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1月3日,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飞行,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分离,两器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探测数据正常下传;"鹊桥"中继卫星有效支撑测控通信需求;着陆器、巡视器、中继星状态良好,达到既定工程目标;工程任务转入科学探测阶段,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3日,欧洲航天局(ESA)在其火星探测卫星Mars Express发射10周年纪念日,推出ESA火星探测历程回顾专题报道,首次发布新的火星全球地图并回顾了火星探测10年成果. 1 最新火星全球地图 ESA此次所发布的新火星全球地图,全景呈现了这个红色星球上水和火山活动的历史,为下一代火星探测任务锁定了目标位点.该独特的地图集包括火星表面一系列水成、火山成因及风化形成的矿物的分布图,每幅地图代表了火星地质进化史的一个不同时期,地图集揭示了塑造火星的主导地质过程的全球背景.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深空探测成为一项重要国家战略,5次月球探测工程任务和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任务均取得了成功.小行星采样返回、火星采样返回、木星探测、太阳系边际穿越、月球科研站等新的战略规划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毫无疑问,我国已成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深空探测大国.在此背景下,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的滞后成为制约我国深空探测事业...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姜景山 《中国科学D辑》2009,(8):1028-1028
浩瀚的太空,无穷尽的空间,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地球上.自古以来,人类对太空始终存着深深的思考与向往.地球有一颗长久相伴的天然卫星——月球.月球是人类有文明以来,特别是近代,期望能够征服的天体.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开辟太空时代以来,已经多次用人造飞行器对月进行探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十多年间,以美国、前苏联为代表的国家花巨大资金进行了月球探测.1969年,美国月球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开辟了人类就地探月的先河.经过十几年的宁静期后,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提出“重返月球”计划为起点,各个国家起动了新一轮探月热潮.在这股热潮中,  相似文献   

5.
月球一直是人类探测太阳系的起点和首选目标.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于2004年立项启动,目前已成功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测规划.围绕地月空间环境、月表物质、形貌、地质构造、月球次表层结构与内部结构、月球的起源与演化等当前月球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识.文章简要回顾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对主要研究成果和科学认识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国月球与行星探测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和生活必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通过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近百年来各国的地球科学家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科学家也意识到必须开展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才  相似文献   

7.
绕月探测工程的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 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52.36°E, 1.50°S的丰富海区域, 在轨运行495天, 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 一共获得了1.37 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 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生产出约4 TB科学应用数据产品. 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 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 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 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下工程灾害水源的磁共振探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磁共振探测(Surface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SMR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球物理新方法,这种在地面直接探测地下介质中氢核丰度的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缺水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价,还可以在地下水引起的堤坝渗漏、滑坡、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水源的探测预警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首次提出了地下磁共振探测方法(Underground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UMRS),将SMRS方法引入到地下工程领域,实现隧道工程和煤矿开采等地下狭窄空间极端环境的探测.为应用UMRS方法,需要深入研究地下水超前探测理论、准全空间处理与反演方法、旋转多匝小线圈探测模式,强电磁干扰环境自适应噪声压制策略、以及复杂地质环境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探测关键技术等难题.论文还简要介绍了超导磁探测技术和工程盾构及掘进实时探测等新技术在地下工程生产安全探测预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乌克兰地球遥感卫星SiCH-2由2011年发射升空,目前已停止工作,处于失效失控状态,作为空间碎片目标由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提供两行根数(TLE)预报.本文分析了光学系统的“猫眼”效应,以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实现对SiCH-2卫星进行激光测距,测量回波强度大,测距精度优于10 cm.测距能力表明SiCH-2对激光反射回波达到合作目标带反射器的卫星激光测距水平,与光电探测设备“猫眼”效应分析的探测能力相当,测距数据结果表明该卫星处于自转状态,自转周期为4.3 s.本文国内外首次实现基于“猫眼”效应对在轨目标的激光测距,为远距离空间目标的探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促进高精度激光探测技术的应用发展,有利于对失效或轨道异常的光学系统类光电探测系列卫星进行监视监测.  相似文献   

10.
高频电磁测深法在钼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采空区的探测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针对采空区的特点,合理选择物探方法、灵活运用物探方法是准确探测采空区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高频电磁测深法的原理、特点和工作方法,通过分析已知采空区与未知采空区的测量结果,说明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是探测采空区的有效手段.通过某钼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实例,验证了此方法在钼矿...  相似文献   

11.
嫦娥三号     
《地球》2014,(1):85-85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相似文献   

12.
1目的意义利用卫星对地球外层空间进行科学探测,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科学视野和科学实验领域,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空间科学探测不但推动着空间科学的发展,而且对空间技术提出新的要求、新的启示和开拓新的思想,从而推动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科学探测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星计划主要目的是:探索地球空间的未知,推动我国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空间天气)预报研究的发展;为保障空间活动的安全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对应措施;为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跨谢通门—青都断裂的两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资料为基础, 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青藏高原日喀则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的首次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所获取的高密度电法剖面显示, 该断层的电阻率异常特征清晰, 其上断点埋深可达20—30 m, 较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所揭示的断层上断点埋深(50 m)更浅, 结合地层年代资料推测该断裂的最新活动时期为早—中更新世. 探测结果表明: 高密度电法剖面清晰地显示了断层在浅部松散层的延伸, 适用于日喀则地区的隐伏断层探测; 相较于浅层人工地震探测, 该方法对浅部松散层的探测具有明显优势, 一定条件下能够更好地揭示断层上断点埋深, 可与浅层人工地震探测形成互补. 需要指出的是, 在应用中需重视测区水文地质及地层发育情况对探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陆域活动断层研究的相关理论、探测技术和方法比较成熟,但针对水域的活动断层探测和研究还很缺乏。采用AAE浅层剖面仪,首次对西昌邛海水域三维地形和活动断层进行探测。探测剖面可以清楚地揭示水底反射界面、水下淤泥层底部与浅部沉积层的反射界面、浅部沉积层底部界面反射界面。文中基于SKUA-GOCAD软件平台及其DSI插值法对探测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初步给出了邛海水域三维地形结构;同时在多条探测剖面上,发现了则木河断层错断浅部沉积层和水下淤泥层的证据,表明该断层已延伸至邛海水域。探测结果对研究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基础。文中还分析和探讨了浅层剖面仪工作的特点、参数以及探测的各种影响因素。西昌邛海水域三维地形和活动断层的探测研究结果,可以为水域活动构造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采用近几年地震监测资料、最新活断层探测成果,首次考虑了极罕遇地震影响,采用新的技术方法进行编制,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衰减关系等发生变化,使河北省部分地震动参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开发利用需求加大,传统物探方法在人文活动区域受干扰因素较多,无法获取真实准确的探测数据。微重力方法相对而言受干扰因素较小,对于城市建筑物和人类活动遗迹干扰可以通过模型正演校正的方法消除,从而获取高精度重力数据,进而通过有效的反演方法,可以获得城市地下空间的隧道、采空区、空洞、塌陷区、管廊等空间位置信息。本文用地面移动式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进行城市探测中受影响的因素进行试验性探测与分析,并结合正演模型校正研究,微重力方法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上有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接地源瞬变电磁短偏移深部探测技术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接地源时间域瞬变电磁法,当选取适当的激励波形后,可将辐射场与自有场分离开来, 实现频率域电磁法无法实现的近源深部勘探;水平分层大地的解析分析表明,随着偏移距的缩短,接地导线源的场对地层的反映变得更为灵敏;时间域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主要由观测时长决定.基于接地源近场测深的优越性,作者提出短偏移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并首次命名为SOTEM, 采用了1000 m的偏移距对埋深为1400 m的某盐矿溶腔进行探测, 在全期视电阻率-深度剖面上圈定的溶腔分布被钻孔所揭露, 验证了SOTEM方法的探测能力.该方法为大深度、高分辨探测地下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一号”微波探测仪(CELMS)是国际上首次在月球轨道直接测量月球亮温的被动微波遥感器,其科学目标是反演月壤厚度的信息并对月球的3He资源量和分布进行评估.介绍了月壤厚度探测机理,建立了亮度温度随月壤厚度变化的理论模型,利用地面验证实验对探测机理和辐射传输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12日的系列地磁亚暴期间, TC-2卫星上的中性原子成像仪(NUADU)在飞临近地点附近的南、北极上空观测到低高度能量中性原子(ENA)辐射.通过对高时空分辨探测数据的反演,我们首次给出亚暴期间环电流能量离子沉降和注入过程的全球视场展示,展示的时间分辨率高达1min.探测结果表明,观测到的ENA辐射主要来自低高度、高纬极区.由于沉降能量离子沿磁力线运动,在该区域通过电荷交换产生ENA的几率更大.因此,利用低轨道卫星探测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ENA成像数据是监测地磁活动期间环电流离子动力学过程演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降雪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全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球雪深探测主要依靠站点稀疏的人工探测仪或低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卫星.近几年,基于不同地表介质引起GPS多路径效应的GPS-MR技术以其全天候,自动化,时空分辨率高、无需建网等诸多优点成为雪深探测领域的一个新型探测手段,本文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基于测量型接收机的GPS-MR探测雪深研究.首先详细给出了基于GPS信噪比观测值的GPS-MR技术进行雪深探测的基本原理;其次结合实测GPS观测数据和雪深测量数据,分别利用单颗和多颗GPS卫星对GPS-MR探测雪深的可行性与探测精度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噪比观测值的GPS-MR技术可用于雪深探测,与实测雪深数据相比其探测精度约为10cm左右,尤其可用于暴雪监测.GPS-MR技术不仅可充分挖掘全球密集GNSS网络用于地表环境监测(雪深探测、海平面变化、土壤湿度、植被变化、火山活动等)的潜能,而且可进一步精化GNSS多路径模型误差,以期进一步提高GNSS用于精密定位与地表环境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