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7全国古地磁学、环境磁学与岩石磁学学术会议于1997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了这次会议.来自全国35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生产部门6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0篇,有28位代表就30个专题作了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涉及构造磁学、磁性地层学、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土壤磁学及测磁仪器和实验方法等.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上述领域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其中,中国黄土低温剩磁测量与热磁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中国南方海相石灰岩的岩石磁学研究、南黄海冰消期以来环境磁…  相似文献   

2.
全国古地磁实验方法和岩石磁学研讨会于1992年12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37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北大副校长、国家基金委副主任陈佳珥教授、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光鼎所长到会祝贺。 与会代表围绕着如何提高古地磁数据可靠性、提高我国古地磁研究的整体水平这一中心议题,就古地磁学、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以下简称“三磁”)研究中的新原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等多  相似文献   

3.
全国古地磁学、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以下简称“三磁”)应用研讨会于1993年9月14日至17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科研、教学和生产系统的20个单位共36名代表出席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1985年8月19—3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3届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大会及其执行局会议概况,内容包括:本次大会的一般概况;学术讨论会主题及评述;IASPEI 秘书长关于1983—1984年的工作报告要点;大会作出的七项决议全文,IASPEI 今后几年的会议预告,并附带介绍了1985年8月2—3日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协会(IUGG)执行局会议的简况及共与 IASPEI 有关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1986午5月21日—26日在杭州召开的“地震活动大尺度相关与构造微动态”学术讨论会的概况。来自全国从事地震活动性、震源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形变测量和力学等专业的约3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①地震活动和地震前兆的大尺度相关现象;②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可能机理;③在地震预报应用中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和地质学会发起、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帝国霍洛韦和贝德福德学院(Royal Holloway and Bedford NewCollege)及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London)的三个地质系组织的第十三届英国地球物理大会(UKGA)于1989年3月29—31日在伦敦召开。这次会议分10个专题:①电与电磁;②地震与折射地震学,③勘探地震学;④重力与磁学;⑤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学;⑥岩石圈研究;⑦矿物物理学;⑧海洋地球物理学;⑨古地磁与岩石磁学;⑩热流、地热与放射学。会议共收到论文133篇。这些论文不但涉及学科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1987年12月22—2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的首次全国震前动物习性异常观测研究专业会议概况。会议总结交流了我国动物预报地震方法的基本经验和问题;讨论了某些动物异常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动物行为自动记录仪已具有国际水平,宏观观察与仪器记录相结合使动物预报地震方法跨入了新阶段;最后预测了动物实验场的前景及动物预报地震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震地质》1992,14(4):323
1992年10月7~9日在北京召开了“庆祝中国地质学会70周年暨发挥女地质工作者作用研讨会”。来自14个部委的57名代表中有长期坚持在生产第一线的野外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专家和教师、以及在地质战线上参加管理、出版和测试的工作人员。会议收到论文31篇。这是全国首次召开的女地质工作者会议。由女地质工作者委员会主任董新菊致开幕州,副主任邹光华介绍了近年来女地质工作者的业绩与概况  相似文献   

9.
1.会议概况及背景 为交流全国地震区划科研新成果,增进国际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新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地震工程学家发起,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周锐副局长和广东省黄清渠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外国学者和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 2 0 0 1年 8月 2 0日、1 1月 1 9日分别召开了第 1 4 4次、第 1 4 5次情报交流会。会上 ,对日本全国的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的概况作了介绍 ,并对一些议题展开了讨论 ,笔者经过汇编 ,归纳如下。1 全国的地震活动2 0 0 1年 ,日本列岛及其周边发生的 MS以上的地震 :5~ 7月 1 7次 ,8~ 1 0月 1 6次 ;陆域浅源地震 :8月 2 5日京都府南部发生 M5.地震 ,这一期间北海道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显著 ;5月 2 5日捉岛附近、 8月 1 4日青森县东部近海分别发生了震源深 3 0 km、 M 6.6和震源深 43 km、 M 6.2的地震 ;1 0月 4日千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1985年5月7日—15日在福建省泉州和厦门召开的“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概况。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75个单位的近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除大会报告外,还分区域构造、新构造地震和矿产三个组进行讨论,其中与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有关的主要有:①长乐一诏安断裂变质带;②东南沿海升降速率;③滨海断裂带;④北西向构造;⑤华夏古陆等五个问题。大陆边缘构造是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一部分,对此深入研究,对寻找矿产、保护环境和减轻地震灾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1987年5月5日至12日,由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的全国第八届(1986年度)地震、地磁基本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会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部分Ⅰ、Ⅱ类地震、地磁台站代表五十余人。本次会议除资料评比外,还讨论了评比标准的修改意见。会议以地震、地磁台网牵头单位局地球所九室为主,台站代表参加了评委会,负责本届评比工作。经过紧张的查图,校核、评分,本届评比的结果一目了然。本届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属于小型评比会,只请少部份台站同志到会负责评比。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1983年7月在大连市召开的全国地震烈度科研工作会议概况,这次会议主要是清理和核定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不一致的各地区的基本烈度,讨论有关地震烈度鉴定、规定方面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地震区划经验的基础上,讨论研究了新的地震区划方案及有关重点科研项目;会议最后还提出了几项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地质》1986,8(1):50
由国家地震局主持,于1985年11月19—24日在杭州举行了“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来自全国36个单位的6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及论文摘要42篇,内容涉及历史地震资料考证、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学分析,历史地震参数的标度及其应用、历史地震工作回顾与展望以及国内外动态等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于1984年5月8~13日在武汉召开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方法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的概况。有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文着重介绍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和会上宣读的主要专题报告的内容。与会者认为“三论”用于地震前兆的研究和地震预报的探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11月25日至30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了全国群测群防地震会议。有26个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98人参加了会议。1.本文首先介绍了这次会议概况。会议着重交流和总结了简易观测手段的清理结果;总结了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地震对策和在改革中地方地震台、企业地震台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讨论和研究了当前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内容以及方向和任务。会议开得生动活泼,达到了明确今后方向和振奋精神的预期目的。2.节录了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林庭煌在会上作的题为《努力提高科学水平,争取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①坚持科技体制改革方针扎扎实实继续前进;②发扬群测群防特点深入发展专群结合;③继续提高科学水平迎接新的历史任务。3.概括报道了厦门会议以来,我国群测群防地震工作通过调整、整顿、精简、清理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①认识上有突破;②实现观测手段的转移,突出了优势手段;③动物观测有创新;④提高了管理水平;⑤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明显变化;⑥加强了领导班子的建设。4.节录了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司长陈鑫连的大会总结讲话,包括三个方面:①关于简易观测手段清理工作的评价;②关于群测群防和地方地震工作的任务;③关于今明两年需要做的工作。5.介绍了全国地震科普作品评比结果概况。据统计共有31个单位申报了134项作品参加评比,结果评选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0项和纪念奖25项。在这次会议上宣告了评比结果,并向获得特等和一、二、三等奖的作品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金;向获得纪念奖的作品发了纪念证书和奖品。本文之后还附了评比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17.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所属七个协会中的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和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于1977年8月9日至19日在英国达勒姆联合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在此之前,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于8月6日曾召开特别会议,通过了接纳我入会的决议。我国应邀派出以顾功叙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这次联合学术讨论大会,并参加了在联合大会期间两协会分别召开的各种行政会议,这些会议包括非正式会议(即座谈会)、各专业委员会议和理事会会议。会后,代表团还在英国参观访问了几个大学和科研单位。现将会议概况及其涉及的有关内容和问题扼要介绍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介了1984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全国首次地球电磁感应测深研究学术讨论会概况,有100多名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文章着重从观测仪器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建立实用和较完整的数据处理解释的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及其在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十几年来电磁感应测深方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1.评审会概况 1986年9月21日至24日,石油部和新疆自治区在独山子联合召开了我国第一个工业矿区抗震防灾规划“独山子矿区抗震防灾规划”评审会。来自全国各地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企业家等20余名代表参加了评审会。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国家抗震办公室副主任陈寿梁在会上作了关于我国抗震工作形势及加速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报告。与会代表通  相似文献   

20.
第十届大陆及其边缘的深部地震剖面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1月6—10日在新西兰陶波召开。文章首先简介了本次会议的概况,然后详细介绍了深部地震测深数据的处理解释新方法、经典地学断面以及与青藏高原和地震各向异性有关的报告内容,最后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