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摘 要:服装产业是上海建设时尚之都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时尚之都的服装产业能实现品牌化发展,究其根源是在优越的发展基础上创新电商平台的营销模式完善品牌的网络空间结合,从而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及品牌形象。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以及网络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服装品牌的网络流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本土品牌发展的不足,并针对其发展瓶颈提出合理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博  朱竑 《热带地理》2016,36(2):174-180
全球化使品牌与地方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方国家的快时尚品牌实行全球同价、全球同款和标准化的经营模式,被认为具有消极的品牌形象,然而却在异源文化背景的中国实现品牌升级。以ZARA为例,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出发,描述其品牌空间发展史,分析品牌源地、空间发展、店铺选址等参与快时尚品牌的文化生产过程。结论如下:1)快时尚品牌与全球时尚城市建立积极联系,将全球时尚城市想象写入品牌发展史中,品牌空间发展史比品牌源地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更大;2)ZARA与全球时尚城市互动成功塑造全球时尚品牌形象,“全球”品牌头衔对于中国本土向往全球化的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其跨国升级有积极影响;3)ZARA在中国大陆的品牌空间发展依然延续“下沉式”模式,利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在全国时尚产业中的引领地位影响二级城市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实现其跨国品牌升级;4)专卖店选址于高端消费街区,在跨国过程中重新定位于中高端消费群体,使得ZARA实现跨国品牌升级。  相似文献   

3.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通道,是中国面向中亚地区重要的战略节点与门户。在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与跨境电商平台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道,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综合竞争力。首先对比分析了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边境口岸,系统梳理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口岸物流业及巴克图口岸的发展基础与优势所在,包括自然与区位条件优越,农产品"绿色通道"领先,中亚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口岸物流辐射面广,国内外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提出重点建设乌苏、和布克赛尔、巴克图口岸等5大物流园区。解析了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重点建设阿里巴巴·塔城产业带和中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区两大跨境电商平台。最后总结了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时尚产业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而备受瞩目。纽约是公认的全球时尚之都之一,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从最初的"血汗工厂"发展至今,其中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产业的发展伴随其空间组织的演化,最终影响城市结构形态。本文对纽约时尚产业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成衣兴起阶段、产业集聚阶段、设计显露阶段、时尚进化阶段的产业形态和空间组织进行了归纳,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四个行为主体出发,探讨了这一过程的动力机制。最后还对中国城市的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州城市旅游品牌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讨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旅游品牌的密切关系,给出了城市旅游品牌的定义,认为不断创新城市旅游品牌是城市旅游竞争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文中以广州市为例,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广州城市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条件,提出建设广州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国际岭南文化之都"强势品牌的构想.强调城市旅游品牌创新要"把旅游与城市建筑、景观道路、广场绿化等城市环境要素结合起来,做到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同时从复兴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国际旅游都会、打造岭南海滨城市品牌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旅游品牌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英浩  汪明峰  汪凡  刘婷婷 《地理科学》2022,42(9):1555-1565
直播电商作为一种赋能地区发展的新型技术形式与商业模式,改变着传统购物模式、产业链与供应链结构,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基于抖音平台直播带货等多元开源数据,运用演化经济地理学中相关概念,实证分析了中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直播电商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直播带货主播数量与粉丝数量的空间格局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后者空间分布更加分散;直播带货销售额的地区差异性最大,并且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地区出现显著高高集聚区。地区产业与供应链基础是发展直播电商的重要保障,Multi-Channel Network(MCN)和直播带货主播发挥着整合、链接区域内外相关资源的重要角色。此外,政府行为和空间邻近效应对直播电商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品牌输出的模式、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输出是开发区进行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利用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探讨了开发区品牌和开发区品牌输出的概念及内涵,在其基础上对开发区品牌输出的模式、路径与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品牌输出有四种模式:"平台经济"合作模式、省(市)内"区区"合作模式、"区中园"开发模式、多园区合作模式;(2)开发区品牌输出有三种演进路径:互助交流→项目接洽→品牌输出→资本合作;理念主导→政府主导→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市场主导;省市内合作→跨省市输出;(3)开发区品牌输出战略有市场主导、政府政策推动、开发区主体和社会团体促进这三种动力机制。各成熟开发区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灵活运用品牌输出理论,选择合适的开发区品牌输出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服务业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廖伟华  聂鑫 《地理科学》2017,37(9):1310-1317
信息技术与电商平台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在城市服务业中,商家在电商平台上注册自己带有坐标的信息,构成了空间服务业的空间大数据源。首先建立限定距离阈值的空间关联规则数据模型,介绍该模型产生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的方法与步骤。最后利用Python爬取糯米网南宁站的商家信息,用Apriori算法做出了10~1 000 m 6种距离阈值的空间关联规则和服务业空间频繁项集。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公园综合影响力的重要表征,国家公园品牌感知体系构建及细化是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中国国家公园品牌构建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深入品牌感知要素层面,难以精细化掌握品牌由专家端向游客端输出的有效性并引导品牌发展方向。基于此,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借助扎根理论分析法构建国家公园品牌感知要素体系,并从专家与游客认知视角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可知:(1)国家公园品牌感知要素可划分“品牌认知、品牌形象、品牌质量、品牌忠诚”4个感知维度,细分为14个感知要素;(2)在国家公园品牌感知要素重要性方面,主导国家公园规划的专家端与参与体验的游客端之间存在明显认知错位;(3)根据“专家—游客”认知错位,可将国家公园品牌感知要素划分为潜在型、保持型和提升型3大类。由此提出策略,以期为国家公园品牌的科学管理、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米兰揽胜     
米兰,这个具有古老历史的城市,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却是时尚之都。作为时尚之都,米兰更是可与巴黎相媲美。米兰是伦巴第大区的首府,米兰省的省会,人口约200万,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海拔122米,市区面积181.75平方千米,处于阿尔卑斯山前的波河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欧洲与意大利往来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1.
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贫困县电商创业典型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创业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归纳与提炼出贫困县农民电商创业过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分两阶段揭示贫困县农民产生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及初创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及关系,其中创业者特质和创业意愿是推动创办企业的基础,原生家庭、创业机会和关系网络是创办企业的中介驱动因素,创业学习和制度环境通过调节创业资源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行动策略推进初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品牌水果在生鲜电商助力下能否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网购意愿。以东莞市"麻涌香蕉"为例,在廓清区域品牌水果消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路径分析探究产品维度因素和网购维度因素对网购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感知通过中介变量正向影响网购意愿,而品牌感知对网购意愿的直接影响远低于产品质量感知。在网购维度,网购成本和网购风险感知通过中介变量负向影响网购意愿,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正向影响网购意愿。根据调查结果对"麻涌香蕉"提出了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3.
虽然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提高景点、景区档次,打响品牌,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以科学合理地整合旅游资源为思路,预期可产生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旅游企业规模、整合旅游资源的品牌形象、促进再就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效益。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的提升可通过对市场品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建、建立战略联盟和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等几种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中国时尚消费城市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峰  孙莹 《地理研究》2013,32(12):2334-2345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开始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消费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以进入中国的国际时尚品牌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全球化在城市消费领域的影响。根据本项研究的概念界定,35个时尚消费城市大都为省会城市、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其中,上海和北京是中国等级最高的时尚消费城市,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水平都遥遥领先。大部分时尚消费城市则是区域性中心城市,但也有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虽然其城市中心性并不强(如苏州、温州、无锡等),但在时尚消费城市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整体而言,中国时尚消费城市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因素和开放度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另外,产业氛围也是时尚消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坤  张树山  孙毅 《地理科学》2018,38(6):903-912
基于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借助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理论模型框架,提出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核心物种、关键物种、支持物种、寄生物种、外围物种和外部环境等6个物种,物种间相互作用构成了3种商域:交易域、服务域和环境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系统内因子作用机制。根据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特点,提出如下建议:扶植农产品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在农村培育电商的“创业能人”、投资兴建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区、加大对于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等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孙晓东  倪荣鑫 《地理研究》2018,37(6):1159-1180
近年来,国际邮轮产业加快了由欧美市场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伐。在国家“51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双重推力下,中国大陆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邮轮业的战略性新兴市场。目前,培育邮轮文化、做大客源市场、增强邮轮产品认知度和邮轮品牌辨识度是中国邮轮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深刻理解本土游客对邮轮产品的感知情况至关重要。以国内最大的中文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旅行网(www.ctrip.com)的游客点评数据为样本,以2016年在中国投放大型(7万t级以上)豪华船舶的邮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满意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游客的邮轮产品形象感知、情感表达、满意度评价以及在不同邮轮品牌上的差异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游客对邮轮产品的形象感知表现出“核心层—次核心层—过渡层—边缘层”的语义网络结构,其中核心层要素反映了与国际邮轮市场基本一致的邮轮产品形象。此外,游客对邮轮旅游总体表现出积极的情感色彩,对邮轮服务、邮轮住宿、邮轮餐饮、邮轮玩乐等属性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岸上观光表达出较多的负面情绪和较低的满意度。特别是国内游客对邮轮品牌的辨识度缺失。在核心形象方面,品牌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品牌特色主要体现在语义网络边缘层的长尾词汇上。最后,提出了提升国内邮轮产品认知度、满意度以及品牌形象辨识度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国内在建的钢铁电商平台多达几十家,业界称之为钢铁电商的"元年"。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河北钢铁交易中心在拓展上下游营销市场、助力钢企挖潜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期有望正式运营。据统计,去年该交易中心的钢  相似文献   

18.
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演化机理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林  朱申莲  刘曼曼 《地理研究》2013,32(3):556-569
基于来杭游客的旅游博客分析,探究杭州旅游品牌塑造现状,分析杭州城市旅游品牌演化过程及各阶段特征,认为1983年前,杭州城市旅游品牌处于自然生成阶段(“人间天堂时代”),1983-2000年处于引导生成阶段(“天堂城市时代”),2001年起,进入培育塑造阶段(“品质休闲时代”);旅游资源开发、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规划引导、旅游设施与交通建设、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等是杭州城市旅游品牌演化的动力要素。探讨了各动力要素的运行关系,提出了强化“休闲之都”形象建设、加强旅游品牌整合和系统建设、树立“顾客满意”理念,提升旅游品牌忠诚度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1,(3):62-63
作为一座文化名城、时尚之都,巴黎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流动不息、顺畅有序的立体交通,更使她变得动感十足、魅力四射。巴黎的交通谈不上豪华和现代化,却量身打造得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20.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突出目的地差异化优势,打造富有个性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并包装推广,已成为各旅游目的地扩大市场占比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种关系,其不仅表现为品牌和旅游者在形象、需求、价值和功能属性方面的匹配程度,还体现在品牌与供应商、品牌与媒体、品牌与政府机构、品牌与品牌等关系程度,并且伴随着旅游目的地成长。以Fournier在1998年建立的品牌关系质量(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六维度模型及相关理论为基础,根据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综合性和特殊性,基于品牌与政府机构、品牌与消费者等供给-感知侧的综合关系视角,以及“清新福建”品牌的网络大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和ROST文本分析方法,验证及完善旅游目的地品牌关系质量评价体系,并比较分析2014—2016年福建省10个地市政府传递“清新福建”与游客体验“清新福建”的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地区差异及发展类型,研究结果可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可持续经营及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