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实现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是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根本目标。国土执法快速反应机制就是通过即查即拆,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查处,变被动执法为主动出击,变消极阻止为积极防范,变事后查案为制止在前,把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台州市国土资源局自2010年开始在路桥区开展国土执法快速反应机制建设试点,2011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2012年在浙江省国土执法监察工作会议上被省国土资源厅推广。实践证明,国土执法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2.
“双保行动”开展以来,伊春市国土资源局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调整动态巡查工作部署,对全市扩内需项目用地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制止苗头性违法用地,力求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违法违规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  相似文献   

3.
聊城市东昌府区国土资源局根据上级的要求和部署,针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制止难、查处到位难的现状,相继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卫片执法检查等各种工作。着力落实了“三包”措施,使辖区内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包片巡查,案件制止及时有力。村级土地管理信息员负责及时传递反馈本村违法用地信息,坚持全天候巡查,发现苗头马上制止,并在第一时间上报;乡镇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辖区内违法用地巡查工作,3~4个乡镇划为一个片区,每周一、三、五片区集中巡查,二、四、六各乡镇所独立巡查;国土分局监察科、执法队重点负责辖区内各乡(镇)办事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督察与指导,凡遇有重大案件联合出动。形成了严密的村级土地管理信息员、乡镇国土资源所、片区、国土分局四级全天候、无漏洞春季动态土地执法巡查网,确保了全区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二是包案查处,案件处结切实到位。对于涉及违法占地面积小、发现制止早的土地违规案件,由案件主办人从案件调查到查处结束,全程负责,一包到底;一般性违法占地案件,由国土资源分局分管领导亲自督办,并由主要领导审核,直到案件查处到位为止;重大或疑难案件的查处,采取由区政府领导牵头,有关乡镇及政府部门组成联合办案组进行查处,并及时与市国土资源局沟通协调,确保违法占地案件对事对人查处双到位。三是包访维稳,土地矛盾提前化解。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晚、查处难等问题,漯河市国土资源局从“发现得早、制止得住、查处得了”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晚、查处难等问题,漯河市国土资源局从"发现得早、制止得住、查处得了"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晚、查处难等问题,漯河市国土资源局从"发现得早、制止得住、查处得了"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建立统一的早发现、早报告土地  相似文献   

7.
南方视野     
《南方国土资源》2012,(9):53-56
瞭望八桂南宁: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动工作机制近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及时、有效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实行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信息互通、实行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案件首查责任制和移送的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共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国土资源执法难"这个话题,人人都会说难。即便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执法",也常常是一声叹息。究其根源,既有制度、体制不健全的原因,也有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未能在萌芽状态制止违法占地行为是导致土地执法难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一旦问题出现,就应该早发现、早制止。否则,时间拖长了将一发不可收拾。同样,土地执法亦如此。违法占地行为发现得越迟,查处难度就会越大,给违法者和政府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大。因此,土地违法必须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这不仅可以减少那些违法占地者的损失,还能将违法占地制止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9.
鹤岗市国土资源局不断强化执法监察宣传教育、预防监督、案件查处“三个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先后制止违法用地行为20余起,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8起,案件发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2%,案件发现率100%、立案率100%、结案率63%、执行率100%。  相似文献   

10.
临沭县针对基层土地违法行为,建立起发现、报告、制止、查处、消除、问责的"六位一体"的执法监察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改革执法监察体制,壮大执法监察队伍,增强执法监察科技含量,完善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国土资源基层土地违法案件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问题,为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台州市椒江区自2011年9月份正式实施制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快速反应机制以来,快速反应机制成员单位同步开展土地执法监察,包括队伍建设、外业巡查、数据通报、案件办理、拆除复耕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程监控、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工作方针,积极预防和有效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确保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胜利国土资源所在农垦建三江国土资源分局领导的支持下,创新土地执法观念,安装了土地执法监察监控设施,对辖区的违法用地行为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执法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违法行为发现难、制止难,违法案件调查取证难、处理难、执行难.近年来农村村民用地需求与上级批准的计划指标产生了较大矛盾,土地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我县农村村民违法用地建房在一些地方进入了高发期,而且呈现出难以制止的势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贺州市国土资源局针对2007年开展的进一步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和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一是加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住宅用地的管理,坚决刹住“以租代征”等乱占滥用农用地之风,防止“以租代征”、“未批先用”等违法用地现象“回潮”。二是建立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巡查力度,落实责任人,划区分片,明确巡查责任,对土地管理和利用实行全方位监控,对土地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和依法及时处理。三是对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清查出的违法用地项目,依法查处后依法办理用地手续。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大屏幕亲身了解到从受理违法线索到及时下达指令,从执法检查人员接到指令赶赴现场再到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并当场回复反馈的执法全过程。依靠科技进步构筑的这个执法监察监管平台投入使用,就像‘天眼’一样,时刻监护着国土资源的安全,使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快速查处违法占地。同时还有效地破解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问题。"在焦  相似文献   

16.
许昌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工作。一年来,在机制建立方面,先后实行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月报告制度、土地执法监察联席会议制度、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协调机制及加强土地执法监察等九项制度。由于领导重视,认识超前,2008年11月中旬,许昌市就在全市开展了违法违规用地集中整治行动,重拳出击,铁腕推进,在全市掀起了一场集中整治违法违规用地的风暴。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以来,港口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共查处违法用地8宗,查处率100%。目前,港口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港口区更好地维护土地、矿产秩序,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矿产各类违法行为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顺利开展,及时发现、有效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有力保障我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港口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权县国土资源局不断完善土地监察网络,改善管理机制,通过上下联动,联合执法,大力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促进依法用地。据统计,2000年至2004年该县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02起,立案302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2起,移送法院1起,移送纪检机关3起。仅从2003年至今年上半年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分析,违法案件平均每年下降40%,结案率达98%,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违法类型上看,都比往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郑州市处于"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的关键期,高强度、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活动对本来就稀缺的国土资源是一个严峻考验。然而,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郑州市国土资源局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违法占地案件发案率连年下降。2015年5月,国土资源部调研督导组对郑州市土地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搭平台,创新执法监察工作手段。为有效解决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问题,构建"天  相似文献   

20.
近日,防城港市在东兴召开土地城建综合执法工作现场会,强调以查处"四个一批"为重点,全面打击该市当前存在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行为。一是查处一批闲置和违约用地项目。重点处置因业主单位原因造成开工违约或土地闲置的项目;二是查处一批违法用地案件。重点查处2010年以来的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