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区域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存在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间接的影响。本文选取14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进行了分类和原因分析,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中印地缘政治关系下云南与印度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地缘政治与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分析,具体阐述了地缘政治关系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和区域经济合作对地缘政治关系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印地缘政治关系下云南与印度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合作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存在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间接的影响.本文选取14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进行了分类和原因分析,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关系进行分析,在得出区域经济关系有可能紊乱这一结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条件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格局中的地位,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紊乱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紊乱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分离系数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定量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欧向军  赵清 《地理研究》2007,26(4):693-704
本文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和塞尔指数定量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总差异扩大的同时,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县域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条件、区域发展策略、产业结构转换、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发育程度等7个因素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化的影响,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方法,定量比较了它们的主次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转换和区域发展策略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旅游经济在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中的作用效果,通过集对分析与旅游经济平衡指数对2001-2011年中国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集对分析和旅游经济平衡指数是分别从地区人均旅游收入和地区总规模的不同角度分析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效果的方法;2)从人均旅游收入的角度分析,2001-2011年中国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各省旅游总收入及其比重角度分析,其作用是负面的;3)社会经济重大事件会对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的效果产生影响;4)我国四大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绝对极差、标准差、基尼系数作为指标分析1995~2006年昆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发现昆明市区域经济差异在扩大中。在查阅大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昆明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昆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化水平、市场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对以上5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建立回归方程,为昆明市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可持续发展探求到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关系进行分析 ,在得出区域经济关系有可能紊乱这一结论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条件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格局中的地位 ,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紊乱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紊乱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简述了传统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指标为例分析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同时建立了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体系,选取1990~1998年有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并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得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在福建省90年代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速度、总量、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区域经济变化的特点,并阐述了区域经济的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县级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动力因素,尔后根据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发展条件,提出了以不平衡协调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泛珠三角各省(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泛珠三角各省(地)区的产业结构入手,通过对各省(区)间产业结构相似程度、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专业化程度等进行定量的比较分析,找出了目前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Crushed stone and sand and gravel are the two main sources of natural aggregate, and together comprise approximately half the volume and tonnage of mined material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ural aggregate is a bulky, heavy material without special or unique properties, and it is commonly used near its source of production to minimize haulage cost. However, remoteness is no longer an absolute disqualifier for the production of aggregate. Today interstate aggregate routinely is shipped hundreds of kilometers by rail and barge. In addition, during 1992,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ed 1,317,000 metric tons of aggregate from Canada and 1,531,000 metric tons from Mexico. A number of ports on the Atlantic Coast and Gulf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receive imports of crushed stone from foreign sources for transport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These areas either lack adequate supplies of aggregate or are augmenting their supplies because they have difficulties meeting current demand. These difficulties may include poor stone quality, environmental permitting problems, or transportation. Certain societal and geologic conditions of New York City and Philadelphia along the Atlantic Coast, and Tampa and New Orleans along the Gulf Coast, are discussed to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issu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conomic viability of importing crushed stone.  相似文献   

13.
14.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expanded to an increasingly global scale of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of this sector, including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rising global competition, and its strong linkages to the petroleum industry are explored. Focus then shifts to the geographic patterns engendered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by foreig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with US firms, includ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otal and foreign contracts,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foreign contracts, and an examination of contracts of three specific foreign petroleum-related projects. A research agenda for future work concludes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5.
The diurnal course of large hail varies over the United States. The time of maximum of large hail changes from near 1500 hours on the east coast to between 1800 and 1900 hours on the Great Plains. The north-to-south differences are smaller except near the Gulf Coast, where secondary maxima occur. In some areas the time of maximum of large hail differs from the maxima times of tornadoes, heavy rain, and thunderstorms.  相似文献   

16.

The diurnal course of large hail varies over the United States. The time of maximum of large hail changes from near 1500 hours on the east coast to between 1800 and 1900 hours on the Great Plains. The north-to-south differences are smaller except near the Gulf Coast, where secondary maxima occur. In some areas the time of maximum of large hail differs from the maxima times of tornadoes, heavy rain, and thunderstorms.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开忠 《地理学报》1993,48(6):481-490
1979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一变动的特征及其对区际增长和分工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省市区工业结构变化高于国家水平,但由于各地人均收入、区位性以及结构性差异,这种变动具有明显地理分异:南大北小,东西部大中部小。(2)各地工业结构变动普遍表现为重加工业地位上升,采掘工业地位下降,且多数省市区原材料工业和轻工业地位下降,高加工度化和重加工业化十分显著。(3)广东、江苏、福建、河北、安徽、湖南、陕西、浙江、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区结构调整有利经济增长,其它省市区结构调整相对不利经济增长。(4)资源型地区数量减少,加工型地区较大幅度地增加,基本形成沿海沿江地区和陕西省以加工业为相对专业化部门,其它广大地区以采掘、原材料为相对专业化部门的区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8.
雷志义  史正涛 《热带地理》2005,25(3):253-257
海合会6国经济发达,人均国民产值和可支配收入居世界前列,出国旅游高速增长。6国旅游资源以沙漠、海洋和伊斯兰文化遗产、阿拉伯风情为特色。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有大量海合会国家没有的精品旅游产品,对海合会国家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方面中国西部与六国还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连带性,公民在宗教信仰上具有共同点。因此,中国西部地区有着开发海合会国家旅游客源的条件,开拓海合会6国旅游市场,吸引海合会国家客源,对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刘桓  刘桂春  彭飞  王泽宇  高源  高鹏 《地理科学》2016,36(11):1614-1621
对比中美两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发现, 2011年开始,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2 849.73×108美元),已超过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2 779.02×108美元)(实际GDP)。重点分析2005~2012年,中国海洋产业超过美国的演进过程,并以两国共同的6个海洋产业部门为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为了体现中美两国海洋经差异的特征与规律性,应用标准差、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在海洋经济总值(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产业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玥  汪涛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2):225-235
以地理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在地理信息产业链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创新链结构研究方法。进而,从总体结构角度和特定地域结构角度对创新链发展现状进行量化评估,对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创新链结构完整性和领先环节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总体结构看,全球创新链因下游环节创新能力的弱势而呈“倒三角形”结构。从特定地域结构看,大多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信息产业创新链并不完整,存在断环或孤环,除中国外的全球创新链因中游环节的相对弱势而使上下游间存在裂隙,呈上部宽、下部较窄,中部细窄的“沙漏形”结构;②相对而言,中国产业创新链较为完整,中游环节在全球市场中具有显著比较优势,但创新链的产学研合作薄弱,市场化程度低,技术竞争力与美国相比存在落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