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近日,住建部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将核查所有设市城市和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县中符合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基本情况和保护情况,公布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名单,到2020年末,全面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相似文献   

2.
"建议研究制定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标准、指南,为提升街区设施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支持."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建议,重点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是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是国家历史文化体系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健全保护体系和保护方法,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脉得以更好地保护发展。本文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为例,在深挖其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和整合现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基于全域保护的规划视角,构建包含保护要素、空间范围和遗产类型的全要素保护规划体系,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强化保护规划自身的指导约束作用,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要素的空间落位和活化利用,形成保护与发展互促的模式,实现名镇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5%,城市发展已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阶段,如何利用城市存量空间来满足城市日益提升的物质文化需求,成为城市更新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相对于城市扩张时期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存量更新阶段更强调城市人群使用主体的空间诉求,特别是在当前消费文化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将更多地转向以产业升级为内容的空间演进。随着经济社会产业的迭代发展,一方面,空间作为支撑生产活动与消费的物理载体,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逐渐从物质转向精神,城市空间由于叠加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与历史人文信息,逐渐成为历史体验与文化创作的一种重要对象,进而发展出以空间为消费对象的文化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我国在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近40年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专门印发的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文件,这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非常重要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为下一步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6.
就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展开了较全面的阐述和探讨,广泛引用、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提出探索我国历史文化城市中的城市设计与景观环境保护的一些相关思考,以对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期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紧迫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6)
为明确西安市纺织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与思路,通过国内外典型工业遗产保护成功案例的调研与分析,明确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与特点。以西安市纺织工业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成功经验,结合西安纺织工业遗产自身历史与价值特征,提出原貌保护与改造型保护两种差异保护思路。结果表明,西安纺织工业遗址中近代工业遗址大华纱厂历史与文化价值较高,应最大限度保护原貌,以建设纺织工业博物馆为主要保护形式,传承纺织工业历史与科技发展文化价值;纺织城大量现代纺织工厂应以改造性保护为主,以建设工业遗产区委主要保护模式,挖掘使用价值,提升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11,(2):24-24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以及两部门制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专家评审,决定公布河北省涉县固新镇等38个镇、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等61个村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迹所在地区开发用地失控的原因,从体制方面讲,乃是由于规制手段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城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等问题所致;从微观经济层面而言,还在于农民缺乏保护农地的经济诱因、农地转向开发用地收益更高、相关利益集团的势力影响等因素在起作用,故而农地流转成开发用地不可避免。所以应当借鉴海外土地发展权制度,在历史文化遗迹所在地区内落实土地发展权的补偿机制,对开发用地实行有效的管制。具体来说,应当从法律上明确土地发展权的地位,将农地保护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协调起来,推行土地使用管制,建立完善土地发展权交易机制,同时有效控制农地流转为开发用地的隐性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市政基础设施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如何建设的角度,遵循历史保护区保护的原则,针对北京南池子历史保护区存在的交通状况及防灾能力差,保护四合院及文物古迹多,现况街区基础设施较差等共性问题,指出应充分利用其周边地形及各种现况基础设施,合理布设各种市政管线及站点;在难以达到规范允许的范围时,充分利用各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其它手段的观点,并在有关专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各专业、部门的支持下,经充分讨论审查顺利完成了市政工程综合设计和工程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文化是当今社会企业界和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对企业发展来说,"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规划总院")在这种"文化力"的推动下,营业收入实现了从15亿元到超百亿元的飞跃,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领域价值集成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航规划总院人看来,一个企业是一艘大船。企业文化是破浪前行的"灯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为了更好地弘扬湖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文化精神,近日,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暨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出席会议并为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授牌。据了解,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工作委员会。王树平在讲话中强调,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和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自建卫已有600年历史,是一座依托海河、运河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同时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其城市历史建筑具有明显的五方杂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本文从天津的地理、历史、人文特色出发,以天津依"河"傍"海"的城市特色为主线,深入解析天津的历史建筑特色,并将其与当代建筑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案例结合,这些植根于天津传统文化土壤的优秀建筑设计,其设计思路、理念应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被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并提出不在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地区建高层建筑等四项要求。通知要求,一是要做好历史建筑的确定、挂牌和建档,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清单和历史建筑档案,对历史建筑予以挂牌保护;二是要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喀斯特文化,喀斯特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耕作、聚落、建筑、洞葬、民俗甚至家用器皿都打上了“喀斯特”的烙印。本文提出了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因地制宜”利用的科学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及人地和谐的美学价值,并以贵州为例,探讨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景观特征,认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开发应以“喀斯特文化”为总的文化导向,结合文化赋存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发掘“喀斯特文化”的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正苏州这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以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其中,又以古建筑遗产最为丰富。遍布苏州街头巷尾的143处各级文物保护建筑和298处控制保护建筑,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还是苏州古城的重要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年久失修、人口居住密度大、违章搭建等原因,苏州部分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和大部分控制保护建筑保护状况较差,普遍存在建  相似文献   

18.
<正>道器双重的建筑文化建造的内涵支撑无论在"文化"一词之下有多少种概念定义,也无论在其内容上有多么包罗万象,追溯其发生的根本,无外乎源自于人们生存的基本诉求。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诉求,为不同区域与不同民族的人们所秉持,从而走上了各不相同的发展路径,并由此渐行渐远进而形成了各具特征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同时,也成就了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等诸多方面的特征。人群的社会经济形态、生活功能需求等均在物质空间  相似文献   

19.
传统古村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的浅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古代村镇不仅赋有极为宝贵的历史信息,同时具有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精神及建筑技术发展历史的载体、实物的见证。在当今中国是社会及技术高速发展、理念急剧变化、生活空间不断扩展及变化的时代,历史痕迹到处经受着变革浪潮冲刷正面临被磨灭的危险,古代传统村落、集镇的保护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勘察设计》2008,(3):50-5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为主、严格管理的方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