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第二届物化探学术委员会、冶金部地质情报网物化探站联合举办的“冶金物化探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5月25~29日在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召开.来自冶金系统、武警黄金部队的生产、科研、院校33个单位的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10月10~12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会议在河北廊坊召开。物化探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先生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物化探专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物探学组联合召开的物化探经验交流讨论会,于1986年5月25~29日在保定冶金部物探公司举行,由两个学会联合组织经验交流讨论会,是冶金和有色系统广大物化探人员的共同愿望,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赞扬。会议由有色地质学术委员会物探学组组长程方道教授致开幕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主任康永孚同志讲了话,冶金地质学会副秘书长马文念同志到会表示热烈祝贺。冶金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物化探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继伦致欢迎词,欧阳宗圻高级工程师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编后语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托和支持,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和地矿部北京计算中心联合筹备的第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研讨会,于1991年8月20日至23日在山东泰安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94人,分别来自地矿、冶金、有色、武警黄金、石油、煤炭及化工部系统的生产、科研和院校等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摘要59篇,大会交流40篇。论文的覆盖面包括化  相似文献   

5.
山门银矿床物化探勘查效果及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山门银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物化探勘查效果。建立了山门锻矿床平面的物化探找矿标志和卧龙、龙王剖面的物化探找矿标志。总结了物化探方法与地质互相配合综合找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贵州地质》2012,29(4)
11月5日,由贵州省地质学会物化探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承办的“贵州省矿产资源物化探勘查技术学术研讨会”在都匀召开。来自全省地质行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矿、有色、煤田、化工、电力、交通等会员单位,共计16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会议由贵州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总工程师金中国主持。  相似文献   

7.
11月5日,由贵州省地质学会物化探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承办的"贵州省矿产资源物化探勘查技术学术研讨会"在都匀召开.来自全省地质行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矿、有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11月2日至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了第四届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暨庆祝专委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与会代表250余人,分别来自地矿、冶金、有色、能源、环境保护和有关大专院校等系统。会议收到论文(摘要)264篇,在大会和分组会议上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讨论。这些论文涉及到勘查地球化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勘查地球化学的一般问题、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矿区地球化学勘查、金矿地球化学勘查、能源地球化学勘查、环境地球化学勘查、勘查地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运用以地质为基础、地物化相结合的综合找矿勘查方法,发现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的过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找矿勘查,总结出适用于草原和森林景观区浅覆盖-隐伏矿床(体)的勘查流程为:路线地质→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和地球化学测量→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测量→工程验证;提出基本吻合的1:1万物化探异常可以定位预测隐伏铅锌银矿(化)体,甚低频电磁法和激发极化法对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浅覆盖和隐伏脉状铅锌银矿的定位预测是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根据大比例尺地、物、化示矿信息特征,给出了产于中牛代火山岩中的热液脉状铅锌银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由本会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及中同稀土学会地质选矿矿山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4日—10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由三个学会一起来组织一个会议,表示大家共同对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这门学科和这项工作的关心。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冶金部、有色总公司、高等院校、核工业部系统以及有关出版社,共125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是一门新成长起来的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地球  相似文献   

11.
物化探局于1988年5月25日到26日在北京十三陵培训基地召开了1988届《物探与化探》、《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和《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专报文集》三个编委会会议。出席会议的编委们都是我国物化探界在勘查、科研、仪器制造和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因此,实际上是物化探成果出版一次高层次的技术咨询会议。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研究所,IGGE)创建于1957年。至今已建成我国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2大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综合研究所,也是国家物探化探2大学科的方法技术集散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经过40多年的发展,几代人的拼博与努力,已建立中、地面、水中和地下立体物化探勘查技术体系,造就了素质优良的科研队伍、形成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在我国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技术开发、服务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或领先的丰硕成果,为我国物化探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13.
地质矿产部勘查技术院于1990年12月2—3日,在河北廊坊物化探研究所组织了地矿、冶金、有色、核工业、石油等部门的12位专家对《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地球化学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进行了认真审查。1991年5月  相似文献   

14.
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物探化探译丛》编辑部在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针对环境地学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者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在解决环境与工程问题方面的急需,现组织出版《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中国白银地质勘查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江西省地质学会,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地质勘查局,江西铜业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银矿地质勘查研讨会》于1992年10月11日至18日在江西省贵溪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七大系统和部门的地质队、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41人。  相似文献   

16.
《矿产与地质》2005,19(2):F003-F003
常凤池高级工程师,1954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76年毕业于原桂林冶金地质学校化探专业,恢复高考后先后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地球化学勘查系与北京大学环境规划管理专业,是我国气体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勘查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开拓者、实践者和推广者之一。曾任冶金工业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原冶金部物探公司)气测组技术员、表生实验室负责人、化探室副主任、环境评价室主任、物化探研究所副所长、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冶金部北京环境评价联合公司项目部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环保专家,首钢勘察研究总院开发处处长。现任冶金工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扩大勘查地球化学服务领域,1992年6月2日至12日地矿部勘查技术司在河北廊坊市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举办了农业地球化学短训班。  相似文献   

18.
第四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儿月2~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地矿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石油天然气工业总公司、武警黄金部队、中科院及大专院校150多个生产、科研和教学单位的279名代表(含特邀代表6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湖北省科协的有关领导到会表示祝贺.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阮天健教授致开幕词.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与检阅近4年来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界取得的成绩与进展,展望与探索改革开放的90年代对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会议期间有32名代表作大会发言,152名代表分别在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地球化学、金矿地球化学、能源地球化学、新方法和环境地球化学勘查5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11月 7日~ 9日 ,“全国资源与环境调查暨工程检测新技术研讨会———物探·资源·环境·工程”在上海浦东新区召开。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桩基无损检测委员会联合主办 ,物化探所上海京海工程技术公司具体承办 ,上海地质调查院、上海京海工程技术公司、福建物探工程勘查院、武警黄金指挥部支持赞助。国内的国土资源、水利、铁道、冶金、核工业、石油等部门 ,各省市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及英国的基奥维他公司的 10 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学会桩基无损检测委员会主任王振东主…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物化探院是从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的专业队伍,现有职工468人,其中物化探技术人员281人.“七五”期间,全院在区域勘查方面,完成了1/50万和1/20万区域重力测量6万多平方公里,1/20万区域化探测量2.35万平方公里和1/5万区调物化探面积约0.4万平方公里;提交各类物化探生产、科研报告及编图说明书45份.发现物探(甲、乙、丙三类)异常59处,其中乙类异常46处,化探金异常231处,异常192处,综合异常266处.发现矿产地3处,矿点5处.另外,在水文、工程勘查、地下物探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