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脊柱脊索瘤的超低场磁共振ULF-MRI表现。6例脊柱脊索瘤,所有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椎体破坏,椎管破坏,病变在T1W显示低或等信号,T2显示高信号。T2显示肿块及骨破坏比T1W更清楚。一些开矿正常但实际已被肿瘤湿润珠椎体在T2W中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2.
MR检查65例髓外硬膜下肿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帝。40例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17例脊髓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相同的这位MRI表现:1、推移 侧移位;2、肿瘤侧上下蛛网膜下腔扩大。本文讨论了每一种肿瘤的信号特征。MRI在评价椎管肿瘤方面显示出世大的优越性;无电离辐射、无创伤性、无骨伪影、多平面成像,不需椎管内注入造影剂、多发病变一次成像,直接显示肿瘤信号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及定必  相似文献   

3.
笔者分析59例累及79个椎体脊柱及脊髓损伤的低场MRI表现,着重讨论MRI在显示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内及椎旁血肿,韧带损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评价MRI对脊髓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对12例手术证实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除脂肪瘤,表皮样囊肿外,多数肿瘤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脂肪瘤有特征性MRI信号,T1加权,T2加权均为高信号。血管母细胞可见细小病变内血管。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MRI表现。临床症状与体征,磁共振可以对髓内肿瘤进行准确地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COARSE-PARTICLETRANSPORTINAGRAVEL-BEDRIVERWilliamW.EMMETT1,RobertL.BURROWS2,andEdwardF.CHACHO,Jr3.(1U.S.GeologicalSurvey,Wate...  相似文献   

6.
Jin┐PingZHOU,SERVICEATGEOMAGNETICOBSERVATO┐RIES,AWARDEDTHE“LONGSERVICEMEDALOFIAGA”Mr.Jin-PingZHOUwasborninDec.1933.Hegraduat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S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一例经我院确诊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的特征。结果: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MSCT图像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区内线状、楔形及不规则形骨嵴残留,椎体终板多发裂隙样碎裂,一侧附件受累,椎体及附件均呈膨胀性改变,病变侵犯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MSCT能直观显示病灶影像。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脊髓空洞症超低场磁共振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列;田17,女:7,平均年龄:45岁;0.04TMagnet。所用病 列用T1W和T2W。采用部分饱和脉冲序列。矢状面为主。结果:24例均看到空洞。空洞有不同大小及形状,与脑脊液信号改变相同。介天部分呈长T1和短T2改变。本病常累及颈髓和颈胸髓。范围较广,平均受累9个节段。结论:超低场磁共振是诊断本病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T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通过将GD-DTPA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后进行脊髓造影MR扫描,探索一种新的MR检查方法,材料方法:对11例患者进行GD-DTPA蛛网膜腔直接注射脊髓造影前后MR扫描,保持扫描序列不变。造影剂量为0.5~1.0ml,结果:所有患者脊髓造影后即刻扫描显示脑脊液信号反转,T1W高信号。T2W低信与,结论:小剂量GD-DTPA直接蛛网膜注射脊髓造影MR扫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对观察脑脊液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松果体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例均做CT检查,3例同时做CT与MRI检查,其中2例行CT与MRI增强检查结合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CT扫描5例囊肿均位于松果体区,呈类圆低密度区,边界光滑锐利,CT值为12-16HuMRI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结论:CT和MRI对松果体囊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位于肋骨头近胸椎处4例,肋骨腋段1例。X线检查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胸部肿块(左侧7例,右侧5例),邻近肋骨骨质结构变模糊。CT平扫病变处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伴有条状、结节状及环状钙化。CT增强扫描病变(11例)强化不明显,邻近椎体和附件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10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接受了MRI检查,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状强化。结论:钙化为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为重要征象,环状强化为其增强CT/MRI表现特点,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X线平片、CT、MR和临床病理,结合文献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3个病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股骨下段、胫腓骨及足部;2个病例病灶位于胫骨下段;1例病灶位于股骨近端。X线平片及CT平扫示多灶性溶骨性骨破坏、硬化边,部分病灶内见“栅栏样”骨嵴,MR上病灶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如CD3l、CD34、Vimentin、CK呈阳性。结论: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平片、CT和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资料,女性12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范围9岁~78岁。分析其平片(15例),CT(8例)及MRI(10例)表现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3例,胫骨3例,肱骨2例,掌骨2例,颞骨2例,额骨2例,尺骨1例,腓骨1例,跟骨1例和胸椎1例;10例位于长骨,其中干骺端7例,骨端2例,骨干1例;1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分叶多房状,3例呈不规则形,均呈不同程度膨胀。CMF在平片及CT上病灶均为溶骨破坏,平片显示4例(26.67%)钙化,CT显示6例(75%)钙化;在MRI的T1WI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其中80%(8/10)为外周中高信号,中央区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环形强化,20%(2/10)呈弥漫性不均匀中高信号,增强后呈弥漫不均匀强化。结论:CMF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其MRI信号及强化特点在C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16排螺旋CT(Light speed 16)对50例临床拟诊为腰椎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CT容积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将CT容积扫描图像进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包括VR、MPR)。对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关节异常、骨性椎管狭窄、横突及横突孔异常、椎间隙变窄、侧隐窝狭窄、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椎间盘异常、椎旁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受压、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等相关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异常、侧隐窝狭窄、椎旁软组织异常、横突及横突孔异常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一站式重组上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生理曲度、椎间关节异常、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腰椎间隙变窄、骨性椎管狭窄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上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和一站式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一站式重组能够准确地显示更多的腰椎疾病相关的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并且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及放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据腰围个体化降低管电流在胸腰椎外伤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取牛腰椎段,做成55~120 cm腰围的CT模型,其他扫描参数不变,以25~300 mA扫描椎体,得出图像质量合格的管电流值。131例腰椎CT检查的非外伤病例进行正常椎体常规和低剂量条件扫描,筛选出合适低剂量扫描条件;43例外伤胸腰椎体实施筛选的低剂量扫描。比较分析断层、MPR和VR、MIP图像。结果:CT扫描管电流与腰围相关性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4;以管电流为自变量,腰围为因变量,得出回归方程y=1.053 x-33.187,R2=0.984。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扫描明显减低;骨皮质、椎管内结构、椎管旁软组织及图像整体质量(骨窗及软组织窗)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们的评分值均达到良好和可接受程度;VR、MIP图像优良率达到93%。结论:根据腰围个体化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胸腰椎外伤的检查是可行的,获得的图像以及三维后处理图像的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应用于胸腰椎外伤检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经CT检查确诊的30例脊椎结核.CT表现为椎体前2/3为主的骨质破坏,破坏区伴有死骨、椎旁软组织肿大和脓肿形成向纵向延伸.死骨为CT发现脊椎结核的新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Askin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Askin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20例Askin瘤分为2型:即胸壁型和纵隔型。胸壁型16例,纵隔型4例。胸壁Askin瘤表现为起源于胸壁的软组织肿物,14例病灶较大且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2例病灶较小且密度均匀。肋骨破坏11例,胸腔积液10例,2例出现肺部、骨骼转移,2例肿瘤出现钙化。纵隔Askin瘤分别表现为起源于纵隔的不均匀密度软组织肿物,其中3例已经侵犯前胸壁。结论:Askin瘤多表现为侵犯胸壁、纵隔的恶性软组织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多伴有肋骨破坏、胸腔积液。对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胸壁、纵隔恶性肿物,进行鉴别诊断时要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锁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8年12月9例(男女比4︰5,平均年龄10.5岁)手术病理证实的锁骨LCH的术前X线、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例位于锁骨中段,2例位于锁骨外1/3段,3例位于锁骨内1/3段或中内2/3段。6例表现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断裂,破坏区边缘见反应性骨质增生及层状骨痂;1例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病灶膨胀不明显,边界模糊。2例病灶膨胀性生长,其内见多发骨间隔,骨包壳完整,周围无软组织肿块。4例病灶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锁骨LCH好发于儿童,不同分期和锁骨的不同部位影像表现均不同,需和尤文肉瘤、慢性骨髓炎、浆细胞骨髓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