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江山  李海红  许正旭 《气象》2003,29(11):49-51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遍布全省各典型生态系统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收集、处理、模拟、评价系统,综合信息服务与反馈等部分组成。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对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监测和评估,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于2003年5月1日开始业务运行,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系统主要包括 :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如监测标准规范、站网布局、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等。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广东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设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气象条件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及当前气象监测与服务的完善等方面,分析了顺德地区建设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必要性;论述了鱼塘生态环境监测与气象服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目标、内容和建设方案进行了构思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李海红  许正旭  张海珍 《气象》2005,31(12):65-68
青海省已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项目有沙漠化、沙尘天气、土壤水分、土壤特性、大气特种、牧草特性等监测内容.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为保证综合、连续、长期积累监测资料,准确、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主要论述了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国内外保护生态环境的国际公约和科学计划;从长期定位监测与遥感动态监测两个方面,提出了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6.
刘丽  刘清 《贵州气象》2004,28(5):16-19
从气象向气候系统领域拓展的战略意义出发,总结了贵州省气象部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的经验,探讨气象部门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提出近期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贵州气象》2006,30(B09):F0002-F0002
近年来,黔南自治州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多普勒雷达、雷达标校站、乡(镇)自动气象站、大气地面监测自动化体系、新型业务流程和业务体系等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增强了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人工增雨防雹有效减轻了冰雹和干旱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为农民寻求市场信息和网上销售农、特产品,致富奔小康构筑了信息高速路;防雷检测有效消除雷击隐患,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成了电视天气预报影视节目制作系统等等全州气象事业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西部存在四大问题,即工业化所带来的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对西部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将经济、技术、法律和政策手段相结合,采取有力措施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如加强对西部地区气候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对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和做法采取鼓励和补偿政策;加快和完善生态立法等。  相似文献   

9.
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气象条件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及当前气象监测与服务的完善等方面 ,分析了顺德地区建设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必要性 ;论述了鱼塘生态环境监测与气象服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目标、内容和建设方案进行了构思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气象局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来,全省没有统一、规范的报文处理系统,虽然个别站针对本站开展的生态业务项目设计了一些处理程序,但对减少或增加本站观测项目时软件的实用性较差。本文根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介绍青海生态环境监测编报程序。  相似文献   

11.
根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工作的实际 ,参照全国天气监测网数据编报、发报、存储、分析、加工服务产品的工作流程 ,充分利用现代数据库管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Web技术 ,在全省气象通信网和局域网的环境下 ,对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自动编报、采集、实时传输、综合分析处理、服务支持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江西稻田生态土壤肥力监测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江西稻田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的需要,设计了土壤肥力监测方法。并进行了为期1a的试验。试验结果发现,江西稻田土壤呈现出清晰的、规模化的渐进式酸化过程,对水稻品质不利;稻田土壤养分不均衡,有机质含量高,局部有机磷含量偏低,有效钾含量处较低水平,已成为江西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限制因子。另外,试验还发现,根据动态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土壤肥力干预,均衡科学施肥,可以满足水稻高产优质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水稻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分区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环境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基础工作。本就影响青海省各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及其权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各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得出青海省各生态区的生态质量评分值,结论是:青海省境内分为5个生态环境区,其中环青海湖湿地农、牧结合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分为6.17,为全省最优;青南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牧业生态区为5.76;东部岭谷农、林、牧生态区为5068;祁连山地林、草、冰、裸牧业生态区为5.52;柴达木盆地荒漠绿州牧、农生态区为5.46,依次表现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一般、较差、最差。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义彬 《四川气象》2005,25(2):24-26
本文在分析四川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湿地的监测目的、监测范围、技术手段、监测内容、监测技术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应用研究的工作思路,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东省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气象部门自身的特点,从主要生态系统监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监测、气候变化主导因子及气修圈层间相互作用过程监测等3方面,提出了构建广东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及观测站网布局。  相似文献   

16.
从气候变暖、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论述了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大,灾害种类增多。提出了陕西气象防灾减灾的对策:加强气象监测和探测系统建设,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建成大气自动化监测网,建立和完善卫星遥感监测系统,获取高密度多层次的大气信息,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手段的研究,降低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在介绍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实际,对美国灾害应急服务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江西气象灾害应急体系的一些措施。研究结果认为,要建立完整高效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积极发挥气象部门在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气象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发服务能力;要大力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气候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长明  王守荣 《浙江气象》2004,25(4):1-4,17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努力改善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实施气候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工程的重要意义,利用SWOC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系统建设的"三统一、两结合"指导思想,并对监测内容进行了分类,勾画了业务技术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气象局现有在职在编人员共有111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79.3%,具备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06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46人。近年来,苏州市气象局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围绕富民强市、构建“和谐苏州”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气象、人才强局战略,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期间,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业务化雷电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率先建成了省内第一个覆盖全市和太湖水面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网;基于先进的CWRF模式的精细化预报系统投入…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江苏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业务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五个主要方面。规划布5个农业生态监测站、4个林业生态监测站、5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3个城市生态监测站、5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对土壤状态、城市生态环境等七大类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土壤水分及城市生态气候监测和遥感监测信息等8大类几十种生态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