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秦岭化马地区中泥盆世早期鲁热组腕足标本甚丰,组分中除含一些典型的旧世界域成员外,土著分子较发育,构成独特的Pseudocamarophoria-Uncinulus腕足群落。该群落分异度高,密度大,贝体偏小,且多呈铰合产出,反映原地埋藏的特点;结合附生生物以及所在基底性质等方面分析,该群落处于正常含氧的近岸、浅海静水环境,相当于底栖组合3(Benthic Assemblage 3)的生态位(Boucot,1975)。计算的大冢系数值表明,化马地区的腕足动物群与我国华南和波兰圣十字山最接近;因此本区中泥盆世早期腕足动物地理区系划分隶属华南区。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地区1959年以前,在地层研究方面基本属半空白区;叶连俊、关士聪(1944)和黄振辉(1959)的调查也仅限于东部天水、武都一带。根据他们的报导,西秦岭仅存在有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沉积,而缺失中泥盆世早期及早泥盆世沉积。1960年前后,兰州地层古生物中心站对迭部下吾那沟、当多沟的铁矿层进行了初步研究,采集了丰富的腕足、珊瑚化石,确定了铁矿层时代属中泥盆世早期。从1967年以来,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甘肃地质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洛大地区位于甘肃迭部县与舟曲县的交界一带(图1)。属秦岭东西向构造带西部白龙江复背斜的北翼,自背斜轴部向北依次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区内泥盆系前人做过较多的工作,然而大都划为中泥盆统。近几年,我们在本区进行普查找矿过程中,在其下部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早泥盆世晚期及中泥盆世早期竹节石带化石,也采获了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珊瑚、腕足、介形类等重要分子。从而不但证实本区泥盆系上、中、下三统皆有存在,而且也表明洛大一带早泥盆世晚期及中泥盆世早  相似文献   

4.
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是解决我国华南区与西北区及国外泥盆系对比的纽带,也是全球古生代气候变化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地区。但该地区早泥盆世古海洋环境研究一直缺乏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影响到该地区泥盆纪地球化学记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进而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古生代气候变化对比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龙门山地区早泥盆世保存完好的腕足化石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对该地区早泥盆世海洋的古地理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保存鉴定结果显示:腕足化石壳体结构保存完整;阴极射线照射下壳体不发光或部分壳体呈微弱橙黄色;大多数壳体微量元素Mn < 250 μg/g、Sr > 400 μg/g。表明腕足化石保存完好,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微弱。同位素结果揭示龙门山地区δ18O值在-4.5‰ ~ -9.9‰(PDB下同)之间,明显低于该时期世界其他相同纬度地区的δ18O值 (-1.7‰ ~ -6.9‰);微量元素Fe、Mn含量变化与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呈反相关系。这说明龙门山海域当时处于海水同开阔海水交流不畅,海水化学成分受陆源淡水注入控制。这一发现从同位素地球化学角度对龙门山古海洋环境做出了判别,为龙门山地区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短尺度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中发现泥盆纪孢子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河南省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粉砂质板岩中发现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少数疑源类(Acritarchs)和极少数几丁虫(Chitinozoa)化石.该化石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和北美中泥盆世早期的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有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相当于西欧艾菲尔期(Eifelian).  相似文献   

6.
白沙县金波附近的 Spirifer subgrandis Rotai,Unispirifer extensus Tan,Fusella tornacensis (Koninck) ,Punctospirifer insculptus (Phillips) ,Marginatia huaqiaoensis Tan,Palaeochoristites sp.,Megachonetes sp.,Plicochonetes sp.,Schuchertella sp.,Pustula sp.,Sentisia sp.,Crurithyris sp.,Rhipidomella spp.等是海南岛首次发现的最丰富的杜内早期腕足动物群。据此 ,该地区含化石的南好组第四段确定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似可与湖南马栏边组、黔南汤耙沟组等层位对比。以石燕贝类最繁盛、长身贝类数量少为特征的该动物群与华南其他地区同期腕足动物群存在诸多相同属种但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四川岳池龙潭期地层及腕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地层学杂志》1996,20(1):35-39
首次系统地报道了四川华蓥山地区岳池县李子垭剖面中的龙潭组地层及其腕足动物群,并对该腕足动物群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时,与国内其它有关地区的同期的腕足动物群进行对比、讨论,指出该动物群为华南区晚二叠世早期比较典型的腕足动物群。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东部黄哈吐地区1∶5万区调工作,在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NE的地层,岩石组合为粗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微晶灰岩及中性火山碎屑岩,内含丰富的腕足、珊瑚、苔藓虫等化石.时代属于中泥盆世早期,大体相当于艾菲尔阶-吉维特阶,应归属为大民山组.由于该套地层在黄哈吐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区划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岑溪地区泥盆系志留系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事接触,表明广西运行在本区表现国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  相似文献   

10.
桂中坳陷是在加里东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晚古生代海相大型沉积坳陷,其后期构造稳定,为具有较好潜力的勘探新区。其中,该区泥盆系地层深埋地腹,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和近期研究的热点。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野外露头剖面观测、测录井、地震相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本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由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S1、SS2、SS3,完成了桂中地区泥盆系地层与地震层序格架的统一。研究了本区泥盆纪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史,分析认为桂中坳陷经历加里东期隆升后,在海西早期(D-C)的拉张背景下,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期间沉积多个孤立台地。孤立台地边缘发育有生物礁滩,发育时间从中泥盆世早期一直延续至中泥盆世晚期,首次提出该地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具有垂向上"三种五期"叠置加积的特征。其中,层序SS1沉积期(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早期)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奠基-发展期。层序SS2沉积期(中泥盆世中期-中泥盆世晚期)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繁盛期。层序SS3沉积期(晚泥盆世)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消亡期。  相似文献   

11.
李慧  童金南  任江波  张杰 《地球科学》2009,34(5):733-742
湖北兴山峡口剖面位于早三叠世中扬子碳酸盐缓坡较深水区域, 是我国海相二叠系-三叠系典型剖面之一.根据该剖面下三叠统大冶组地层中双壳类的垂直分布, 结合区域资料, 将该地区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划分为4个生物地层单位, 自下而上依次为: (1) Claraiastachei-C.griesbachi带; (2) Claraia concentrica-C.hubeiensis带; (3) Eumorphotis multiformis-E.in-aequicostata带; (4) Posidoniacircularis-P.cf.wengensis带.为了探讨生物群面貌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 根据双壳类的产出特征及其赋存岩石的沉积特征, 建立了3个化石群落: (1) Claraiaconcentrica-C.aurita群落; (2) Eumorphotis inaequicostata-E.multiformis群落; (3) Posidonia circularis群落.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群落演替, 反映了该地区早三叠世早Dienerian期海水曾一度变浅, 之后随着海侵的扩大, 水体逐渐加深.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海洋环境动荡, 可能是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复苏过程延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对同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出当时研究区属于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化石孢子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1,12(3):85-99
作者在河南信阳附近信阳群南湾组中、上部的轻变质灰色砂板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孢子,此外还有疑源类(Acritarchs),几丁虫(Chitinozoans)和虫颚(Scolecedonts)化石。该孢子组合可与华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苏联中泥盆世晚期季维特阶(Givetian)和晚泥盆世早期弗拉斯阶(Frasnian)比较,其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 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不仅解决了长期争论的信阳群南湾组的时代问题,而且对秦岭和大别山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带的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辽宁太子河流域石炭系下部红层腕足动物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锡林浩特宝力根苏木乌勒吉图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大量腕足化石,共计18属23种。该腕足群落以长身贝目、石燕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可将其由下至上划分为2个组合:ⅠYakovlevia mammata-Anidanthus rugousa组合;ⅡAnidanthus ussuricus-Rhombospirifer zhesiensis组合。其中,组合Ⅰ地质年代为Kungurian期—Roadian期,组合Ⅱ地质年代为Wordian期。通过对腕足冷暖属性特征研究,发现组合Ⅰ属于凉水型-分异型,组合Ⅱ属于凉水型-微渗型。对比其他地区的哲斯腕足动物群可以看出,Kungurian期—Wordian期哲斯腕足动物群由单一的凉水型向混生型演化,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间的构造运动和晚古生代冰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岩关早期地层——茨山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南京地区的下石炭统,按其岩性及生物群特征,自下而上分为茨山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老虎洞组五个地层单位。茨山组为本文创立,该组包括原划为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台段上部的一套碎屑岩和金陵组底部含腕足类化石的砂岩。关于五通组的时代,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的五通组(当时称五通系)上部发现繁盛于泥盆纪的胴甲鱼类(Antiarchi)。根据鱼化石的特征,刘东生、潘江(1958)认为五通组的时代是晚泥盆世早期或中泥盆世晚期。罗兴、潘鹏(1959)在南京龙潭相当含胴甲鱼的层位中,采到了具晚泥盆世特征的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植物。李星学(1963)根据上述鱼  相似文献   

17.
首次报道了广西玉林林木北均塘组校深水相腕足动物群。论证了其较深水相的性质;讨论了部分种的演化;建立了四个腕足生物带;简述了与笔石带的关系并进行了国际对比;确定其时代为晚洛赫柯夫-早布拉格早期,得出腕足动物集群具有快速迁移能力的结论;鱼化石的发现也为我国华南早泥盆世早期海相与陆相地层的对比提出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严城民  邓仁宏 《云南地质》2003,22(2):152-160
霞若地区的构造形迹可划分为6个构造群落。吕梁期构造群落(D1)属中深构造相,变形机制不明。华力西期构造群落(D2)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伸展机制。印支期构造群落(D3)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群落(D4)具浅表构造相特征,仍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中期构造群落(D5)亦为浅表构造相,系水平剪切的产物。喜马拉雅晚期构造群落(D6)属表部构造相,由差异升降形成。  相似文献   

19.
区内早泥盆世沉积为卓木巴斯套组,产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以极为丰富的腕足为主要特征。通过地质路线调查与剖面测量,采集到大量的腕足、珊瑚、三叶虫、苔藓虫、角石、菊石等动物化石,其中,腕足类占90%以上。本次工作鉴定出腕足化石24属48种。根据动物化石组成及面貌将其定为"东准Spinatrypa khalfini动物群"。主要特征是腕足在动物群中的含量占绝对比例,而且石燕类、无洞贝类占绝对优势。依据化石组合类型及产出层位将其划分为下部Leptocoelia sinica组合及上部Spinatrypa khalfini组合。将北塔山地区与我国北部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中的腕足动物群进行对比发现:北塔山地区的腕足化石的产出层位与内蒙古地区东乌珠穆沁旗敖包亭浑迪组、东北地区金水组、霍龙门组、黑台组、乌努尔组大致相当;并根据个别属种在世界范围的时代意义,确定了卓木巴斯套组的时代为埃姆斯期。  相似文献   

20.
张建东  朱志新 《新疆地质》2004,22(2):160-163
依据英吉沙县卡拉巴西塔克山新发现的牙形石化石,结合所发现的腕足、珊瑚等化石,认为库山河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阶中晚期.其生物群面貌与中国南部同期陆架相(珊瑚一腕足相)地层生物面貌相似.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泥盆一石炭系界线位于库山河组和克里塔克组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