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娄底"之名最早出现在宋朝。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编修的《湘乡县志》。该志写道:娄底之名始于宋熙宁六年(1073),为湘乡八大集镇之一。不过,当时不叫娄底,而称"楼底"。当时的"楼底镇"主要指濒临涟水半边街这一带地方。为什么叫"楼底"?据史料记载,宋熙宁年间,半边街这一带叫"竹山坡",因地处湘乡至新化交通要道,又是双峰永丰至宁乡大道交叉点,过往客商每到中午和傍晚,都要在此吃饭或住宿。于是,当地人在山坡竹林间办起小客栈、屠铺和作坊,接待四方来客,也因此有了最早的建筑。这些小店铺因面积狭小,楼下营业,楼上住宿,竹山坡便慢慢叫出了新地名—"楼底"。  相似文献   

2.
基于n为正整数,Φ(n)为Euler函数,s(nt)为Smarandache函数的条件下,利用高效的数论相关方法和Smarandache函数的性质,研究了数论方程(n)=s(nt)。在前人分别对t=1,2,3,4,5,6,7时都进行了求解、研究和讨论的背景下,选择在t=9时,对数论方程Φ(n)=s(n9)进行求解和研究。利用对n9进行素因子分解,再对正整数n的素因数p,以及p在n中的次数分别进行详细地讨论,将一个十分复杂的数论方程Φ(n)=s(n9),分别化解成各个简单的等式,从而求得方程Φ(n)=s(n9)的整数解n=1,且方程有且仅有此解。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并指出一篇参考文献中的一个错误,通过缜密地计算,给出自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走进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来到太行山山麓,沿着陡峭的山路进入深山区,在崇山峻岭间,一座村庄犹如世外桃源般地呈现在我的视野。这就是被称为"河北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驾游村。驾游村始建于唐代武德年间,至今已有1389年的历史。听村民说,关于驾游村村名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唐代时,这个村子叫"挟扭村",有个化缘的和尚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就万般留恋,干脆不走了,便在村子的附近建了一个寺院,后来人们把这个寺院叫"挟  相似文献   

4.
<正>踏访千里黄河滩区,一场志在改变一个多世纪以来滩区百姓苦难命运的"大迁建",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之中。因为黄河改道而被甩进命运旋涡的滩区人,正在迎来为了美好生活的世纪"大改道"。有一种村庄叫"落河村",有一种苦难叫"滩区难"1855年,侵夺淮河入海流路600多年的黄河,突然在河南兰考境内的铜瓦厢决口改道,由东南方向急转调头东北奔流至山东入海。随着黄河堤防的修建,鲁豫两省数十万人被"圈"进  相似文献   

5.
<正>"每当闲暇的时候,我就会来这里转悠,尽情地享受着美景,心情可愉悦了。"日前,一中年男子高兴地对笔者说。这个人是沁阳市柏香镇宋庄村村民,他经常来的地方就是位于村西头的生态园,该村将其取名叫"怡情苑"。笔者在宋庄村西头看到,生态园里绿树青翠,鲜花盛开,充满生机,村民们有的在这里坐在阳光下晒太阳,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有  相似文献   

6.
位于黔桂交界的元宝山山脉,连绵起伏的山峦中坐落着一个近千人的村庄,这个村叫尧电村。多少年来,祖祖辈辈苗族同胞生活在这个地势险要、环境恶劣的大苗山里,在与大自然的抗争和相处中生息繁衍。  相似文献   

7.
吟咏着这段优美的文字,在夏季的一个雨天,我们来到了永和境内的大溪河边.河面上水葫芦正大片大片地绽放着紫色的花朵,在它的下面,有着深藏了两亿年的菊花石.河岸边遍布一种形似竹子的植物,当地人介绍,这叫"擦草",是用来打磨菊花石表面使之光滑的.呵,多么巧合的事情!有菊花石,有"擦草",那么人呢?在这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8.
<正>8月23日,这个日子对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的村民们来说,是一个令人难忘而幸福的日子,是村民永远铭记在心的日子。早上9时,我们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路口新建的"班彦新村"彩门,挂着一串红灯笼,很有气势。虽然下着大雨,但是在村文化活动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大家扶老携幼,或打着雨伞或穿着雨衣,在开心地聊天中等待着即将开始的"喜迎十九大、感恩跟党走"为主题的群众文艺演出。"感谢党,党的恩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提起河南,后面不缀加"蒙古族自治县"几个字,我相信,所有人的目光都会投向中原那片人口密集的土地。但我笔下的这个河南,离我很近,就在我生活的省份青海的最南端。当地人自称"天河之南",是因为黄河途径这里时,弯出一个巨大的弧线,好像是用温柔的臂膀将这片土地亲密地搂  相似文献   

10.
正三、从地理名称查地质变迁1.万泉无泉运城地区的万荣县,是万泉与荣河两个县合并命名的。而"万泉无泉"的民谚,则是指万泉县没有泉水。既然如此,为何有万泉的地名?难道这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祈盼吗(例如中阳县有一个穷山村叫"万年饱",就是人们饿怕了,希望以后能永世不挨饿而命名)?查县志发现,万泉原来是因"城临山涧,地多涌泉"而得名的。古万泉城建于峨嵋台地主峰——孤峰(海拔1411米)的北麓,几乎是千里旱原之顶端。其北东、北西有两条黄土冲沟切过,如今都是滴水俱无的干沟。那么当时"地多涌泉"  相似文献   

11.
<正>位于青海达坂山脚的三角城村,是大通县向化乡最为边远的一个小村庄,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全村半数以上家庭徘徊在贫困线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听见"三角城"这个地名,除了叹息,就剩下摇头。"我叫张喜民,自愿来到三角城村做精准扶贫工作,希望大家喜欢我,也希望大家检验我的工作。"两年前,青海有色地勘局七队纪委书记张喜民来到三角城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后的今天,"三角城"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2月11日,从通许县长智国土资源所里传出一阵阵笑声。"多亏了咱国土所的同志,否则,这年,恐怕都过不去了!"一老乡激动地拉着所长张广明的手说。时间追溯到4个月前。长智镇东芦氏村村民徐胜利(化名)与陈建国(化名)是前后邻居,两家关系一直处得不错。但是,为了50厘米"滴水",两家彻底闹僵了。  相似文献   

13.
正4月16日上午,扶沟县城郊乡农民田利军(化名)和妻子在承包田里给小麦喷洒农药,"咱们的麦子长得多好啊!多亏了杨所长温情执法。"事情还要从4月9日晚上说起。田利军是城郊乡八里营行政村村民。他的主业是做副食生意,随着生意规模不断扩大,储存的商品越来越多。田利军思来想去,决定在村东边自家承包地里建仓库。4月9日晚上,田利军找人连夜搭起了300平方米的钢构棚骨架。"快停下,我是国土资源所的执法人员,你们这是违法占用耕地呀!"眼看钢构棚即  相似文献   

14.
在古老的湍河岸边,一座大桥将一座城和一个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个城就是邓州县城,而这个村就是大丁村。你可别小看这个人口2000的村庄,它从近代以来,出了20个博士、23个硕士、90多个大学生,可谓人才辈出,声名远播,被称为“博士村”。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笔者到桂林市全州县乡村采访,当走进蕉江瑶族乡大丫新村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别致的"小别墅",宽敞硬化的水泥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公共花园里茶花在寒风中尽情吐艳……"我们一家6口人原来住在木板房里,刮风下雨都会担心,如今在新村建了占地100平米的三层小洋楼,雨天也不用担心房子会塌了,政府还  相似文献   

16.
排水渠通了     
正"这样的处理,我们没意见,大伙儿终于可以安心了。"4月12日下午,开封市龙亭区刘店村20多名村民向柳园口国土资源所所长张顺庆表了态。当天上午9点,在柳园口国土资源所的办事大厅里,20多名村民情绪激动。"我们是来实名制举报的,村里鲁强(化名)把村集体的排水渠填平了,说要建房,你们管不管?如果不管,我们就到市里、省里举报。"领头的张大爷激动地说。张顺庆连忙请大伙儿坐下,让张大爷慢慢把事情讲清楚。原来,近期刘店村换届选举,村民鲁强趁机占了一段排水渠建房。村民张大爷发现后,劝阻不成,便召集  相似文献   

17.
正花垣县是一个苗族人口占70%的县,原名叫"永绥县"。"永绥"2字是由清雍正八年(1730)清王朝征服那里的六里苗寨后,于吉多坪(今吉卫镇)设副将"永绥协"而来。设六里周知主管民事,治所也在吉多坪。雍正十年改六里周知为永绥厅,是为花垣县雏形。嘉庆二年(1797)设永绥直隶厅,成为湘西四镇之一。民国元年(1912)改为永绥行政厅。民国2年设永绥县。"永绥"寓"永远绥靖"之意,镇压苗人  相似文献   

18.
正据说,从太空观看地球,在中国的腹地,可以看到一块形状神似人胃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被地质学家们亲切地称为"地球胃"。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汉语词典里,"胃"又叫"肚",意为"肉身中的田土",即胃是人身上的"国土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胃"便是"地球体"上的"土地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我们在南坛村共走访了17户城中村改造拆迁对象。"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沁阳市城区中心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张俊云在"沁阳国土"微信群里,报告了当天的工作成效。南坛村系沁阳市沁园办事处所辖的一个"城中村",居住着116户居民。今年年初,沁阳市委、市政府确定对其进行拆迁改造,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重新布局建设滨河公园,提升城市品位。不久前,该市正式启动了南坛村拆迁改造工作。"在改造项目中,我们主要负责  相似文献   

20.
近日,修武县国土资源局西村国土所及时制止一起盗采铁矿石行为,使该乡一"千年古坑"免遭破坏. 被当地人称为"千年古坑"的大水坑位于修武县北部山区西村乡黑岩村与孟泉村交界处,呈椭园形,长约50米,宽约30米,最深处约4米.此坑是自然形成,坑里的水是靠雨季和雪融水储存的.千百年来,黑岩和孟泉两村千余口人和牲畜就是靠吃这个水坑里的水生存的,坑里的水常年清澈见底,不用过滤不用沉淀可直接饮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区饮水条件的改善,此坑里的水现已成为黑岩村的牲畜饮用水.在上世纪70年代,黑岩村村民对坑内进行了清於,对已损坏的护坑石楞进行了维修,并作为历史古迹保护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