滑坡,目前处在蠕动变形阶段。本文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算出不同采空区面积下的稳定系数,计算了滑坡推力,提出了地表地下排水,煤层采空区设承重阻滑键,没坡前缘设抗滑桩综合防治方案,可供防治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古崩滑体位于拟建水库坝址线上游27.7 km处,体积巨大,水库三个设计蓄水高程均在滑体剪出口之上,且该区属高烈度区,滑体一旦失稳,可能造成涌浪,甚至堵江和堰塞溃坝,影响严重。本文通过对古滑体地质背景、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条件分析,确定该滑体属崩滑性质。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到较为频繁构造作用,斜坡岩体块裂化较明显,节理切割严重,产生了不利结构面的空间组合,一旦破坏面贯通,则导致斜坡沿着滑面崩滑下座,覆盖到冲洪积物堆积体之上。其稳定性通过定性、定量两方面评价,其中定量计算中,通过试验资料,结合参数反演确定计算参数,利用规范传递系数法和毕肖普法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暴雨、蓄水及水位骤降工况下,滑体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在考虑地震时,其稳定性迅速降低,滑体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堡上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堡上滑坡变形破坏主要是受降雨及库水位变化的影响.在野外调查及勘查的基础上应用垂直条分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自重+408 m现状库水位的天然状态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与现场调查所得结论一致,在暴雨和库水位变化的情况下,堡上滑坡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西南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中,由于人工平整场地开挖而形成临空面,引起污染控制中心西部的滑坡发生。为确保污染控制中心的安全和工程治理提供设计依据,文章通过对滑坡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的分析,以及基于滑坡体、滑面(带)、滑床及变形等特征的阐述,对其稳定性和形成机制做出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形成是在以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为主控因素与以人工开挖坡脚、地下水及大气降水作用为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该滑坡目前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另外,采用分段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处于暂时稳定状态。但在滑坡前缘的次级地带仍处于缓慢活动状态。这与滑坡的现状基本相符,也使定性评价得到了验证。饱水状态下,稳定性系数大幅度下降,滑坡的稳定性差,表明在持续饱水或降雨的条件下发生斜坡整体失稳。同时,两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相差较大,说明滑带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对稳定性系数影响较大,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四川广元市区周家坡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家坡滑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南城区,目前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城内300余户1,200余人以及环城南路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城内约3hm2土地被迫闲置。因此准确评价该滑坡稳定性至关重要。该滑坡由4个变形体组成,系古滑坡受建房和公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影响后复活形成。滑坡所处斜坡长逾1,000m,且坡度较大,加之区域内雨季持续时间长,雨强大,持续降雨后滑体被激活。文章在分析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滑坡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参考土工实验结果,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该滑坡体在天然状态基本稳定,但在饱水工况或饱水 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依据上述分析评价结果,论文提出加固护坡、支挡工程、排水工程以及雨季监测等治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削方减载因其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和抗滑效果良好,已成为常用的滑坡治理措施之一,但削方位置的不同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为了直观说明这种影响,借鉴结构力学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概念,以削方减载位置的不同作为可变荷载,以每次削方减载情况下对应的稳定系数作为影响量,建立相应的滑坡削方减载影响线计算分析方法,并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最优的滑坡削方减载位置。最后以某滑坡为实例,对其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削方减载对应的稳定系数进行了统计,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坡体情况,直观地给出了最优的卸载位置,为合理和科学地进行坡体削方减载提供了依据。该方法计算原理简单,结果清晰直观,可对同类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滑坡稳定性传递系数计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强度储备法及超载法推导的应用于滑坡稳定性及滑坡推力计算的两种传递系数法进行了讨论,认为基于强度储备法的传递系数法方法对稳定性计算是适合的,但其计算的滑坡推力偏小,与目前在考虑防治工程可靠度的基础上采用超载法原则不相符,不利于防治工程的稳定;基于超载法的传递系数法方法在进行稳定性计算时,允许条块间出现的拉应力,某些情况下所计算的稳定系数偏大,由此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以超载法为基础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改进,推导了改进的传递系数法,并采用两个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藤州中学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藤州中学滑坡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学校1#、2#、3#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用改进传递系数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对这3组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滑坡区由于1#、3#滑坡的滑动牵引2#滑坡滑动,形成了独特的牵引式滑坡。(2)2#滑坡在枯水季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常水、丰水季节处于欠稳定状态;1#、3#滑坡在枯水、常水和丰水季节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宝塔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塔滑坡群是由多个滑体组成,本文着重阐述滑坡群中的主体─—宝塔滑坡的稳定性计算与评价。通过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宝塔滑坡各个可能滑动的滑动面进行多种方案的计算,以及长江库区水位对宝塔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对宝塔滑坡作出了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同时也阐明了宝塔滑坡所采用的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9.
杨家岭1~#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杨家岭滑坡区地质条件复杂 ,且严重影响了 2 0 9国道的正常使用 ,本文研究了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各类因素及滑坡稳态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问题。研究表明 ,滑坡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包括滑坡岩土体容重、滑带的c、值、滑体的c、值、滑坡内地下水的动态和地震作用等等 ,其中滑带的抗剪强度指标c、值、地下水作用和地震作用是滑坡稳态的最敏感因素 ,甚至成为诱发因素。文中还通过研究滑坡坡面加固力的大小、方位与稳定系数的关系 ,确立了滑坡整治方案的最佳加固角 ,为滑坡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立财 《地质与勘探》2023,59(3):627-636
为了研究不同降雨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机理及变形规律,以兰原弃土场滑坡为例,首先在GeoStudio中建立二维剖面模型,然后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出发,选取了内摩擦角、黏聚力、降雨强度、渗透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饱和体积含水率等6个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5组正交试验并采用极差分析法对滑坡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监测数据对内摩擦角、黏聚力和渗透系数进行参数反演;同时,结合当地多年降雨数据资料,对滑坡进行了3种极端降雨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兰原弃土场滑坡6个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大小为:内摩擦角>黏聚力>降雨强度>渗透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饱和体积含水率;经参数反演计算后,得出的参数值较室内试验组有了进一步的修正,使得滑坡变形趋势更加符合实际监测资料分析的结果,同时得出双日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更大,更易导致滑坡失稳破坏。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在后期不同极端降雨条件下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稳定性判别,并可为同类滑坡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