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你了解人类的摇篮"地球"吗?从太空上看,她是银河系里一颗明亮的蓝宝石,是太阳系中的生命之舟;她养育了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10多万种微生物;还有70亿的人类,是她养育着的子民。我们生活在神奇的蓝色星球——"地球"上,她的身世,你知道有多少?  相似文献   

2.
段雯娟 《地球》2013,(9):42-45
正大气中的臭氧层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辐射"杀戮"的重要屏障。但是科学家们在极地上空发现了巨大的臭氧空洞,而且这个洞的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臭氧是大气中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作用极大的高空物质。臭氧层是地球的天然屏障,如同一把撑在大气层高空的无形"保护伞",是保护地球生物和人类安全的"天兵天将"。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9,(10)
正如果从外层空间看我们的地球,可以发现他是太阳系中一个蓝色的水球,因为地球上71%的面积是蓝色的海洋,而陆地面积仅为29%。不仅如此,大陆上还有各种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河川、湖泊,土壤水,潜水,深层地下水以及大气水。地球上层的水在太阳热能、地球重力和分子能的作用下运动转化,发生了相态变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海洋和大陆上各种赋存状态的水分彼此联系,形成了"水圈",也是地球表层从大气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2/3;为地球制造50%的氧气;为30多亿人提供食物;吸收了30%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而,人类活动却威胁着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我们也并不熟悉海洋中的许多奇妙且神秘的物种。我们对海洋世界进行着无止境的剥削,使得海洋生态每况愈下。今年3月3日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首次聚焦海洋物种,主题是"水下的生命:为了人类和地球",旨在让人们了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3,(11):104-107
最新资料表明,最早的人类出现作600多万年前,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如果把它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年龄做比较,就会发现人类的幼小。地球已经拥有46亿年的发展历史,而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也早在38亿年前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6.
姚鹏飞 《地球》2014,(4):1-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向人类慷慨地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上生活。  相似文献   

7.
HD40307g是人们发现的距地球最近的可居住行星,其主星类型为K2V,类似于太阳.如果其存在获得确认,将是未来人类探测系外生命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通过HD40307g收到的恒星辐射知道其大气应该比地球大气浓厚,但具体多浓厚尚不得而知,更多关于HD40307g大气的信息对探测HD40307g上可能存在的生命是有用的.利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研究HD40307g的大气压和二氧化碳含量对其表面温度的影响,发现下列大气压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组合可以使HD40307g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与今天地球一样(288K):(1)10.bar+3%C02;(2)5-bar+10%C02;(3)3-bar+30%C02.  相似文献   

8.
周琦  刘心铸 《地球》2009,(1):66-67
地球环境的演变决定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过程,而生命过程又影响看地球表层环境以及大气圈、水圈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是地球演化的独特产物,对地球生命维持系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研究地球与生命的互动,研究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蓝颖春 《地球》2013,(9):34-37
正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能改变大气的热平衡。它能够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增高。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一种普遍存在气体,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必不可少,在空气中的含量通常相对稳定的。但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大量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0.
球生     
《地球》2011,(4):1-1
以人类对地球目前的了解,尚无法得出“地球也是有生命的”这样的论断,但越来越多的人宁可去相信这个结论,尽管毫无证据。就像25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靠着信念告诉人们,地球是圆的。而最终为人类所确认,地球确实是圆的。  相似文献   

11.
蓝颖春 《地球》2014,(8):10-12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球环境,环境不但是生命起源的温床,还是人类产生和进化的必要条件。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结果。可以说地球环境创造了人类,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又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带着这些问题,《地球》记者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地球》2019,(12)
正水是生命之源。从地球科学的角度,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热能、地球重力和分子能的作用下运动联系,不断发生相态变化,从大气圈的对流层到岩石圈的深部,形成了数十公里厚度的一个水圈,成为地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有了水,地球才得以获得迄今为止唯一的蓝色智慧星球的独特字宙地位;水也为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在内的自然史进程奠定了先决条件。水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性自然资源。生命起源于水文明、逐水而居,世界五大文明发  相似文献   

13.
曾江宁 《地球》2023,(5):1-4
<正>从40多亿年前原始海洋的形成起,大海就在地球运转和生命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板块运移,沧海桑田,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格局。天体间的引力和地球自转赋予了海洋潮汐和洋流的节律,海洋每时每刻运动不息。这片覆盖了地表71%的蓝色区域也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蕴藏着富饶的矿产,还有很多刚刚开发和待开发的新型能源。人类在认识、亲近、开发海洋的漫长历史中也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海洋文化。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  相似文献   

14.
在 2 0世纪 70年代 ,宇航员发回了对地球科学具有深远影响的地球照片。以美丽图片所展示的地球 ,吸引着非专业人士和地球科学家 ,可以看作为一个单一的集成系统。那些图片揭示了这个星球的大气、海洋、生物和地质系统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这些过程的认识需要一种综合方法。来源于地球科学各个学科的综合技术和信息决定了我们如何能够成功地预测地球过程。地球科学家面临着利用数量不断增长的各类数据和对超出人类时间尺度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挑战。对地球过程的理解可以为我们提供减轻我们的行为对地球所造成的影响的工具 ,以及通过优化利…  相似文献   

15.
0引言运动是宇宙的主题。天体运动、地壳运动、生命运动等等,演化出无垠的宇宙,绚丽的地球和多彩的世界。大自然在赋予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环境的同时又以种种的自然灾害不断地考验着人类的生存能力。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地震做为一种地球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与固体地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文芠 《地球》2022,(5):48-53
<正>电影《流浪地球》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演到地球被冰封,大量生物濒临灭绝,人类为了寻求新的生机只有带着地球在宇宙中流浪时,很多人都陷入担忧与恐惧之中。在惊叹电影里奇幻场景的同时,很多人都不曾意识到类似的场面在我们这颗生机盎然的蓝色星球历史中真实出现过,而且是五次。其中最惨烈一次发生在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规模火山喷发给环境带来重创,造成了98%的海洋生物以及96%的陆地生物在50万年内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7.
刘嘉麒 《地球》2021,(1):1-1
湖泊是镶嵌在大地上的蓝色宝石,它不仅景色幽静,环境优美,还是生命之源,万物繁衍的地方。地球上约有14亿立方千米的水,其中约97.5%为咸水(主要在海洋中),2.5%为淡水,而这2.5%淡水的大部分(约70%)还被冻固在极地和高山的冰川中,能直接为人类所用的水仅仅是湖水、河水和部分地下水,总量不及全球水量的1%。可见淡水之宝贵,湖泊之宝贵。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正地球生物学(geobiology)研究地圈-生物圈耦合系统,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过程.地球生物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分别构成了研究地球系统的生物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球生物学的核心是生命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我们过去讲地球与生命的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地球环境影响生命,生命适应地球环境,这是一个单向作用的关系.但地球与生命之间应为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是协同演化的.生命演化能否影响地球环境演变,生物过程能否影响地球环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11)
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不断认识、探索、改造地球。地质科普,先从认识地球开始。本文以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球。文章从地球的诞生说起,介绍了地球多灾多难而又顽强成长的童年,地球的形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等。地球同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物体一样,也有生老病死,有始有终。46亿岁的地球虽然还处于青壮年期,但保护地球是人类永恒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郭盖  温博 《地球》2012,(12):106-111
地球三四十亿年的生命交响乐,它的主旋律是碳的化学演变。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是生命世界的栋梁之材。我们来自何方?将去往何处?从远古的蛮荒直至今天的文明,这种疑问始终与人类相伴相随。几乎每一个人,在他有限的一生之中,或多或少都给过类似的问题以思考时间。或许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类思考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流于一时无所事事的灵光乍现。所以迄今为止,有关生命的来源,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