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归来庄金矿床w(Au)/w(Ag)异常的地质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斌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0,25(1):79-82
w (Au) /w (Ag) 比值在金矿床评价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也可以提供金矿成因的重要信息.对归来庄金矿床的w (Au) /w (Ag) 异常进行地质统计学研究, 利用指示克立格法研究w (Au) /w (Ag) 的分布规律, 查明Au的赋存部位, 并对该区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也金嘎波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上,是对区域化探发现的Au、As多元素组合异常进行追踪发现的,属于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各类岩石Au、As、Sb、W、Hg、Ag、Bi、Pb元素平均值高于中国丰度值数倍以上,表明矿区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基础。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证明,矿床地表发育Au、As、Sb等10多个元素组合异常。其中Au是成矿指示元素,As、Sb、W是密切伴生元素,Bi、Ag、Pb、Hg是一般的伴生元素。多元素组合异常浓度带发育,浓集中心互相套合叠置部位指示金矿(化)体位置。矿体指示元素(Au、As、Sb、W、Hg、Bi、Ag、Pb)异常分布在岩体、地层接触带和构造交汇处,显示金矿与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断裂构造相关,属多次构造作用、岩浆热液叠加富集而成。该金矿床处在冈底斯成矿带内,此研究对该成矿带金异常的识别和查证,寻找新的金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山岛海域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已探明金储量470 t、平均品位4.30×10~(-6),属于典型的焦家式金矿床。本文选择海域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钻孔岩石测量,结果发现,在赋矿构造蚀变带内,Au、Cu、Pb、Zn、Ag、As、Sb、Cd、Bi、S、Fe_2O_3等发生富集,Na_2O、Ba、Sr则发生贫化。在此基础上,按照矿源岩和构造蚀变带总结了地球化学勘查标志,其中,矿源岩的典型地球化学勘查标志是富S和Au,即矿源岩内出现S、Au的正异常;构造蚀变带的典型地球化学勘查标志是富S、Au、Ag、Bi,贫Na_2O、CaO,即构造蚀变带内S、Au、Ag、Bi呈现正异常,Na_2O、CaO呈现负异常。利用上述元素及其异常,构建了海域金矿床矿致异常模式,为该矿床外围和深部金矿勘查提供了有益借鉴,提出了海域金矿成矿带主体深部可能沿ZK2403、ZK3008、ZK3814钻孔连线呈NEE向展布。  相似文献   

4.
宿晓静  戴立新 《世界地质》2010,29(1):60-167
根据玲珑金矿田东山矿床地表及浅部勘查工程与采矿资料, 确定了成矿成晕元素种类。对成晕元素侧向分带特征和垂向分带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矿体上盘晕元素异常组合为Cu-As-Ag, 下盘晕元素异常组合为Cu-Te-As, 由此确定Au /As、Au /Pb、Au /Ag、Ag/Pb比值具有成矿判别意义, 即判别式Y1 = 0.000 5 Au /As + 0.037 6 Au /Ag + 0.085 7 Au /Pb - 0.045 4 Ag/Pb > 0.009 2时指示含矿, 否则不含矿; 同时建立了基于Sb /As比值和Au、Ag、As、Sb 含量特征的见矿深度估计模型(H1 = 1.104 9 + 79.63 k ( Sb /As) ×102 ) , 并对东山矿床主要矿体的可能成矿地段、见矿部位做出预测评价, 提出东山矿床9号、18号、47号、50号和52号支脉在175~ - 70 m标高范围内赋存金矿化或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5.
辽宁抚顺地区是中朝准地台北缘东段重要的金矿成矿带的一部分,在该成矿带上相继发现了南龙王庙、红透山、下大堡、下营子等一批金矿床及伴生金矿床.通过对抚顺地区金矿类型、源岩条件、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综合研究认为:矿区由此向南成深度由深成脉型(南龙王庙)→中深成脉型(王家大沟、下大堡)→浅成脉型(下营子)转化,其元素组合由Cu,Au→Au→舍金金属硫化物→Ag,Au组合转化.  相似文献   

6.
萨瓦亚尔顿金矿是新疆地区在西南天山发现的第一个穆龙套型金矿,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的特点。矿石中以Au为主,伴有Ag、Sb。文章通过对该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矿石类型、金在矿体中的分布富集规律等研究,提出了寻找该类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莅香洼金矿发育有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Au及相关元素的平均含量从安山岩→蚀变安山岩→蚀变岩→矿化蚀变岩呈几何级数递增。沿F985构造蚀变带走向,Pb、Ag与Au的组合异常通常与金的矿体晕分布一致,而As、Sb组合则更多反映了矿体前缘晕的组合特点,沿倾向,Au及相关元素自浅而深具有分段富集特征,并在1023m标高和976m标高构成二个浓集中心。其理想的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前缘晕As、Sb—Ba,矿体晕Au、Ag、Pb、Zn、Cu、Mo,矿尾晕(Cu、Mo)-(Co、Ni、Bi)。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莅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建立了萑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8.
陕西山阳县香沟—夏家店金成矿带,是南秦岭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产出有王家坪金矿、龙头沟金矿、香沟金-钨矿、夏家店金矿等矿床;在金矿的勘查和研究中均发现Ba元素异常或重晶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本文通过矿床地质资料对比分析,结合龙头沟金矿、香沟金矿和桐树沟金矿重晶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研究,发现重晶石中具有一定的金、银矿化特征,尤其是桐树沟金矿区内重晶石中显示一定的金异常(w(Au)=0.03%),同时具有Sb、Cu、Mo、Bi元素异常,与矿区金异常化探元素组合特征一致,有同期矿化的特点。重晶石化或Ba元素化探异常与金化探异常叠加部位均已发现金矿体(金矿床)。结合研究区区域磁异常带是构造岩浆活动带的认识,认为重晶石是深部成矿热液反复活动的指征;在山阳县桐树沟金矿—磨房沟金矿一带和商南县青石沟、过凤楼地区还具有发现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黑河市北大沟金矿位于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东南部,是在三道湾子金矿外围利用地球化学测量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与三道湾子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对比,选定了该区为找矿靶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Au、Ag、As、Sb、Cu、Pb、Zn、Mo异常多处,以Au、Ag、As、Sb、Mo异常为主,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吻合较好.经过对异常验证,发现了北大沟金矿,说明该靶区的选定是比较成功的,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胡家店地区的地质特征,并对该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该区Au、Ag、Cu、Pb、As、Mo、Hg等地球化学异常显示明显,其中Au、Ag、Cu、Mo是找寻金矿的土壤地球化学指示元素。Au、Ag、Cu、Mo异常强度大、分带好、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范围受测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及闪长玢岩小岩株或小岩脉等控制。在该区圈定出H-1~H-8八处组合异常,其中H-1~H-4四处组合异常的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各单元素异常内带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叠合程度好,Au、Cu异常浓集中心较吻合,具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对H-1组合异常开展了槽探查证工作,新发现2条金矿脉,平均品位(2.03~2.37)×10-6。结合测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胡家店地区金矿找矿标志,并圈定出测区西北部西寨山—龙宫山一带为金矿找矿靶区,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地学前缘》2017,(6):119-132
在系统分析研究中国1 572座小型及以上规模金矿床资料的基础上,以找矿预测为目的,根据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划分了沉积型、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和剪切带型金矿4种类型。提出了中国金矿床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和成矿时代爆发性特点:陆块区分布的金矿床占全国总金矿数的60%,中生代金矿占全国总金矿数的71.5%。研究发现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是金矿床最主要的成矿地质体,并总结了识别隐伏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通过对450座代表性金矿床地质事实的统计研究,提出中国金矿主要为两类:一类金矿床Au和Ag共伴生,成矿温度约250℃,Au的成色一般低于900,As和Sb含量极低,成矿早阶段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另一类金矿床Au和As、Sb共伴生,成矿温度低于250℃,Au的成色一般高于900,Ag含量低,成矿早阶段蚀变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以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作为切入点,探讨了金从流体组分转变为成矿结构面中的固体矿物组分这一短暂过程的迁移沉淀机制,为金矿的找矿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芹菜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与无矿石英经常相伴产出。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石英系晚阶段产物,其颜色多种,粒度细小,富含Au、Ag、As、Al、K、Na等元素,无矿石英则相反。石英含金性及气相包体成分(CO_2+H_2+CH_4)/N_2比值可用来指示本区金矿化程度和规模,当石英含金量大于0.5×10~(-6)时指示该区有金矿床存在,含金量小于0.1×10~(-6)者可视为该区无矿,介于两者之间时有金矿化显示;气相包体成分(CO_2+H_2+CH_4)/N_2比值在0.08左右,可指示出现金矿床,当无矿时石英中的(CO_2+H_2+CH_4)/N_2比值明显高一个数量级。金矿石英脉无论是重矿物——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等含量,还是成矿元素Au、Ag、Bi、Mn、S含量,抑或Cu+Pb+Zn,Cr+Ni+Co+V总量,都比无矿石英脉高出1—3个数量级,可作为金矿石英脉和无矿石英脉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3.
文中给出了一个包含两大类五亚类八个型式的金矿床成矿模式图。浙江省火山岩区金矿的找矿标志有:矿床产出条件、围岩蚀变、同位素组成、包裹体、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组构及其标型特征。例如,该火山岩区重要金矿床的黄铁矿中,相对富含Pb、Zn、Mo、Sn、As,Sb和Bi,而贫Co、Ni、Se和Te;并且S/se、Ag/Au、Pb/Ni、Se/Te和(As+Sb+Bi)/(Se+Te)比值较高,Co/Ni、Ag/Pb、Ag/Zn、Cu/Zn和(Co+Ni)/(Pb+Zn)比值较低。Ⅰ、Ⅵ、Ⅶ式金银矿床中闪锌矿的化学成分富Fe、Mn,贫Cd、Hg;尤其贫Ge、Ga、Tl而富Au、Ag、Sn、Bi;晶体结构αo值约为5.4167~5.4191A。闪锌矿比重较低(d<4.05)、反射率(R)较高(高于纯闪锌矿0.24~1.61%),并且只有一个红外吸收峰(310~313cm~(-1))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河南萑香洼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深部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南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萑香洼金矿是该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运用地球化学成矿指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解析了萑香洼金矿的地球化学场,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①金矿床F985矿脉呈现以Au、Ag为主,伴有Pb、Zn、Cu、Bi、As、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②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的轴向分带、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带;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头晕元素组合为As、Sb、Ba,主成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Pb、Zn、Cu、Mo,尾晕元素组合为Co、Ni、Bi;④依据综合原生晕异常套合的特征,优选了4个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15.
熊耳山地区庙岭金矿床是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在该区发育有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 Au及相关元素的丰度由区域→矿区→构造岩→矿体呈几何级数递增, 示矿元素主要有Au、Ag、Hg、As、Sb、V、S、Se、Te、W、B、Pb、Zn、Cu等, Hg、As、Sb、Ag等为中、低温远程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6.
李玉松  黄博  耿顺高 《江苏地质》2016,40(2):213-219
也金嘎波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上。该矿是在区域化探发现Au、As、A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的基础上,通过矿点检查、异常查证和地质普查等工作新发现的、具较大规模的热液型金矿床。Au元素为区域、矿区成矿指示元素,伴生元素有W、As、Sb、Ag、Bi、Pb、Hg、Mo等。金矿体受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该金矿床的发现对在高寒山区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新的金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择甘南地区勘查程度达到详查、研究程度较高的大水、早子沟、拉尔玛3个大型、超大型典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甘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及3个典型金矿矿区、矿体特征及勘查程度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提炼了3个金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兼顾分析总结了有效的勘查方法手段。认为3个金矿床较高的勘查程度为找矿标志、找矿模型的总结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断裂破碎带、以闪长玢岩或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的中酸性岩脉及Au、As、Hg、Sb元素土壤化探异常和强硅化,是3个金矿的共性找矿标志;反映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要素为断裂、中酸性岩脉、硅化和以Au、Sb元素为主的低温异常组合;大比例地质填图、1∶1万土壤测量及地表探槽揭露化探异常、钻探、硐探系统控制矿化带及矿体是3个金矿的有效勘查方法手段。研究成果对甘南地区或相似区域的金矿找矿和深部勘查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为类似矿区的勘查工作部署和工程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惠  张文华 《地质与资源》1999,8(4):217-222
胶东地区大型、特大型金矿都严格受构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晕特点,一般都有1~2个主成矿阶段.在矿体周围能形成异常的元素有Au、Ag、Cu、Pb、Zn、As、Sb、Bi、Mo、Hg、Co、Mn、Ni、W(F、B)等元素.单阶段形成的晕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Hg、As、Sb(B、F)强异常总是分布在矿体上部及前缘,而Bi、Mo、Mn、Co、Ni的强异常总是分布于矿体下部及尾晕,Au、Ag一般正相关,Cu、Pb、Zn有时偏于矿体上部,有时偏于下部.典型金矿床的元素组合及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垂直分带特征是研究金矿床原生叠加晕叠加结构、建立矿床叠加晕模型、确定盲矿体预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贵州灰家堡金矿田Au/Ag比值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刘建中 《贵州地质》1999,16(2):97-102
灰家堡金矿田平均含Au4903×10-6,含Ag0865×10-6,Au/Ag比值为5568。矿田内Au/Ag比值的变化,可大致反映矿体所在部位,即Au/Ag比值越大,预示着深部有找到矿体的可能;而Au/Ag比值越小,特别是趋近于1时,则意味着处于矿体根部,深部不具备找矿希望。  相似文献   

20.
多拉纳萨依金矿位于哈巴河—克兰华力西弧后盆地,是芮行健等以地质与化探综合方法找到的赋存于中泥盆统不纯灰岩与碎屑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内,并与沿这些断裂侵入的斜长花岗岩脉密切相关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地球化学指示元素次生分散数学模型为;线形Au异常规模大、延伸达10多公里,并与反S形构造相吻合,其浓集中心清楚,峰值大于3g/t,明显反映金矿体的存在;Zn、Pb、As和Bi等异常规模大,而且也呈线形分布,并与Au异常相对应;相关分析表明,Pb、Zn、Bi和As分别与Au相关;因子分析结果,Au呈独立因子,而Pb、Zn和Tl构成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