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产勘查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多种因素构成,要想获得尽可能高的矿产勘查成果,仅依靠先进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是不够的,还需注重掌握先进成矿理论与方法的管理人员的作用,在地勘行业调整与改革的现阶段,强调矿产勘查系统中人的决写性因素,认识人在矿产勘查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勘查人员的素质,对调整,稳定发展地勘队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矿产勘查模型的建立原则——以个旧锡多金属成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矿规律研究和系统分析基础上建立矿产勘查模型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勘查对象的查明程度的差别。根据“方法—目标—成果”构式的不同划分勘查类型,根据矿化类型及矿床产出位置的不同划分亚类型。建模过程中要进行成矿标志分析和方案对比。  相似文献   

3.
矿产区划——地质科学研究与矿产勘查结合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裕生 《地质学报》2016,90(9):2454-2463
矿产区划是"研究成矿规律、进行矿产预测、提出选区和地质工作部署建议"的工作,属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性、先导性融合一体的矿产勘查前期工作。矿产区划工作在我国已实施了三轮,每一轮矿产区划工作都是由国土资源部领导直接部署,即由政府提出、政府下属的地勘单位、科研单位实施。矿产区划成果是部署矿产勘查,编制地质矿产保证工程和地质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资料基础及科学依据;矿产区划成果直接引领地质找矿突破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矿产区划的指导理论是区域成矿学,特别是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最有效。三轮矿产区划的成果证实:矿产区划工作成果促进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地质找矿的突破;创建了我国独有的矿产预测新理论,发展和充实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带动了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实现了地质矿产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矿产勘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粗浅地探讨了如何在矿产勘查中应用系统分析。根据苏联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论文以及我国矿产勘查工作者在寻找锡矿方面的实践经验,讨论了成矿单元的系统划分、不同级别成矿单元的找矿准则及不同勘查阶段的找矿手段组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裕生 《矿床地质》2006,25(Z1):59-62
矿产预测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60年的预测实践中,始终是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国学者在全国第一、二轮区划的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了矿产预测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矿产预测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新领域的探索。矿产预测理论概括为:矿床成矿作用“异相定位”预测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多元信息“类比-求同”预测理论和地质体“对等求异”预测理论。认为成矿作用的“异相定位和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是矿产预测的地质理论依据,又是对成矿学理论的补充;多元信息“类比-求同”理论是传统的预测理论,本文赋以新的内含;地质体“对等求异”理论补充了“类比-求同”理论的不足,是前三项理论内容无可比拟的。矿产预测理论已受矿产勘查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在当前已经成为提高矿产预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勘查效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找矿是发现矿床和矿产勘查过程的总称, 在我国已探索了四十余年。它是应用当代有效的成矿学理论, 从各类资料和数据(地、物、化、遥)中提取信息, 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I—V级), 在成矿信息浓集区带或地段, 述明潜在矿床的地质条件, 判定矿床类型, 指明寻找未发现矿床的标志, 部署矿产勘查后进而发现了矿床, 公认它是矿产勘查学科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系统流程。科学找矿引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我国已通过矿产区划构建了科学找矿内容的基本格架, 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又称“三五八”行动纲要)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取的找矿成果证明, 科学找矿要以矿床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理论和成矿信息为指导; 矿产远景区划、地质资料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成矿信息、编制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探系列图件是手段; 研究典型矿床, 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圈定矿产预测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发现矿床的科学支撑; 矿产勘查有效机制将科学找矿各个环节的内容实现有机联接, 组成获取找矿和矿床勘探成果的基本段, 概括为“三项理论”、“二个系统”、“二项技术”, 直至今日, 探索工作已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未来的“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实施过程中, 用科学找矿的思路构建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广东河源七目嶂地区内生金属矿产成矿预测区位于华南成矿省梅县-惠阳成矿区内,属A类成矿预测区,已发现中小型矿床12处,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可与已知矿区类比,找矿标志明显,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利用计算机技术在G IS平台上对化探成果进行整理和剖析,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圈定了3个进一步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特点及对当前勘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黑色、有色、贵金属等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剖析建国50年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在勘查矿种、勘查技术方法、投入实物工作量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分析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的内在联系.参照已有矿产勘查程度,探讨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主要矿产的成矿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省内近年来矿产勘查、成矿区划(预测)和专题科研的成果,综合论述了全省多种主要矿产的矿床类型与成矿特征,分析和总结了这些矿产的时空分布基本规律,同时对大多数矿床集中分布区--矿结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五种不同类型矿结的控矿特征。并提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应为三个Ⅲ级成矿区和十一个Ⅳ级成矿带。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矿产勘查综合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迟国彬  李岩 《地球化学》1997,26(5):91-99
从信息集成,成矿条件评价和综合预测三个方面讨论了基于GIS的矿产勘查综合预测方法,并给出了系统的概念模型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1.
矿产预测理论——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裕生 《地质学报》2006,80(10):1518-1527
矿产预测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60年的预测实践中,始终是研究的热门课题。我国学者在全国第一、二轮区划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了矿产预测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矿产预测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新领域的探索。矿产预测理论概括为矿床成矿作用“异相定位”预测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多元信息“类比-求同”预测理论和地质体“对等求异”预测理论。认为成矿作用的“异相定位和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是矿产预测的地质理论依据,又是对成矿学理论的补充;多元信息“类比-求同”理论是传统的预测理论,本文赋以新的内含;地质体“对等求异”理论补充了“类比-求同”理论的不足,是前3项理论内容无可比拟的。矿产预测理论已受矿产勘查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在当前已成为提高矿产预测成果准确性和勘查效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韩雄刚 《湖南地质》1995,14(2):70-75,98
从湖南省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勘查阶段的划分、成矿预测,勘查思路、经济因素、科学技术进行等因素,对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本文可供各级领导进行勘查技术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肃成矿系列研究及矿产勘查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构造上位于古亚洲、滨太平洋、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交接部位,有北山、祁连山、西秦岭3个北西-南东向造山带,其间夹持着敦煌、阿拉善、中-南祁连、鄂尔多斯等地块。根据甘肃省的构造演化、岩石建造组合及矿产分布规律,运用成矿系列理论,对全省各成矿单元成矿系列和谱系作了初步研究与梳理,重新划分出10个成矿系列组,54个成矿系列,42个成矿亚系列,82个矿床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并出4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16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通过归纳总结祁连山-龙首山、秦岭成矿区矿床成矿谱系,依据甘肃主要成矿大区不同构造环境、成矿旋回和成矿系列发育特征,运用缺位找矿思维,调整对区域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开展新区域、新层位、新类型、新矿种勘查找矿,取得重要成果。西秦岭地区玛曲县大水金矿、夏河县加甘滩金矿找矿成果卓著,先后列为国土资源部2010年度、2014年度全国10大找矿成果,西成铅锌矿田厂坝老矿山深部勘查资源储量大幅度增加,发现大桥金矿新类型;北祁连西段卡瓦铁矿富集区评价取得新进展,将成为镜铁山铁矿资源接续区;阿尔金成矿带青砂沟锰矿勘查实现新层位找矿突破,显示出成矿系列理论在指导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依据。甘肃省内已设置国家级整装勘查区5个,据《2012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甘肃省金矿资源储量跃居全国第2位,锰矿居全国第8位,锌、铅矿分别位稳居全国第3、6位,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蒋小芳 《江苏地质》2006,30(1):27-31
矿产勘查工作综合性很强,所需要应用的知识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基础地质、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手段等地质学科知识,还要综合运用数学、化学、计算机等新方法、新技术。从板块构造、成矿背景以及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其地质基础,并阐述了所用到的新方法、新理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矿产勘查-科研工作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常印佛  周涛发  范裕 《岩石学报》2017,33(11):3333-335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勘查-研究程度相当高的成矿带之一,地质勘查和相关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本文简要对成矿带自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勘查-科研工作成果进行了概括性回顾和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矿带勘查研究工作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点上起步、由点到面;(2)第二阶段:区域展开、重点突破;(3)第三阶段:立体调查、深部找矿。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控矿构造格架(包括大地构造,后期还尝试引入了动力学背景的探讨);(2)成岩成矿作用的时代;(3)成矿系列(系统)及其演化;(4)成矿规律;(5)深部找矿。包括本专辑(代序)20余篇文章在内的近年来的找矿新发现、新突破以及对成矿的新认识,深化了成矿带成矿理论研究,指示成矿带特别是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具有很好的成矿潜力,同时也揭示了成矿带值得关注和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继顾琅和鲁迅1906年出版《中国矿产志》以来的100多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华民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康庄大道,矿产资源功不可没。根据《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总结百年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的要求,《中国矿产地质志》的各项研编工作全面部署,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截止目前共完成59部成果报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制定了统一的研编技术要求,清理出全国已发现矿产地近6.5万处,划分出18种矿床类型;修订和统一了部分省区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和地层系统;划分或修正了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探讨了大地构造格局、演化与成矿作用,总结了重点Ⅲ级成矿区带成矿规律,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谱系;完成了部分全国性、省级(单矿种)志书和普及本,获得了一批地球化学/年代学数据,深化了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在钨、锡、锰、镍、银、锑矿等重要矿产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华南洋构造演化与成矿、前寒武纪成矿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不仅提升了矿床学理论研究水平,还指导了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普及了矿产知识,实现了边研编、边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经验勘查与理论勘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施俊法  肖庆辉 《地质通报》2004,23(8):809-815
经验勘查与理论勘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二者都会促进实际观测和资料收集,促进矿产勘查。建立模型是这2种勘查战略固有的工作,是指导资料收集和资料解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或者说建模是勘查工作中深化资料收集和认识的运行过程,而不是终结。理论勘查与经验勘查的交叉与融合,是通向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成矿理论研究正步入第三个里程碑阶段,形成了以地球动力学为核心的众多生长点,如岩石圈构造不连续面、流体作用、超大陆旋回、地幔柱与成矿作用等,它们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断产生新的成矿理论和认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为经验勘查注入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找矿工程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展了全国性的成矿远景区划(以下简称区划);大体在同一年代,国际上广泛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执行了多项国家级和地区性的宏大计划,其成果在全球推广。两者的内涵是相近的。区划工作可以在一个国家内进行,也可以在全球、一个成矿区带、甚至一个矿田范围内开展,其成果做为矿产勘查的依据。在我国勘查程序规定中将它视为普查前期工作。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后提出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  相似文献   

19.
矿产勘查新理论与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矿产勘查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目前矿产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展望其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前景。介绍了新的成矿理论,主要有地球化学障成矿、陨击成矿、地幔柱成矿、边缘成矿和海底成矿理论;新方法主要有预测沉积矿产的古地磁法、预测铅、铀矿稳定同位素法、气体测量法、预测卡林型金矿的顺磁共振法以及应用于寻找隐伏矿床的元素活态提取法和金属地震法等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已往地质资料及新的地质调查成果对丰宁一隆化深断裂与凤山盆地的成矿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矿产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找矿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