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2003,(3)
什么样的地图最让人喜爱?是对地图这一工具的使用认可与向往,还是对地图纯粹的欣赏与关注? 怎样的地图会打动图友的心,成为你希望拥有的地图?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和对这个时代地图的关注,《地图》杂志在读者中进行了“我最喜爱的地图是……”的读者调查活动。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从No.1到No.12,在《地图》读者心目中产生的地图榜单里,你会和我们一起发现,喜爱地图是一种个人化的感情。它在大声地说: 我们要的,是这样的地图! 让我们为这些地图喝彩! 为所有令人喜爱的地图,也为那些正在为地图而努力的地图工作者们!  相似文献   

2.
《地图》1991,(1)
当我们评价一幅地图时,总把地图是否美观当作一个参评因素,如线条的光滑程度、设色的效果等。地图应当是功能(用来传递空间信息)与审美观相结合的产物。它虽然不是艺术品,但必须给人以美的感受。一张地图如果在美学上不完美,其原因有可能是制图工作者技术处理不恰当,或者内容过于简单(或繁杂)等。地图的审美过程包含在读图过程中。地图是一个符号的集合,它的美主要通过视觉感受。笔者认为,地图的审美特征主要是地图对于读者的适应性。审美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地图的审美同读者的心理、知识水平、读图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读者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地图旅游     
成继龙 《地图》2001,(2):59
编者按新辟的《智力冲浪》栏目与广大地图爱好者见面了。本栏目强调科普性、趣味性,图文并茂,通过地图旅游、读图析图、图像判读、察图想象……使您能分享地图中无尽的粤妙和乐趣。江苏省金湖县中学高级教师成继龙长期担任高、初中地理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用图经验。本刊特邀请他撰写了专稿,并将系列连载。  相似文献   

4.
漫谈"地图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合 《地图》2005,(2):42-43
地图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法则与地图语言。经过制图综合,将客观世界表现在平面上,实质上是公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地再现客观世界。读图者借助于地图这一通道.可以认识未知的客观世界。一个公民对地图理论,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折射出他对未知的客观世界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5.
读图、游图、赏图、研图,构成了地图爱好者刘国进丰实而美妙的人生。一张张地图不仅仅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收藏它,研究它,更是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地图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想了解这类情况: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哪儿呢?山东省地级行政区的划分是怎样的呢?达川地区的行政划分如何?但往往又无法了解到这类情况。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地级行政区图发行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笔者认为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专门的地图出版社对地级行政区图的发行量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旅游交通图成为我国发行数量最多的一种地图,这是一种好现象,但忽视了对行政区图的发行。其二,新华书店很少或者根本不进这类地图。其三,一些读者由于没有途径表达对行政区图的需求,以至地图出版商不…  相似文献   

7.
论读者心理与地图影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燕 《地图》1998,(3):47-49
一切出版物都。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所用,离开读者,出版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地图作品也不例外。读者心理是指人在阅读过程及其前后的心理活动,包括选择读的对象和动因,读物对读者欲求的满足,满足后对心理的影响等等。应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对读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地图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规律,使地图出版物更受读者欢迎,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无疑是地图编辑所期望的。一、读者的阅读动机地图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的结合。它回报给读者的是精神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报率依据读…  相似文献   

8.
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了地图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 地图文化作为一种科学文化,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历史、地图哲学、地图产业等密切相关,对探讨地图演化规律,推动地图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研究地图文化的目的.地图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是以文化视野诠释地图,用地图解读文化.  相似文献   

9.
《地图》1992,(2)
地图具有科技与艺术的两种属性,必然与其它艺术一样,有其自己独具的艺术语言——地图语言。这种语言大部分有赖于地图符号表达,是制图者刻意将一个视觉形象与某一概念相结合来完成的。如何使地图语言更准确、更熟练、更能使读者很快地接受与了解?有必要在地图符号的分类中向读者提供一些必要的读图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丝绸地图作为一种特殊材质的专题地图,在印刷工艺和使用功能上与纸质地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艺术表现效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中国·武汉》丝绸地图的设计思路、表达内容、技术手段和设计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地图设计同行及该图的读者共同分享其创意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11.
毛元元 《地图》1999,(3):34-3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地图的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发展阶段。下面分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发展成就。原始时期  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它还没有脱离图画和神话传说。如民间流传“史皇作图”的故事,说黄帝与 尤大战时,黄帝的臣子史皇曾作地形物象之图,终于把 尤打败。这自然不可信,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000年以前的中国已经有了描绘地形物象的“地图”。再如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大禹治水时“河伯献图”的故事,这是治水…  相似文献   

12.
元地图     
正"元地图"就是人类最原初的"地图"。要把这个事说清楚,得稍微费一点功夫。这个事关乎地图学史,还与人类文明史乃至科技史都有关系。到目前为止,哪一张地图算是人类最原始的地图,众说不一。中国地图史一说就是"马王堆地图"(公元前168年),秦"放马滩地图"(公元前240年),中山墓"兆域图"(公元前400年)。总之到了战国时期就推不上去了。  相似文献   

13.
陆炳生 《地图》2006,(2):14-18
无论出差旅游还是探亲访友,往往无可避免地需要地图的帮助。地图已经是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于是人们或多或少地会与地图发生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可大可小,大到也许因为读图失误或地图本身有误,使绝尘千里的游侠误入歧途而孤苦无助,小到也许只为在城市里找一所可解燃眉之急的公厕而“奔走呼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故事吧。  相似文献   

14.
杨浪  基因 《地图》2012,(1):140-140
地图其实无论大小。大小者,存乎读图者心中!不过,对收藏者而言,地图的大小实在有可言说之处。  相似文献   

15.
王静爱  干萍 《地图》2004,(5):35-39
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不可能重新经历地球的每段历史,也不可能亲至地球的每个角落去认识世界但所幸我们有地图.可以通过地图来看世界.通过地图来认识地球的过去与现在。地图像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而且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演变。地图告诉我们的远比指导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内容多得多。地图展现  相似文献   

16.
董正泉 《地图》1999,(1):52-52
一股地图收藏的热潮在浙江掀起,这是笔者参加1998年11月底在杭州举办的一次地图交流会的切身体会。近几年来,浙江省的民间地图收藏活动不断升温,好戏连连。去年4月在杭州举办了全国首次民间地图收藏展览,一大批地图爱好者为找图、换图、藏图、评图、用图而孜孜不倦,潜心求索。他们编印内部小刊以地图天地》双月刊),定期(二月一次)举行交流研讨鉴赏活动,经常利用各种机会采集地图,吸引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不同时期的地图来杭州“落户”。目前,杭州的地图收藏爱好者有百余人,而且还辐射到了宁波、温州、台州、绍兴、金华、嘉兴、…  相似文献   

17.
一、拓扑地图的概念地球是球体,地图是平面,无论什么地图都会产生变形。通常情况下,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这种变形尽量小。但有一类地图却不同,它是在保持图形拓扑关系的前提下,故意使地图变形,以突出表示地图的主要内容。例如,图1是一幅世界人口地图,该图把各  相似文献   

18.
地图综合的本质是一种空间相似变换,制图者在相似原则的指导下实施概括,读图者从包含相似性的地图中形成心象地图、重构现实世界。因此,多尺度地图空间中的相似关系研究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相似的可计算性差,且其计算的目的在于揭示更深层次的信息,地图综合中相似关系尤其是语义相似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语义功能区约束下的大比例尺街区式居民地合并(1∶1750至1∶4000)为例,基于匹配距离模型计算建筑物合并中的语义相似度,得到语义相似度在关键比例尺节点的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试验表明,语义功能区约束下的建筑物合并符合读图者的地图认知需求,本文所述方法有助于地图更好地发挥信息传输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来,作为一门实用而又综合的科学——现代设计艺术得到了重视和加强。而对于地图科学更需要现代设计。地图和绘画艺术有血肉的联系,它要受视觉艺术的支配。地图能否给读者一种心情上的冲动感,则取決于地图设计的效果,所以,地图各项内容的设计是与信息的传输和读者的领悟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可视化地图对于视障人士、老年人、工作环境受限的用户具有局限性,无法直接方便获取地图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听觉显示技术用于地图展示上,探索和研究地图的听觉显示过程.并通过心理学上的反应时-刺激试验(R-S)来验证地图听觉显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地图听觉显示为地图提供新的表达方式,为视障者读图提供替代方式,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