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硫化物锌矿过去一直被误称为"锌氧化物"矿床,其储量约占世界已知锌储量的10%左右.近年来,随着湿法冶金技术的新进展,该类矿床重又引起人们高度关注.Large(2001)认为其会成为21世纪潜在的主要锌金属来源,2003年,<经济地质>出版了该类矿床的专辑.我们在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时,确认并详细研究了粤东麻坑非硫化物型锌矿.本文对全球非硫化物锌矿的分布、分类、基本地质特征、成因和勘查等进行概略性介绍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国外矿床地质》系公开发行的科技情报刊物,每年四期。该刊的办刊方针是:“每期求专,总体求全”,为地质生产、科研和教学工作者提供比较集中、比较系统的国外矿床地质方面的最新信息。1992年拟刊出以下内容的专辑:铅锌银矿床;非金属沉积矿产;铜矿地质;物探方法在矿床地质中的应用。该刊自办发行,需要者请与矿床地质研究所发行组(北京百万庄26号,邮码  相似文献   

3.
翟裕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地质教育家,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教书育人,重视实践,不断创新,在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翟裕生教授在长期从事矿床组合、成矿系列研究基础上,将系统论和历史观引入矿床学研究,以成矿物质的源-运-储-变-保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为核心,率先提出和创立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从时空演化和物质运动的结合上发展了区域成矿学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进步。21世纪以来,翟裕生教授又提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三结合的研究理念,将传统的矿床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层次,引领了当代矿床学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一系列找矿新发现。 2020年欣逢翟裕生教授九十华诞,为祝贺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工作70余年,我们三位作为特约主编以成矿系统论学术思想为引导组织了“矿床学”专辑。 本专辑共分3个专题。其中“矿床研究方法与综述”专题共7篇论文。以翟裕生教授的《矿床学思维方法探讨》一文为开篇,将矿床学研究思维方法概括为实践、系统、辩证、历史、经济、环境、全球、战略等8个思维观点,对创新成矿理论、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推动找矿发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紧随其后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论文,以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过程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思想为指导, 从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并强调了地球深部过程对成矿的制约作用。《再论中国大陆斑岩Cu-Mo-Au矿床成矿作用》论文,重点阐释了中国大陆非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岩浆起源、岩浆流体系统演化、成矿金属(Cu,Au,Mo)和H2O来源及富集过程。另4篇论文分别阐述了中国三叠纪的大陆成矿体系、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演化、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以及我国矿床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专辑的“特色地域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专题共11篇论文,从不同侧面对我国“三江”、扬子、长江中下游、华北、塔里木、中亚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复合成矿系统、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造山型金成矿系统以及低温矿床、岩浆Cu-Ni-Co硫化物矿床、玢岩铁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系统组成要素、空间结构模型、成矿机制等综合研究,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壳幔相互作用、构造体制转换、流体相分离、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等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 本专辑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专题共7篇论文,专门探讨了部分矿床的成矿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作用。 本专辑所反映的尽管只是矿床学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进展,但我们希望这些成果的发表,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谨以此专辑表达对翟裕生教授的美好祝愿和敬仰之情,祝老人家身体健康,继续推动我国的矿床事业迈上新台阶。最后在此专辑付梓之际,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未在本期刊出的)、审稿专家、翟德高博士和编辑部同志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4.
翟裕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地质教育家,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教书育人,重视实践,不断创新,在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翟裕生教授在长期从事矿床组合、成矿系列研究基础上,将系统论和历史观引入矿床学研究,以成矿物质的源-运-储-变-保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为核心,率先提出和创立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从时空演化和物质运动的结合上发展了区域成矿学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进步。21世纪以来,翟裕生教授又提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三结合的研究理念,将传统的矿床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层次,引领了当代矿床学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一系列找矿新发现。 2020年欣逢翟裕生教授九十华诞,为祝贺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工作70余年,我们三位作为特约主编以成矿系统论学术思想为引导组织了“矿床学”专辑。 本专辑共分3个专题。其中“矿床研究方法与综述”专题共7篇论文。以翟裕生教授的《矿床学思维方法探讨》一文为开篇,将矿床学研究思维方法概括为实践、系统、辩证、历史、经济、环境、全球、战略等8个思维观点,对创新成矿理论、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推动找矿发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紧随其后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论文,以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过程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思想为指导, 从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并强调了地球深部过程对成矿的制约作用。《再论中国大陆斑岩Cu-Mo-Au矿床成矿作用》论文,重点阐释了中国大陆非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岩浆起源、岩浆流体系统演化、成矿金属(Cu,Au,Mo)和H2O来源及富集过程。另4篇论文分别阐述了中国三叠纪的大陆成矿体系、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演化、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以及我国矿床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专辑的“特色地域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专题共11篇论文,从不同侧面对我国“三江”、扬子、长江中下游、华北、塔里木、中亚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复合成矿系统、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造山型金成矿系统以及低温矿床、岩浆Cu-Ni-Co硫化物矿床、玢岩铁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系统组成要素、空间结构模型、成矿机制等综合研究,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壳幔相互作用、构造体制转换、流体相分离、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等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 本专辑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专题共7篇论文,专门探讨了部分矿床的成矿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作用。 本专辑所反映的尽管只是矿床学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进展,但我们希望这些成果的发表,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谨以此专辑表达对翟裕生教授的美好祝愿和敬仰之情,祝老人家身体健康,继续推动我国的矿床事业迈上新台阶。最后在此专辑付梓之际,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未在本期刊出的)、审稿专家、翟德高博士和编辑部同志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5.
《矿床地质》2015,(1):208
<正>2015年2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学领域的新观察、新发现和新认识,包括矿床地质(包括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海洋矿产)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及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新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境外矿产地质之窗"、"叙谈矿产地质工作"等。  相似文献   

6.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关键金属成矿: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专辑重点从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入手,结合地质过程和区域地质及一些具体矿床实例的研究,探讨关键金属的成矿规律。包括22篇文章,内容涵盖钨、锡、铌、钽、钛、锑、铀、铼、硼、钼、铜等多种关键金属的成矿规律。矿床是元素异常富集的地质体,因此,元素在不同地质  相似文献   

7.
前言     
正2019年4月为贯彻国家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地质工作,在安徽合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青年地质工作者围绕"青年地质工作者——勇当金山银山的发现者,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主题,集中研讨了有关地质的科学问题。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推动了系列科技成果的产出,更是为年轻人搭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因此在《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下,征集组织了"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专栏。稿件经过初审、外审、终审等环节,在古生物、岩石学、矿床学及环  相似文献   

8.
值此翟裕生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又逢他八十华诞之际,作为他的学生,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为<矿床地质>"祝贺翟裕生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论文专辑作序.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王吉平、商朋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调查总院熊先孝等编著的《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专著已由地质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系列成果之一,系其"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之单矿种研究成果。专著对不同类型萤石矿典型矿床进行了成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0.
陈毓川 《矿床地质》2015,34(6):1091-1091
<正>(代前言)本期专辑刊登了在矿产地质勘查与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有关矿床的成矿系列的研究成果。成矿系列的概念是由中国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等,于1979年正式提出的,是前人及程先生和相关团队在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科研工作实践中凝聚的对区域成矿规律的创新认识。成矿系列的概念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一种学术思想,是将和成矿有关的4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自然因素(成矿的时代、地质构造环境、地质成矿作用及所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归结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成矿体——矿床成矿系列,它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成矿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省内矿床的形成时代、成矿环境、地质成矿作用及矿床"自然组合"的研究认识,认为矿床是地质环境中的组成部分,成矿作用是形成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个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构造环境(单元)中的矿床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利用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的自然组合这一成矿系列概念,基本确定了甘肃省内成矿系列序次,重点是对成矿系列进行了划分和鉴别,提出全省有11个成矿系列类型、39个成矿系列的新认识。论证了成矿系列的产出特征,确定出各系列的矿床式。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桑榆未晚 暮霞更辉欣逢袁见齐教授八十寿辰,为表彰袁老献身地质科学及地质教育事业五十八周年作出的卓越贡献,本刊特辟“矿床地质专辑”发表袁老近期论著及部分学生的科研论文以示祝贺。袁见齐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院前副院长。早年从事矿床、水文工程地质和区域地质矿产研究。为了寻找我国的矿产资源,他深入浩瀚戈壁,足迹遍布我国  相似文献   

13.
"地质界面"是地壳内各类地质单元的边界,它明确了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也是形成矿床的有利地质空间和载体;"成矿界面"是指地质界面上发生成矿作用的地质记录,记载有成矿作用发生的"地质界面"称它为"成矿界面";讨论"地质界面"上发生成矿作用过程、成矿物质富集条件和矿床形成后保存过程的这一系列完整内容的成矿学理论,称为"界面成矿"理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匹配相应成矿作用种类,"成矿界面"可以概括分成9个成矿界面组;每类"成矿界面"上发生的成矿作用,都标定了矿床形成的地质位置,均对找矿有指示性意义;界面成矿理论是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查成矿学的重要依据,是总结成矿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并且可以作为支撑境内外实施科学找矿的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在板块构造深化发展、突出大陆问题、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地学前缘》推出这期"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专辑是很有意义和有远见的。本期专辑收录了有关大陆地质的22篇探索研究论文,内容涉及(1)大陆特性与大陆动力学、(2)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造山带、(3)大陆构造与沉积盆地三方面的新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科学地评价、规划和勘查一个成矿区段,必须有勘查类型的准确判断。针对矿田的矿床类型的复杂性,各个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和开采状况也不一样,全面研究矿田地质勘查和评价问题,非常必要和及时。在"金属矿田地质勘查工作指南研究"项目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矿田地质勘探类型的概念,建立了矿田勘探类型评价的思路,厘定了地质勘查程度和资源经济条件的评价指标,形成了"地质勘查程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研发专项"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本项目将通过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实验岩石学等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以恢复太平洋、鄂霍次克洋和特提斯洋演化历史为切入点,重点探究太平洋板块与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揭示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生机制和深部过程,探讨它们对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控制,同时对比研究西部燕山期地质事件。本专辑将简要介绍项目及各课题的研究思路、工作模型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1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铜矿峪矿床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部,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中条山"人"字型古裂谷带中,是我国大型铜矿床之一(图1a),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矿(Chen et al.,1998;陈文明等,1998;许庆林等,2010;真允庆等,1994)。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铜矿峪亚群"的  相似文献   

18.
Re-Os同位素定年对岩浆型Cu-Ni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Re-Os同位素体系被认为是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直接定年的有力工具。通过研究世界级典型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的Re-Os等时线表面年龄,发现有时能得到成矿年龄,有时得到与成矿年龄不一致的表面年龄或根本得不到Re-Os等时线,还有时同一矿床的不同类型矿石给出不同的Re-Os等时线表面年龄。文章介绍了能够解释上述现象的理论模型。模型预测对与基性-超基性岩共生的Cu-Ni硫化物矿床,除一些特殊情况外,块状矿石可得到有地质意义的Re-Os等时线年龄,浸染状矿石常得到没有地质意义的假等时线;而浸染状矿石常得到有地质意义的Os同位素初始比值,而块状矿石给出的"Os同位素表面初始比值"往往没有地质意义。因此,建议在应用Re-Os同位素体系定年时要结合矿床类型、矿石类型以及成矿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对Re-Os数据的科学合理解释同样需要从矿床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矿床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89年9月12日至16日在高原古城西宁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这届全国矿床会议是在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下,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地质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的。出席这届会议的代表共305人,其中既有老一辈地质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科技骨干和崭露头角、年青有为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青海省宋瑞祥省长、吴承志副省长、地质矿产部夏国治副部长以及省政府有关领导光临会议。夏国治副  相似文献   

20.
陕西略阳柳树坪金锌矿床是"勉-略-宁"三角地带碳酸盐岩型矿床,通过野外调查与地质资料分析,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地质因素、成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柳树坪矿区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多重因素有关,其中震旦系断头崖组、九道拐组碳酸盐岩富含金、铅、锌等金属矿产,是该矿床的主要矿源层;印支—燕山期形成的沿九道拐向斜南北翼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基本控制了区内矿体的空间展布;同时燕山期中酸性浅成小岩体对金、锌、铅等元素活化、富集作用较强,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柳树坪矿床为沉积层控-构造热液改造型金锌矿床,具有较好的金、锌等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