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多,任务重,规范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来宾市象州县以“八个到位”全面落实“节水、增粮、增地、村庄整治、聚合资金”五大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整村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8年以来,台州市全面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域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全力以赴助推乡村振兴,奋力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台州样板。近年来,该市全面开展村庄整治、“二改一还”农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矿山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等“四大行动”,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并成功申报国家试点2个、省级试点53个,其中玉环干江、路桥金清两个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精品工程。玉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荣获2020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2021年11月全省现场会上该市干江镇项目作为经典示例向全省推介。  相似文献   

3.
沂水县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沂水县现辖19个乡镇,1042个行政村,总人口110.9万人,总面积2434.8km^2。2007年以来沂水县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该县实际,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村庄合并、拆迁、改造,2年间共立项262个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拆迁改造闲置和低效利用宅基地1.02万户,  相似文献   

4.
近日,《卫辉市唐庄镇“空心村”整治成果研究》科技项目,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并获得一致好评。该项目是新乡市国土资源系统的科技计划项目,于2005年经省国土资源厅核准立项。该项目以唐庄镇“空心村”整治工作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为研究平台和实验室,通过对唐庄镇村庄规划建设前后十几年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大量数据、图件资料的剖析和深层次、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资兴市“三清三改一化”的新村改造精神,彭市乡全面规划搞好村庄建设和综合整治,切实保护了耕地。彭市乡南坪村彭公庙新村建设就是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6.
白玉 《国土资源》2013,(6):48-49
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和形态迥异的地理风貌塑造了山水、田园、文化和历史等不同景观类型的村庄。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村庄用地是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是我国美丽乡村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和乡村规划的弱化,导致村庄出现了破败和杂乱等问题,村庄用地也出现了粗放、无序利用等现象。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村庄用地正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重点。为了避免在土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贵港市平南县寺面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做法及成效,探寻制约乡村振兴的难题,探究以土地综合整治、村庄规划等手段促进乡村振兴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11月11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现场会上获悉,继2008年我省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512程被列为国家重大512程后,今年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两项合计投资总额达100亿元。自2001年我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作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460个,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 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周期看,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项目立项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必须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论证,严格项目立项审查...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自2001年实施土地整治以来,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512个,累计投入资金105.9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81.7万亩,新增耕地156.9万亩,实现了“增地、增产、增收、增效”的多赢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南方国土资源》2011,(7):60-60
黑龙江省自2001年实施土地整治以来,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512个,累计投入资金105.9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81.7万亩,新增耕地156.9万亩,实现了“增地、增产、增收、增效”的多赢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村庄改造的土地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和占用土地面积的外延式扩张。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被城市包围的格局,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和城、乡二元化结构,也形成了在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城市板块和乡村板块互相交错的地带。在这些交错地带(或称城乡接合部),土地所有权性质及土地利用规划用途非常混乱。  相似文献   

13.
近日.垦利县董集乡计划利用9月~12月4个月时间,实施大请户村老村废弃闲置宅基地整治、车宫村“生严桥涵路”维修改造2个项目,涉及总面积51.02公顷,其中复垦大请户村空闲废弃宅基地11.02公顷。设计新建、改造田间路4000米;修建生产桥5座.其搬动土方9.767万立方米。可净增耕地9.87公顷,净增耕地系数19.35%。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新增产值18.51万元,  相似文献   

14.
许昌市自2004年开展“空心村”整治以来,先后建立了100个“空心村”整治示范点,这些示范点在挖潜利用村庄低效闲置土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置换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已取得了综合成效.近日,我们走访30个示范点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快速演进的背景下,我国建设用地扩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已成为学界共识。农民对城镇化进程成本支付能力低,土地成为来分享财富用于城镇化的工具,导致农村地区频频出现村庄“空壳化”、城镇人口“两头占地”、土地利用粗放等现象。作为城郊型村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诱发村庄建设用地扩展、延伸,使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更为严峻。该文通过研究坡草洼村近12年的村庄形态的演变进程,挖掘造成村庄土地利用混乱、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前提下,应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不仅能解决“就地城镇化”的土地瓶颈问题,还能让村民生活质量真正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福建村庄整理主要有村庄自主整理改造和政府主导开发两种形式。村庄自主整理改造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筹资金、自主组织,进行村庄规划、拆迁、建设和安置。这种形式主要用于集体经济已发展壮大、经济实力较强、村集体领导班子较强的村庄。政府主导开发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坚持“谁受益、谁投资”和“谁投资、谁受益”并重的原则,由区政府负责统一组织,对经费进行初步测算,确定村民安置用地和村庄整理改造用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14日,山东省平阴县组织省、市农业、财政、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认证组,对“山东省平阴县汇东片区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方案”实施科学论证。专家组通过细读方案和实地现场踏勘了解情况后,认为此方案科学可行,一致通过。汇东片区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规划方案,通过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和项目区21个村庄的整合,对项目区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将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与土地复垦有机结合,将多种资金集中投入,从根本上提高土地整理效能,打造汇东片区土地整理的精品项目,走一条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浙江国土资源》2013,(10):28-28
河北省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决议》提出,各级政府要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指标全部收益用于置换出建设用地的村庄改造提升,并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拿出不低于20%专项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决议》提出,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重点抓好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民居节能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实事。探索建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村集体、农民和其他经济组织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一事一议”奖补。新民居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相关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是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广西从2010年开始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工作。大化县有两个项目得到自治区批准立项,即大化县共和乡共和村、皂江村、古桥村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659.6公顷,总投资2473万元;大化县大化镇龙口村、城内村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460.95公顷,总投资1729万元。  相似文献   

20.
广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十分丰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此作了全面的阐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明、管理民主”,涵盖了物质明、精神明、政治明、生态明的全部内容,并显示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依经济社会发展而渐次推进的一个长期建设过程.狭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理解为新的村庄建设,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嵊州市从2002年开始,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到2005年底,936个村庄得到初步整治(包括退宅还耕),重点培育宅基地整治示范村50个,建成省、地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8个,走出了一条符合嵊州农村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