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从1991年开始联合进行中亚高山冻土研究工作。苏方参加者有A.戈尔布诺夫、E.叶尔莫林和C.H.提特科夫等;中方参加者有邱国庆、曾仲巩、王淑娟、赵林、金会军等。1991年工作重点在苏联外伊犁阿拉套山,中国天格尔山和博格达山西段,进行了路线考察、钻探、电探和坑探工作。  相似文献   

2.
应铁道部邀请,以美国冻土协会主席布朗博士和国际冻土协会副主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裴韦博士为首的美国冻土工程代表团一行15人,于1984年7月15日至8月1日来国访问。他们先后访问和参观了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牙克石林业勘测设计院、齐齐哈尔铁路科研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和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场考察了大兴安岭牙林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和冻土观测站。  相似文献   

3.
由苏联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著,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科技人员合译出《普通冻土学》一书,最近,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作为纪念冻土学的奠基人——M.N.苏姆金诞辰100周年的献礼。根据苏联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近三十年来所积累的大量冻土实际资料,以现代科学水平撰写而成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冻土学专著;全书25万字,共分十三章,图文并茂。主要论述了冻土学的概念、定义、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近年,苏联在新西伯利亚召开了全苏“地幔捕虏体和超基性岩浆问题”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专业岩石学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质地球物理所组织召开的。有20个研究所,6个生产单位和4个高等院校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申请报告的共有104个,其中有32个在大会上做了报告,经评议的有26个报告。通过报告和讨论,会议指出近十年来在超基性岩和从深部喷发的包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1972,(3):240-240
1971年2月在苏联地质部全苏矿物原料研究所举行了由全苏矿物原料研究所倡议并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及分析化学研究所,矿床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所,实验矿物研究所共同筹备的第一次关于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讨论会。苏联科学院、地质部、苏联高等和中等专科教育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苏联乌拉尔研究中心等21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了两天。会上提出的论文报告共25篇,其中地球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理论和应用)部分有16篇,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的实验研究部分有9篇. 在柯尔任斯基的报告里指出了要求进一步发展的地球化学过程的主要物理化学理论问题:1)侵入的温度场和岩浆期后过程的长期性计算;2)花岗岩化作用的理论;3)酸-基互相作用的理论:4)交代作用的带状分布理论;5)淋滤效应的理论。金兹堡等在综合文献资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90年2月参加赴苏考察团前往莫斯科进行了专业考察。访问了苏联地质部、全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及其所属的综合水文地质大队、苏联科学院水问题研究所、中央地质生产联合体及莫斯科地  相似文献   

7.
应苏联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的邀请,我们于1990年8月间,短期考察了苏联西近贝加尔地区的构造地质。苏联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将该区作为典型地区,开展了地层、构造,同位素年代、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资次重点考察了构造地质方面,这不仅在取得成果本身,而且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方面,都使我们得到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换文确定,1984年12月27日至1985年1月18日,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雅尔莫柳克(B·A·)为首的苏联地质代表团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全苏矿物原料和地质勘探经济研究所所长费多尔楚克(B.)博士、全苏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副所长克列舍夫(K.A.)副博士、苏联国家科委矿产资源处副处长多尔戈波洛夫(B.M.)副博士、苏联科  相似文献   

9.
我局张同钦等一行6人,随地矿部地质考察团于今年8月12—27日赴苏考察。在苏期间,访问了苏联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等研究所,参观了科拉(半岛)地质博物馆和实验室,考察了芒切哥尔斯克铜镍等3个矿床和世界上目前最深的CT—3超深钻孔。该孔浅部和深部,每加深90、40 m增温1℃,  相似文献   

10.
应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化学所(以下简称化学所)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派出由马光祖、朱玉伦、周海生、杜笑菊、马秀兰组成的岩矿测试技术考察团,于1991年2月25日至3月3日访问了该所。苏方化学所所长БуэникB.M.和副所长ЭемнуховаЛ.А.直接参予接待工作和组织座谈,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做了认真细致的安排,使我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化学所的研究方向、业务内容、科研成就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钻探专家代表团一行5人于1991年6月12日至7月12日应邀考察了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康采恩所属的“白桦”地质生产联合体(新西伯利亚)及第56地质队、“草原”地质生产联合体(马金斯克)及第92地质队,“沃尔科夫”地质生产联合体(阿拉木图)及第5地质队以及各地质生产联合体所属的生产技术保障中心。最后访问了全苏勘探技术研究所(列宁格勒)。通过考察,了解了苏联地质勘探康采恩钻探生产组织、技术管理、钻探设备、工艺以及全苏勘探技术研究所近几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2.
钱竞阳 《地质科学》1959,2(7):215-215
苏联科学代表团团员、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部副主任A.A.特洛(?)穆克院士,于5月25日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了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油气的成因问题”及“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油气勘探远景”。特洛菲穆克院士以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渊博的学识深刻地阐述了油气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83年3月28—30日.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地质研究所(乌兰乌德市).为纪念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建立60周年和该地质研究所成立10周年.举行了科学讨论会.该次会议作了47个报告.按照会议报告的题目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岩石、矿石和矿物的分析研究方法.大部分报告都是利用具有现代水平的理论学说和精细的物理一化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四纪研究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地质地理学部、第四纪研究委员会、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及苏联地质矿产保护部联合召开的。会议自五月十六日到廿四日共进行了九天。大会讨论的主要内容为:(1)第四纪与第三纪的分界问题及第四纪本身的分界问题;(2)区域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大会共分以下几个小  相似文献   

15.
1983年5月,在伊尔库茨克市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研究所,召开了全苏《花岗片麻岩穹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50多名地质人员,他们来自苏联科学院、苏联地质部及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绝大部分会议报告是研究与花岗片麻岩穹窿及其间坳陷形成有关的成矿作用问题.Ф.А.列特尼科夫强调指出,花岗片麻岩穹窿的形成是白于花岗岩化的发育造成的.В,А.纳尔谢耶夫的报告,从成矿专属性的角度划分出了《穹窿—坳陷》的三种类型.М.З.格卢霍夫斯基等人研究了与古老地合成矿作用有关的大型花岗片麻岩穹窿.М.А.春布拉托夫等人的报告,以南哈萨克斯坦为例,研究了地槽区的花岗岩穹窿的成矿作用问题.А. С.巴雷舍夫阐述了东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穹窿构造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根据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协定,中、日联合考察队于1981年7—8月对中国天山博格达峰及胜利达坂地区的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谢自楚、郑本兴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仇家琪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伍光和讲师等12人,与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研究所渡边兴亚副教授,日本山口大学教育系上田丰副教授2人组成。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末,为开发西伯利亚,苏联在伊尔库茨克建立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理研究所,由苏联著名自然地理学家和地植物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B.B.索恰瓦担任所长。索恰瓦把新的系统论思想引进该所的自然地理学(景观学)研究,提出了关于“地理系统”的概念。同时,该所在西伯利亚先后建立了六个自然地理定位研究站,用索恰瓦提出的“综合定序法”对地理系统各组分和自然状况进行全面的、同步的观测,开展实验景观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分析地理系统的动态、演化、结构和功能作用,建立  相似文献   

18.
谢自楚 《冰川冻土》2004,26(5):F002-F002
科特梁可夫(B.M. Котляков)1931年生, 1954年由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毕业后, 直接分配到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在著名积雪学家Г.Д. Рихтер手下工作, 次年便参加北极考察, 接着于1957-1958年随同苏联著名冰川学家舒姆斯基 (П. А.Шумский)参加南极过冬考察, 从此决定了他的冰雪生涯.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五六月赴苏考察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苏联地质部现有的两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一所是成立近五十年的著名的全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座落在莫斯科近郊,是直属地质  相似文献   

20.
经国务院批准,由十二个部门的七十八位同志组成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期间,我们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和各国际地质组织的工作会议,参观了苏联地质展览馆和苏联科学院及地质部的十几个研究所,参加了遍及全苏的三十二条地质路线考察,广泛接触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