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喀斯特文化,喀斯特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耕作、聚落、建筑、洞葬、民俗甚至家用器皿都打上了“喀斯特”的烙印。本文提出了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因地制宜”利用的科学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及人地和谐的美学价值,并以贵州为例,探讨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景观特征,认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开发应以“喀斯特文化”为总的文化导向,结合文化赋存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发掘“喀斯特文化”的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宝兴县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种类多,品种齐,与宝兴县其他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是宝兴县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宝兴县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考察价值。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矿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重庆市蕴藏有较丰富的矿山旅游资源,如汞矿山旅游资源、煤矿山旅游资源和盐矿山旅游资源。它们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科学考察、科学普及和历史文化等旅游价值,是开展矿山旅游活动的好地区。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小芊 《中国岩溶》2014,33(1):111-117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地处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是我国中部金腰带地区。其东段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东方文明的窗口;西段“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化、西方游客向往的国际黄金旅游热线。沿线十省、区的旅游资源管理类型比率大、价值高。其中人文旅游资源类型多、分布集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成为沿线经贸的带头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1)
文章论述水文化的基本概念以及水文化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具有广泛功能的水文化在旅游发展中,主要具有孕育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和审美功能,以水文化为内涵,集休闲、文化求知为一体的旅游型式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造就了其地形的独特性,从而形成了独有的地貌特征,自然资源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为数不少。在旅游业兴盛繁荣的今天,挖掘并开放西藏的旅游资源已显得相当重要。本文在介绍西藏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发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锡阳山火山省级地质公园是江苏已批准建立的4个省级地质公园之一,地质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为推进无锡阳山火山省级地质公园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结合地质公园定位建设4个景区,整合资源营造旅游看点,加快实施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建设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健全管理机构和拓展引资渠道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洪增林  徐通  薛旭平 《中国岩溶》2019,38(2):276-280
汉中天坑群是在中国32°~33°N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遗迹。为了科学地评价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为下一步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等3个方面选取资源景观价值、资源科学与文化价值、生态环境质量、环境安全条件、区位与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出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90.67分。本文研究表明,汉中天坑群具有五级生态旅游资源的禀赋,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丹巴白云母矿山公园矿业遗迹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丹巴白云母矿是我国开发最早的白云母矿之一。在悠久的开采历史中遗存下了十分丰富的矿业遗迹,成为该公园建设的基础。这些遗迹典型、稀有,系统完整,科学价值高,组合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公园内配套的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旅游区位条件良好,矿业遗迹开发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1.
颜承锡 《贵州地质》2023,40(2):140-144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它是一种以精湛的工艺雕刻而成的珍贵而又实用艺术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产品。而制作砚石的石材是经历文人墨客工匠精选出的宝贵非金属矿石。取材于贵州岑巩(古称思州)的优质砚石“思砚石”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简述了我国砚石特别是贵州思砚石的文化及其价值;介绍了贵州思州(岑巩)砚石的产出地层、矿物岩石特征和工艺特性。这对于地矿事业与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旅游乃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矿业的文化资源矿产是一种资源,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围绕着地矿业发展的文化现象,或许可称之为地矿业的文化资源,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研究、开发价值。这一期刊物中发表了三篇与此相关的文章或资料。“中国内蒙古哈马尔太碱湖Ha...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地质》2009,(9):F0004-F0004
石燕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汇处。它是国家旅游局首批评定的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百景,湖南十大水体旅游景区、国内专业拓展训练基地,也是长沙市民最受欢迎的十佳旅游景区之一。这里群山环抱、碧水如玉、峰峦秀削、芳草鲜美、古干虬枝,湖光山色中处处蕴涵着浓郁的生态气息,又折射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山与水的相互辉映,游与玩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时代尚未结束,休闲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旅游资源的开发任重道远。具备可观赏性与休闲价值的地质景观是宝贵的地质资源,不仅具有与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同的重要经济价值,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质资源的探查、开发和保护,将继重大工程建设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的地质学之后,成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概述各类地质景观的基础上,提出地质景旅游风景区建立的基础,论述旅游地质资源的探查、开发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枯竭矿山的不断增多,针对废弃矿山和中晚期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出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解决矿山废墟带来的环境恶化,体现了矿山公园的核心价值,是矿山复垦、复绿浩大工程的一部分。它具有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即矿山生产的周期完结后,投入旅游产业经济循环中,为社会提供的新的旅游资源;矿山公园也为保护矿业遗迹和地质遗迹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气候、自然景观、地质、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条件进行分析,划分了旅游资源类型。在旅游资源区划中分为7个已建旅游风景区,10个正建旅游风景区和3个潜在旅游风景区。最后提出6条开发及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万年县神农宫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溶洞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奇、险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旅游开发。科学、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万年县神农宫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神农宫的评价得分为87.38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神农宫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分为高开发价值和中低开发价值两个层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四川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的区位条件分析、剖析出公园地质遗迹的核心价值,表现在大陆造山带理论和蜀兽目动物的发祥地、一部能读懂地球的书、南北喀斯特界线上的明珠、世界物种基因库、独特而深厚的米仓古道文化等,这些遗产具有美妙的美学价值和旅游功能,通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更有利于对地质遗迹的保护、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晓丽 《地质与勘探》2021,57(2):457-464
甘肃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而且是重要地貌景观、地质科普、历史文化等旅游观光资源。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态势分析,从而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并结合崆峒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的建议。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地质资源特征明显、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也具有地质公园品牌认知度高、人文历史悠久等后天优势。对比其资源利用率低、地质科普与基础科普设施建设薄弱等劣势,结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建议在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同时,把握全域旅游的时代命题,接轨5G先进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平台,将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既有自然景观旅游,又有科考、生态、文化的高层次旅游与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0.
杰萨错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湖泊、温泉、冰川、山岳、野生动物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配套性好,集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本文介绍了该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开发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