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7)
正为推动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响应国家"十三五"绿色发展规划要求,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不久前在山东济南市举办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2016年会暨低碳城市与新能源发展论坛"。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表示,低碳转型是我国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3)
正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以应对环境挑战,而氢能和燃料电池是实现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APEC燃料电池国际论坛"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由APEC能源工作组、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共同主办,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1)
<正>2016年12月11日,"2016中国能源智库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出席开幕式。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新雄,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智库网协办,中能智库承办。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国土部、环保部,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7,(2)
<正>"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3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企业积极跟进,沿线国家高度重视和响应,全球专家和学者随之关注并瞩目。在不久前《地球》记者参加的中国能源智库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发表题为"一带一路战略当中的能源投资机遇"的主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也为中国能源"走出去"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9)
正6月30日,《地球》记者受邀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智能电网建设及分布式能源展览会",在分论坛"一带一路新能源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的孔涛探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的成绩和挑战。孔涛指出,国家自从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规模、质量和价格上都有了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可再生能源走出去的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国起 《地球》2015,(2):56-57
<正>在近日举办的"2014北京能源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做了专题报告,介绍了世界能源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对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进行了展望。他认为,目前,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它是以低碳、智能为标志,和工业革命相辅相成。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主要通过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以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10)
正9月24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新进展论坛在2016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召开。论坛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主持,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九大计划"进展与最新成果,能源、矿产和基础地质调查等主题开展。来自我国地质矿产领域的7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分别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在基础地质、能源资源和水工环地质调查取得的主要进展,同时还展示了整装勘查区找矿取得的重大突破、南海地质地球物理编图成果的应用情况等,并发布一批地质调查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7)
<正>美国自特朗普总统就任以来,推翻多项环境保护政策,延缓了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行清洁能源的进程。全球气候治理正面临新的格局,中美两国如何进一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近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清华伯克利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中心携手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共同举办"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下的中美行动与合作"对话活动,邀请中外专家共同讨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局和新趋势、以及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5,(10)
<正>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这给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中国国际电力及清洁能源合作论坛"中,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专家学者的热议话题。原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介绍,目前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电网总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水电、风电装机容量和核电在建规模也均为世界首位,电力绿色发展成为发展主流。"经过数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12)
正新型智慧城市是什么样?是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还是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是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或者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10月20日~21日上午,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以"信息惠民"为核心的"2016首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深入探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我们揭开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神秘面纱。《地球》记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8)
化石能源的消耗,一方面为工业生产、交通行驶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其不合理使用和排放已经成为污染我国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当前阶段,雾霾问题在中国大气环境问题中"愈演愈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交通出行以及工业生产等产生了阻碍作用。笔者基于社会责任的视角,阐述了雾霾治理审计模式的构建,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雾霾治理审计模式的各阶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5,(8)
2015"碧水蓝天"中国环保高峰论坛7月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论坛对话环节,嘉宾围绕"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环保责任与担当"展开热烈讨论,新华网产经中心能源环保频道主编朱军平还宣读了"碧水蓝天在行动"的倡议书并成立了"碧水蓝天在行动联盟"。该倡议书旨在唤醒更多的企业和人们更加热爱我们共同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11)
<正>201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的9月25日上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业联合会、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联合举办的"非常规能源与新能源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召开。来自我国非常规能源领域的八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分别介绍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地热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和进展。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重大进展与突破今年5月10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截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7,(7)
<正>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6月14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7)期间,以"实施环境第三方治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大气污染防治前瞻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北京环都经济圈节能低碳环保产业联盟和北京寰能天宇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韩朝 《地球》2014,(6):56-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对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从目前的情势来看,未来全球能源供应艰巨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能源、资源之间的政府博弈更加错综复杂,国际能源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我国能源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在2014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暨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是富煤缺油少汽的国家,根据这样的能源禀赋特点,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由其是现代化工产业,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获取渠道多元化、化工原料多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8)
<正>6月29日,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和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主持了会议,国家气候变化专  相似文献   

17.
段雯娟 《地球》2014,(4):8-11
在今年的“两会”上,如何治理雾霾成为代表们热议的重要话题。发展智能电网及分布式能源是治理雾霾的重要助推力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推动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促进国内外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3月31~4月2日“2014全球智能电网峰会及第4届中国国际智能电网建设技术与设备展”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4)
正"国际能源署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碳排放保持基本持平,2015年全球碳排放继续第二年保持基本的持平,在此当中,中国的碳排放增速减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说。3月17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以及财经网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发布《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5~2016》和尼古拉斯·斯  相似文献   

19.
臧敬 《地球》2011,(12):82-83
2011年11月7日下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分论坛“矿山环境治理与矿山公园建设”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紧紧围绕开展矿山环境调查、评价、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开始,能源发展面临推动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能源"游戏规则"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为推动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绿色能源灵活交易、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近日,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