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数理地震学是地震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把各种应用数学方法及某些理论与实验分析方法应用于地震学研究当中。它可以包括统计地震学和模糊地震学的大部分内容和计算地震学、理论地震学、实验地震学、非线性地震学等的一部分内容,侧重于数学方法与模型研究和计算。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数理地震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1995年5月3—6日在杭州召开的中日数理地震学学术研讨会,会后于5月7—15日在国家地震局杭州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数理地震学新进展培训班,以及新出版的中、英文版专著《数理地震学进展》。  相似文献   

2.
地震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确定震源的性质,从50年代起地震学家就采用震源机制解来表示震源的破裂面。但是,采用震源机制解要有严格的假定,其所给出的结果是非线性的,故在应用方面也受到一定限制。从70年代起地震学者开始用六个独立分量的地震矩张量来表示震源的破裂面。这大大推进了震源的研究。目前,具有国际权威的地震报告,如“ISC”、“EDR”等从80年代开始正式列入地震矩张量解。国外一些地震学者,如杰旺斯基等  相似文献   

3.
在本卷中七位深受尊敬的地震学家试图总结美国在过去四年中的地震学研究情况。这的确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单是对这大量的新的地震学文献进行汇编和分类就足够困难的了,而有把握地对我们的新知识和新见解进行综述则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地球振动(即地震学)研究最初似乎是一个范围有限的科学领域,但它却包括大量的各种类型的观测数据和数学物理问题。目前,地震学家们正在研究地震波在频率10~2Hz 到10~(-4)Hz(20个倍频程)方面的变化及在加速度1g 到10~(-12)g(240dB)方面的变化。地震波在其穿过地球内部这一非常复杂的介质时会在各种距离上观测到。此外,这些地震波往往是由许多复杂的机制引起的,包括地震、人工爆破、滑坡、火山和大气扰动。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数字地震学发展战略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数字地震学无论是在观测技术方面,还是在基础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缩短数字地震学研究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战略: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必须充分重视与数字地震学有关的标准化问题;必须充分重视科研管理的现代化,以循序渐进地将我国数字地震学研究进程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韩渭宾 《地震学报》1998,20(4):437-440
1问题与思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号召大家在“新”和“实”字上下功夫,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地震界兴起非线性热,于是,引进、开发了许多地震学地震预报新指标和新方法,促进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可是,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并未因此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参数的测定中,对于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的测定,简称地震定位。地震定位的研究,是现代地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应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在地震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地震学本身观测系统的改进,才使得地震定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地壳和上地幔的研究成果也逐步用于改进地震定位的方法,这对提高地震定位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核爆炸地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核爆炸事件的识别判据、核爆炸当量测定和爆炸源性质的研究、现代化地震台阵台网及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利用核爆炸观测资料开展的基础地震学研究等几个方面介绍了90年代以来核爆炸地震学的研究进展,并对这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地震局现有的科研体系中,一个近年来愈加显著的弱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应用基础研究。随着地震观测系统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这一问题愈加明显,并已开始影响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重视地震学应用基础研究需要有对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合适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在原理上与SCI类似,但在形式上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地震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际地震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结合目前我国地震学研究的具体状况,从地震观测技术开发与资料管理、地震的地震学研究、地球内部物理的地震学研究和地震的工程学应用研究几个方面,对我国地震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日本海底地震学与海底地震仪的研究概况,概述了海底地震学这门新学科;海底地震观测;海底的噪音干扰;海底地震仪在地震勘探方面发挥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海底地震仪的研制概况;日本海底地震仪的研制;最后提出建议认为,中国应着手研究海底地震仪。  相似文献   

11.
数理地震学是地震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把各种应用数学方法及某些理论与实验分析方法应用于地震学的研究当中,它可以包括统计地震学和模糊地震学的大部分内容和计算地震学,理论地震学、实验地震学、非线性地震学等的一部分内容,侧重于数学方法与模糊研究和计算,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数理地震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1995年5月3-6在杭州召开的中日数理地震学术研讨会,会后于5月7-15日在国家地震局杭州干部培训  相似文献   

12.
2004年6月甘肃临泽震群前的地震学参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2004年6月甘肃临泽地区发生的震群前的两种地震学参数———尾波Q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得到两种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进程,并与已经研究过的震例进行对比,讨论了这两种地震学参数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的了解是评估地震灾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不幸的是历史地震记录不完备,往往不适于评估地震活动性。古地震学通过使用各种技术,确定地震干扰事件的年代,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树木具有广泛分布,有可鉴定的年增长量,并对环境变化敏感,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手段来确定往昔地震事件的时间。地震引起的地貌和水文学的变化以及动态应力,可以对单个树木和树木群落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年轮分析可以:(1)获得地震事件发生的实际年代甚至季节;(2)确定那些可能在绝对年代测定范围之外的地震的同时性。用树的年轮来确定年代(或称为树木年代学)是指基于年轮在时间进程中的每年变化图象来确定准确的年代。受可能的丢失、微小或虚假年轮的影响,年轮的单纯计数可能不正确并可能导致错误发生。在许多地方树可以生长300~500年,这可以用来确定以前不知道的地震干扰和更好地确定零星所知的地震事件。在有些实际例子中,树龄可覆盖更长的时间跨度。利用年轮分析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地震的发震地点和时间,或者较好地估计震级。一部分研究结果已经确认,年轮分析应用于古地震学是正确有效的,但只有少量的研究为古地震记录提供了新信息。这门科学现在应当从发现阶段转到较宽的应用阶段。成功的应用将给地震活动性记录和地震灾害评估补充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的科学体系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现代地震学同样需要基础研究、支撑技术和科学工程,其中,最后一个体系即相当于实时地震学。实时地震学调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强调地震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对社会与公众的服务,是地震学发展的“最高境界”。实时地震学需要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更需要建立地震速报系统、地震趋势分析系统、灾害评估系统和地震救灾系统这样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对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等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布伦的地球模型 A 和 B 曾被广泛的应用。自五十年代以来在文献上发表的地球模型数量大增,这使得研究者们难于决定倒底选用哪一个模型为好,有时人们从一个模型中选用一些参量,从另一个模型中选用另一些参量,以这种方式选用的结果是自相矛盾的。1971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会议上讨论了这一问题,结果建立了由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和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成员组成的“标准地球模型委员会”,由已故的布伦教授担任主席。其最初的工作是由几个小组分别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以来,射气法作为一种探矿方法在我国核地质中广为应用。六十年代,它又被引入地震学科。目前,在我国形成了以测量地下水中氡浓度为主的地震地球化学观测网。实践证明,水氡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地震学专题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共27篇,其中8篇论文进行了分会场口头报告。 地震学专题论文的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到地震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地震动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地震动是震源、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传播及场地响应这一复杂系统的的产物.地震动研究是跨理论地震学和工程地震学的课题,它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又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球地震学是由观测所推动的一门科学 ,我们学科中较重要的进展大多数可与地震仪器质量的提高和仪器数量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简正模式地震学源于 2 0世纪 60年代初期 ,那时 ,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U CL A)的地震学家们在 1960年 5月 2 2日智利大地震后记录到的时间序列中获得的波谱中发现了基波超环形模式和球状模式。在 80年代 ,哈佛大学启动了矩心 -矩张量科研项目 ,此外 ,国际加速度检波器部署计划(IDA)和全球数字地震台网 (GDSN )所记录的高质量数据 ,使得全球层析成像成为可能。如今 ,全球地震台网 (…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尽早把我国的地震数据库建立起来,更有效地开展地震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基础地震学和应用地震学中与国民经济有重大工业关系的一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出版了一套“地震学磁观测与研究丛书”,现已出版六个分册:①现代代震台网观测技术,每册定价5.60元;②计算机高级语言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定价5.60元③缩微技术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④地震学中的射线方法;⑤震相与地球内部结构;⑥震级与震源程序参数测定,定价3.7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