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提取多参数无量纲地震前兆信息的均方差方法的物理基础。该方法的物理基础是地震孕育过程中当破裂应力达到50%以上时,岩石弹性、变形性、电性、磁性和热性等性质都会发生显著变化,结果导致岩体物理参数绝对值及其变化速率和测量误差的改变。利用均方差方法来计算这些变化,一方面消除了前兆参数的季节性干扰,另一方面突出了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观测时间序列的无量纲化,对多台项或多前兆观测时间序列综合信息提取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区域性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各种短期或短临观测异常信息的统一表达和定量综合信息提取,直接为综合地震预报服务。本文给出了多种前兆观测时间无量纲化的一般表达,归纳了电磁,用于综合分析的几种探索性方法,供参阅。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异常前兆信息量的直接计算法,实现了各种观测资料前兆异常的无量纲前兆信息量转换。用该方法对甘、宁、青地区5种观测手段共92个测项的5日均值一阶差分相关异常进行了前兆信息量计算。通过24次5级以上相关地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求得了92个测项的有效单位异常平均信息量,为前兆标志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通过7次7级以上相关地震前兆信息量变化特征的统计,给出了一组预报地震三要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杜方  程万正 《四川地震》1999,(1):119-126
本文利用四川各台,各手段前兆单项信息源和分带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序列,首先对多前兆观测量和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并将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协方差谱分析方法用于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的综合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5.
杜方  程万正  吴江  吴碧春 《地震学报》1999,21(2):202-207
利用四川各台、各手段前兆单项信息源和四川分带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序列,首先对多前兆观测量和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并将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协方差谱分析方法用于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的综合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异常前兆信息量的直接计算法,实现了各种观测资料前兆异常的无量纲前兆信息量转换。用该方法对甘、宁,青地区5种观测手段共92个测项的5日均值一阶差分相关异常进行了前兆信息量计算,通过24次5级以上相关地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求得了92个测项的有效单位异常平均信息量,为前兆标志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通过7次7级以上相关地震前兆信息量变化特征的统计,给出了一组预报地震三要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现行无量纲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和表示方法:归一化、相对变化量、比值、从属函数、相关系数和斜率等方法。详细地讨论了无量震前兆参数的地震前兆特性及其年变化、日变化、随机变化和趋势性变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允秀  关华平 《地震》1996,16(4):337-346
多年的前净观测和地震预报实践表明,与前兆观测资料的噪声水平相比,中强地震的前兆信息多属弱信息,信息识别较为困难,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将前兆观测时间函数分解为不同周期的谱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多个时间函数,通过震例分析,探讨在强干扰背景下识别中强地震前兆信息的可能性。从识别中短期地震前兆这一基本目的出发,采用“数据窗”滑动采样的计算方法,满足不同周期对样本长度的要求,实现了频率域的计算结果在时间域具有一定密  相似文献   

9.
地震电离层前兆综合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前后对电离层进行观测的方法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应用多手段地基无线电遥感探测技术,通过软件无线电形式,实现一机多能,对电离层状态的综合探测,获取地震前电离层变态的多参数数据,结合对地震电离层前兆物理机制的研究,将能大大提高地震电离层前兆预报分析的可信度、可靠性,有助于对地震电磁现象机制的识别和前兆信息的提取和强震预报预测。  相似文献   

10.
陈棋福  马丽 《中国地震》1994,10(1):47-53
本文从自仿射分形的角度探讨地震兆汾观测资料的分形处理方法。在对自仿射分形的分维量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处理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较为适用的分形方法和满足计算需要的样本点数,从对部分水氡和地电阻率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可用分形方法处理分析,分维值可反映观测资料的结构变化特征,其作为一个无量纲量为综合对比分析各类前兆现象,探讨地震前兆场的复杂性特征提供了有效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位中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观测值的影响因素包含降雨、气压、固体潮、地质构造作用等.为凸显地质构造作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需要滤除降雨、固体潮、气压等因素的影响量.本文首先分离地下水位受固体潮、气压作用的影响量;然后依据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变化的思路,利用基流分割方法对地下水位的两种变化进行分离,确定地下水位的降雨影响量;最后分析各分量异常与地震活动性关系,探查其中包含的地震前兆信息.本文的研究思路为地下水位观测值中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提供了一套可供尝试的系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在地震前兆应力场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五洲  孙君秀 《地震》2000,20(4):12-18
采用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干模型和湿模型的对比,研究了地下水在地震前兆应力场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地下水的存在,不单增加了前兆应力场时空演化的流变性,并促使应力向断裂带聚集,而且还增加了震前的破裂水平。尤其是在短临阶段,这种作用更加显著, 但随深度的增加,地下水对应力场分布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四川德阳地下水位动态,进而分析地震前兆动态,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下水位预测系统。采用SWY-Ⅱ数字式水位仪对德阳地下水位数据进行采集。根据采集的2015年水位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预测,以一年的采集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采用3个输入节点、1个输出节点设计了BP神经网络结构。为了进一步验证本预测系统,本文对2017年7月1日—10月26日地下水位情况进行了预测。实验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实现地下水位的预测,为地震前兆工作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4.
Since 1976 groundwater-levels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rmal water have been monitored in 100 wells distributed mostly in the southern Kanto and Tokai districts of Japan in order to predict earthquakes. Good examples of groundwater precursors were recognized prior to the following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the 1978 West Off Izu-Oshima Earthquake (M 7.0), the 1978 Off Miyagi Earthquakes (M 7.4), and the 1980 East Off Izu Peninsula Earthquake (M 6.7). In the 1978 West Off Izu-Oshima Earthquake, groundwater levels and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volume strainmeters, installed in the Izu peninsula, showed precursory changes at about the same time. In the other cases, however, precursory behavior was observed only in water level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Empirical relations are given between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of the farthest groundwater anomaly, and between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the precursor time of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15.
云南姚安井2009年10月后水位下降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小龙  刘耀炜  晏锐 《地震学报》2013,35(3):410-420
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既有可能是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也有可能是某种环境干扰所引起, 如降雨和地下水开采等. 如何及时识别并排除环境干扰, 对于成功判定地震前兆异常至关重要. 云南姚安井水位于2009年10月后出现了下降趋势的异常变化, 截止2011年底, 最大下降幅度达3 m. 为分析该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形成原因, 依据姚安井水文地质环境特征, 建立了相关的数学物理模型, 定量分析了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对该井水位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姚安井2009年后出现的水位大幅下降可能与区域降水量减小导致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增强有一定的相关性. 文中所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 对今后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前兆信息判定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莫栋波 《华南地震》1993,13(3):45-49,29
地下流体能较好地反映地壳应力的变化,对地震前兆的监测预报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地下热矿水中逸出气的组分、总量及其与溶解气量比的观测和试验,表明地下水中的逸出气体有良好的震兆作用,其中逸气总量以及逸出氦等组分可望成为映震的灵敏测项,有必要深入开展观测研究。本文还介绍了自行设计的集气装置及效果较好的现场简易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区分"源兆"与"场兆",系地震预测探索中的重要课题。根据云南4组6级以上地震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资料,系统分析了强震源兆的流体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6级多强震的源兆区,即震中距100 km范围内,异常项目计有水位、水温、水氡、水汞及气汞;以中期、短期异常为主,临震异常很少;源兆异常台站和台项的比例均高于场兆。这些流体源兆特征的认识,可为利用流体异常判断地震危险区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地下水动态的地震源兆与场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芹  刘丽芳  付虹 《地震研究》2004,27(2):126-132
在地震预报中,对发震地点的预测一般都是“以场求源”。如何区别源兆与场兆的特征,是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必须回答的问题。根据云南1979—2000年间的20余年中地下水动态观测的事实,作者在“七五”、“八五”攻关项目的基础上,对地震源兆与场兆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源兆特征为短临异常多、空间分布密集、以高频异常为主;场兆特征为中短期异常多、空间分布稀疏、以破年变异常为主。该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至井水位气压效率和相关系数在中强地震前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2002~2004年周至井水位的气压效率和相关系数,初步分析了其与地震的关系,认为在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2003年和2004年甘肃岷县5.2、5.0级地震前,该井水位的气压效率和相关系数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简称金沙江水网),是中国第2个专门用于水库区地震前兆监测与研究为目的的企业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网的布设、观测网的技术构成、观测井与观测含水层的基本特征及试运行的基本结果,从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观测到的水位与水温多月、月、日动态特征,评估了其地震前兆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