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正在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快捷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资本融合势头迅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五大业务",形成了公益性保障与地理信息产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正在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快捷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资本融合势头迅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五大业务",形成了公益性保障与地理信息产  相似文献   

3.
《测绘学报》2017,(4):515-515
时间:2017年10月21日地点:深圳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正在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快捷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资本融合势头迅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五大业务",形成了公益性保障与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化服务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的工作布局。  相似文献   

4.
面向人工智能2.0时代,在分析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迈向智能2.0时代的驱动力,并提出了建设测绘地理信息2.0时代的重点任务.在基础理论方面,提出需在时空大数据孪生环境、时空信息知识图谱、真三维深度神经网络、时空大数据动态预测推理等理论方面展开攻关;在关键技术方面,强调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无人系统五大智能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进行融合的方法;在平台方面,强调了智能测绘地理信息软硬件平台的重要作用和构建方式;最后以自然资源智能监测和室内外一体化智能导航为典型案例,分析了相关的理论、技术和平台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文的论述,理清了人工智能赋能测绘地理信息的内涵、重点内容和路径,为测绘地理信息迈向智能化2.0新时代提供了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时间:2017年10月21日地点:深圳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正在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快捷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资本融合势头迅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  相似文献   

6.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作为新时期我国发展战略重要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在自然资源、经济建设、生态保护及民生保障等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测绘并入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后,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自身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测绘行业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而转变服务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结合项目实例,阐述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融合共享的技术流程,有效解决了多源多尺度数据的融合问题,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了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为同类型项目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大数据时代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重要使命。为了理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大数据资源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与大数据相结合为切入点,从地理国情监测大数据的来源、特征,以及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方面分析了地理国情监测的特点和重要性,探讨了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正>时间:2017年10月21日地点:深圳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正在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快捷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资本融合势头迅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  相似文献   

9.
正测绘,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支撑;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测绘也必然向着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未来的测绘地理信息一定与新技术全面融合,"机器代人"、大数据决策、物联感知这些智慧化应用一定是未来科技角逐的主战场,也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走向更具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重要的科技社团,中国测绘学会也在求新求变,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搭建不同的学术交流平台,与测绘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一道,谋划测绘科技创新、谋划测绘发展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我们来听一听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阐述我国测绘科技发展,分享测绘科技赋能经济社会、便利百姓生活的创新应用,以及介绍测绘学会携手政产学研用各界,共创智慧化测绘,共谋测绘科技高质量发展之举。  相似文献   

10.
正锦绣巴蜀织经纬,壮美天府绘宏图。四川是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正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全省及区域改革发展的关联度、耦合度日益紧密,社会公众的熟知度与日俱增,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渐入佳境。近年来,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动对接国家、省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大局大势,创新实施"开放合作、平台带动、人才支撑、转型发展"的战略,在短短几年间形成四川应急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快速制图、地下空间信息化等测绘知名品牌,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  相似文献   

11.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我校制定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思路及课程结构体系,总结了培养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对落实该计划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测绘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对宋代测绘科技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1):241-244
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宋代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辉煌科技成就,其中中国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都出现宋代。笔者认为,推动宋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理学(新儒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7,32(6):202-203,170
此文是作者继前几年发表《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一文的续文。此文回顾了自秦代至元代我国地图测绘的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地图成果,这包括秦代大型地形模型图,东晋裴秀的"制图六体",宋代的石刻《禹迹图》和地形模型图,元代朱思本的画方地图《舆地图》和札马鲁丁的世界第一个地球仪等。可以说自秦至元我国的地图测绘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4.
测绘工程专业数学计算及课程内容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代俊 《四川测绘》2001,24(2):91-94
本文介绍子我校测绘工种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课程置模块及其特点,并对本专业数门主干课的内容优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测绘教育改革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阐述测绘高新技术特点和传统会教学方法局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在现代测绘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最后针对现代高等测绘教育提出了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北美国家多用途地籍测量的经验,讨论了规划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几个技术问题:系统用户、用户对数据和信息产品的要求、空间信息分类与编码、系统收集数据的来源与方法,供正在着手或准备建立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承园 《测绘工程》1998,7(1):71-79
概述宋代测绘管理及机构职官设置,各类测量及地图状况,并介绍当时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测绘成果。  相似文献   

18.
徐咏君 《东北测绘》2010,(5):182-183
公主岭市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优惠的投资政策,使近十年的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城市路网改造、招商引资工程建设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主岭市现有的1∶1 000比例尺地形图是1993年测绘的聚脂薄膜蒙绘图,测绘面积小,已使用了11年,现势性比较差。现以施测吉林华润生化黄龙工业园1∶1 000比例尺地形图为例,探讨如何满足规划设计急需和城市长远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新疆测绘局发挥测绘科技信息优势,加强测绘对外宣传力度,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高测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就基础测绘工作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设重庆市城镇地房籍系统,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实现了对全市38个区县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和房地产交易的集中统一管理,达成了全市范围内"以图管地、以图管房、地房合一"的管理目标,为下一步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本文主要从地房籍数据清理和整合、系统体系架构、主要功能和系统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