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定向钻探,多半采用平面弯曲定向钻孔(包括单底定向钻孔和分技定向钻孔),并且以通过勘探线的垂直剖面作为设计立面,在此立面内设计孔身轴线.设计时只考虑钻孔顶角的变化,而不考虑方位角的变化.如果施工时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因素不引起钻孔方位角的过分偏斜,那么这种设计方案是简单可行的.但是.当矿区岩层造斜强烈或工艺技术因素促斜严重时(例如岩层层理、片理发育或软硬交替频繁,且岩层走向与矿层走向又不一致;或者用钢粒钻进方法在均质岩层中打斜孔等),则施工的钻孔往往既产生顶角上漂,又产生较大的方位角偏斜.在此情况下,要控制钻孔在垂直立面内定向弯曲,就得花费很大的功夫,甚至最终还是控制不住,达不到预定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钻头在制作和烧结过程中,由于石墨模具,压机精度、压头及垫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金刚石钻头半成品工作唇面与联接钢体的垂直度,超出了规定范围,给机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加工不慎会造成废品。 半成品金刚石钻头的机加工,主要部位是钻头外径、内孔尺寸和螺纹。钻头的工作唇面是加工外径的基本基准,外径又是加工内孔尺寸和螺纹的基准,钻头工作唇面、外径、螺纹三者加工精度是确保钻头同轴度与垂直度密切相关的部位,只有这些相关部位相互具备可靠的校正基准,才能确保钻头加工质量。钻头垂直度偏斜过大,钻进过程中钻头就会出现胎体偏磨,造成钻具跳动和偏摆,岩心磨损大,造成取芯困难,影响采取率,同时也影响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实践告诉我们,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型号的金刚石钻头,在同一岩层中的钻进效果往往差别很大;即令同一型号的钻头,不同的操作方法,效果也不相同.有的钻头寿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混合岩、凝灰熔岩、花岗岩等不同物理力学性质岩层钻进,表明单管薄壁孕镶金刚石钻头(以下简称薄壁钻头)既适合于完整地层中钻进,也适合于致密坚硬地层和双管钻进易堵岩心岩层中钻进,薄壁钻头的钻进效果与同类型普通双管孕镶金刚石钻头(以下简称普双钻头)相比,在钻头使用寿命大体相同情况下,钻进效率提高22—42%,钻头费用降低12—14%。薄壁钻头对于提高坚硬岩层钻进效率和降低钻探成本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岩心钻探斜构造岩层,把钻进过程分为无旋挤压分量和无压扭转分量,建立了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模型、粗径钻具偏转模型,从而形成了一套综合考虑地层产状、岩性、钻井液润滑系数、钻头偏斜力、钻具组合等影响因素的钻进趋势预测的模型及方法.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建立预测软件,结合大陆科学钻探一井(CCSD-1)部分井段相关数据得出预测轨...  相似文献   

6.
在钻进软岩层及中硬岩层时,一般采用刮刀式钻头(鱼尾、三翼钻头都用)。在破碎岩石的过程中,在钻头上连续作用着使钻头吃入岩层的轴向力(给进力)和剪切岩石的圆周力(切削力)。  相似文献   

7.
钻探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各向异性岩石。钻进各向异性岩石时,不同方向上的岩石强度是不同的。在垂直地层方向上的岩石最容易钻进破碎,其他方向破碎阻力较大,因此岩石压挤核成椭圆形。轴载用于克服岩石的内摩擦阻力和克服来自岩石破碎时产生的反力。在岩石反力垂直分力的作用下,对钻头产生翻转力矩。在此翻转力矩的作用下,钻头偏斜,钻孔弯曲,直接影响钻进效率和钻孔质量。因此,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翻转力矩问题。俄罗斯博士Скоромных В. В.教授等对此进行多年研究,提出了宜用钻头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龙山金锑矿是位于湖南湘中地区龙山穹窿核心部位最具代表性的金锑矿床之一。由于劈理发育,在以往施工的所有钻孔都存在严重的偏斜现象。在查阅以往钻孔施工资料及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造成钻孔偏斜原因及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龙山矿区钻孔偏斜距离与钻孔设计孔深、岩层劈理、施工工艺等因素有关。提出了可以采用移动孔位法、改变倾角法、扭转安装法和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等预防措施,减少了钻孔偏斜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钻孔质量。  相似文献   

9.
扩大PDC钻头适应岩层范围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有PDC钻头在中硬岩层中具有较好的钻进性能,但钻进软岩时存在钻头糊钻、效率低的问题,钻进较硬岩层时则存在钻头寿命短的问题,而大部分岩层属软、较硬岩石互层,因而制约了PDC钻头的大量推广应用。论述了扩大PDC钻头适应岩层范围的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技术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具体讨论孕镶钻头与岩层的适应性之前,首先强调孕镶钻头的设计对岩层特性的依赖关系,即钻头的设计首先要着重于岩层的研磨性、单轴抗压强度或硬度特性。岩层的研磨性是设计胎体耐磨性的主要依据,是使孕镶钻头金刚石出刃的基本条件;岩层的单  相似文献   

11.
煤层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会发生变形、移动与破坏,其动态变化特征对巷道设计、支护等技术参数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论文结合淮南矿区某工作面回采进程,在煤巷中布设测试断面,通过钻孔布置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煤岩层变形与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应变参数进行实测与分析,讨论断面空间岩层变形发育规律及其采动影响特征。井下2个监测钻孔的16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受采动影响发生变形产生位移特征明显,且受岩层界面控制,变形位置多自层面开始逐渐发育,探查区底板岩层破坏的最大深度达14.1 m,与电阻率CT结果基本一致,且超前应力显现明显,整体监测效果良好。认为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可精确分辨采动作用下岩层的变形演化过程,有利于研究不同条件下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及破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钻井技术的关键是预防及控制孔斜,通过对目前常用4种防斜钻具组合的适岩性、井深、井斜及钻效等指标对比,在冻结造孔施工中选用了适用地层广、防斜性能好并具有纠斜作用的偏重钻铤。为发挥偏重钻铤的防斜作用,宜增大转速,并使钻铤减去部分的重量应位于离轴线尽可能远的部位。在淮南丁集冻结孔施工的三十多口钻孔中,井斜一般均在0.5°以内,钻效超过2400m/台·月。  相似文献   

13.
钻机钻进过程中钻头旋转产生的扭矩以及作用于钻头的轴推进力是破碎岩石的能量来源,当钻进条件确定时,可用破碎单位体积岩石的实际能耗来反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基于此原理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FK4+375.5的上断面进行了超前地质探孔作业,得到凝灰岩地层中的钻进参数及钻进能量随钻头位移的变化曲线,并利用能量理论对钻进过程中监测的钻机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凝灰岩中,数字钻机参数与围岩岩性响应程度较高,围岩完整、坚硬、无裂隙水时,整体钻进参数值较高;围岩裂隙发育、含水或有断层、夹泥层时,钻进速度、推进力、转速、扭矩、打击能等数据会突变,其值变小。分析所得结果与钻孔取芯、TSP超前预报等物探手段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并采用能量法对围岩进行分析,利用钻进比能划分相应的岩体区段,判断出围岩等级。通过对能量曲线的分析发现,在凝灰岩地层中,当钻进能量小于0.95 kJ时会出现断层或较大的节理裂隙区。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中的锚固钻孔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的概况以及整治危岩体中造锚索孔的技术,包括钻机在高空排架固定、防止孔斜及测斜、破碎带和大裂缝的钻进技术,以及大裂缝的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15.
GCF-20A型冲击-回转反循环工程钻机是以冲击钻进为主、回转钻进为辅的多功能钻机,可适应软、硬岩石等不同地层钻进的要求。阐述了该钻机技术参数及性能参数的合理选择、用途特点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赣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赣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出露面积广,属东南地层区桂湘赣地层分区,因地层分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层发育程度及沉积特征常有差异,可进一步划分出若干地层小区,并 地层小区的岩石地层单位特征,划分及对比,分析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及岩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景龙  王彦静  李伟  廉欣  刘超 《探矿工程》2015,42(10):21-25
承德闫营子地热井钻遇地层坚硬、造斜、岩性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期间,采用了螺杆钻具完成事故处理、纠斜、复合钻进工作。分析了螺杆钻具在3种工况下的使用效果;应用MD钻头解决了硬岩钻进常规钻头磨损严重的问题;最后针对钻进中存在的钻速低、钻铤断裂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超前钻探地质预报常以某个钻进参数的变化率作为地层识别的主要依据。钻头破岩是一个复杂的力学过程,应考虑多个参数的协同作用,仅采用单钻进参数识别地层的不确定性较大。首先,对超前钻探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标准化、频数分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对地层变化敏感的关键钻进参数;其次,基于能量守恒、二元无序逻辑回归分析和多参数变异性分析原理分别建立了破岩能量、逻辑回归概率和地层硬度3种地层识别综合指标;最后,采用基于贝叶斯原理的概率分类方法建立地层识别模型,利用ROC分析方法得到模型参数,实现基于多钻进参数和概率分类方法的地层识别。以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地层识别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3种地层识别综合指标均具有较好的跨孔地层识别能力,识别准确率超过80%;破岩能量和逻辑回归概率指标适用于较近距离的跨孔地层识别,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6.3%和84.1%;逻辑回归概率指标对软弱夹层识别能力较强,准确率达到94.2%;地层硬度指标适用于较远距离的跨孔地层识别;灰岩识别准确率最大达到93.2%。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杨永泰  张宝民  李伟  瞿辉 《地学前缘》2000,7(3):145-151
依据钻井、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 ,特别是以冷科 1井的生物地层标定为基础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北缘覆盖区侏罗系进行了地震地层的追踪对比与地震相、沉积相研究 ,并探讨了层序格架内烃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其结果表明 ,柴北缘侏罗系可划分为 5个层序、11个体系域。其中 ,下侏罗统可划分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均以扇三角洲与半深湖—深湖相为特征 ;中侏罗统为一个层序 ,沉积相主体为河流、沼泽相 ,仅该层序顶部发育浅湖—半深湖相 ;上侏罗统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以氧化宽浅湖、三角洲、河流为特征。烃源岩发育于中下侏罗统中。而侏罗系砂体分布广泛 ,可构成天然气的优质储层 ,部分可构成原油的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20.
深井蠕变地层钻井液密度优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金洲 《岩土力学》2007,28(5):915-920
深部地层盐岩钻井是钻井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由于盐岩性能的特殊性,当钻开井眼后盐岩蠕变,常造成井眼失稳、卡钻、固井后挤毁套管等事故,给钻井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结合山东胜科1井钻井工程,对深部地层盐岩及软泥岩等岩层的蠕变速率进行测试,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盐岩及软泥岩的蠕变参数。并通过所获得的蠕变参数,对胜利油田东营区块盐岩及软泥岩井眼不同深度、不同钻井液密度下地层的蠕变速率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盐岩及软泥岩井眼许可钻井液密度。研究成果可以为钻井工程钻井液密度选用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