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了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对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虫存活率以及金星幼虫和Ⅵ期无节幼虫所占比例方面,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对网纹藤壶幼虫的投喂效果均明显优于小球藻;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培养的金星幼虫附着率明显高于老化扁藻(p0.01)。因此,以旺盛期亚心形扁藻作为幼虫培养饵料应更有利于藤壶幼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几种微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Hu &Liu)、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Hazen]、小球藻(Chlorella sp.)以及这3种微藻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简称混合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对3种微藻都能摄食,但4种饵料相比,以湛江等鞭金藻和混合藻的饵料效果为好,亚心形扁藻在面盘幼虫发育到93μm时可以投喂,小球藻饵料效果较差,不宜单独作为面盘幼虫的饵料;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和混合藻的浓度对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都有显著影响,小球藻对其没有显著的影响.湛江等鞭金藻和混合藻适宜的投喂浓度分别为1 000-1 500个/cm^3和1 500-2 000个/cm^3,在适宜浓度下,湛江等鞭金藻组面盘幼虫最大生长速度、存活率和壳初率以及幼虫进入壳初的时间分别为5.663μm/d、69.34%、63.68%、6d,混合藻组为6.28μm/d、69.46%、54.49%、5-6 d.  相似文献   

3.
紫彩血蛤幼虫适宜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贝类人工育苗是解决养殖苗种的重要途径,而选择适宜的幼虫饵料则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外关于双壳类幼虫饵料的研究曾有不少报道[1,2,4,5],但紫彩血蛤(Nuttalliaolivacea)幼虫适宜饵料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用贝类育苗中常用的6种单胞藻为饵料,单种投喂或混合投喂,就饵料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发育、存活率和变态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饵料种类 小球藻(Chlorellaspp.)。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Hu.Var.sp…  相似文献   

4.
密鳞牡蛎的人工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的亲体培育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盐度、温度、密度和饵料等因子对浮游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首次建立密鳞牡蛎的人工繁育技术。结果表明,排出体外的D形幼体在水温23~25℃,经约28 d出现眼点,进入附着变态阶段;幼虫培育的最佳盐度为30;在24~32℃,幼虫生长速度与温度呈正比,成活率与温度成反比;在培育密度为1,2,3和4/mL 4组中,1/mL组生长最快,但各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湛江等鞭金藻,50%湛江等鞭金藻+50%扁藻,50%湛江等鞭金藻+50%小球藻和小球藻4种饵料投喂组中,50%湛江等鞭金藻+50%扁藻组的生长显著高于其他组;不同附着基的附苗率依次为:扇贝壳>波纹板>筛绢>网片>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4种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搭配以及单胞藻混合投喂对刺参浮游幼虫体长生长及变态存活率的影响。采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f.minutissim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与海洋红酵母分别以1∶0、0.8∶0.2、0.6∶0.4、0.4∶0.6、0.2∶0.8和0∶1的比例搭配投喂刺参浮游幼虫,观测浮游幼虫每天的体长变化以及变态成活率。结果表明,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以适当比例混合投喂能提高刺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单独投喂海洋红酵母的刺参变态成活率也显著高于单独投喂单胞藻组。采用2种单胞藻以0.5∶0.5的比例混合投喂浮游幼虫,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与小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组刺参浮游幼虫的变态成活率高于牟氏角毛藻与等鞭金藻的混合组。  相似文献   

6.
盐度及饵料对马粪海胆幼体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 ,对其成熟卵的受精率与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以及其浮游幼体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在 2 7~ 35间的受精率可达95 %左右 ,最适盐度为 31,受精率可达 10 0 % ,盐度高于 35或低于 2 7受精率都将明显下降 ;以角毛藻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的饵料效果最好 ,成活率可达 6 0 % ,体长可达 76 9μm ;早期投饵密度为 10 4 cell/mL ,后期投饵密度为 8× 10 4 cell/mL ;三角褐指藻饵料效果略差于角毛藻 ,扁藻适宜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7.
郑颖  王桂忠  艾春香 《台湾海峡》2012,31(2):210-217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探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繁殖及其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投喂时间的增加,太平洋纺锤水蚤的产卵量由15.02±3.15 ind/d下降到3.25±3.15 ind/d(p<0.05),其卵的孵化率由22.88%±2.49%下降到14.84%±1.20%(p<0.05).而投喂亚心形扁藻的太平洋纺锤水蚤其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相对于投喂亚心形扁藻的增加了20.94±0.04μg/mg,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增加了15.812±1.240 U/mg.这表明相对于亚心形扁藻,三角褐指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的抗氧化性酶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3年3月31日至8月31日,在水温25.0~30.0℃,盐度28.3~35.1,pH8.1~8.5时,在广东省湛江雷州市进行了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培育出壳高6~10mm幼螺300多万只。结果表明。投喂新鲜海鱼、蟹类、虾类,短时间阴干、流水刺激或流水培育可以诱导方斑东风螺亲螺交配产卵;幼虫培育密度以2.0~2.5万个/m^3为宜,幼虫培育期间投喂多种天然混合饵料,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缩短幼虫浮游时间,提前变态;及时投放附着砂,有利于幼虫顺利变态;壳高5~10mm幼螺培育密度保持在1500个/m^2左右,每10~15d清洗一次附着砂,可加速幼螺的生长,提高幼螺成活率,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盐度、饵料、底质和温度对硬壳蛤稚贝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壳蛤稚贝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8-42,最适盐度范围为24-36。从稚贝成活率看,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等鞭金藻>美国扁藻>混合藻>亚心形扁藻>大溪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中肋骨条藻;但从稚贝日生长率看,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混合藻>等鞭金藻=美国扁藻=亚心形扁藻>大溪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中肌骨条藻。硬壳蛤对底质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稚贝在纯砂底质中的成活率和日生长率均高于在纯海泥底质中,但砂的粒径大小对稚贝成活率和日生长率没有明显影响。硬壳蛤稚贝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在室内控温条件下,能够耐受30-35℃的高温,但在室外自然温度条件下,当温度为21.8-35.4℃(平均为30.1℃)时,稚贝成活率却很低,无砂情况下只有32%,有砂情况下为零。  相似文献   

10.
微型藻类的营养价值,对于确定其是否适合作为双壳类动物幼虫和稚贝发育的鲜饵料是很重要的依据。日本学者对适合作为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鲜饵料的四种藻类:角刺藻(Chaetoceros gracilis)、角刺藻(C. calcitrans)、陆兹尔巴夫藻(Pavlova lutheri)和海水小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进行了探讨和比较。 用上述四种藻类分别投喂太平洋牡蛎幼虫21天后发现:角刺藻(C. gracilis)、角刺藻(C.  相似文献   

11.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对15、20、25、30和35五个盐度梯度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RI和清滤率R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5的盐度条件下,蛤仔的摄食率RI和清滤率RC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时达到最大值,而在25~35盐度条件下,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彩虹明樱蛤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不同规格下处于标准代谢状态的彩虹明樱蛤耗氧率与排氨率,并测定了窒息点.结果表明:在20℃时,水中DO大于临界值5.00mg/dm3时,彩虹明樱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分别为2.01×10-3(m/m)/h和16.73μmol/(g.h);当DO低于此值,则代谢出现异常,耗氧率随DO下降而下降,直到窒息为止,其窒息点为1.22mg/dm3,而排氨率也呈直线下降,随着耗氧停止而停止。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呼吸代谢的影响。实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5个盐度梯度(18、21、24、27、30)和5个pH梯度(5、6、7、8、9)。结果表明,温度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温度18~30℃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先降后升;盐度对该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峰值分别出现在盐度为27和24;pH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pH为6~9时,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幅度较小。在温度18~30℃,耗氧率与排氨率之比(O∶N)为5.56~45.4;在盐度18~30,O∶N为17.14~40.09;在pH5~9范围内,O∶N为27.59~40.4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钝缀锦蛤的生理生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双齿围沙蚕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双齿围沙蚕养殖条件,促进沙蚕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作者探讨了不同盐度下(8、16、24、32、40、45)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情况。结果表明:盐度对双齿围沙蚕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盐度为8~32时,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盐度为24时耗氧率最低(0.22 mg/(g·h)±0.01 mg/(g·h));在盐度为32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0.37 mg/(g·h)±0.05 mg/(g·h))。在盐度为8~40条件下,沙蚕的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盐度为24时,双齿围沙蚕的排氨率最低(0.10μmol/(g·h)±0.02μmol/(g·h));当盐度为40时排氨率达到最大值(0.94μmol/(g·h)±0.11μmol/(g·h))。盐度为8~40时,沙蚕的O︰N比值随着盐度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盐度24和32时,沙蚕的O︰N比值分别为130.84和126.47,且变化较小,当盐度40时,O︰N比值急剧下降到13.3,然后再度上升。综合上述结果,双齿围沙蚕生活的最适盐度为24~32。  相似文献   

15.
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摄食率和滤清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大、中、小3种规格的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藻(Isochrysis galbana)3种浮游植物在同等密度、同等生物量条件下的摄食率和滤清率,探讨了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的摄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8℃水温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个体滤清率和单位体质量滤清率分别为1.40~8.94 L/(ind·h)和0.86~3.17 L/(g·h),等密度和等生物量浮游植物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均表现出单位个体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不同规格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相近。相同藻类密度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相同生物量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球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牟氏角毛藻。香港巨牡蛎对不同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滤清率、摄食率差异主要是受饵料的大小、营养质量和密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松立  黄邦钦 《台湾海峡》2010,29(4):478-487
尝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方法测定浮游植物不同类群的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并通过实验室和现场海域的培养实验来初步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光合色素,手动收集并测定各对应光合色素峰的放射性活度,依据Redalje-Laws法并结合类胡萝卜素标记法计算出各大类群浮游植物的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纯种培养的4株藻光合速率范围为347.73~678.98 mg/(dm3.d),最高的为绿藻的小球藻,最低的为定鞭金藻的球石藻.其生长速率范围为0.12~0.24 d-1,最高的为球石藻,最低的为小球藻.在现场海域各类群的光合速率相对较低,变化范围为0.63~68.78 mg/(dm3.d),生长速率在0.07~1.68 d-1之间.本研究首次在我国海域通过现场原位测定得到不同类群浮游植物的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但在测定过程中存在的样品含量和放射活度较低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盐度及规格对管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温度28℃的条件下,实验室中研究了不同盐度(12,17,22,27,32)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度、个体大小对管角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的影响。盐度为12~27时,单位体质量管角螺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27时达到最大值;盐度为27~32时,随着盐度的升高管角螺的耗氧率降低。管角螺的软体部干质量与单位体质量耗氧率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呈负相关关系;盐度范围在12~27时,单位体质量的管角螺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27时达到最大;盐度为27~32时,随着盐度的升高管角螺的排氨率降低。管角螺的软体部干质量与单位体质量排氨率之间的关系也符合幂函数方程,呈负相关关系。不同规格管角螺的耗氧率、排氨率及O:N值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在27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水泥池条件下,对平均体质量为65.3 g±1.52 g的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进行了30 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两种不同盐度和有无水流条件下的蜕壳率和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盐度15组和25组青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在蜕壳方面盐度15组明显快于盐度25组(P 0.05);水流对青蟹的蜕壳无明显促进作用,但有水流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无水流组(P 0.05)。因此,软壳蟹养殖应在适当降低盐度情况下,增加一定量的水流。  相似文献   

19.
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武昌  赵丽  陈雪  赵苑  董逸  李海波  肖天 《海洋科学》2016,40(5):151-158
海洋浮游细菌利用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合成自身物质,是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二次生产者。微型浮游动物是细菌的主要摄食者,也是细菌生产向较高营养级传递的中介。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的生长率和被(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对理解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的培养方法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率的历程和现状,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进行培养的方法有海水分粒级培养、海水稀释培养和添加选择性抑制剂培养。这些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应用并不广泛。细菌及其主要摄食者异养鞭毛虫群落在自然海区和实验室内都有生长周期,鞭毛虫的生长周期落后于细菌,因此细菌的生长率有时会小于被摄食率,有时会大于被摄食率。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应值得引起重视,建议从海水稀释培养法入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温盐度对斜带髭鲷孵化率及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林伟雄  陈伟洲 《台湾海峡》1998,17(3):305-308
本文对不同温、盐度梯度下斜带髭鲷的孵化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斜带髭鲷的适宜孵化温度为19-25℃,最知温度为23-25℃。(2)适宜盐度为16.3-34.7,最适盐度为24.2-32.1,尤以29.5为好。(3)当温度为23℃,直29.5,PH值为8.1-8.3时,幼体孵化率最高,达93.3%,(4)温度22.6-23.4℃,盐度24.2-32.1,42h孵出的仔鱼至52h存活率高于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