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利用赤水河、习水河降水、流量、径流量、水位等资料,建立了赤水河、习水河暴雨—水位计算公式,为赤水市小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赤水9月出现暴雨过程对赤水河水位影响最大;赤水24 h降水达到50 mm时,赤水河水位正常,达到100 mm时,赤水河水位将超过警戒水位,其中9月超过危急水位;赤水24 h降水达到150 mm时,赤水河水位超过危急水位。习水河由于缺乏水文数据,建立公式偏差较大,预警准确度偏低,提升习水河暴雨—洪水预警准确率需要对习水河水文资料开展收集,从而修正偏差值。  相似文献   

2.
影响楠竹生产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本权 《湖北气象》2003,22(1):26-28
分析了咸宁市伏秋旱、春季低温冷害和雪灾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楠竹出笋率、砍伐量、成竹率等的影响,并提出了避免或减轻楠竹主要气象灾害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2015、2016年5—10月赤水河沿岸的茅台站、二郎站、赤水站3个水文监测站以及赤水站、习水站两个气象站逐小时采集存储的水文气象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和套索回归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赤水河中下游未来6 h水位趋势的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赤水河中下游未来6 h的水位情况,而利用72 h滞后量作为输入集的LASSO回归模型能取得RMSE为0.192 m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贵州赤水河流域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定量评估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1)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EI指数为68.15,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为良;2)赤水河流域贵州段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流域监测区内生境质量为I级,生物多样性丰富;3)流域NDVI平均值0.42,植被覆盖度高,固土护坡、水源涵养能力较强;4)流域雨水充沛,河网密布,水网密度高达6.8;5)流域土地坡度起伏大,监测区内中度以上土地侵蚀强度的土地面积约占49%。相比,流域污染负荷指数较低,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贵州赤水等35个国家气象站1991—2020年的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等气候标准值,应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影响金钗石斛生长发育的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基于气候品质评价指标模型,计算贵州赤水等35个不同地区金钗石斛的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等级。结果表明:金钗石斛生育期主要为休眠期和茎生长期,而茎生长期主要包括萌芽期、现蕾开花期和茎采收期。建立了中国金钗石斛气候品质评价指标模型,并将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分为3个等级,即最适宜为3级,适宜为2级,不适宜为1级。贵州赤水和四川合江的金钗石斛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为最高等级,其各气候要素品质评价指标均为3级,总分均为2.5,表明赤水河流域地区(贵州赤水、四川合江)是全国气候条件最适宜金钗石斛生长的区域,即贵州省赤水市气候条件是金钗石斛种植最适宜区;其次是贵州罗甸、三都,四川夹江、犍为,重庆开州,广西靖西、金秀的气候条件适宜金钗石斛生长。河北安国、云南维西、湖北神农架的气候条件不适宜金钗石斛生长。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赤水一般气象站1983—2012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2006—2012年贵州省闪电监测资料,分析赤水市强雷暴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降雨、大风、冰雹、飑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84.81%的强雷暴伴随着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同时利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及其假设检验方法,发现降雨量与地闪频次呈显著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01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5—2017年赤水国家气象观测站逐小时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10 min平均风速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对赤水人体舒适程度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赤水舒适天气较多,存在少量的偏冷和炎热天气,酷热日数极少,具有显著的季节分布特征,具体为:①偏冷天气年日数在10~46 d之间波动,开始日期主要在12月份,占比85%,结束日期主要在2—3月份,偏冷天气出现在1月份的概率最大,一天中出现在04—11时的次数最多,出现在13—21时的次数较少;②酷热天气较少,仅出现6个时次,炎热天气年日数在16~54 d之间波动,在20~30 d的年度占比54%,炎热天气开始日期在6中旬—7月上旬,结束日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一天中13—15时出现概率最大;③舒适天气年日数在135~176 d,年平均舒适天气152 d,4、5、9、10月是最舒适月份。研究表明,春秋季节较为舒适,适宜户外活动,也是赤水旅游的黄金期;冬季后半夜到上午易出现偏冷天气,夏季午后易出现炎热天气,户外活动时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0-2016年赤水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中国西部赤水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特征,本文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监测资料,获取了中国西部赤水河流域2000-2016年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NPP)以及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数据,并对17年期间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均值从2000年的55.4%提高到了2016年的67.4%,覆盖度呈平均每10年增加6.8%的变化趋势;(2)植被NPP均值从2000年的864 gC/m2提高到了2016年的1024 gC/m2,NPP呈平均每10年增加63 gC/m2的变化趋势;(3)近年来植被生态质量显著提高,2016年植被生态质量为2000年以来最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高达83.7。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农业综合调查对小区域经济开发研究的基础上,从气象角度出发着重对赤水河谷的小气候进行分析,并对充分利用丰富的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发展以柑桔为支柱产业的综合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帅世殊 《贵州气象》1998,22(5):41-44
1气候特征1998年春季(3~5月)主要气候特征为:气温变幅较大,特别是3月中旬至3月下旬温度变化剧烈,与常年比较季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多阴雨;春旱和冰雹严重。3月省内主要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偏低,降水偏少;4~5月主要是干暖天气,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主要气象要素分布2.1气温2.1.1季平均温度今春省之南部和东南部边缘、乌江下游及赤水河流域季平均气温在18.0℃以上,其中以册亨21.3℃为最高;省之西部及开阳在15.0℃以下,以威宁13.2℃为最低;省内其余地区在15.0~18.0℃之间。与常年相比,除赤水偏高2.2℃、习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