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鄞县ML3.9和ML4.7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2月26日和1994年9月7日在浙江宁波鄞县发生了ML3.0和ML4.7地震。本文使用华东地区部分台站的地震记录资料给出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其主要结果是: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约为北东60°;3.0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SSW,破裂速度为2.7km/s,破裂尺度为0.39km;4.7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NWW,破裂速度为2.3km/s,破裂尺度为0.41km。  相似文献   

2.
1996年四川田湾地震序列揭示的水库诱震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3月28日田湾地震序列是四川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自1992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发生在库区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序列,主震震级ML=4.0,持续时间近2月,后续余震3 3个,其中震级在3.0以上的余震3个,因该序列地震位于二滩台网监控范围以外,为改善观测台站的分布条件,本文综合使用了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和四川区域台网约25个台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工业爆破和天然地震资料,计算耻  相似文献   

3.
谷永新  马志明  高福旺 《地震》1999,19(2):209-213
通过对北京地区现有定点地震前兆监测网进行清理,分析了现有定点专业前兆监测台站、观测点、群测点的数量及分布密度的现状。对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MS4.0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探讨,表明顺义MS4.0地震前在震中周围出现一个直径约35km的短临异常密集区域。从异常形态看,该区域中的异常大部分可能带有来自震源的信息。结合顺义地震短临异常点位分布特征,对北京地区前兆台网的密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地震遥测台网监测能力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厦门台网实测资料的分析,检验了台网的监测能力。认为距中心100 ̄150km发生的大于ML2.5地震和距中心450km内(包括台湾东带)发生的大于ML3.5地震处于该台网有产监测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丽江7.0级地震的余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从PDR-2数字化近源(6.2km≤△≤42km)台网记录的丽江余震中初选了74个地震,初定了震中位置,震中方位角。用相应的台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了丽江地震序列的体波谱。对震级2.5≤M≤5.7、地震矩21.40≤longM0≤23.28的地震,得出了丽江地区地震系列的震源参数;以及P波、S波的logM0与Md的关系式分别为:logM0^p=0.62Md+19.93;logM0^s=0.59M  相似文献   

6.
蔡欣欣  叶振民 《华南地震》2000,20(4):105-110
以厦门地震遥测台网为例,阐述了由地方政府投资的小型台网在布局及设备性能上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台网实测资料的分析,检验了台网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距台网中心分别为100~150km和450km范围内(包括台湾东带),发生的ML2.5和3.5级以上地震都处于台网的有效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7.
1995年7月9日青海共和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董积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主题词青海,震源机制,共和1995年7月9日23时56分,青海共和发生了MS5.3级地震。经国家地震局定位及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域台网的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发展了一种体波谱的反演方法,以消除用波谱分析求解震源参数和介质衰减特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过数值实验和对实际资料的应用,初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利用滦县地区流动台网中的五个台站接收的35次地震记录的P波频谱资料,反演了滦县地区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得到了5个台站的P波表现Q值和震源频谱的高频衰减率γ。Q值分布在408-847之间,均值为520。γ值分布在1.54-3.22之间,均值为2.41。利用唐山仪器台阵中的7个台站接收的9次地震记录的S波频谱资料,反演了唐山滦县地区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并得到了7个台站所在的小区域内平均的S波表观Q值和震源频谱的高频衰减率γ。Q值的均值为583。γ值均值为2.58。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基本台网测定面波震级的偏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面波震级的基准应该是全球台网各台站测定面波震级值的平均值。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报的面波震级MSZ可作为这个基准。在此基准的基础上,作者较全面地比较了中国地震基本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MSP和MS7与MSZ的偏差。由于MS7的观测仪器和测定方法都与NEIC的一致,故MS7与MSZ比较一致,对全球地震两者无系统误差。对中国及邻区地震,MS7比MSZ系统高0.08~0.1级。中国的面波震级测定倾向于采用MS7标度。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距震中≤250km范围内,钻孔应力应变台网的异常显示特征。探讨了该次地震前的短临异常特性及其与发震构造体系的关系,并对台网内无异常显示的台站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境内及周边国家地区内,每当一次M〉5.0的地震发生,不久就有一个距离这个震点2350±75km或者2750±75km的地点相继发生M〉5.0的、有时M〈5.0的地震,笔者把这种呈现规律的地辱现象称作地震相对等距关系现象,在此定名为相对墙关系值:SR值是指地震与地震之间的两点距离为2350±75km,SR来自“英文”S#orterRadius两个单词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7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8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洪都拉斯,震级为6.6。本月发生的77次M≥5.0地震中有51次发生在东半球,26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5.0的地震事件,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对于发生在全球的M≥6.0的地震事件,CDSN各台…  相似文献   

13.
CZM-2型磁力仪的改制@赵淑杰@张艾民@殷为民@王学成¥辽宁省地震局CZM┐2型磁力仪的改制赵淑杰张艾民殷为民王学成(辽宁省地震局沈阳110031)1前言CZM-2型质子磁力仪是我国地震监测台站使用较多的仪器。多年来该仪器为我国地震监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二滩水库库区蓄水前地震序列揭示的水库诱震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自运行以来,记录了库区发生的力马,田湾-金河和马鹿塘三次地震序列,主震震级分别为3.2,4.0和2.6级,利用工业爆破和天然地震资料,计算了该区域的P波和S波地壳分层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采用参考时间平均值法和数值性能极好的单纯形空间迭代寻优定位方法,修定为了这三个序列的震源位置,得到精度一般小于0.3km,最大不超过0.5km的精确解,最后,利用定位结果,求解了田湾序  相似文献   

15.
1996年6月1日甘肃天祝MS5.4地震的震源机制董积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主题词:甘肃震源机制解天祝1996年6月1日22时49分,在甘肃省天祝县发生了MS5.4地震。经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北纬37...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3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89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9次,M≥7.0地震1次,最大...  相似文献   

17.
200km震中距内的加速度记录和地震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玉红  王培德 《地震学报》1994,16(3):399-402
200km震中距内的加速度记录和地震动特征田玉红,王培德(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91年3月26日北京时间02时02分38.8秒,在山西省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ML=6.4地震.据北京遥测台网测定,震中位置为39°42’N,1...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  相似文献   

19.
M.  J.  S.  Johnston  Y.  Sasai  G.  D.  Egbert  R.  J.  Mueller  张素琴 《世界地震译丛》2006,(6):14-31
1976年以来,在加利福尼亚帕克菲尔德地区沿圣安德烈斯断层上长约60km的闭锁-蠕动过渡带,布设了由7个采样同步的质子磁力仪构成的差动连接的台阵,对该地区的局部磁场进行了准确的测量。2004年9月28日的M6.0级帕克菲尔德地震的震中恰好位于这个台阵之内,此次地震在其中的5个台站的观测中产生了0.2nT~0.5nT的同震磁场变化。但是从地震发生前1个月、前1周及前数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中,都检测不到明显高于背景噪声水平的震前磁场变化(由于没有可检测出的形变、地震活动或孔隙压力变化数据,理论上也应观测不到震前磁场变化)。在地震破裂末端附近的一个台站也记录了0.01Hz-20Hz频带内的电场和磁场数据,借助于沿断层的北西延长线上距该台站约115km的另一个台站的观测数据,对来自电离层和磁层的同模式噪声进行了校正。校正后的数据中既没有发现1989年ML7.1级洛马普列塔地震前可能存在ULF频带(0.01Hz-20Hz)的异常磁噪声,也没有发现相同震级的希腊地震震前产生的电场变化。基于应变、位移和地震数据反演得到的地震一致滑动和可变滑动压磁模型,能够计算出与磁力仪台阵观测到的结果相符的磁场扰动。1993年以来,该区域内长期存在着与荷载增加一致的较高磁场变化,与之相伴的是由一个两色EDM台网和另一个较小的钻孔应变仪台网观测到的剪应变率的长期增长及表现在1992、1993和1994年各发生了一次M4.5~5.0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的增强。集成了所有这些数据建立的模型揭示了该区域在深度剖面上有增大的滑动,这也许对2004年9月28日M6.0级帕克菲尔德地震的最后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次地震以及其他发生于圣安德烈斯断层系内其他地方的M5~7.3级地震的震前电场和磁场前兆的缺乏,表明了仅利用现有的这些电磁数据来对破坏性地震做出有意义的预测看来并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田勇 《山西地震》1997,(1):64-70
通过对1970年以来太原盆地及其两侧区ML≥3.0地震的研究,发现在太原盆地北部,沿交城断裂,太谷断裂以及盆地两侧的4个隆起部位发生的ML≥3.0地震与华北地震区距大太原盆地600km范围内发生的Ms≥5.8地震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