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出露的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岩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岩石由准铝质向过铝质过渡。岩石稀土元素具LREE元素富集、HREE元素亏损,有弱的负Eu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Rb/Sr,Nb/Ta,Zr/Hf等特征显示岩石具壳幔混合特征。岩石具有板块俯冲碰撞前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特征,应该为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碰撞过程中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新立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中部,矿体赋存于柳毛组云母石英片岩的层间破碎带中。通过对矿区片麻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片麻状花岗岩具有准铝质—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不同程度地亏损高场强元素(U、Ta、Nb、Zr、Ti、Hf),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亏损重稀土元素,呈弱Eu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岩时代为(266.0±4.7)Ma,成矿流体为花岗质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因此,推测新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二叠世。矿区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石炭纪处于秦岭南、北板块由俯冲到全面碰撞的重要阶段。在俯冲板块前缘,石炭系发育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之中。前缘南带盆地的形成与俯冲板块边缘弯曲而导致的浅层水平伸展有关,前缘北带主要为一些小型残余盆地,并明显遭受定向滑移构造的改造。两种不同沉积作用演化是在不同的构造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哈夏林场一带发育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岩石类型以拉斑玄武岩系列为主,含少量的流纹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流纹岩LA ICP MS锆石 U Pb同位素年龄显示该套岩石的形成年龄为(296.6±2.7)Ma,为早二叠世产物。玄武岩富钠贫钾(K2O/Na2O=0.21~0.37),高Al(w(Al2O3)=17.67%~19.65%)、低Mg(w(MgO)=3.30%~4.64%),表明原始岩浆经历了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轻微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弱的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高场强元素Th、Zr、Hf,亏损高场强元素Sr、P、Ti;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学实验证明,玄武岩为岩石圈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区域低程度(5%)的部分熔融产物,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流纹岩与玄武岩体现出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特征,并具有一致的演化趋势,暗示二者具有同源演化特征。流纹岩为玄武岩上升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该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证实伊犁北缘哈夏林场一带在二叠纪时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此时北天山洋已完全封闭,并开始进入碰撞后的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西秦岭天水地区早中生代草川铺岩体内发育一套似斑状花岗岩,岩体主要由寄主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闪长质微粒包体组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寄主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10.9±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74,属于早中生代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寄主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准铝质特征,A/CNK值为0.99~1.07;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为(128.13~196.56)×10-6,轻、重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比值为8.20~9.47,岩体富集轻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高场强元素贫化,但元素Ta、Nb明显亏损。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早中生代草川铺岩体与南秦岭糜署岭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相学特征和近一致的结晶年龄,并且二者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相似。因此,早中生代草川铺岩体和糜署岭岩体是同一套岩浆活动的产物,前者虽然构造位置处于北秦岭造山带内,但其物质来源于南秦岭造山带,表明南秦岭造山带和北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之前已经碰撞。由于早中生代草川铺岩体具高钾钙碱性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所以其是南秦岭造山带向北秦岭造山带俯冲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新近在北秦岭造山带中发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带)和松树沟高压变质带(南带)代表性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这些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多为基性火成岩。与北带相比,南带的高压变质岩起源于更强烈亏损的地幔,结合岩相学,同位素年龄和Sm-Nd同位素特征的差异,推测南北二带形成于不同的地质事件。产在北秦岭造山带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东部产在南秦岭造山带的同类岩石有许多相似之处.推测秦岭─大别造山带从南到北是在同一个岩石圈上演化来的,不是不同地块拼接成的。  相似文献   

9.
详细讨论了秦岭一大别造山带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它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新的划分,对其形成发表了新的观点:认为秦岭造山带、华北板块、扬子板块是中生代以来,在抽拉-逆冲岩片构造体制作用下形成的。对秦岭一大别造山带的表层构造特征以及它和深层构造的关系、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断层与界面的区分及成矿作用等都提出了和以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管癌与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元素资料 2 0 6 94 4 8个数据 ,食管癌死亡调查资料 1750 80例 ,研究了食管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的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铅、硒、铷、铯、镁、钙、镓、铊、钍、铀、锡、铪、铋、钼、溴、碘元素与食管癌死亡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碧口地区晚元古代复理石岩系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其主体由下部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和上部陆源碎屑浊积岩组成。本文研究了复理石岩系中杂砂岩的岩石学、碎屑模型和岩石化学特征,并与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沉积的古代杂砂岩和现代深海砂成分进行了类比。研究表明,复理石岩系形成于沟弧盆系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杂砂岩属大陆岛弧型,物源区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深成岩浆岛弧造山带,源岩为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及同源深成侵入岩,沉积盆地为岛弧及俯冲杂岩外侧的古海沟环境。  相似文献   

13.
陶湾群分布于洛南—栾川一带,分三个自然段出露。本文描述了各地段陶湾群代表性剖面,论述了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文中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以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陶湾群的时代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间的康古尔塔格带是发育在北天山东部地区的晚古生代碰撞构造,本文对该碰撞造山带在形成和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并对该碰撞构造的碰撞时代、碰撞单元和碰撞标志进行了探讨,尝试性提出了其碰撞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幔是Lamina牛顿可压缩粘滞性流体假设出发,根据流体力学推导出重力场和地幔流应力场的基本关系为: 此关系式为人们根据重力场认识地幔流对岩石圈的作用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原码除法加减交替算法运算精度的研究,探讨了该算法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及产生的原因。针对提高运算精度给出两种修正方法,并在运算精度、运算速度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到了较为实用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泌阳断陷断块圈闭、滚动背斜及其与砾岩体复合圈闭油藏的形成,与断陷东南缘由多条断层组成的具下道上正呈断阶状的深断裂带的演化有关。本文首先研究了泌阳断陷区域构造背景,对典型地震测线的原始采集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断陷东南缘深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加装在713雷达上的地物杂波抑制器试验结果分析,指出:经“抑制”处理后,能快速,准确地将气象回波从地物杂波中分开来。采用分级衰减方法对比观测,气象回波损失约5分贝。 采用地物杂波图后,可以改善地物杂波抑制器性能,增大了抑制器在天气雷达组网拼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桐峪地区的含金断裂带中,动力变质岩内大量出现的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条带、扭折等现象有力地证明它们是韧性断层。韧性断层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呈波浪状。波浪运动使金矿富集于其产状由陡变缓和平面的拐弯处。这类矿床可称之为动力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给出了守恒系统与耗散系统的性质与运动规律和开放的耗散体系的自组织演化行为,进而给出了由大区域构造网络所组成的蕴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系统的论证,并分析了该系统的自组织行为和时空演化的吸引子。以京津唐地区为例,使用单序列的重建复杂系统动力学方法(时间域)和多时间序列的复杂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空间域),由大灰厂形变水准资料的计算得出大地震前具有减熵、降维和Lyapunov指数上升的变化趋势,由该地区12个形变台站组成的前兆场的空间分布的分析得到一个2.9维的分形分布、4~5年的可预报期限(K_1=0.0885)和一个正的Lyapunov指数(0.09864)。这表明系统的时空分布沦入一个浑沌吸引子中,具有分形结构和自组织演化行为以及临界失稳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