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城市交通网络为背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受限网络的时空索引NBR-tree。NBR-tree针对城市交通网络中移动对象特有的运动方向、进入模式等特点,改进了目前流行的MON-tree索引。给出了NBR-tree的索引结构、操作算法以及实验分析。实验表明,NBR-tree可以有效地支持对象移动过程中的最近邻查询,并且具有比MON-tree更好的轨迹查询性能。  相似文献   

2.
车辆监控/导航、位置服务、智能交通等实际应用需求对移动对象的存储、获取与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地管理和分析随时间变化的移动对象的位置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智能的服务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路网中移动对象当前位置的索引更新与查询问题,提出一种集路网几何/拓扑、交叉口转向约束以及移动对象位置的索引模型,探讨基于该模型的查询与更新.通过与IMORS索引的比较表明该模型提高了索引更新的效率,支持并加强了K邻近等基于网络距离的查询.  相似文献   

3.
以移动GIS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与栅格影像数据存储、矢量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相关的关键技术。基于数据库进行栅格瓦片存储,提高了底图栅格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显示性能,同时改进了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索引结构,提高了移动GIS对土地变更数据的管理性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时空数据建模多是针对空间对象的离散变化,随着移动计算环境的普及以及基于位置服务的兴起,要求对连续的时空变化——移动对象进行更深入和实质的研究。介绍移动对象的概念,总结并着重分析目前移动对象数据库的研究重点,分别是数据建模、查询语言、索引结构和不确定性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移动对象数据建模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维虚拟地球中实时GIS数据组织、管理与动态可视化的要求,设计了三维虚拟地球中移动对象的时空数据组织方法。提出了基于HR-tree扩展的时空索引方法,实现了对虚拟地球中移动对象的检索与查询,并基于三维虚拟地球平台对本文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3维GIS中LOD_OR树空间索引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坤  刘修国  杨慧 《测绘通报》2005,(5):27-29,39
分析R树的不足之处,考虑3维场景绘制中的LOD信息,设计出一种集八叉树、R*树以及LOD信息的空间索引结构--LOD_OR树.LOD_OR树是将3维实体的LOD信息作为对象基本特征的OR树.OR树是结合Octree和R*树的一种混合空间索引结构,它利用八叉树索引将R*树表示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减轻了R*树插入、删除的开销,并在查找性能上比R*树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智能移动终端的GPS定位位置和用户在终端输入的搜索关键词,设计了一种综合性的空间关键词索引框架,该框架利用倒排索引进行文本索引,利用四叉树索引进行空间索引。基于该综合索引框架设计和实现了一种高效准确的POI搜索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和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词,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相关度尽量高的结果,从而提高地图搜索的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移动端矢量数据的显示和操作效率,本文针对移动终端硬件条件限制和移动终端矢量地图的显示特点,从减少显示区域内外的冗余地图数据的读取和提高外存检索矢量数据的效率两方面入手,对森林小班矢量地图数据进行了"横向分块,纵向分级"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四叉树的层次网格索引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提高矢量地图的显示速度,可以满足移动环境下地图快速显示和操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主要围绕如何在移动设备上快速显示大数据量的面(线)状矢量数据,结合多级空间索引和矢量数据压缩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R树的矢量数据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首先按照比例尺对矢量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压缩,再将不同比例尺下的处理结果通过多尺度R树索引组织存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在不同比例尺下显示不同详细程度的几何对象。试验采用湖南1∶10 000的林业资源小班数据来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移动GIS能够弥补传统静态GIS的某些不足,因而正成为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而Windows Mobile作为微软进军移动设备领域的主要品牌,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和移动GIS的有关概念,对在Windows Mobile系统上进行移动GIS开发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特别是对空间数据建立分块分级索引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最后对系统实现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并行R树空间索引结构中叶节点的大小是影响索引效率的主要因素,其确定方法是并行R树索引结构性能优劣的关键。本文讨论并设计了一种多层并行R树空间索引结构,文中以系统的查询响应时间作为性能评估指标,给出了并行R树叶节点大小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也论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多层并行R树索引结构是合理的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2.
大型GIS空间数据库的有效索引结构QR-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分析R—树索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大型GIS空间数据库的QR—树索引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有的时空索引机制主要考虑时空对象,缺乏对显式表达的时空关系的索引,不便于因果关系查询,降低了图论时空模型的实用性。这里扩展了图的数学概念,提出了时空图的分割策略,构建了基于分层子网的时空索引机制,实现了时空对象与时空关系索引的一体化,增强了基于图论的时空数据库的灵活性,有利于因果关系的查询。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标准纬线变更的瓦片索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见的电子地图投影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间断性变更标准纬线的非固定倍率瓦片索引方法。该方法在瓦片索引过程中,通过自动变更标准纬线来减小地图投影的变形程度。该方法在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方面均具有整体变形较小的特点。在区域性电子地图表达中具有良好的变形可控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快照-增量的时空索引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章才  李霖 《测绘学报》2005,34(3):257-261,282
已有的时空索引是基于时间或空间索引的扩展,将相应的空间或时间成分作为属性,难以同时顾及时间查询和空间查询的效率.分析基于版本-增量的时空数据模型,提出基于快照-增量的时空数据索引机制.该索引将时间和空间作为同等重要的维,满足时空联合查询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GML空间数据查询与索引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传统GIS数据模型的差异,导致空间数据难以集成与共享。各GIS软件厂商及第三方软件厂商提出了利用空间数据转换的解决方案,但是它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空间数据集成与共享存在的问题。地理标记语言GML的出现,为GIS空间数据建模、集成与共享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与框架。GML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空间数据编码、传输、存储和发布的国际标准,大量GML格式的空间数据开始涌现。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GML空间数据,已经成为GIS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XML数据库技术和传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对GML空间数据的查询、索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XML标准查询语言XQuery为基础,提出了XQuery空间扩展的内容,开发了GML空间数据查询语言,实现了GML空间数据的本原查询;结合XML文档编码和传统的空间数据索引,提出了基于空间索引的GML一体化索引机制,并以R树索引为例,对一体化索引的查询处理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空间索引的GML一体化索引机制是可行的、高效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数据量遥感影像的管理与快速调度显示问题,本文概述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金字塔型数据组织与管理方法.详细介绍了分块分层的数据结构及其快速索引机制,并从建立、索引、调度、缓存四个方面比较讨论了海量、多源影像数据库金字塔建立的两类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通过开发实践验证了分析比较的结论,并给出了策略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18.
P2P空间数据索引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基于对等网络的空间数据索引方法展开综述,将当前的P2P空间数据索引方法分为4大类:基于分布式哈希表、树结构、Delaunay三角网结构和基于距离的P2P空间索引方法。分别对每类的研究内容和相关技术进行详细论述,然后对各类查询方法的效率、维护代价和负载均衡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高效支持大范围车载移动激光扫描海量点云数据的可视化及后续处理,提出了一种联合全球统一划分瓦片索引的车载海量点云管理与调度方法。在分析车载点云空间分布特性基础上,有机联合瓦片索引及随机采样八叉树等空间索引结构,建立了一套面向海量车载移动扫描点云的高效管理及调度机制。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高效支持大范围海量车载点云数据的调度、交互及动态更新等过程,并能够有效地支撑分割、分类等后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Interpretation of spatial features often requires combined reasoning over geometry and semantics. We introduce the Space package, an open source SWI‐Prolog extension that provides spatial indexing capabilities. Together with the existing semantic web reasoning capabilities of SWI‐Prolog, this allows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spatial and semantic queries and provides an infrastructure for declarative programming with space and semantics. There are few systems that provide indexing and reasoning facilities for both spatial and semantic data. A common solution is to combine separate semantic reasoning and geospatial services. Such loose coupling has the disadvantage that each service cannot make use of the statistics of the other. This makes optimization of such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hard. The SWI‐Prolog Space and Semantic web packages provide a native Prolog interface to both spatial and semantic indexing and reasoning, which makes it easy to write combined query optimizers. Another advantage of the Space package is that it allows declarative logic programming, which means in practice that you say what you want to compute instead of how to compute it. The actual indexing machinery is encapsulated inside Prolog predicates.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interface of the Space package, compare its functionality to alternative software libraries, and show how to work with it using three example applications. These example illustrations include reasoning over movement patterns, dynamically loading geospatial linked data off the semantic web, and setting up a simple KML ser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