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阳泉地震台倾斜观测一直采用光记录倾斜仪 ,在以往的工作中 ,灯光系统的故障率最高 ,其中尤以时号灯控制部分为甚。多年来随着工作的需要 ,不断改革和研究 ,笔者最新设计并制作了精巧简捷的时号·光源灯控器 ,于 1 998年 9月安装运行至今从未发生过任何故障。时号·光源灯控器主要由电源、光源灯、数字钟、时号灯控制、简易智能故障诊断指示等部分组成。整个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 ,简单灵活。其电原理见图 1。1 电源及光源灯部分的工作原理电源部分采用 6V供电制 ,效率为普通 1 2 V供电制仪器的两倍 ,交流部分设计为简单的开关自控间…  相似文献   

2.
对2002年11月~2003年2月银川基准台DSQ型浮子水管倾斜仪模拟记录潮汐因子的低值变化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核实,并对2002年3月1日~2003年2月28日模拟和数字两套记录系统的整点值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振幅对比分析,认为该次低值变化主要由模拟记录系统故障造成.说明利用数字化记录和模拟记录的并行观测有助于观测故障的排除.  相似文献   

3.
一、地震观测时分号故障警报器当地震台站因数字钟或光记录地震仪分号继电器发生故障时,会造成地震记录图无法分析地震到时、周期。本警报器能在数字钟或分号继电器发生故障后1分30秒左右开始报警,保证了地震记录图的质量。警报器采用电子延时的方法(见图1)。三极管BG_1与BG_2接成复合管开关电路,当数字钟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地震监测仪器的普及和应用,人工、模拟地震观测仪器逐渐被数字仪器所取代,记录方式也由整时记录变成分记录和秒记录。数字仪器在多年运行中,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本文重点通过对多年形变数字观测系统内部所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与讨论,以便在观测工作中更好把握仪器的状况和对仪器出现的故障进行准确分析判定,及时对仪器存在的问题和故障进行解决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观测数据的断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泰安台重力仪2008-2010年观测运行分析,对仪器运行性能与总体质量分析评价,总结仪器故障原因及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对曲线掉格现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仪器运行较好,记录质量较高,能清晰地记录到日变固体潮和地震波形,年变曲线连续完整,调和分析M2波中误差高达0.0 005.仪器故障主要为雷击、数采死机、误操作和时间系统紊乱等.影响数据质量因素为雷击、数采故障、地震粘摆等.曲线掉格现象共发生15次,前后有中强地震的比率占80%.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无人值守台站仪器维护难题,基于Java与PHP语言研发了无人值守台设备智能管控平台,平台实现了从状态监控、短信告警、故障智能诊断、自动故障排除到故障恢复后归档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流程,同时辅以远程视频监控,建立起一套智能高效且自动化的无人值守台仪器运维机制。系统有助于故障的及时发现与自动排除,大大减少仪器运维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提高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观测质量。自系统试运行以来,设备连通率获得大幅度提高,显现出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光记录倾斜观测的时间服务很重要。根据观测工作实际的需要,优化设计并制作了时号灯自动备用电路装置。在原时号灯部分发生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时号灯,直到故障处理后为止,并以LED发光警示。提供了电原理图,介绍了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使用效果。实践表明,该装置质优高效,价廉便用,可进一步提高观测质量,减轻工作负担,并可在地磁等光记录观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卓  康健  方瑶  贾军  胡越  娄建起 《华南地震》2022,42(1):77-85
通过介绍黑龙江省地震台网运行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和智能电源监控平台,以及将上述两套监控系统的关键数据提取融合并再次开发的运维管理系统,从多种监控数据综合判定远端台站故障原因,提高台网故障响应能力和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9.
统计江苏测震台网2013—2017年故障实例,将观测系统分为3个部分:专业观测设备、网络设备、供电及接地。归纳出6大类、19小类的故障类型,故障主要集中在专业仪器自身及其供电装置上,占总数的83%;数据采集器故障率最高,地震计故障中近半数为开锁摆故障;稳压电源故障远多于UPS故障;自2015年起故障率显著增多。建议使用工业级的智能电源,地震计和数据采集器单独供电,更换超过使用寿命的设备,统一全省台站观测装备和配置,改进运维检修模式和应急抢修制度,形成地区性质的建台技术规范或标准,可以进一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因故障中断记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的实时故障报警问题,提出一种手机短信报警的实现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由网络管理站实时监控、接收UPS发生停电或故障时自动触发的Trap自陷信息,并生成UPS故障报警记录,然后基于SMS方式,由短信服务器将故障报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网络管理员.最后通过模拟各类UPS故障成功自动触发手机短信报警,验证了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黑龙江省地震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区域内监测设备的智能管理,运维效率提高。针对智能手机使用率越来越高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基于HTML5+CSS3+jQuery Mobile软件技术,开发移动端设备管理系统,使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移动端与PC端,通过Web浏览器操作服务器,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快速的设备监测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地震台站设备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套针对流动台观测的智能伺服系统,能够为地震流动观测台提供能源、传输和监控服务,确保流动观测在野外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智能地震台站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装在台站的软硬件设备和远程测控平台,智能地震台站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自动判定台站故障点及发出报警信息,实现异地操作台站电源及观测设备等.试点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对台站的观测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并极大地提升了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JAVA、MySQL设计并开发了山西地震台网运维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台站和设备的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自动更新JOPENS系统的台站日志和仪器参数、实时监控并计算台站噪声并导出图表。基于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台网台站的运维工作效率,使日常工作流程化。  相似文献   

15.
湛江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位于地震重点监视区的粤、桂、琼交界地区,采用国产数字无线遥测地震系统设备,智能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地震数据处理结果快速、准确,是一个高效能的地方性地震监测台网。介绍了该台网的布局、监测能力、技术要求及效能。  相似文献   

16.
邹霞玲  彭绍琴  皮依标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111-1117,1130
当前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采用有线网络对人工指挥台进行数据传输,易导致灾害条件下受损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通监控结果,存在地震实时监测信息准确性低、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该设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交换的网络拓扑采用ZIGBEE实现通信。基于VS.NET基础设计系统架构,通过地震的现场指挥部建设支持可视化的调度指挥台,实现综合调度和集中指挥的目的。系统中智能地震救灾控制中心采用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智能运算,实现对地震检测区的精准、高效检测和工作指导。通过数据采集交换与应急调度平台,监测地震实时监控与设备使用情况。采用地震救灾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对物联网中地震区域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分析,系统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实现地震救灾信息多视角的全面处理。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系统测算结果实时性高、功耗低,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烈度计台站在地震预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烈度计台站的远程监控是保证观测数据稳定可靠的前提。针对现有监控系统无法对台站供电、网络、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智能监控的问题,设计烈度计台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台站供电、网络、I/O开关量、烈度计状态等信息的采集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在天津烈度计台网进行部署,提高了故障排查及维护效率,保证了烈度计台站数据的连续率。  相似文献   

18.
地震计智能恒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宏志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6):1004-1009
当外界温度急剧变化时,拾震器内部机械结构会受到一定影响,易产生靠摆或零漂等问题。通过温度实验测试研究温度对甚宽频地震计性能影响,并通过研制地震计智能恒温设备来解决此类问题,实时监测防护罩内温度并与已设定温度上下限进行比较,当监测温度高于设定上限温度时启动半导体制冷装置;当监测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温度时则启动加热装置。为防止防护罩内系统温度急剧变化造成拾震器的机械性故障,加热制冷功率均从最小值开始进行缓慢调整。设备可远程通过网络进行各参数的修改,并可远程启动或关闭加热或制冷装置及其他故障设备。此设备的研制成功可使拾震器长期在稳定的温度环境中工作,减少其各类故障,同时也将最大限度地增加地震仪器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龙江省地震监测中心工作任务和技术系统密集的特点,用Java开发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区域台网智能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仪器自动化监控与故障分析、台网智能化运行与管理、综合信息智能化发布等功能,以自动化技术替代部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