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洋动物粪土是南极陆地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粪土层细菌群落对南极苔原碳、氮循环过程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南极海洋动物粪土层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却鲜有报道。本文采集了东南极四个企鹅、海豹粪土剖面样品,通过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土壤呼吸和DNA浓度测定以及16 S r DNA-DGGE分析,探讨了粪土层中细菌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熵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而代谢熵增加,表明随深度增加,微生物生存环境恶劣,造成细菌丰度和酶分泌量减小,需更多有机碳进行能量代谢。土壤DNA浓度与pH、含水率、TOC、TN、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以及酶活性呈高度正相关,表明这些因子对粪土层中细菌种群的丰度有重要影响。DGGE图谱分析证实:东南极海洋动物粪土中含丰富的细菌群落结构,随深度增加泳道带型数量和亮度递减,表明细菌多样性和丰度递减。聚类分析表明:四个剖面随深度泳道带型差异明显,细菌遗传相似性为46%,企鹅、海豹粪土细菌群落差异性尤为明显;发现四个粪土剖面中,细菌丰度与企鹅、海豹粪的相对含量呈协调一致性变化,且表层5cm粪土层细菌丰度最高,表明东南极企鹅和海豹排泄物对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镜扫描的方法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企鹅粪土沉积层中石英砂微形貌的特征,发现在企鹅粪含量高的沉积层中石英砂表面具有明显的碗状溶蚀坑等化学溶蚀特征,这一溶蚀特征在Y2湖企鹅粪含量低的沉积层和研究区的其他未受企鹅粪影响的沉积环境中均未明显出现。为了揭示这一特殊化学溶蚀现象的作用机制,根据Y2湖企鹅粪土沉积层自然沉积环境,通过条件实验确定在实验室内使用酸性较高的氟溶液(1mol.L-1HF溶液)对石英砂进行溶蚀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可以得到与企鹅粪土沉积层中石英砂相近的表面微形貌特征,这表明它们是在相似的过程中形成的。企鹅粪土沉积层酸性高氟环境中可能存在的HF酸化学溶蚀作用是形成企鹅粪土层中石英砂表面特有溶蚀坑的主要原因。在南极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碗状溶蚀坑与企鹅粪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从而使石英砂的表面微形貌分析成为南极企鹅生态研究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土壤是全球N2O的重要排放源。通过测定土壤源N2O中N、O同位素值,可以有效识别N2O的来源途径。本文采集了南极法尔兹半岛两个地点的海豹粪土(HS和GS)、阿德雷岛两个地点的企鹅粪土(AB和AF)以及东南极的帝企鹅粪土(DQ和DQT),在室内对所采集的样品分别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冻融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在厌氧条件下比有氧条件下排放了更多的N2O。土壤排放的N2O与当地大气N2O相比普遍贫15N和18O。除DQT和HS外, δ15N和δ18O在有氧和厌氧培养下均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N2O排放量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培养瓶内剩余N2O中δ15N和δ18O 值的增加,证实N2O还原为N2的过程会引起重同位素富集。高的水分含量有利于土壤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使释放的N2O气体富集重同位素;pH值也会影响N2O的同位素组成,低pH会引起δ15N值增加。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地区增温正深刻地改变着极地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和速率。目前,增温对南极地区湖泊沉积物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选取了5个湖泊,采集了1处含企鹅粪土的湖泊沉积物(莫愁湖)和4处自然湖泊沉积物(团结湖、大明湖、米尔湖和玉珍湖),利用样品瓶泥浆恒温培养法进行增温模拟,设置低温(1℃)、中温(5℃)、高温(11℃)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莫愁湖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势明显高于自然湖泊沉积物(277.37倍、244.13倍)。一定程度的增温促进了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与反硝化潜势,但过高温度也会抑制部分样点的反硝化速率与反硝化潜势。总体而言,高温条件下自然湖泊沉积物平均反硝化速率分别是中、低温条件下的1.57倍、3.56倍,反硝化潜势为1.91倍、6.31倍;而含企鹅粪土湖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为1.17倍、2.08倍,反硝化潜势为0.72倍、1.01倍。增温对自然湖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潜势的影响高于莫愁湖沉积物,但含企鹅粪的莫愁湖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和潜势具有更高的绝对增量。企鹅粪中较高的硝酸盐、铵盐、磷酸盐以及有机碳含量是...  相似文献   

5.
以南极阿德雷岛苔原沼泽为研究区域,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南极夏季期间观测研究了温室气体CH_4、CO_2和N_2O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干旱苔原沼泽表现为CH_4吸收,通量为(–5.4±4.3)μg CH_4·m~(–2)·h~(–1),半干旱苔原与淹水苔原沼泽表现为净排放;三个类型苔原沼泽观测点均表现为N_2O净吸收,最高吸收通量出现在淹水苔原,为(–2.6±2.4)μg N_2O·m~(–2)·h~(–1);黑暗条件下苔原沼泽一致表现为CH_4和N_2O净排放。光照与土壤水分减少增加了苔原CH_4有氧氧化吸收,同时促进了反硝化作用对N_2O的还原转化。观测期间所有观测点均表现为CO_2的汇,最高CO_2净交换量与光合作用强度都出现在淹水苔原区,分别为(–40.1±17.6)μg CO_2·m~(–2)·h~(–1)和(91.2±26.5) mg CO_2·m~(–2)·h~(–1);而最高苔原沼泽呼吸速率出现在干旱苔原观测点,为(73.1±17.6)μg CO_2·m~(–2)·h~(–1)。夏季适宜的温度、降水条件促进了苔原植被的光合作用,增加了苔原沼泽CO_2吸收量。CO_2、N_2O、CH_4通量随时间变化的相互关系规律不显著(P0.05),但在降水与温度波动下,N_2O与CH_4通量都随CO_2通量呈现相似的波动。三种温室气体与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CH_4、N_2O排放量的估算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鸟活动对北极新奥尔松苔原—大气CO2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高纬度地区是全球重要的海鸟活动区,海鸟粪为苔原土壤带来了丰富的养分,影响了苔原碳循环过程,但目前还未见有文献报道海鸟活动对北极苔原CO2通量的影响。2009年夏笔者采用密闭箱法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Ny-?lesund)鸟类保护区和非鸟类活动区苔原的CO2夏季通量和日通量进行了对比监测,探讨了海鸟活动对苔原CO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鸟类密集区(HB)、鸟类活动较少区(MB)和基本无海鸟活动的边缘区(LB)CO2净通量(NEE)平均分别为(-107.6±19.2)、(21.7±9.7)和(67.5±12.4)mg/(m2.h);光合速率平均分别为(-243.6±25.5)、(-105.5±7.6)和(-45.6±12.0) mg/(m2.h )。HB区NEE和光合速率显著高于MB和LB 区,表明鸟类活动显著增加了苔原生态系统NEE和光合速率;而呼吸速率平均分别为(136.0±16.5)、(127.2±15.6)和(113.0±6.8)mg/(m2.h),且差异不明显,表明海鸟活动对呼吸速率影响较小。非鸟类活动区苔原(海边苔原和煤矿区苔原)在夏季整体上表现为CO2排放源,平均NEE分别为(6.91±4.8)和(17.5±41.6)mg/(m2.h)。综合分析表明:NEE和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综合三类不同苔原区域23个观测点CO2通量的结果表明:海鸟活动及其粪便增加了苔原土壤养分,从而促进了苔原植被发育,显著增强了北极高纬度地区苔原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7.
批准号项目名称及申请单位名称申请者起止年月 40001001土壤风蚀的137Cs示踪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严 平 2001-1~2003-12   40001002 辽河三角洲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空间调控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李秀珍 2001-1~2003-12   40001003 从黄河冲积扇淤积量反演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土壤侵蚀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谭利华 2001-1~2003-12   40001004 大陆型冰缘带岩石冷生风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朱立平 2001-1~2003-12   40001005 近地表风沙与风速廓线的互馈机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董治宝 2001-1~2003-12   40001006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南京大学徐逸伦 2001-1~2003-12   40001007 中国城镇密集地区城市与区域管治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南京大学张京祥 2001-1~2003-12   40001008 土壤空间变异与景观模型支持下的土壤遥感解译技术研究 浙江大学史 舟 2001-1~2003-12   40001009 西部膨润土资源的物化性质及其应用专属性评价研究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马北雁 2001-1~2003-12   40001010 旱后复水及根源信号ABA对小麦根系水力传导度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秧秧 2001-1~2003-12   40001011 南极地衣的生物风化作用及其土壤发生学意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陈 杰 2001-1~2002-12   40001012 土壤中无机纳米微粒的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吴景贵 2001-1~2003-12   40001013 铜污染土壤超积累植物修复的络合强化机制及环境风险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吴龙华 2001-1~2003-12   40001014 土壤侵蚀水力学机理实验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张光辉 2001-1~2003-12   40001015 极化和干涉雷达数据反演积雪参数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李 震 2001-1~2003-12   40001016 海洋油气藏烃类渗漏形成表面油膜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黄晓霞 2001-1~2003-12   续表 批准号项目名称及申请单位名称申请者起止年月 40001017多种类型大型空间数据库集成方法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朱 庆 2001-1~2003-12   40001018 基于三角网的整体影像匹配与三维表面重建方法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江万寿 2001-1~2003-12   40001019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名注记自动化和智能化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樊 红 2001-1~2003-12   40001020 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铁循环的环境磁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张卫国 2001-1~2003-12   40001021 氮/水输入-产量-淋失量响应及氮迁移转化模型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张国梁 2001-1~2003-12   40001022 湖泊环境对西南季风气候响应的区域差异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彭金兰 2001-1~2003-12   40001023 中国酸雨区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超标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陶福禄 2001-1~2003-12   40031010 典型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 北京大学陶 澍 2001-1~2003-12   40061001 喀斯特流域结构与枯水径流特征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梁 虹 2001-1~2003-12   40061002 云南西部城镇密集区城市化特征、机制与调控入示范 昆明理工大学吴启焰 2001-1~2003-12   40061003 海南砖红壤稀土元素背景值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海南师范大学毕 华 2001-1~2003-12   40061004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田土壤肥力退化机理及培肥措施研究 西藏农牧学院蔡晓布 2001-1~2003-12   40061005 稀土尾矿百喜草植生复育后期退化主因、对策和机理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董闻达 2001-1~2003-12   40061006 云南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 云南大学杨子生 2001-1~2003-12   40061007 大开发驱动下宁南山区生态重建的环境图谱研究 宁夏大学隋玉柱 2001-1~2003-12   40061008 滇西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位研究 云南大学杨桂华 2001-1~2003-12   40071001 青藏高原半混合型湖沉积过程与湖泊环境纹泥记录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李世杰 2001-1~2003-12   40071002 山地效应温度空间分异及其对植被景观作用机理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江 源 2001-1~2003-12   续表 批准号项目名称及申请单位名称申请者起止年月 40071003《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及竺老科学创新轨迹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樊洪业 2001-1~2003-12   40071004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贾宝全 2001-1~2003-12   40071005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环境脆弱程度的比较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延军平 2001-1~2003-12   40071006 渭河流域全新世短尺度气候水文事件高分辨率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黄春长 2001-1~2003-12   40071007 高寒草甸地区陆面过程耦合模式及观测研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姚德良 2001-1~2003-12   40071008 地下水对地表过程的作用及其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于 强 2001-1~2003-12   40071009 荒漠绿洲边缘区植被变化与主要水文过程的关系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赵成义 2001-1~2003-12   40071010 泥石流应力本构关系现场试验研究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王裕宜 2001-1~2003-12   40071011 华南热带内陆晚第四纪环境变迁南北向大断面研究 广州地理研究所黄镇国 2001-1~2003-12   40071012 沙丘背风坡交错层理与形态和不同尺度气流之间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哈 斯 2001-1~2003-12   40071013 长江河口涨潮槽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的定量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沈焕庭 2001-1~2003-12   40071014 波浪潮汐共同作用下岸滩演变预测技术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包四林 2001-1~2003-12   40071015 云南拱王山与台湾高山末次冰期冰川与季风演化特征研究 北京大学崔之久 2001-1~2003-12   40071016 黄河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库段河流地貌变异模型 北京大学李有利 2001-1~2003-12   40071017 喀斯特双生态环境系统相耦特性与洞穴景观稳定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宋林华 2001-1~2003-12   40071018 荒漠起尘风洞模拟与近地层粉尘流结构观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连友 2001-1~2003-12   40071019 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对底泥和悬浮物作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 2001-1~2003-12   40071020 滴灌条件下农田水分循环过程及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康跃虎 2001-1~2003-12   续表 批准号项目名称及申请单位名称申请者起止年月 40071021冻土场地的地震动特性研究 哈尔滨建筑大学徐学燕 2001-1~2003-12   40071022 冰雪无线电回波信号特征分析及其冰川学意义 中国极地研究所孙 波 2001-1~2003-12   40071023 西南季风区温冰川冰雪现代过程研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何元庆 2001-1~2003-12   40071024 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甲烷记录的恢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柏青 2001-1~2003-12   40071025 北极地区某些区域雪冰及气溶胶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孙俊英 2001-1~2003-12   40071026 中国地区产业竞争力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费洪平 2001-1~2003-12   40071027 集中投资地区土地系统生态安全决策评价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 刚 2001-1~2003-12   40071028 微机产业的柔性生产综合体及其地方创新网络研究 北京大学王缉慈 2001-1~2003-12   40071029 全球化与地方化相互作用下中国农村工业集聚区研究 河南大学苗长虹 2001-1~2003-12   40071030 住宅区位选择与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异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张文忠 2001-1~2003-12   40071031 河西走廊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及其反馈过程研究 兰州大学王乃昂 2001-1~2003-12   40071032 中国城市生活空间与社区可持续发展:西安城市群为例 西安外国语学院王兴中 2001-1~2003-12   40071033 东北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与都市区划界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修春亮 2001-1~2003-12   40071034 高密度开发城市的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研究--以广州为例 中山大学阎小培 2001-1~2003-12   40071035 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的分形结构及其演化机制 信阳师范学院陈彦光 2001-1~2003-12   40071036 内蒙古东部天然樟子松林空间格局形成的驱动力分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效科 2001-1~2003-12   40071037 区域发展中的双核结构模式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陆玉麒 2001-1~2003-12   40071038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北京大学韩茂莉 2001-1~2003-12   续表 批准号项目名称及申请单位名称申请者起止年月 40071039坝上农业可持续发展机理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马 礼 2001-1~2003-12   40071040 2000年来长江上游森林分布变迁与水土流失综合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蓝 勇 2001-1~2003-12   40071041 城市景观生态优化的空间途径及其实践研究 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贵才 2001-1~2003-12   40071042 夕阳产业地域的形成、演变与持续发展研究--以东北为例 北京大学李国平 2001-1~2003-12   40071043 流域土壤和水资源研究模型的集成和系统化及其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曾志远 2001-1~2003-12   40071044 江西鹰潭小流域景观生态水文过程监测和模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 斌 2001-1~2003-12   40071045 煤矿区重构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改良对策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胡振琪 2001-1~2003-12   40071046 酸沉降下红壤中养分离子加速淋失过程的电化学法原位示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蒋 新 2001-1~2003-12   40071047 利用抑氨膜降低稻田中氮素损失的作用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尹 斌 2001-1~2003-12   40071048 几种土壤中胶膜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元素形态与转化 华中农业大学刘 凡 2001-1~2003-12   40071049 两相反应:腐殖酸-金属离子反应机理的新探索 西南农业大学魏世强 2001-1~2003-12   40071050 丛枝菌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机理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李晓林 2001-1~2003-12   40071051 多养分肥料与土壤的反应机理及对养分形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健民 2001-1~2003-12   40071052 腐殖质对土壤固钾和释钾作用的影响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梁成华 2001-1~2003-12   40071053 生态平衡施肥模型特征参数稳定性和尺度转换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侯彦林 2001-1~2003-12   40071054 坡地景观草灌细根稳定土壤结构的空间格局与减沙效应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李 勇 2001-1~2003-12   40071055 土壤有机质变化对红壤可蚀性的影响及其规划应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 2001-1~2003-12   40071056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灾害预警体系的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丁国栋 2001-1~2003-12   续表 批准号项目名称及申请单位名称申请者起止年月 40071057浑水入渗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减渗效应及机理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援农 2001-1~2003-12   40071058 黄土坡面侵蚀-搬运过程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粉莉 2001-1~2003-12   40071059 Cs和Be复合示踪研究坡耕地侵蚀产沙时空分布特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明义 2001-1~2003-12   40071060 星载雷达对华南土地利用变化的快速监测研究 广州地理研究所黎 夏 2001-1~2003-12   40071061 卫星数字图像自动解译中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北京大学秦其明 2001-1~2003-12   40071062 SRTM干涉测量的植被效应与散射机理分析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王 超 2001-1~2003-12   40071063 基于环境因素的沿岸水域叶绿素遥感探测研究 中山大学陈晓翔 2001-1~2003-12   40071064 基于GIS的现代黄土地貌演化过程动态仿真研究 北京大学邬 伦 2001-1~2003-12   40071065 数字地球空间数据模型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杨崇俊 2001-1~2003-12   40071066 基于GIS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曾永年 2001-1~2003-12   40071067 “数字地球”空间数学基础若干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胡 鹏 2001-1~2003-12   40071068 GIS中图象数据位置不确定性理论问题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杜道生 2001-1~2003-12   40071069 地理空间图元语义关系模型与空间推理图式符号系统研究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鲁学军 2001-1~2003-12   40071070 海洋测深网平差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刘雁春 2001-1~2003-12   40071071 地球空间多维信息的表达图形学基础框架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杜清运 2001-1~2003-12   40071072 北方沼泽湿地中汞和甲基汞的环境过程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王起超 2001-1~2003-12   40071073 难降解有机有毒污染物在水/沉积物/生物体系中的转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子健 2001-1~2003-12   40071074 珠江三角洲水产养殖水体的物质平衡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中山大学温琰茂 2001-1~2003-12   续表 批准号项目名称及申请单位名称申请者起止年月 40071075砷污染土地的植物修复过程与机理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陈同斌 2001-1~2003-12   40071076 无磷洗涤剂对太湖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黄文钰 2001-1~2003-12   40071077 黄土区大型露天采煤废弃地生境再造与群落重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白中科 2001-1~2003-12   40071078 环境技术孵化与转移的空间演化效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永龙 2001-1~2003-12   40071079 水稻植株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规律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蔡祖聪 2001-1~2003-12   40071080 切沟侵蚀的危害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伍永秋 2001-1~2003-12   40071081 公元1600年以来贺兰山树轮气候记录及东亚季风演变 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刘 禹 2001-1~2003-12   40071082 华南过渡热带埋藏古木群与历史时期气候突变事件 北京大学崔海亭 2001-1~2003-12   40071083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侵和洪涝事件序列环境考古研究 南京大学朱 诚 2001-1~2003-12   40071084 东亚热带孢粉纪录与南海环境变迁相关关系的高分辨研究 中山大学郑 卓 2001-1~2003-12   40071085 热带中国陆地生态系统C贮量及其历史变化格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 2001-1~2003-12  相似文献   

8.
黄涛  孙立广 《极地研究》2012,24(4):384-390
2008年在东南极阿曼达湾帝企鹅聚集区附近岛屿开展了野外工作,于岛屿湖泊集水区采集到两个短沉积剖面,分别命名为EPI和PI。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情况和室内分割样品发现EPI剖面主要为泥炭沉积,含有大量水生藻类;PI剖面为黑色泥质沉积,散发出浓烈的粪臭味,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幼年帝企鹅绒毛和少量的残骨。对EPI和PI剖面沉积物、当地风化母岩及水生湖藻进行了部分生源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浓度分析与对比,结果显示EPI剖面元素含量主要来源于背景母岩和湖藻沉积。PI剖面为帝企鹅粪土沉积序列,沉积物中的TC、TN、TP、Cu、Zn、Hg和Se的含量远远高于风化母岩中的浓度,其主要来源于帝企鹅粪的输入,而Pb元素主要来源于当地风化母岩的贡献。本研究首次显示帝企鹅活动同样可以为南极贫瘠的陆地湖泊系统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输入了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9.
南极阿德雷岛湖泊沉积:企鹅粪土层识别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CHINARE- 1 5考察期间 ,采集了南极阿德雷岛 Y2湖 67.5cm长的一支湖芯。室内分析测试了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 ,与南极西湖沉积物、新鲜企鹅粪、阿德雷岛鸟粪土和南沙太平岛鸟成土的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后指出该湖泊沉积物为企鹅粪土。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粪土的元素标型组合包括 P、S、Sr、Ba、Cu、Zn、Se、Ca和 F等 9种元素。这为进一步解释其中所记录的气候环境事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拜尔斯半岛位于南极利文斯顿岛最西部,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无冰区。对采自拜尔斯半岛的一根长55 cm的企鹅粪土沉积柱P1进行了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沉积物C/N、有机质来源和δ15N的分析,发现P1沉积剖面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企鹅粪。利用富集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该沉积剖面中P、F、Cu、Hg、As、S六种元素具有共同的来源,与企鹅粪的输入密切相关,并且这些元素与TOC和δ15N显著正相关,说明沉积剖面中这些元素含量主要受控于企鹅粪的输入程度。通过与长城站区阿德雷岛、东南极戴维斯站加德纳岛企鹅粪土沉积物的标型元素特征比较,发现上述三个地区的标型元素组合大体上一致,反映了整个南极地区企鹅粪土沉积物生物标型元素组合的共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恢复该地区的企鹅种群数量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粪土沉积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企鹅粪土沉积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企鹅粪土沉积层中正构烷烃以C23为主峰,主要来源于冻土湖沼苔藓植物,样品中高含量的烯烃说明其有机质保存良好。醇类以高浓度的植醇和胆甾烷醇为主,胆甾烷醇和胆甾醇浓度曲线一致,并与企鹅粪土层中的无机元素标型组合的曲线相似,可以作为灵敏的企鹅数量指示剂。酸类组分中以C18饱和脂肪酸为主,在南极低温的环境下,C18∶2酸浓度很低,在很多层次中未检测到,可能是因为Y2沉积物中C18酸以及C18∶2酸主要受企鹅粪影响,而非植被影响。同时在酸性组分中也发现高浓度的胆甾酸。Y2湖中的甾类标志物,甾烯、甾醇、胆甾酸均以C27结构为主,组成单一,低浓度的甾烯和高浓度的甾醇,胆甾酸说明甾类化合物主要受企鹅粪便影响,甾醇和胆甾酸保存良好。综合Y2湖的生物标志物的性质,该沉积物有机质保存良好,主要来源于企鹅粪。  相似文献   

12.
绿洲化过程中绿洲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蕙  赵文智 《中国沙漠》2009,29(6):1109-1115
绿洲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为满足社会需求,把原生荒漠改造成人工绿洲的过程。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约1 000 a来随着绿洲化进程绿洲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过程,旨在为深入认识绿洲化过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在约1 000 a的时间尺度上,随绿洲土壤开垦年限的增加,表层(0~20 cm)土壤容重与饱和水力传导度随时间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土壤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粉粒含量显著增加。未开垦(0 a)和开垦约1 000 a表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51 g·cm-3、1.35 g·cm-3,总孔隙度为43.16%、49.27%,毛管孔隙度为38.73%、47.10%,>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24.60%、49.59%,沙粒含量为85.42%、61.56%,粘粒含量为3.93%、4.80%,土壤比表面积为128 cm2·g-1、231 cm2·g-1,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为0.74 cm·h-1、0.34 cm·h-1。②绿洲土壤在开垦的最初30 a间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0.25 mm干团聚体、>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表面积变化相对较快,分别为0.01 cm·h-1·a-1、0.58%·a-1、0.50%·a-1、1.48 cm2·g-1·a-1。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氨气挥发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氨气挥发情况、历史放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2005和2006年生长季期间,在长达17年放牧处理的样地上测定了5个放牧强度下的氨气挥发量。结果表明:氨气挥发随季节变化波动很大,春季和初秋高,晚秋和夏季低,变化范围为0.88-3.52 gN ha~(-1)d~(-1)。土壤pH值、NH_4~+-N浓度、湿度以及容重对氨气挥发控制作用较强。但是容重的影响与其他3个因子的影响作用相反,而容重的大小直接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虽然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氨气释放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来说并不显著,但是,相对不放牧的情况而言,氨气挥发量在放牧情况下更大。而土壤氮浓度、植物生物量却在放牧的情况下更低。这些都意味着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比不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起来会更慢。这种关于草原生态系统氨气挥发的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有助于加强了解氮素丢失对草原各进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制订适宜的放牧及施肥措施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从北纬30?西太平洋至南纬30?东印度洋等热带海域与南大洋至东南极普里兹湾等南极海域的大气和表层海水N2O分压分布特征,表层海水pNO2饱和异常,分析引起异常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南极海域普里兹湾表层水中N2O分压(pN2O)平均为311.9 ± 7.6 nL/L (14.1 ± 0.4 nM),与大气中N2O混合比(318.5 nL/L)相比显略不饱和,融冰水的输入是导致不饱和的主要原因。海气N2O通量为-0.3 ± 0.8μmol m-2 d-1。而热带海域多数表层海水中N2O饱和度异常值都高于10%,在赤道海域发现最高值达54.7%,次高值为10°N的苏禄海为31%,计算出在赤道和苏禄海的海气通量分别为~12.4 μmol m-2 d-1和~4μmol m-2 d-1。表明高纬度的普里兹湾既不是大气中N2O源也不是汇,而低纬度热带海域表现为大气中N2O的源。造成热带与南极海域海洋N2O饱和度异常的影响因素,可能低纬度的热带海域由于海气间的气体交换较弱、上升流影响强,而高纬度的南极海域由于融冰分层和强偏西风影响;而海表面风速是影响N2O的海气交换N2O通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