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邓超云 《中国地震》2020,36(2):359-366
近年来,远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地下结构反演的研究中获得了众多成果。针对射线在台站下方覆盖率较差而导致远震反演方法对地壳速度约束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壳异常体改正方法——对同一台站的相对走时残差进行求和平均去均值,消除了地壳中复杂的速度异常体对上地幔速度结构反演的干扰,反演结果具有更优的相对走时残差分布,同时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具有更小的数据方差。  相似文献   

2.
利用联合反演技术进行反射地震的波速成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根据反射地震数据进行波速成象的一种方法,其基础为多种反演技术的综合。由于要求的波速图象C(x,z)具有间断性,除利用走时数据T(x,t)外,在地层比较水平的情况下,还利用了均方根速度V(x,t)和统计子波W(t)的数据来成象。计算机层析成象过程分为三步:首先重做速度分析,取得与初次反射走时一致的均方根速度数据;然后用反射走时与均方根速度联合反演对应分析道的层速度和界面深度;最后由联合反演结果和反射面走时求波速图象函数的数字化版。文中还给出了波速成象方法在我国西北某沉积盆地上的应用及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3.
多震相走时联合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娇  白超英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4215-4225
采用新近研制的分区多步不规则最短路径多震相地震射线追踪正演技术,结合流行的子空间反演算法,提出了一种联合多震相走时资料进行地震三参数 (速度、反射界面和震源位置) 同时反演的方法技术.数值模拟反演实例、以及与双参数 (速度和反射界面或速度和震源位置) 同时反演的对比分析表明: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结果大体接近双参数同时反演成像的结果.另外,噪声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提算法对到时数据中可容许的随机误差并不敏感,结果说明多震相走时的联合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方法技术不失为一种提高走时成像空间分辨率、进而降低重建模型参数失真度、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4.
地震走时数据可以反演近地表的速度,但不能反演出隐蔽层和低速层。航空电磁数据可以反演近地表的高电阻率和低电阻率,但是对垂直方向的分辨率低。联合三维地震走时数据和航空电磁数据反演了近地表的速度和电阻率结构,并采用棋盘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展示了联合反演出的速度模型优于单独的走时反演出的速度模型。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应用到处理数据量大的勘探地震成像中,能提供优化的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走时数据,采用联合反演方法获取了江苏地区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与仅采用初至波走时的传统天然地震走时获取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大量存在的续至波参与反演,能有效改进中下地壳的反演能力。针对地震震相目录中常存在震相标识错误的问题,采用的自动判别筛选震相方法能最大限度提高数据走时的精度,可以对不同震相进行有效区分。与其他常用一维速度模型相比,本文反演的模型对Pg、Pn震相走时拟合效果最佳,残差最小。当所用走时数据拥有较高定位精度时,该反演方法能为研究区三维速度结构成像和地震定位提供较可靠的一维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6.
用地震走时反演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的二维地壳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一种同时获得地壳上地幔二维速度结构和界面形态的地震走时反演算法,对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L1剖面获得的人工地震折射和宽角反射走时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了该剖面的地壳上地幔二维速度结构和构造.结果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口下方中下地壳存在一倒三角状的低速体,壳内反射界面和莫霍面一致呈下凹形态,幅度2~6km不等,形成一个地壳根,推测是长白山天池火山系统.最后将所得结果与SEIS83正演试错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速度分布和界面位置的联合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松林  吴宁远 《地震学报》1997,19(4):383-392
提出了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由地震波走时资料同时反演介质速度分布和界面位置的方法.计算中,由于变步长技术和线性内插技术(包括理论走时和偏导矩阵的线性内插)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与国内目前流行的同类程序相比,运算速度快5倍以上.而且,在界面位置的反演中,除反射波外,还考虑了透射波走时对于界面位置的偏导数,从而充分利用了各类透射波资料中所含界面位置的信息,加快了收敛速度.数字模拟实验和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有序波前重建法的射线追踪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种新的计算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的方法——有序波前重建法. 文中算法按照波前面的实际扩展顺序外推计算走时,采用以计算点为中心的走时计算策略,直接记录计算点获取最小走时的前一节点坐标,同步计算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得到一种全局算法. 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不受介质速度差异大小限制、计算速度快等优点. 数值实验表明有序波前重建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使用阻尼最小二乘法进行震源参数和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走时联合反演.所用资料为S波和P波到时差,并用人工地震资料的二维解释结果作为三维速度模型的特定约束条件.为建立初始模型,又利用天然地震构成了准二维剖面.在走时反演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几个地震事件的波形反演尝试,并对走时反演获得的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的局部进行了修正.以34°~42°N,94°~112°E作为研究区域,在该区域中收集了1986年以来大量地震的S波和P波到时差资料,7条人工地震二维速度剖面资料和2个数字化地震台的几个地震的三分向记录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处理,最后得出了0~25km深度不同截面的速度分布,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反演理论出发,对多层反射波的走时联合反演,可以同时获得所有的各层速度及厚度参数。其优点是在不需要把问题线性化过程的同时,统一考虑了各层反射波走时的离散对整个地壳模型的影响,又可兼顾观测数据的不同误差分布。本文将该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应用于华北北部的几个不同构造单元,反演得出了其反射P波速度结构,并与正演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井间地震数据直达波走时层析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矢量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技术计算地震波直达波传播的路径及走时,进而利用射线走时及路径的内插,发展了弯曲射线迭代反演技术.该方法可用来重建井间地层的速度图像.基于所发展的方法,我们对较为复杂的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井间速度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项快速、高精度的走时层析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2.
A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deriving 1-D velocity depth models from earthquake bulletin data. The models can be used as initial models for more advanced modelling techniques such as tomographic inversion. The method is useful when there is little or no refraction and long-range reflection survey data. The bulletin travel times are subjected to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where they are separated into source, distance, and receiving station terms. The distance terms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travel time with distance, and the associated trend lines allow 1-D velocity models for the crustal layers to be determined. The velocity models provide an average crustal model for the region derived from local data. This does not include superficial layers which are necessarily poorly determined. Earthquake bulletin P-wave data from propagation paths across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UK are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use of th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3.
崔岩  王彦飞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4):1367-1377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和其传播的射线路径来反演地下介质速度的技术.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不适定问题,需要使用正则化方法并辅之以适当的最优化技巧.本文从数值优化的角度介绍了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反演原理,建立了Tikhonov正则化层析成像反演模型并提出求解极小化问题的加权修正步长的梯度下降算法.该方法可以从速度模型的可行域中迭代找到一个最优解.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应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14.
全波形反演可提供高精度的地下介质参数空间分布,但传统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建立在Born近似的基础上,对初始模型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为了摆脱Born近似的束缚,本文基于二维常密度声波方程,在De Wolf近似的前提下,借助传输矩阵(T-matrix)方法,深入研究了逆薄板传播算子(Inverse Thin-Slab Propagator,ITSP),实现了速度扰动的非线性估计.ITSP方法避免了Born级数方法在扰动较强、扰动区域较大时的发散性问题,且只经过一次扫描校正,计算效率较高.二维模拟数据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工程VSP与地震CT联合探测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简称VSP)和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简称CT)方法,不仅能够使用统一的数学方法描述(如射线理论),并且在其勘探实践活动中完全可融为一体而成为优化技术组合下的高分辨工程物探方法.特别是在井间地震CT数据采集现场施工中,充分利用VSP和井间CT数据采集方式的兼容性和优化观测系统参数设计,几乎可以不增加野外工作费用,就能够同时获取井间地震CT数据和施测孔的逆向VSP数据体.如井中排列多点激发,地面各接收点构成多偏移距逆向VSP道集,并可组成关于孔中各炮点的变偏移距逆向VSP道集.这种高分辨技术组合在近地表大中型岩土洞室工程测试环境中更易于实现.本文简述了工程VSP与地震CT数据一体化观测系统,介绍了联合速度反演初始模型的建立与成像处理流程,给出VSP和CT联合成像方法应用于三峡大坝工程物探检测中的一个实例简介,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we appl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to velocity calibration i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We ran simulations with four 1-D layered velocity models and three different initial model ranges.The results using the basic PSO algorithm were reliable and accurate for simple models,but unsuccessful for complex models.We propose the staged shrinkage strategy(SSS) for the PSO algorithm.The SSS-PSO algorithm produced robust inversion results and had a fast convergence rate.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SO's velocity clamping factor in terms of the algorithm reliabilit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The velocity clamping factor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basic PSO,whereas it had a large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SSS-PSO.Reassuringly,SSS-PSO exhibits marginal reliability fluctuations,which suggests that it can be confidently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地震勘探深度域偏移速度建模研究,利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建立了以剩余速度为自变量,剩余深度为目标函数的关系式,及目标函数的梯度公式.利用导出的两个公式分别对剩余深度与剩余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算证明初始速度模型的误差具有方向敏感性,即正误差较负误差对速度建模迭代收敛更敏感.利用此结论进行深度域速度建模既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也可以提高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18.
跨孔雷达全波形反演成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孔雷达全波形反演是一种使用全波形信息反演两钻孔之间地下信息的层析成像技术.常规的层析成像反演大部分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其中基于初至时的射线追踪方法可以反演出速度剖面(介电常数剖面),基于最大振幅的层析成像可以反演出衰减剖面(电导率剖面).常规射线追踪方法有许多不足,究其原因是该方法仅使用了小部分的信号信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像分辨率,本文全面推导了全波形跨孔雷达层析成像反演方法,该方法利用雷达波全幅度相位信息能够反演出地下高分辨率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图像.本文通过基于局域网的分布式并行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巨量数据正演计算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基于单轴各向异性介质完全匹配层的时间域有限差分二维正演算法,进而通过应用包括时间维度在内的全波场信息与残场逆向传播的全波场信息乘积来计算梯度方向,通过求取以步长为自变量的目标函数的极值确定步长公式,并提出以第一次介电常数反演作为同步反演的初始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收敛速度.本文对多组模型进行成像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基准面重建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春晖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0):2435-2441
提出了一种结合虚拟界面、瑞利积分和相移法的混合的基准面重建方法.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结合,形成了针对起伏地表采集数据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新流程.该方法能正确考虑波在近地表传播的实际路径,克服了高速层出露时静校正方法的误差;它也能自己确定虚拟层速度,避免了现行基于波场延拓的基准面重建方法需要准确近地表速度的困难.文中分别用近地表存在明显低速层和近地表有高速层出露这两类模型的理论数据,验证了所发展方法和流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光滑约束技术在线性反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遗传算法的反演中则很难直接施加于模型参数,其原因是采用光滑处理后的模型参与迭代后,模型的多样性受到很强的压制,并在少量的迭代过程中使种群的各个模型趋向一致,从而得不到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本文给出了一种可用于遗传算法反演的间接光滑约束方法.该方法将遗传算法迭代过程中产生的模型经处理后得到的光滑模型,作为误差函数计算的输入模型.迭代过程仍采用原模型,避免了模型的多样性损失,在面波反演和接收函数反演的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利用该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瑞利波相速度资料进行了反演,揭示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S波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壳S波速度较南部地区低;大多数路径在15~40km 深度范围内,存在12~25km 厚的地壳低速层;上地幔低速层位于100km 深度以下,厚度主要在40~80km 范围内变化,个别路径可达100km 以上.安多台以北、玛沁和玉树以西之间,在上地幔90~230km 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层,最低速度约4.2~ 4.3km/s.根据不同路径的S波速度结构和前人的资料,我们认为印度板块的俯冲可能以雅鲁藏布缝合带附近为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