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太原市侯村垃圾场进行地层、地下水含水岩组、地质环境条件、环保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详细分析,对垃圾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得出了侯村垃圾场的地质环境条件、环境保护条件、场地地基建设条件都较好,适宜建设标准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相似文献   

2.
城市垃圾堆放场所由于设置不合理,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垃圾堆放场的选址成为保证城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不受污染的首要问题.根据垃圾堆放场地的环境地质条件,选择黏性土厚度、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水位埋深、地下水供水意义及水质状况、地下水是否流向城区5个评价因子,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哈尔滨市区15个现有的垃圾堆放场的环境地质条件适宜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都市化地区,人类由于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正在承受着因不合理利用环境,尤其是在垃圾场堆积的固体生活垃圾而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固体生活垃圾,它们在地质环境的不稳定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堆积着按垃圾构成和来源不同的,对地质介质呈高异常物质的垃圾场是积极作用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和以及大气圈,最后影响到人类的作用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垃圾处理场越来越成为城市的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本文结合四平市的城市地质环境背景,根据城市垃圾场的评价原则以及选址要求,对四平市的3个城市垃圾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成果对长春市生活垃圾淋滤液的组分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野外监测资料运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建立模拟模型,对淋滤液的污染组分进行趋势预测,为垃圾堆放场地的设计和垃圾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和寻找垃圾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成果对长春市生活垃圾淋滤液的组分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野外监测资料运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建立模拟模型,对淋滤液的污染组分进行趋势预测,为垃圾堆放场地的设计和垃圾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和寻找垃圾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北天堂生活垃圾场地的地质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生活垃圾主要污染成分分析,选出污染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法对垃圾场地周围的地下水和土壤进行污染程度评价;为防止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认为生活垃圾严禁随意堆放,选择垃圾场址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8.
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及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卫生填埋是现阶段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做好填埋场的地质条件研究,对填埋场选址及建设甚为重要。探讨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选址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对其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GIS的技术特点及在填埋场选址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垃圾卫生填埋中的一些岩土工程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垃圾卫生填埋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垃圾卫生填埋场高度和垃圾坝(或坑)深度的确定主要建立在岩土工程的稳定性理论基础上。在垃圾卫生填埋场中主要解决的防渗问题也是利用填埋场地质材料的渗透性质和现行的土工防渗技术,同时利用垃圾自身的物理力学特性解决填埋场排气等问题,而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污水必须进行处理。从垃圾填埋场地质材料和垃圾自身的力学特性,结合某市垃圾卫生处理场实例对垃圾卫生填埋场中的一些岩土工程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垃圾堆放场氯代脂肪烃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区是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区,通过区内地下水监测说明,受垃圾淋滤液影响的地下水中氯代烃高值点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地下水中氯代烃检出值和检出率有季节性变化特征,与垃圾堆放时间和该井距垃圾场堆放场距离有密切关系,堆放时间越长,离垃圾堆放场越近,检出率、检出值越高;对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和影响氯代烃迁移的机理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及地质环境效应概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设施类型之一——生活垃圾处置工程。总结当前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分析卫生填埋在各种处理方式中独具的优势,并简要介绍组成卫生填埋工程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论述垃圾填埋体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及其变化;指出垃圾填埋体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填埋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控制污液污染地质环境的关键,提出填埋体结构设计的技术路线和系统方法。最后,根据当前卫生填埋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有效地控制垃圾填埋处置对地质环境污染中的研究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据相关凋查和基础背景资料,文章对石家庄市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的堆放垃圾及其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揭示山在此区域堆放垃圾已对地下水产生了明显污染。针对此污染,探讨性地提出了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将区内山前、滹沱河现代河床与河漫滩及古河漫滩、滹沱河河漫滩及占河漫滩以北、滹沱河河漫滩及古河漫滩以南等地带进行区别防治,并对已污染地区施以不同方法治理的对策与认识。从而为石家庄市的绿色生态和优美家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梁靖 《地下水》2007,29(3):88-89
冯村垃圾场地处湛江市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补给区,肩负着存放湛江市区近百万居民生活垃圾及部分工业垃圾的重任,潜在着严重污染湛江市地下水资源的危险.其防治可采用专项调查、动态监测、质量评价及建立管理模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口北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渗漏量及COD变化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北郊垃圾填埋场为非卫生填埋,已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在建立污染物溶出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非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规律,用WHI UnSat Suite软件HELP模块估计了停止填埋后的现状和采用地表防渗措施情况下渗滤液的渗漏量。结果表明,周口北郊垃圾在10a垃圾填埋过程中每年有1 000~5 000m3渗滤液进入含水层,其COD质量浓度大致为2 000mg/L。停止垃圾堆放后,在没有覆盖措施条件下,渗滤液渗漏量平均值为2 500m3/a。在垃圾表层铺设防渗措施可有效减少99%的渗漏量,但仍有12m3/a渗滤液渗漏进入含水层。  相似文献   

15.
北京某垃圾处置场对地下水的污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北京某垃圾场所处的环境地质条件、地层对垃圾污染物的防护能力的调查及对地下水连续1个水文年的污染监测,用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2种方法,评价了该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该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极其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可达到59;单项污染组分如NO2^-、NH4^ 、COD等普遍比参照值高出几十倍,致癌物质NO2^-则高出340多倍。从水质的角度看,地下水中有的污染物(NO2^-、NH4^ 、COD)已经超出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数十倍甚至100多倍,到了不能饮用的程度。这表明地质环境对地下水资源的防护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城市管理,若垃圾处置场选址不当,将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4)
徐闻县垃圾场是湛江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一环。采用水文地质学及地下水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徐闻县垃圾场水文地质特征,对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进行分析评估。对地下水环境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明确了该地区包气带介质透水性良好,中浅层地下水水质量均以Ⅳ类为主,周边的土壤类别为Ⅲ类土。建议对该地区进行持续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及规范垃圾场管理。  相似文献   

17.
浦东新区垃圾堆放的环境地质特征及场地适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浦东新区一般的地质条件,讨论了该包气带土层对垃圾污染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垃圾污染质在地下土层中的迁移规律和表层粘性土中孔隙水渗流的临界水力梯度在垃圾处置中的作用。最后,在综合考虑地质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前题下,对本区30个典型垃圾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置的方法主要是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对于核废料处置以地下填埋为主。国外垃圾处置的方向是推行焚烧及热分解,残渣进行填埋处理,达到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地表与地下结合处置垃圾将是今后主要处理方式。垃圾处理场地质工作研究,对于我国水资源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垃圾堆放场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红旗  费瑾 《地球学报》1998,19(3):315-324
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室内物理模拟试验、渗滤试验、污染物化学动力学转化试验,概化建立了上海老港垃圾堆放场以有机氮、NH+4、NO-2、NO-34种离子为污染质的非饱和土层-潜水含水层水动力弥散联合数学模型,应用所建联合数学模型对上海老港大型垃圾堆放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垃圾浸沥液发生量、污染质的运移和转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和预测分析。预测了垃圾堆放期10年和封场后20年内污染质在非饱和土层-潜水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和排污去向,并得出如果保持目前垃圾堆放状态,其污染范围每年将向内陆含水层扩展90~100m的预测结果。这些预测分析为上海浦东新区垃圾堆放场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宋启龙  王会敏 《地下水》2014,(4):118-120
针对非卫生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问题,以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 WHI UnSat Suite软件 HELP模块计算不同填埋条件下渗滤液渗漏量。利用GMS模拟了该垃圾场中心抽水条件下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简单地表防渗条件下,渗滤液渗漏量为现状条件下的50%,增铺 HDPE土工膜后,渗漏量可减少99%。卫生填埋渗滤液仅为现状条件下的3.6×10-3倍。当抽水量为2000 m3/d时,Cl-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由84 mg/L降至80.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