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珉  周玉  苏飞  袁彦伟  朱永胜  邢建磊  杨鱼帆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19-2023050019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窑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晚古生代,2个样品年龄峰值分别为328 Ma和340 Ma,碎屑锆石εHf(t)为8.9~14.7,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690~415 Ma之间;头屯河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出238~163 Ma、505~259 Ma和1950~744 Ma三个区间段,碎屑锆石εHf(t)为-6.5~12.1,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709~575 Ma之间。物源分析表明西山窑组砂岩物源单一,主要来自于研究区西部卡拉麦里—麦钦乌拉和野马泉地区;头屯河组砂岩物源相对复杂,除了有来自于卡拉麦里地区的碎屑物质外,还接受了其他区域的物源供给。二者之间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的突变,代表了东准噶尔地区中侏罗世一次剧烈的构造变形事件,物源特征指示汉水泉地区中侏罗统地层铀含量相对有限,铀源是限制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煤岩型铀矿主要赋存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12#号煤层。具有品位高、厚度薄、矿体连续稳定等特征。研究区内煤岩型铀矿成规模的发育,与其上覆头屯河组砂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煤岩样品进行煤质分析和显微定量统计,确定了研究区12#煤层铀富集因素、古气候和水动力环境。结合研究区头屯河组沉积相特征,地下水化学类型等因素,对研究区煤岩型铀成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河流泛滥盆地内由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层,直接与上覆砂岩接触,有利于煤岩型铀矿化的形成;煤岩型工业铀矿化与惰质组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地下水北西向流动,形成了特有的向河心泥滩向北西方向延伸的舌状煤岩型铀矿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实地勘查和近几年钻孔样品测试数据综合统计,结合三角图图解和地球化学数据组合对比,分析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八道湾组赋铀层位砂岩碎屑矿物组分,并对不同地段不同层位铀矿化对比、剖析赋铀层位层间氧化带附近铀矿化特征,总结了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氧化带特征与铀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5.
根据孢粉和植物化石组合面貌 ,结合岩性及岩相特征 ,论述焉耆含油气盆地红山地区长期存有争议的侏罗纪地层的时代归属 ,认为该区仅发育了中侏罗世地层 ,包括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 ,为本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时代依据  相似文献   

6.
头屯河组、齐古组、石树沟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西山窑组玄武岩记录了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火山事件,该火山事件为盆地内中新生代地层侏罗纪岩浆锆石提供了物源,导致盆地北缘中晚侏罗—早白垩世古地温场呈高凸型特征。盆地北缘头屯河组与西山窑组区域性不整合及西山窑组玄武岩喷发与燕山运动A幕(火山幕)相对应。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构造不整合、裂变径迹记录的构造隆升、火山活动、盆地东部的逆冲断裂迁移、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等均呈自北向南渐进过程,显示主要受北方动力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十红滩矿区西山窑组沉积、砂体特征和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纵横展布规模、规律及层间氧化带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尤其对西山窑组第二岩性段、层间氧化带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了氧化带形成的地质背景;总结了十红滩铀矿床各矿带的空间展布、矿体形态、规模、铀矿化特点;认为在该矿区西山窑组第一、第二、第四岩性段中有望找到新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8.
鲁克改 《新疆地质》2002,20(2):118-121
分析了准尔盆地东部大井地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层间氧化带的条件及铀成矿环境,认为八道湾组第一砂岩层、三工河组第一、二、三砂岩层和西山窑组第一砂岩层岩性、岩相及地球化学环境对铀矿成矿有利,发育层间氧化带并有铀矿化及异常出现,是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西南部铀矿化特征与成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西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为一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上在温湿气候条件下超覆沉积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体为一套河流相-河流三角洲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地层泥-砂-泥结构发育良好,砂体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长石质砂(砾)岩、岩屑砂(砾)岩;岩石为黑色和灰色原生地球化学,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组内层间氧化带广泛发育,总体可划分为完全氧化亚带、其不完全氧化亚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岩石带,砂岩型铀矿化完全受层间氧化带控制,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目前已在区内找到了十红滩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吐哈盆地西南部构造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区内已发现铀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分析,指出区内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找矿前景。认为十红滩地区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探基地,主攻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一、三岩性段;迪坎儿地段为下一步普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三岩性段;白咀山、八仙口地段为下一步预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测试分析,结合砂体沉积构造及剖面特征,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河流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及铀矿化发育特征,探讨了辫状河相砂体特征与铀成矿关系,认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辫状河相的厚大砂体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最有利的砂岩型铀成矿载体,控制了工业铀矿化的空间分布,使铀矿化呈多层状、板状发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蚀源区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条件、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成矿条件,认为卡拉麦里山的富铀花岗岩体为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侏罗纪以来多期次不整合面的发育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改造提供了通道及时间,为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山北坡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其主要找矿目标层位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2.
砂岩型铀矿是全球最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一般以表生流体的氧化还原成矿作用为主。虽然在勘查中发现部分砂岩型铀矿中存在热液流体活动的痕迹,但热液流体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以巴音戈壁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底部砂质砾岩中新发现的铀矿化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鉴定、电子探针(EPMA)、铀含量、铀价态和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铀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铀矿化产出于巴音戈壁组下段的紫红色砂岩中,与不整合界面及次级断层有关;铀呈分散状态分布在胶磷矿中,并伴生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矿石中Sr、Y、Mo、W和REE等显著富集,指示其形成与深部流体密切相关。研究认为,苏红图组玄武岩喷发形成的火山热液在上升过程中与地表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弱酸性氧化流体,流体沿不整合和断层向上运移并不断萃取地层中的U和P,当其遇到上覆巴音戈壁组砂砾岩中的菱铁矿等还原物质时,形成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接触界面,进而诱发铀、磷的沉淀。本次在新层位发现的铀矿化拓宽了巴音戈壁盆地铀矿勘查的找矿空间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先存断层的活化对许多热液矿床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的不整合型铀矿是一个受活化断层控制矿床的典型例子。该铀矿产于基底与盆地砂岩之间的不整合面附近,并与根植于基底的断层密切相关。这些控矿基底断层切穿并错动了盆地的不整合面。一系列证据表明这些基底断层以韧性的方式形成于盆地之前,但在盆地形成之后又发生脆性活化,而正是这种断层活化作用控制铀矿的产出。先存断层作为完整岩石中的薄弱位置,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其活化比产生新断层更容易发生。数值模拟表明在后期挤压构造运动中,有先存基底断层的不整合面被显著错动,而无先存断层的不整合面并没有错动。基底断层的脆性活化,不仅在活化过程中为流体提供了驱动力,而且由于活化导致岩石渗透率的提高,为后期的流体流动提供了通道以及容矿场所,形成阿萨巴斯卡盆地的不整合型铀矿。  相似文献   

14.
康滇地轴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而铀矿地质工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阐述了江川-建水地区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化特征及铀成矿模式。认为该区存在有与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成矿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指出下一步找矿的重点部位应放在切穿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的断裂构造蚀变带上。  相似文献   

15.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怀峰  陆建军 《世界地质》2018,37(1):105-123
湖山铀矿位于泛非期达马拉造山带的南部中央区带内,构造以NNE-SSW向穹窿和断裂为主。矿区内地层自老至新为艾杜西斯组、可汗组、罗辛组、楚斯组、阿兰蒂斯组、卡里比布组和卡塞布组,侵入岩为寒武纪至晚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晶质铀矿为主要原生矿石矿物。后期热液叠加导致了铀石、硅钙铀矿和黄硅钾铀矿等热液矿物的形成以及高岭土化、蛇纹石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矿床的形成受矿区地层、岩浆岩和构造联合控制,矿化仅发生于D和E型花岗岩内。矿化岩体呈席状侵入于NNE-SSW向湖山背斜转折端和翼部高应力区域,赋存于罗辛组与可汗组不整合接触带及其上部的罗辛组,少量赋存于楚斯组内。矿区内构造-岩浆事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铀成矿作用与第四阶段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含矿D和E型花岗岩为后造山伸展环境下富铀阿巴比斯基底重熔形成。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勘查基地,其铀资源勘查一直难以突破。通过对准东喀木斯特地区煤田资料的“二次开发”,进而择优开展钻探验证,发现了工业铀矿体。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该区的含矿目的层位,具有十分良好的找矿前景和研究意义。为了深入了解该区目的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及铀成矿作用,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岩心观察等方法,利用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结合室内地质工作和前人已有成果,研究了该区砂岩的碎屑成分特征、蚀变作用及成岩作用等岩石学特征,并对其铀矿物成分及后生铀成矿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区砂岩成岩作用较强,主要铀矿物类型为铀石、钛铀矿,具备发育铀储层的良好条件,铀矿化作用较好,找矿远景好。   相似文献   

17.
辽宁岫岩中沟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辽吉古元古代裂谷带的南段,处于营口-凤城-长甸铀矿构造成矿亚带内.中沟地区古生界挫草沟组与古元古界里尔峪组间古风化壳发育,铀矿化分布于古生界与古元古界不整合接触面附近,与切割不整合面的断裂构造关系密切.矿化与黏土化、硅化等低温热液蚀变关系密切.古风化壳及其附近岩石含U较高,特征元素组合相关性较好,发现有高品位的铀及多金属矿体存在.其主要成矿期有:不整合面发育期、主要造陆期及断块运动期.在初步总结分析中沟地区铀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中沟地区具有形成不整合关联型铀及多金属矿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江川-建水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和铀矿化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体空间定位、含矿主岩、围岩蚀变、矿体形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该区铀成矿主要受沉积建造和断裂构造控制的观点,并认为该区铀矿化与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有关。作者在深入分析江川-建水地区的铀成矿条件之后,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子颖  李胜祥 《铀矿地质》2000,16(3):129-135
本文扼要介绍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北部比弗洛支地区脉型 (veintype)和阿萨巴斯卡盆地中与不整合面有关的 (Unconformity associated)铀资源概况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两类铀矿化成矿作用的共同特征 ,指出控矿的核心因素是热点活动与构造作用的叠加。这从本质上与我国华南铀矿富集区的控矿因素是相似的。因此 ,通过两个铀矿富集区的对比 ,认识铀成矿作用的本质 ,拓宽找矿思路 ,对于探索寻找新成矿区和新类型铀矿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