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球》2015,(11)
<正>仰望星空的时候,偶尔你是否会想起那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天空中的星星我们无法近距离欣赏,但近在眼前、像星星一样闪亮的水晶,也许可以弥补这种遗憾。10月28日,江苏省东海县东海水晶博物馆举行了"中国水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东海馆""捷克水晶展示馆"以及"水晶大王回归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揭牌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11)
<正>经过20余年的锻造和锤炼,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已成为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会展节庆品牌。今年第13届水晶节以"水晶之都,福如东海"为主题,广邀各界嘉宾赏水晶、话友谊、促合作。通过展示水晶精品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了水晶文化,提升了水晶产业发展,扩大了招商引资,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晶节不仅是水晶的盛会,也成为了展示东海魅力、促进经贸合作的一  相似文献   

3.
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中巨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中同时产出有深源岩石包体和辉石、角闪石、长石、金云母等高压巨晶. 巨晶主要产于火山活动早期形成的锥状岩席中, 辉石巨晶主要产于剖面下部, 角闪石、金云母以及深源岩石包体主要分布在中部, 长石巨晶主要分布在上部. 晶体的完整性、缺乏变形组构及其与寄主岩的关系表明, 它们是从寄主岩浆中晶出并快速上升到地表的. 矿物学研究表明, 辉石巨晶为铝质普通辉石, Al2O3含量高(>9%); 角闪石TiO2含量很高(>4.5%), 为钛闪石; 长石巨晶主要为歪长石, 双晶发育. 部分普通辉石和钛闪石巨晶发育磁黄铁矿包裹体. 巨晶辉石结晶温度为1185~1199℃, 压力约为1.53~1.64 GPa, 为壳幔边界晶出的产物; 巨晶角闪石结晶压力约为0.85 GPa, 温度约为1000℃, 大致于30 km处晶出. 巨晶歪长石结晶压力在0.8~1 GPa, 温度为900℃左右. 角闪石巨晶中没有金红石等富钛包裹体, 反映了岩浆的快速上升. 辉石巨晶和斑晶成分计算的温压条件位于玄武岩液相线附近, 其大致的P-T轨迹斜率较大, 也可以作为岩浆快速上升的证据之一. 但是, 角闪石巨晶形成温度明显低于同等压力条件下的辉石巨晶, 可能暗示角闪石巨晶形成于岩浆活动前锋温度较低且富含挥发分的环境. 因此, 托云新生代玄武岩应当形成于拉张环境中, 巨晶的形成和上升具有较为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王东伟 《地球》2009,(2):108-109
无论是儿时看的童话故事《灰姑娘的水晶鞋》;还是现代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好莱坞大片《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里面都有着我们地球上的美丽矿物——水晶的神秘身影。任贤齐的歌曲《水晶》中也歌唱了年轻的爱情因为包含了对理想的渴望,所以具有了像水晶般光芒四射的青春活力和透明清晰的纯洁魅力。  相似文献   

5.
吕骏腾 《地球》2023,(2):76-80
<正>水晶、玛瑙、玻璃、玉髓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SiO2)。水晶硬度大,颜值高,寓意好;玛瑙色彩丰富,条带美丽,还能当文玩;玉髓温润通透,冰清玉洁,色彩均一;玻璃的身影更是出现在家家户户,成为了日常必需品。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既然它们的主要成分都一样,为什么表现出的性质差异会那么大?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11)
<正>10月22日,在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的正门前,一块高约1.7米,宽1米,重达4.35吨的白色水晶原石引起了很多人热烈围观。据东海水晶博物馆馆长介绍,这块水晶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出土的最大水晶体,被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最早它就是在东海发现并发掘出来送去北京的,阔别家乡已有57年。  相似文献   

7.
白水晶     
《地球》2011,(1):61-61
白水晶就是石英,通常把不透明的叫做石英,而透明的就称为白水晶,天然的结晶形状为六角柱形。白水晶在整个水晶的族群来说,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运用最广,被誉为“水晶之王”。一般来说,白水晶的自然行成形状种类相当多,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的沙15井下奥陶统以褐灰色-深灰色粉-细晶白云岩为主, 局部沿断裂裂缝见有浅灰色-白色中-粗晶白云岩. 中-粗晶白云岩伴有明显的硅化作用, 孔缝中见有自形的石英晶簇. 中-粗晶白云岩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位于110~200℃之间, 主峰区间为140~190℃, 盐度位于10.7wt%~18.5wt% NaCl Eq.之间, 与共存的石英晶簇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一致. 与粉-细晶白云岩相比, 中-粗晶白云岩在成分组成上具有富含Fe和Mn的特征, FeO的含量平均为1.917%, MnO的含量平均为0.323%. 在稀土元素组成上, 中-粗晶白云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 配分模式与塔里木盆地中酸性火成岩相一致. 中-粗晶白云岩氧同位素d18OPDB位于-10.35‰~-7.31‰之间, 与粉-细晶白云岩相比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 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白云石与水的氧同位素分馏方程, 可以得到沉淀白云石的流体的氧同位素d18OSMOW值的范围大致在+4‰~+10‰之间, 与岩浆热液流体相一致. 中-粗晶白云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比值, 与中酸性火成岩活动有关. 从流体包裹体测温、元素组成、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组成可知中-粗晶白云岩是粉-细晶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发生重结晶作用的结果. 热液作用下的白云岩重结晶作用在塔里木盆地白云岩成岩演化历史上具有特殊性和广泛性, 该过程使白云岩中产生了丰富的晶间孔隙和热液溶蚀孔隙, 从而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油气勘探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王东伟 《地球》2011,(1):104-105
水晶,晶莹剔透,旷世奇石。它从洪荒中走来,带着永恒的美和神奇的传说,令人惊叹陶醉。大自然慷慨地将其恩赐给了我国江苏省东海县,使东海成为闻名遐迩的水晶之乡。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5)
正4月18日的北京,碧空如洗,春光灿烂,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东门外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仪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水晶回归展"暨东海县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江山如此多娇"水晶珍品展仪式在这里如期举行。离京近半年的"水晶王"满载着巡展成功的荣耀,回到首都北京。《地球》记者应邀参加了现场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西山地区官地杂岩斜长角闪质糜棱岩中变形角闪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构造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手段,对角闪石的变形进行了系统分析.显微镜观察获得斜长角闪质糜棱岩中角闪石变形为σ型和δ型残斑,长柱状新晶构成残斑拖尾;利用EBSD技术分别对角闪石残斑系的核部和幔部进行晶格优选方位统计,结果表明新晶角闪石EBSD组构特征与残斑核部角闪石的组构特征类似,推导其主滑移系为(100)001;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角闪石残斑系的核部和幔部亚微构造特征,残斑核部以缠结位错为主,新晶内部位错发育较少或无位错,残斑与新晶过渡部位可见由位错围限的膨凸亚晶粒;应用角闪石地质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度计等进行温度计算与压力估算,残斑系列温度范围为675.29~702.91℃、压力范围为0.29~0.41 GPa,拖尾新晶系列温度范围为614.11~678.97℃、压力变化范围为0.11~0.31 GPa.综合分析北京西山地区官地杂岩中角闪石显微变形特征、组构特征、亚微构造特征和变形温压条件,角闪石变形机制为膨凸动态重结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岩心中石榴石异剥橄榄岩橄榄石中发现杆状钛铁矿和含铬钛磁铁矿出溶体.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详细研究了杆状钛铁矿和含铬钛磁铁矿出溶体的成分、形态、结晶习性以及与寄主矿物橄榄石之间的拓扑关系. 发现钛铁矿出溶体与Arami橄榄石中钛铁矿出溶体具有相似的特征, 但含铬钛磁铁矿出溶体与Arami橄榄石中铬铁矿出溶体具有较大的差异. 分析认为文中发现的杆状钛铁矿和含铬钛磁铁矿出溶体最初都是固溶在b 相橄榄石中, 以后随着压力降低, 发生固溶体分解而产生含铬钛磁铁矿及钛铁矿出溶体; 该石榴石异剥橄榄岩可能曾经就位于300 km以下的地幔转换带.  相似文献   

13.
一座季节性休渔湖泊——洱海轮虫的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9年2-11月对洱海轮虫进行月际采样,分析洱海轮虫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季节动态特征.洱海作为一个高原湖泊,其轮虫种类组成仍然呈现出热带-亚热带的主要特征.本研究共鉴定轮虫68种,多数种类为广布性或暖水性种类,隶属17科25属,异尾轮属、腔轮属和臂尾轮属是种类最多的三个属,占鉴定轮虫种类的37%.Lecane arcuata和Tricho-cera inermis为我国新纪录种.轮虫生物量的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并分别出现在休渔期的中期和捕鱼期前期.在休渔期中期,轮虫主要以前节晶囊轮虫为优势种;在捕鱼期前期,轮虫先以螺形龟甲轮虫和广生多肢轮虫为优势,后以前节晶囊轮虫为优势.季节性休渔不仅使鱼类对轮虫的捕食压力出现季节性变化,而且还通过影响枝角类的群落结构改变枝角类对轮虫的竞争压力.在捕食和竞争的双重作用下,轮虫主要以大型杂食性种类———前节晶囊轮虫为优势种类,并呈现"双峰型"的季节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南古陆东段两类玄武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江南古陆东段,广泛发育晚元古代的玄武岩,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区分为明显不同的两类:低钛玄武岩和高钛玄武岩.它们由上地幔的不同程度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15.
顾超  王善民  赵予生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532-3545
基于高温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飞行时间中子衍射实验,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衍射研究纳米材料本征力学性能的方法.实验通过高压压缩实验对纳米晶和微米晶Ni的变形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二者在不同压力下的晶胞体积数据表明,纳米晶Ni具有明显的弹性软化现象,体弹模量比微米晶Ni减小约10%.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Ni的整体抗压缩性减小是由于该材料纳米晶壳层呈现为张应力状态,具有较低的抗压缩性,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一致.基于该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衍射峰的宽化和偏移,我们可以获得晶粒之间的高应力聚集区所产生的"微观/局部"屈服,以及整个样品在应力下所产生的"宏观/整体"屈服.我们的应变/直力图形分析方法还可以研究材料的屈服强度、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晶粒破碎/长大、加工硬化/软化,以及多晶体中的固有残余/表面应变.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岩石矿物的高温高压流变强度的定量测定,为研究岩石圈以及地幔物质的蠕变对流提供了高科技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6.
(二)由新变晶大小估计地幔应力近些年来,据天然橄榄石的变形结构、显微亚构造及实验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多种估计上地幔应力的方法。Nicolas(1978)曾对此进行过综合评述。归纳起来有两类方法,一类是建立在位错显微构造基础上的方法,如根据橄榄石的位错密度和位错曲率与应力之间的经验关系或亚颗粒大小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来估算应力值;另一类方法是由动力重结晶的橄榄石晶粒(新变晶)的大小来估计上地幔应力的方法。对同一样品采用上述诸方法常不能得到相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钾盐产地,目前对地表浅层盐湖钾盐研究颇多,但对深部碎屑孔隙钾盐研究较少.本文以昆特依凹陷为例,总结柴达木盆地钾盐成矿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对该区地质、水文、古环境及卤水储层特征等分析建立“双层钾盐”成矿模式:上层为赋存在Q p2-h盐湖相化学盐类晶体裂隙间的晶间卤水,下层是Q p1冲洪积相砂砾孔隙卤水.采用聚类分析、特征系数、介稳相图、piper三线图及氢氧同位素等数理、地球化学手段分析上、下层卤水离子含量,探讨“双层钾盐”模式成因和上、下层卤水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昆特依凹陷内“双层钾盐”赋存卤水均为陆相沉积环境中的盐岩溶滤水,其中上层晶间卤水更多表现为盐岩溶解,但也不乏溶滤作用,下层砂砾孔隙卤水则着重表现为石盐的溶解;上层晶间卤水表现出下层砂砾孔隙卤水深度演化的特征,下层砂砾孔隙卤水具有对深部古盐岩层及上层晶间层的继承性;昆特依凹陷周边的新近纪背斜构造区油田水在成因上也与“双层钾盐”卤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微粒暗色包体中锆石的形态演化及其制约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浙江青田钙碱性花岗岩的微粒暗色包体中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其中,A类错石具有最小的、但变化范围最大的I_(pr),I_(py)和I_(el)值;C类锆石与A类锆石相反,具有最大的、但变化范围最小的 I_(pr), I_(py)和 I_(el)值; B类锆石的晶型特征介于 A类锆石与C类锆石之间.锆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微量元素(Hf, U, Y, Th)含量从 A类锆石至 C类锆石呈现为连续增大的演化趋势,且伴随着含量的变化范围亦趋于增大.这些特征反映了A类锆石、B类锆石和C类锆石依次形成于包体岩浆冷凝过程的不同阶段或包体岩浆侵入过程的不同空间位置.根据晶体的UO_2/HfO_2,ThO_2/Y_2O_3,UO_2/(ThO_2+Y_2O_3)比值分别与 I_(pr), I_(py)和 I_(el)数值里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以认为锆石晶型变化是由于在不同锆石晶面上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分配造成的.结合微粒暗色包体的岩石学特征和锆石的晶型和成分标型特征,可以推测包体岩浆可能同源于产生寄主花岗岩浆的部分熔融区,为该区残留物质部分熔融作用而分离出来的熔体。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11)
<正>东海是一座开放包容的新兴城市,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是东海县人民政府于1991年正式开始打造的一个节庆品牌,每两年在10月前后举办一次,每次历时10天左右。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鼎力支持下,今年10月28日至30日期间,东海县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本届水晶节以"水晶之都,福如东海"为主题,围绕建设幸福东海,发挥东海水晶品牌影响和世界天然水  相似文献   

20.
王宝生  史兰斌 《地震》1989,(5):50-58
在温度为200°—700℃,围压为200—700MPa,恒定应变速率(1×10~(-4)/s)条件下,笔者对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完整的和带预切口的试样进行了变形实验。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完整砂岩发生了脆性的、脆延性过渡状态的和延性的变形;而带预切口的砂岩在整个实验条件下都发生了稳定摩擦滑动。显微观测表明,岩石变形的主要机制是晶内和穿晶微裂隙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实验结果笔者推测,砂岩组成的地壳在地下10km左右的深度有最大破坏强度和摩擦强度;而发育在岩石中的断层的活动一般以稳定摩擦滑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