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大都是壳型花岗岩(即S型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遗迹。澳大利亚学者B·W·查佩尔和A·J·R·怀特提出的S型花岗岩的成因观点已在我国广泛引用和流传,矿床学者力图把不同矿种归属于不同源岩的花岗岩所造成。笔者认为进一步认识壳型花岗岩特征与成矿的联系,将有助于问题的发展和解决,为此深入研究混合岩的岩石特征及混合岩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初步总结了甘肃北山柳园、安北至北山煤窑一带混合岩的岩石特征及成因,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A-型花岗岩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A—型花岗岩的名词由来 1979年,Loiselle和Wones首先提出了A—型花岗岩。这种花岗岩产于裂谷中,因此是非造山的(Anorogenic);富含碱质(Alkaline);它所含的闪石和黑云母中的(OH)常为F、Cl所取代,因而是无水的(Anhydrous)。由于这三个特点的英文名词均以“A”字开头。故称为A—型花岗岩。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A—型花岗岩根据W·J·Collins,S·D·Beams,A·J·R·Whit和B·W·Chappell的最新研究成果(1982),现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换文确定,1984年12月27日至1985年1月18日,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雅尔莫柳克(B·A·)为首的苏联地质代表团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全苏矿物原料和地质勘探经济研究所所长费多尔楚克(B.)博士、全苏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副所长克列舍夫(K.A.)副博士、苏联国家科委矿产资源处副处长多尔戈波洛夫(B.M.)副博士、苏联科  相似文献   

4.
1.对八十年代花岗岩类研究的回顾八十年代是我国花岗岩类研究的鼎盛时期。集中反映在花岗岩类成因研究方面,与国外A.J·R·怀特和B·W·查佩尔等提出“S”型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石原舜三提出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和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创见,并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岩浆岩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岩浆分离结晶作用,未经分离结晶作用而直接固结的岩石极少。 1.定律: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系和同源的白马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地球化学研究,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的元素丰度(A°、B°)互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硫同位素地质研究工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末期,第一批研究成果于1949年分别由H·G·舍德、J·麦克纳马拉、C·B·柯林斯在加拿大和A·B·特洛菲莫夫在苏联发表.硫同位素地质研究工作虽然开始较晚,但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目前研究的完善程度、应用范围以及投入的研究力量等方面,都超过了较早开始研究的氧、碳、氢等元素而与铅成为稳定同位素地质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自然硫有四种同位素,它们的丰度分别为:S~(32)-95.O%, S~(33)-O.74%,S~(34)-4.2%, S~(36)-O.014%.S~(33)、S~(36)含量少,其丰度变化难于测定,所以在同位素地质工作中以S~(32)/S~(34)比值代  相似文献   

7.
火山作用与深成作用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争论的岩石学和地质学的重要问题。岩浆地质学的创始者赫顿(J.Hutton)认为,岩浆的喷出和侵入活动在成因上完全一致。这种观点持续到本世纪最初的十年。在二、三十年代,随着“交代花岗岩说”的出现,韦格曼(C.Wegmann)、雷诺兹(D.L.Reynolds)、巴克龙德(H.Backlund)等人的岩石学研究冲击了花岗岩和流纹岩在成因上的统一性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张春晖 《地质与资源》2003,12(3):192-192
2003年1月27~29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召开了“俄罗斯2003地球生态体系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会议.会议的组织者为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A·B·尼古拉耶夫无机化学研究所、A·A·特罗菲姆克地质与地球物理矿物学综合研究所和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到会代表100余人,分别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海参崴等15个城市的40多家单位.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兴趣不断提高.与煤层气、无机成因气、深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一样,天然气(以甲烷为主)水合物亦为重要的潜在新能源,值得今后进行深入勘查、利用开发…  相似文献   

9.
一、花岗岩成因研究历史的简单回顾 从世界范围看,花岗岩成因争论的历史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八世纪未的“水火之争”。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中叶花岗岩岩浆成因与混合交代成因的激烈论争,最后把花岗岩从成因上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大类—岩浆花岗岩和混合交代花岗岩(变质花岗岩)几乎成为世界各地一致的趋势。我国亦不例外。第三阶段:二十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地幔计划”的开展,板块学说的传播和同位素地质学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新观点,如上地幔分熔、带状融熔、俯冲带重熔等等。目前花岗岩成因研究已从以往偏重于岩石形成作用的探讨转入注重花岗岩形成的岩浆来源物的探讨。这是花岗岩成因研究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某区花岗岩中铀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普查勘探和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花岗岩中各种类型铀矿床不断地被发现,有关矿床成因假说也越来越多。就本区花岗岩中铀矿床而论,成因假说也很不一致,如淋积下降成矿说,古地下热水成矿说,热液(多种成因)深部浸出成矿说以及与岩浆演化分异作用有关的期后热液成矿说等。笔者根据本区及兄弟单位的一些资料,也对区内矿床成因问题进行一些讨论。由于本人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热力学、流体动力学等知识的应用以及研究的定量化,使得熔结凝灰岩成因研究日益深入.1.成因类型划分愈来愈细至1979年,国内外学者已确认有爆发火山灰流成因的熔结凝灰岩、空降熔结火山碎屑岩(火雨成因)和熔结凝灰岩岩颈、岩墙、岩脉.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对熔结凝灰岩地质特征和岩性特征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其它一些成因观点或假说不断提出,可归纳如下:(1)喷溢泡沫灰流成因;(2)熔离成因;(3)玻质熔岩重融成因;(4)作为碎斑花岗岩边缘相产状.其中喷溢泡沫灰流成因已得到确认,它与爆发火山灰流成因机理不同之处在于,岩浆发泡作用较强而喷发时爆炸力较弱.对后三种观点仍有异议,(2)、(3)二种观点所指的岩石,简述如下:熔离成因是指岩浆在地下由于熔离作用形成各种形态的熔离体,然后含有熔离体的岩浆喷溢至地表,熔  相似文献   

12.
苏联地质工作者在研究金属矿床及其形成作用中,即与大地构造形成、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的相互关系中,积累了大量实际材料,这些材料已被吸收到B·Ⅱ·CNⅡPHOB等许多专家编制的地槽褶皱带、地台、中间地块、构造岩浆活化区、裂谷系等的区域性成矿规律图中。 近10~15年来出版了大量成矿规律性著作。学者们关注火山岩带和火山-深成岩带(深成-火山岩带)。专家们之所以关注这些带的成矿作用,是由于其含矿富、类型多、规模大。这些矿床多集中于局部火山构造及其外缘,并与铁镁质和硅铝质的喷发-侵出岩体、次火山岩体以及深成岩体紧密共生。  相似文献   

13.
苏联著名岩石学家A·H·扎瓦里茨基提出的岩石化学计算法,在苏联地质界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好评。随着A·H·扎瓦里茨基著作的翻译出版,扎氏法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多年来,在大量的岩石学文献中,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编写的《岩浆岩岩石学》教材中,都介绍和运用了这个方法。在近几年的岩石学论文中,也大都附有扎氏数值特征,所以,对扎氏法作一些探讨,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绪言近代岩石学发展的明显趋势是区域岩石学和实验岩石学相结合。花岗岩的成因研究是地质学和岩石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其研究的内容涉及到: (1) 花岗岩同火山岩或片麻岩的共生和成因联系; (2) 花岗岩的物质来源,演化和活动的机制,以及岩浆作用同变质作用的关系; (3) 花岗岩在地质时代和构造环境的分布特征,侵位方式及其同构造运动的关系; (4) 花岗岩的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这些问题,长期来不断经过争论,提出各种学说和综合方案,反复深入。  相似文献   

15.
滇东南锡、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个旧、白牛厂、都龙3个矿区,而在3个多金属矿区或附近又无一例外地有1个较大的花岗岩体相伴随.从而引起人们对于矿床与花岗岩之间联系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普遍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属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江鑫培,1990);90年代末,研究者开始怀疑岩浆热液成因,并提出了海底喷流沉积和岩浆热液叠加观点(陈学明等,1998,2000);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燕山期酸性岩浆活动对于成矿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矿床属于"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白金刚等,1995;周建平等,1997,1998).矿床与花岗岩之间关系的认识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极端.对于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的认识也经历了断层控-层控(喷流沉积作用)-层、岩、断复合控矿(岩浆只起叠加成矿作用)的不同阶段.由于矿床与花岗岩及断裂、地层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进一步找矿也至关紧要,值得对这一问题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崔军文 《地球学报》1990,11(1):73-75
<正> 纵观铬铁矿床成因研究史,岩浆结晶和分异作用始终被视为铬铁矿床成矿的主要机制。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的岩浆晚期熔离成矿说,以及超基性岩浆的“有限混熔”和“多次分熔”理论,从场论观点对铬离子运移、富集的探讨和离子聚合动力分异模式的提出,尽管对铬铁矿床成因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摆脱岩浆成矿模式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铬铁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表明岩浆结晶和分异作用只能代表构造稳定带(如裂谷带)的层状铬铁矿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从B·A·索科洛夫在1963年,皮得罗查沃德斯克前寒武纪沉积岩会议中作了有关苏联卡累利阿元古宙化学风化壳的报告以来,引起了苏联地质界极大兴趣,随之掀起了讨论风化壳的沉积学及矿产的热潮,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与此同时,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地如芬兰、瑞典、格陵兰、加拿大、美国、巴西、南非、印度、澳大利亚等前寒武纪的不同变质杂岩及前古生代不同类型的数百个地区进行了工作并积累了很多资料。后来,国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淡色花岗岩演化和稀有金属成矿的矿物学指标,本文选取了北喜马拉雅拉隆淡色花岗岩的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电子探针分析和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分析,结果表明MnO含量从白云母花岗岩(12.42%~13.48%)到钠长石花岗岩(16.83%~22.09%)逐渐增高,白云母花岗岩石榴子石主要为铁铝榴石,钠长石花岗岩中石榴子石主要为锰铝榴石,其均为典型岩浆成因的石榴子石。石榴子石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和钠长石花岗岩石榴子石稀土均呈现HREE富集、LREE亏损,Eu负异常的特征。从白云母花岗岩到钠长石花岗岩,石榴子石中Zn含量增加,Sc、Y和HREE等元素含量降低,特别是当HREE含量小于1000×10-6时,稀有金属元素Be、Nb和Ta含量增加,标志着岩浆演化从正岩浆阶段进入了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锰铝榴石可以作为拉隆淡色花岗岩Be-Nb-Ta稀有金属矿化的矿物学指标,此外,石榴子石中Sc、Y和HREE等元素的变化也可以作为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矿化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9.
蒸发岩对(偏)碱性岩的控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岩的成因自戴里(R·A·DaLy)提出“玄武岩浆同化灰岩说”、鲍温(N·L·Bowen)的“岩浆结晶分异说”以来,各派成因观点都有发展。然而分歧仍然较大,争论的焦点主要是碱质和挥发组分的来源和集聚方式。中国的碱性岩已有部分学者(如王竹泉、苏良赫、吴利仁等)做过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20.
硫化铜镍矿床中伴生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源 《西北地质》1991,12(2):57-59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金矿床的分类可看出,在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系统中,硫化铜镍矿床中伴生金矿床的归类问题尚有一定分歧。有的学者将其划归为岩浆型矿床,如W·艾孟斯(1937)的分类中岩浆分凝型金矿床;胡伦积(1982)的岩浆分异型金矿床;有的成因类型划分中则无岩浆型矿床,如朱奉三(1983)等。事实上,硫化铜镍矿床中伴生金矿床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其富集机理类似斑岩铜矿中的伴生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