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在组建自然资源部那一段里,第一句话就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组建自然资源部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里既体现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远历史考量,也体现了党中央从更深层次、更科学的治理机制来解决当前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开  相似文献   

2.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如何解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破解的重大命题.本文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难点地区——长江上游地区,提出设立"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想,认为应着眼于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以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目标,以梯级水电开发为抓手,以深化区域综合配套改革为根本动力,给予地方政府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中更大的自主权.本文分析了设置试验区的战略意义和定位,提出了该试验区的重点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3.
何潭振 《地球》2019,(7):18-19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作为世界第三长河,滚滚长江和滔滔黄河一样,孕育了悠久深厚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湖北是长江干流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三峡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近日,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湖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4.
张博庭 《地球》2015,(3):52-57
<正>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保护生态就是生态文明。不可否认,发展和保护历来都是一对矛盾,即使是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同样不可避免。但是,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因为有了"以人为本"的共同原则,则往往达到相辅相成的最佳平衡。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好积极发展水电的能源政策,调整好我国的能源结构,亟需根据《环保法》的变化,在"十三五"规划中用"生态文明"取代"保护生态"的口号。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3)
正"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一番讲话,提出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的过程当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大气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7,(3)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进入东海,全长约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其水资源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它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形成了独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10)
<正>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上升为全球性问题,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课题。2015年9月,在生态优美、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以"融合与创新——自然科学博物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为  相似文献   

9.
正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2019年4月22-28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要保护好涵养水源的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19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4月22日~28日,中国将组织开展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以"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为主题,旨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动员自然资源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7,(12)
<正>只有践行绿色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国土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从"拓展城乡边线、保护耕地底线、严守生态红线"三个维度上,立体绘制"和谐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十八大"以来,对因矿产资源而兴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来讲,以绿色革命引领的转型发展,成为破题资源约束的必然路径。尤其"十三五"后,鄂尔多斯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市之本,坚持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生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融合互促,既为全市第三次创业提供了实践主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3)
<正>湖北拥有长江岸线1061公里,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三峡工程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不久前闭幕的湖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提出了要坚守长江水资源保护的"三条红线",即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红线、水功能区纳污红线。  相似文献   

12.
段雯娟 《地球》2016,(4):38-41
正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解决好水资源问题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水利部部长陈雷近日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水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时代的决策,也为世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转型,探索了方向和途径,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201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把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并列推进,实施"新五化",体现了生产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具体的道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5,(10)
<正>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进入21世纪,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也更加显著。国家海洋局不久前印发《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十三五"期间海洋部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7)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势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如何将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石油工业是一种主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产行业,在石油产品开采、炼化、储运、销售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放,时刻威胁着生态环境。减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9,(10)
正习近平总书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项伟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还自然以和谐,给大地以生机,是历史赋予自然资源部的职责,也是我们化石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化石大国、恐龙王国、古生物强国,近年来取得一系列震惊世  相似文献   

17.
<正>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定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形势也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7,(3)
<正>一年多前的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原则。时至今日,"长江大保护"已经施行了一年多,环保系统和沿线九省二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生  相似文献   

19.
洪家宜  安琪 《地球》2021,(2):32-39
2018年11月,“三北工程”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三北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是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续不懈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7,(2)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将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这意味着生态责任落实的好坏将成为政绩考核的必考题,将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近日对《办法》的相关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