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工业化住宅是国内工程建设关注的热点,各种名称和定义并存,如装配式住宅、PC预制混凝土住宅、模块化建筑等。住宅产业化定义的多样性,表明国内对住宅产业化本质认识、理解和概念模糊,甚至产生了“住宅产业化=预制装配率”的局限性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在近期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围绕"全面住宅产业化"主题,集中展示了在住宅产业化"六有优势"以及在PC结构住宅、钢结构住宅2.0、新型装配式内装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和集成创新能力,全面体  相似文献   

3.
普通住宅如何实现"百年寿命"?在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将携"科技百年住宅"样板间亮相。该样板间充分体现了住宅产业化建设中"生产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装配化"的核心理念,展示了以建筑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建造的长寿命、高品质、低耗能的新型可持续住宅精髓。样板间的亮相将彰显我国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研究的先进性、示范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4.
<正>自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动建造方式创新,以推广装配式建筑为重点,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以来,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王艺静报道为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近日,住建部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以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其中,《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来自全国建筑产业化领域的各界代表,共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的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建筑产业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对建筑产业化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首届当选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致以衷心的感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作为我们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长期以来对协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承担了多个分支机构秘书处的工作。此次标准院按照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关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能完成建筑高质置建造工艺的产业工人,理论研究和试验模型与现场实际建造的结构存在一定差距,薄弱点难以预估和防范。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加之目前建筑平均成本普遍较高,因此在全国大批量推进存在很多困难。但目前各地不同程度追求"装配建筑占有比例",大力促进装配率提升。尤其是2017年年底新出台的国标《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门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将在2008年7月15日-23日在昆明举办。本次世界大会的主题是"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是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学科五年一度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申报的"族群/聚落/民族建筑"专题是整个世界大会唯一一个关于建筑的专题会议。本次专题会议将向世界展现中国建筑的多元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展现中国建筑文化的变迁和辉煌。  相似文献   

9.
正数字建筑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对建筑业的影响必然是全价值链的渗透与融合,通过"数字建筑"的科技手段,构建了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的数字世界,充分对接人们的意识世界和物理世界,将人们意识思想中对美好生活和工作空间环境的愿景,通过数字建筑平台进行充分的协同设计、虚拟生产、虚拟施工和虚拟运维。再通过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在物理世界中建造出实体建筑。最终交付一个实体建筑,一个虚体建筑。如图1所示,通过数字建筑实现了"三元融合",引领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23,(2):26-27
<正>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总院”)成立于1982年,历经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立足深圳、布局全国、服务世界的城乡建设集成服务提供商。近年来,深总院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建筑产业化,在建筑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在未完全理解建筑的本质之前不能专横地将它强归为某类艺术,而关于艺术谈得过多也将危险地将它混同于流行的时髦。"[1]—凯文·罗奇凯文·罗奇(图1)[2],这位来自爱尔兰的美国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负盛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主要强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强调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他的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主要包括:奥克兰博物馆(1961年)、纽约世界博览会  相似文献   

12.
正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以各种预制构件、钢结构体系为主受力结构,以各种轻质建材为围护体系,经装配或连接而成的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目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住建部的数据,钢结构房屋建筑面积仅占全国房屋建筑面积的6%左右,建筑钢结构用钢置约占钢产量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建筑钢结构用钢要占钢产量的10%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家更达到30%以上。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孙晓璐报道6月1日,受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主办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首次宣贯培训会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巡视员尚春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裁黄宏祥等出席,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标准院院长孙英主持会议。近年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领导和推动下,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鼓励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勘察设计》2011,(11):93-93
近日,"2011·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在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本次设计竞赛中凭借其"公共租赁住房整体解决方案"荣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最佳公租房设计单项奖;该院的"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的公共租赁住房"方案也凭借其创新性的探索荣获二等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作为我国现代建筑产业最具实力的综合性科技研发企业,多年来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其住宅产业化研发团队,集技术研发、标准编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中国勘察设计》2008,(5):70-71
旅行杂志评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国际知名旅游杂志《康德纳特斯旅行家》4月号评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中国秦皇岛一处生态建筑榜上有名。这7个入选建筑分别是: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吕俐报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积极发挥勘察设计在建筑产业化中的先导作用,更好地推动建筑设计领域向工业化建筑方式转型发展,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在京成立。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志鸿出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任常务副会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副院长刘轶任秘  相似文献   

17.
正矶崎新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家、建筑思想家和建筑大师,他荣获了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作为一位引领世界建筑创新潮流的建筑大师,他在后现代建筑思潮中,表现出了从根本上反对教条形式设计的倾向。他在建筑界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甚至被日本建筑界誉为可与传奇革命家切·格瓦拉相媲美的人。他的建筑思想极具探索性,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他始终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人",在参加竞赛时,他每次都会将作品前面代表国籍的牌子拿掉,他希望别人将他当作一位世界国籍的人。在日本,矶崎新被称为"传奇",他与当时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和安藤忠雄被合称为"日本建筑设计界三杰"~([1])  相似文献   

18.
《中国勘察设计》2006,(4):58-58
高度发达的美国建筑业代表了世界建筑发展的高点,上百年的发展使得美国建筑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不断扩大的规模并未让美国建筑商们感到轻松,由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的好处被同行竞争导致的降价所抵消,建筑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四项主要任务、三大保障措施",并要求"加强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推进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工业化建造",对建筑业企业在工业化建造中的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十分重视BIM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同时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密集召开及《关于推进建@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我国建筑业迎来实现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机遇。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聚焦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题,刊登了有关领导、领军企业高管及行业专家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思考,探讨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的方向、路径,分享实践经验,以期为行业、企业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浪潮中快速适应、准确决策、稳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