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用卤虫新品系“OP1”提高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孤雌生殖卤虫新品系“OP1”产生的罕见雄体与两性生殖卤虫雌体进行了杂交研究、同工酶分析和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杂交、自交和回交后代卤虫为两性生殖方式,后代中的雌雄比例约为1:1;杂交F1代的四氮杂茂氧化酶(TO)表现出双亲间的杂交酶带,F1代的碱性磷酸酶(ALP)表现了双亲间的中间过渡状态;两性卤虫雌雄个体间存在一定的酶谱差异.发现了为TO同工酶编码的孤雌等位基因和两性等位基因及其在杂交后代中的某些表达与调控.本项杂交实验能够显著提高遗传变异水平,为卤虫新品系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选择两性生殖品系(我国山西运城两性生殖品系)的雌体卤虫与孤雌生殖品系(天津塘沽品系)的雄体卤虫,于实验室内获得杂交品系,并对此杂交品系和其亲本品系进行生化特性的比较分析。①同工酶分析的结果表明:杂交F1代雌、雄个体和双亲品系雌、雄个体间的过氧化物酶表现基本相同;F1代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表现出双亲间的过渡状态;F1代的肌浆蛋白酶带的数量、活性都高于亲本。②进一步对杂交F1代、山西运城两性生殖品系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品系的氨基酸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亲本,且含有单一亲本所不具有的氨基酸(如胱氨酸)组成。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杂交手段可显著提高卤虫遗传变异水平,并且是选择高卤虫营养品系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孤雌生殖卤虫产生的罕见雄体、两性卤虫及其杂交后代 (F1)的酯酶 (EST)、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RX)、碱性磷酸酶 (AL P)、四唑氧化酶(TO)和乳酸脱氢酶 (L DH)的同工酶酶谱表型。对编码 5种酶的 19个位点、35个等位基因的表达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在 EST、PRX和 TO酶谱中既有共显性等位基因 ,又有沉默等位基因的表达 ;卤虫 PRX、AL P和 SOD为单体酶 ,在 EST和 TO酶谱中还存在着二聚体同工酶 ;除 LDH为单态外 ,其余 5种同工酶为多态酶。  相似文献   

4.
中国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卤虫关系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地理品系卤虫的酯酶(EST)、四氮杂茂氧化酶(TO)和碱性磷酸酶(ALP)同工酶,根据各卤虫品系的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酶谱表型分析,发现我国山西和新疆地区的两性生殖卤虫在遗传上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属于中华卤虫Artemia sinica.我国不同地理品系的孤雌生殖卤虫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河北和大连地区的孤雌生殖卤虫与Artemia sinica遗传相关性密切,新疆地区的孤雌生殖卤虫则具有独特的酶谱表型,反映了我国孤雌生殖卤虫起源和进化的复杂性。孤雌生殖卤虫具有与两性生殖卤虫显着不同的ALP和TO酶谱表型,为孤雌生殖卤虫的纯度鉴定及其与两性生殖卤虫的分类和鉴别提供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报导我国一株罕见雄体出现率特别高的孤雌生殖卤虫“海孤1号”(OP1)。其罕见雄体出现率高于以往报导的10~20倍。利用这株卤虫的罕见雄体与两性生殖卤虫(A.sinica)的雌体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六个盐湖卤虫品系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对中国六个盐湖卤虫卵的孵化速率,卵、脱壳卵、无节幼体的生物学测定值,成体的形态及染色体倍性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盐湖、工农湖、杭锦旗盐湖卤虫为两性生殖类型,均为二倍体。艾比湖、巴里坤湖、尕海湖卤虫为阪雌生殖类型,除二倍体外还有四倍体,其中巴里坤湖卤虫还有五倍林。两性生殖卤虫间无生殖隔离现象。两性生殖卤虫与阪雌生殖卤虫在生物学特征的诸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 ,对中国两性生殖卤虫 Artemia sinica的 1 4个品系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与 Artemia urmiana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两性生殖卤虫各品系的 ALP、 ACP同工酶的酶谱相同 ,均为单体酶。 ALP、 ACP同工酶分别由 ALP - 1、 ACP- 1 ,ALP- 2、ACP- 2 ,ALP- 3、ACP- 3三个基因座位编码 ,ALP- 1、ACP- 1座位存在a、 b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 ,ALP- 2、ACP- 2存在 a、b、c三个等位基因 ,ALP- 3、ACP- 3座位存在 a、b两个等位基因。共发现 7种基因型 :1 .0 / cc/ bb,2 .0 / bb/ bb,3.0 / aa/ aa,4.0 /ab/ aa,5.0 / ac/ ab,6.0 / ac/ aa,7.ab/ ab/ aa。仅在 A.urmiana中发现 0 / cc/ bb、 0 / bb/ bb基因型 ,而 A.sinica的主要基因型为 :0 / ac/ aa、 0 / ab/ aa、 0 / aa/ aa。仅 GN品系的 ALP - 1、 ACP- 1有基因座位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我国山东半岛几个盐场中的卤虫的十一种同工酶变异进行分析。其中三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四唑氧化酶(TO),表现为多态酶,并且存在盐场内和盐场间的相对变异。该项技术将有助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用来筛选和辨别卤虫的不同品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我国山东半岛几个盐场中的卤虫的十一种同工酶变异进行分析。其中三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四唑氧化酶(TO),表现为多态酶,并且存在盐场内和盐场间的相对变异。该项技术将有助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用来筛选和辨别卤虫的不同品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理品系卤虫的同工酶变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国内外不同生态地区的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卤虫进行了酯酶(EST)、四唑氧化酶(TO)和碱性磷酸酶(ALP)同工酶变异分析。指出不同地理品系卤虫有其独特的EST和TO标志酶带;孤雌生殖卤虫具有与两性生殖卤虫显著不同的TO基本带型和ALP标志带区。这些结果为卤虫地理品系的纯度鉴定,以及两种生殖方式卤虫的分类和鉴别提供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皱纹盘鲍杂交F1代与亲本的RAPD标记及分离方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洁  刘晓  张国范  郭希明 《海洋学报》2004,26(6):124-132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皱纹盘鲍杂交家系JC的双亲及3个F1个体进行了分析,对JC家系在皱纹盘鲍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分析了RAPD分子标记在JC家系F1代中的分离方式及该家系的1对亲本及其子代个体的遗传结构.7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41个分子标记,其中24个为多态性,占总数的58.5%;有14个分离标记可用于遗传连锁作图,有7个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占总数的17.1%.2个标记与子代个体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连锁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84 4,父本与子代间的距离为0.137 2,母本与子代间的距离为0.127 3;父本提供的分离标记在子代中的显性频率为0.47,母本为0.55.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杂交产生的JC-F1群体具有较高的杂合度(0.201 6),该结果初步表明皱纹盘鲍杂交家系JC的子1代即可作为作图群体应用于皱纹盘鲍的连锁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测了一种新近发现的卤虫品系——山西解池硫酸盐湖卤虫品系。这是一种两性生殖卤虫,其雌/雄约为1/0.8,其卵和无节幼体明显比孤雌生殖卤虫的小,孵化率约75%。可直接将盐度为270‰的湖水中的卤虫移入盐度为32‰的自然海水中,存活良好。其无节幼体投喂对虾幼体的饵料效果良好,存活率达60—70%。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PD技术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3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并对杂交子代F1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190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其中有176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6%。红鳍笛鲷、F1、千年笛鲷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1 9,0.726 3,0.916 8;Nei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4 5,0.264 0,0.118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56 4,0.384 5,0.171 2。红鳍笛鲷(♀)-F1,F1-千年笛鲷(♂),红鳍笛鲷(♀)-千年笛鲷(♂)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97 2,0.317 0,0.854 1。从相似性指数、Nei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显示F1代有杂种优势,并找到了种间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14.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复性染色体性别决定型(X1X1X2X2/X1X2Y)。利用紫外线(UV)灭活的同源精子通过冷休克方法诱导了条石鲷的雌核发育,筛选精子紫外灭活剂量并优化冷休克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条石鲷精子最适的灭活剂量为80 mJ/cm2雌核发育的最适条件为授精后2 min在3~4°C水温下处理10 min。条石鲷雌核发育子代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为二倍体,进一步利用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后代的等位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没有父本基因参与。对子代的性比和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条石鲷雌核发育后代均为雌性,15月龄后雌核发育后代比普通条石鲷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研究结果为条石鲷单性苗种的培育及其性别决定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了一个采自青海尕海湖的孤雌生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of Gahai)的克隆。该克隆包括3578个雌体和103个罕见雄体,在这些罕见雄体中发现二例雌雄嵌合体。其外部形态均表现为雄性,即具有正常的执握肢和外交接器,但在其体左侧出现了正常形态特征的卵细胞,表明在这两个外表为雄性的卤虫中有卵巢存在,为雌雄嵌合体。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新疆鲸鱼湖卤虫 (Artemia sp.)、新疆艾比湖和青海尕海卤虫 (Artemiaparthenogenetica)的 3个品系的生物学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温度与孵化率之间的关系 ,以及盐度对鲸鱼湖卤虫孵化率的影响。观察了鲸鱼湖卤虫的染色体倍性组成。除壳厚外 ,鲸鱼湖卤虫卵的生物学测定值均大于另外 2品系卤虫 ;最佳孵化温度范围 :鲸鱼湖、艾比湖卤虫为 2 0℃ ,尕海卤虫为 2 5℃。鲸鱼湖卤虫卵的最佳孵化盐度范围是 2 8。鲸鱼湖卤虫为两性生殖 ,与孤雌生殖的艾比湖和尕海卤虫一样 ,染色体倍性组成为 2 n,染色体数为 2 n=4 2  相似文献   

17.
黄海中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海中部沿岸(北起成山高角,南至岚山头,亦称山东南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6.0195×10-6L3.1258;其生长过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Lt=200.43[1-e-0.15(t-2.50)],Wt=94.41[1-e-0.15(t-2.50)]3.1258;其体重生长拐点分布在8月21日前后,拐点前后两个旬为其生长最快阶段;雌雄对虾个体生长差异明显,雄虾生长较雌虾提前结束.雌虾生长方程为Lt=213.55[1-e-0.16(t-2.90)],Wt=113.43[1-e-0.16(t-2.90)]3.1041雄虾生长方程为Lt=178.31[1-e-0.15(t-1.80)],Wt=66.23(1-e-0.15(t-1.80)]3.2384;受放流增殖数量抑制,个体变小,生长减慢,拐点提前.生长参数L,W,k,kL和bkW均因放流数量的增加而减小;生长速度与放流数量间呈指数函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关系式为kL=40.75×0.9588N.  相似文献   

18.
根据基因在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间的变异,提出通过缺对一四体和双端体的酶谱分析,无需在不同品种间杂交,即可将同工酶结构基因定位在特定的染色体臂上。还提出,由于等位基因在双体和三体间的变异.通过三体酶谱分析,也能有效地进行同工酶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19.
库里亚藻(Coolia)是一类广泛分布且具有生物毒性的海洋底栖甲藻。本研究对近年来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分离的4株库里亚藻, 通过光镜及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 并结合基于核糖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LSU)rDNA(D1-D3)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该4个株系为热带库里亚藻(Coolia tropicalis)。在卤虫(Artemia salina)生物毒性试验中, 热带库里亚藻不同株系毒素提取液对卤虫幼虫表现出了毒性差异, XS554株系的48h半致死浓度(LC50)为1.42mg·mL -1(约相当于1.1×10 5cells·mL -1), 5XS15株系的LC50为1.92mg·mL -1(约相当于1×10 5cells·mL -1)。  相似文献   

20.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水养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a15NO3和15NH4Cl作为示踪物,研究15N在由海水到亚心形扁藻、卤虫、长毛对虾和棱梭等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测定了生物体内15N丰度和15N原子百分超,研究了15N在不同生物相中的转移.结果表明,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由低营养阶向高营养阶转移时,在15NH4Cl介质中,卤虫→棱梭的转移率比在Na15NO3介质中高,可达3%以上;棱梭体内15N的积累量也比Na15NO3介质中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