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地球》2011,(2):9-10
政策焦点〉〉 中央一号文件“给力”水利建设 1月11日水利部部长陈雷透露,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将发布,主题将首次聚焦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就水利专门出台综合性文件。据了解,这也将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8年关注“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姚鹏飞 《地球》2014,(2):1-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内容被列入文件之首。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袁立明 《地球》2011,(3):32-34
2011年1月29日,中央发布了新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直指水利建设。一时间,水利成为热门词汇。然而,人们一提到水利,就往往想到水库、大坝或是三峡、红旗渠等著名水利工程,事实上,水利并没有这么简单,尤其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现代水利的内涵已经非常丰富,涉及到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4.
海洋地球物理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要“知海、懂海”.只有认识海洋,才能从战略上部署好海洋,才能因势利导,走向海洋,开发海洋.海洋地球物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海防和海洋地质灾害预警这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领域更是意义重大.通过对海洋地球物理环境的“全局、精细、实时”监控,及早发现,及时预警,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和平时期,唤醒全民...  相似文献   

5.
韩俊 《地球》2015,(2):71-73
<正>中央一号文件中聚焦的主题往往是国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因此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王国起 《地球》2014,(2):38-41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基础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休戚相关,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些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粮食在民生中的战略地位。而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则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建设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的战略高度的问题。信息安全这门处于蓬勃发展中的科学,将会越来越密切地关系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本文分析了地震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并着重讨论了加强地震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2)
<正>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  相似文献   

9.
王建燕 《地球》2011,(3):29-31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10.
汕头市地震局,在传达贯彻全国厦门群测群防地震工作会议关于清理“三土”简易观测手段精神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新的时期,新的体制,新的任务,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如何在开放、改革中发挥地震部门的应有作用?首先我们组织干部职工反复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和国家地震局有关文件,学习当前开放、改革的政策,特别是学习赵总理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指示精神。通过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加深理解,使干部职工明确树立科技地震工作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第一,我们以前把主要力量放在地震监测工作上,目的是为了保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震预报又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  相似文献   

11.
曾凡祥  悦子 《地球》2010,(1):70-73
地球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地球。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家安全的概念已由传统的国防安全扩大到经济安全,包括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而气候变化则是影响这些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姚鹏飞  刘而立 《地球》2011,(3):22-23
“好啊,水利建设终于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候!”一谈起年初发布的以大兴水利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水利部原副部长张春园的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在《地球》记者眼中,这位年过七旬的老水利专家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势。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讲这次会议的主要问题,即科研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科委制定的会计制度的改革是顺应整个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改革科技拨款制度以后的又一重要步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方面都感到,原有的科技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科技体制改革就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科技体制改革任务的关键,在于拨款方式的改变.这是因为,原有的科研机构经费完全靠国家“供给制”的行政拨款存在着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作。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①。地震预警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做好新时代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6)
<正>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河湖是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有效举措,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目前20多个省份明确今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总体看,全面推行河长制起步顺利、  相似文献   

16.
段雯娟 《地球》2014,(7):32-35
从“大禹治水”到“五水共治”,几千年来,我们的治水之路可谓“漫漫其修远”。治水之路虽远虽难,但我们对于治好水的决心从未改变,“五水共治”三年行动俨然已成破竹之势,誓要打一场治水硬仗。 兴水利、除水害是水利工作的根本和源头,“五水共治”也是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题中之意。“五水共治”,任务重、难度大,打赢这场硬仗,不仅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还必须拿出符合实际、有用的措施,真抓实干、一抓到底。  相似文献   

17.
郑仙蓉 《地球》2014,(2):16-19
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8.
郑仙蓉 《地球》2013,(12):38-41
近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农村土地改革新政,“农村土地入市”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中央递交的“385”总体改革方案指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位列八大重点改革领域之一,井被认为是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三大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9.
段雯娟 《地球》2014,(2):34-37
粮食即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因此,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不仅仅包含一个国家的安全,一个社会发展安全,也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安全。  相似文献   

20.
蓝颖春 《地球》2014,(2):62-64
随着市场化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就市场对金改、铁改、医改、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土地制度改革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不仅事关城镇化的成败,也关系到我国重大的利益格局调整,影响到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新土改”做为改革深水区,其难点在哪?我们又该如何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