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山地气温直减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山区气温直减率的若干影响因子。比较了山地气温直减率与自由大气气温直减率间的差异及联系。并计算了全国山区及自由大气中的气温直减率。文中还对山区气温直减率的年变化进行了分型和区划。最后,绘制出山区气温直减率的全国分布图,分析出气温直减率分布的定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26—29日,四川省地理学会山地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与会代表42人;云南省地理学会张大为同志等到会祝贺。 四川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丁锡祉教授代表省地理学会讲话,并给山地专业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会议期间,有14位同志在大会上交流了山地研究成果,其内容有:国内外山地研究动态,四川盆周山区经济状况及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川西南山区发展粮食生产的途径和措施,山区林牧农结构布局,山地动物资源,峨眉冷杉演替规律,四川省有螺无病的地理分布,山地水量平衡以及渡口市矿碴堆放应力场的计算等等。  相似文献   

3.
《山地学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主办 ,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之一 ,被评为全国优秀地理期刊、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山地学报》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报道山地科学研究理论与山区开发、整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门类中与山地研究、开发有关的多学科知识 ,重点报道山地资源开发与山地生态环境演变、山区工程建设与山地灾害防治 (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山洪等 )、山区社区发展与城镇规划、山区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等…  相似文献   

4.
山地科学的重点问题与学科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面临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山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后备地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山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灾害防治以及山区国土整治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的指引.从山地的概念和属性人手,论述了山地科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讨论了山地科学与山地学的联系与区别,构画了山地科学的学科框架,提出山地科学近期应关注的5个重点领域:1.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作用机理;2.山地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3.山区城乡关联发展模式;4.山地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减灾途经;5.数字山地与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山地基础科学问题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地理科学,并为山区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山地为研究对象的山地地理研究室,围绕山地环境和山区经济两个方面,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山地地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山地地理研究室是我所主要研究室之一。它是在1979年初由原区域地理研究室、化学地理研究室和滑坡研究室的部分人员合并而成。全室现有41人,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含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农化、林业、畜牧和遥感等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1988年1月中国科学院批准,其下属的成都地理研究所改名为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山地所)。 改名目的在于,适应改革需要,突出研究特色,更好地为山区经济建设服务。山地所以山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防治,山地环境和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等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制定山区开发宏观决策、山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山地环境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交流科技进山与加快山区建设的经验,支持贫困山区建设和繁荣我国山地科学研究,并根据1986年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的建议,现决定: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山地  相似文献   

8.
由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协办,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12-07-08―12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仑贝尔市满洲里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共50多人到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展示了对山地地理环境、资源和山地灾害等研究的新成果。针对山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作为生态环境屏障的巨大作用,与会代表提出了以保护为前提,适当开发利用山地各种自然资源,在开发中加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略。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方国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尚哲  相似文献   

9.
《山地学报》2011,29(4)
《山地学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系专门报道山地科学研究理论与山区开发、整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等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门类中与山地研究、山区开发有关的多学科知识,重点报道山地资源开发与山地环境演变、山区工程建设与山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山洪等)防治、山区社会发展与城镇规划、山区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应用技术、研究和实验方法等。同时也设有学术争鸣、新书介绍和书评等不固定栏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合办的<山地研究>自1983年正式创刊至今已有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它遵循繁荣我国山地科学、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办刊宗旨和坚持学术民主、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地报导了我国山地资源开发,山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山地自然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地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信息.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广大山地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山区建设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论坛和科研园地,为提高全民山地科学知识,特别是从事山区开发、建设与管理人员对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和科学保护山地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的地理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钰莹  董玉祥 《热带地理》2018,38(3):337-346
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气温、降水、植被及土壤类型指标,从空间分层异质性的角度对南岭山地的地域分界性进行定量探测识别。结果表明:1)南岭山地具有显著的地域分界性,q值最高达到0.99,岭南与岭北2个子区域的层内方差之和(SSW)远小于全区总方差(SST),南岭山地两侧区域空间分异性显著。2)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具体主要体现在气温方面,其中最冷月均温、最低多年平均日最低温、日均温≥10℃积温、日均温≥10℃天数、年均温5项指标对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贡献度最大;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及降水指标对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的贡献度不及气温指标,且贡献度依次减小。3)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气温方面于春、秋、冬季显著,而夏季明显减弱;在降水方面季节波动明显,且于夏、秋2季显著,并在11月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2.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不仅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而且为我国山地研究(尤其是山地灾害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回顾竺老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报告,以及他对西南山崩、泥石流考察研究的期望,使我深感竺老极为关心和重视我国西南山区建设和山崩、泥石流灾害。 随着我国山区经济建设的发展,竺老指出,山区研究应抓:山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以西北黄土地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西南山区为主,进行山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的研究,提出开展多种经营、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为开展农林牧副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竺老的这些学术思想,对当今我国大西北、大西南山区的资源综合开发利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很高兴,作为一个地理爱好者,能有机会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我还感到荣幸,能被山地研究委员会聘请为顾问。我谨向大会表示祝贺。 我觉得,成立山地研究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国土面积的2/3在山区,山区各种资源非常丰富,要利用它,首先要弄清它。按照中央要求,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要翻两番,假如光依靠平原,而不依靠山区的开发,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4.
编后语     
1986年5月19—23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主持,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 会上收到论文74篇。由会议论文评选小组从中推荐出12篇,组成专辑,发表于此。 这些文章有理论性的,也有应用性的;撰写的角度也较广,含地理学、经济学、农学和生态学等多种观点;地区上侧重大西南山地,兼有大西北山地、沿海山地和经济较发达的山地。凡此种种表达了同行们要把山地综合开发工作搞好的愿望,为尽快改变山区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结合实地调研、观测和数据处理结果,认为辽宁桓龙湖山地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适宜冰葡萄种植的特殊的冷湿区域小气候,基本上符合了冰葡萄生长所需的条件.桓龙湖山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每年稳定低于-8℃的起始日期及持续天数、以-2℃作为冰葡萄威代尔(Vidal)无霜冻期的标志性温度条件的无霜冻期、≥10℃活动积温、桓龙湖山地7、8、9月份3个月的月均温总和、最热月(7月或8月)月均温以及各月气候指标极值的变化均符合冰葡萄威代尔的生长指标并适合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6.
辽宁桓龙湖山地冰葡萄威代尔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结合实地调研、观测和数据处理结果,认为辽宁桓龙湖山地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适宜冰葡萄种植的特殊的冷湿区域小气候,基本上符合了冰葡萄生长所需的条件.桓龙湖山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每年稳定低于-8 ℃的起始日期及持续天数、以-2 ℃作为冰葡萄威代尔(Vidal)无霜冻期的标志性温度条件的无霜冻期、≥10℃活动积温、桓龙湖山地7、8、9月份3个月的月均温总和、最热月(7月或8月)月均温以及各月气候指标极值的变化均符合冰葡萄威代尔的生长指标并适合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正>《山地学报》是专门报道山地科学研究理论、山地地理、山地生态与环境、山地灾害、山地资源、环境整治、山区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门类中与山地研究、开发和管理有关的多学科知识,设有山地生态与环境(水文、土壤与生态,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水土保持,生态保育,生态观测与实验等)、山地灾害(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与流域泥沙,环境变化与灾害,防治方法与技术,风险评价与管理,观测与实验及模拟等)、山区发展(资源利用、聚落与城镇化、生态产业、旅游与文化、人  相似文献   

18.
1986年9月25-28日,在黑龙江省尚志县,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和黑龙江省经济地理研究会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区域发展与东部山地开发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黑龙江省的山地资源,发挥占全省土地面积2/3的山区优势。会上反映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开发研究近况。 会议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秘书长徐承瑞工程师主持,学会理事长陶忠信副教授致开幕词。 与会者涉及的内容有: 1.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开发应作全面考虑,反对“林农”分家、“山水”分户的倾向,林业、农业、矿产和多种经营等应结合为一体,组成合理的山地经济优势,讲求山地综合开发效益,使当地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山地交通地理信息分析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京华 《山地学报》2004,22(3):378-382
在分析讨论传统山地交通地理信息分析方法弊端的基础上,对基于GIS及GIS-T的山地交通网的建设、管理使用等所需的相关地理信息的分析意义、技术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成都市域的相关数据和MapInfo平台为例,研讨了基于GIS的山地交通地理信息分析基本步骤及山地交通网自身及其主要环境要素的分析内容和方法。研究得到了基于GIS的山地交通地理信息分析方法在可视、实效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相关研究的难点及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及内容等结论。  相似文献   

20.
《山地学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主办,系山地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是专门报道山地科学研究理论与山区开发、整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门类中与山地研究、开发有关的多学科知识,重点报道山地资源开发与山地生态环境演变、山区工程建设与山地灾害防治(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山洪等)、山区社会发展与城镇规划、山区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应用技术、研究和实验方法等。同时也设有学术动态、新书介绍和书评等不固定栏目。 来稿要求: 1.来稿如系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国家、省部级重点(专项资助)项目,请在首页脚注处标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并译成对应英文,以方括号括住附于中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