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7,(6)
<正>我国有这么一个地方,叫"海"却不是海。那里身处北疆,不似乌鲁木齐、伊犁那么人尽皆知游人攒动,那里神奇梦幻、原始自然,由于地质奇特,很多人称之为"地球天书"……那里,就是可可托海。5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我国第35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也是新疆首个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1)
正为了对抗雾霾和加快治理环境污染,2015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频频发力,尤其是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堪称治霾及环保领域的"政策年"。以下是中央及各部委在2015年发布的与治霾密切相关的主要全国性政策,可谓是轰击雾霾的一发发重型炮弹。新《环境保护法》出台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在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于2015年1月1日施行。新环保法还被称作"史上最严"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5)
<正>近日,《地球》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以下简称"矿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五届矿博会将于5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湖南省郴州市举办。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亚洲最大的矿物宝石专业展,也是国内唯一指定在地方开展的矿物宝石展览交易平台。本届矿博会以"神奇的矿晶,多彩的萤石"为主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每日新闻》1980年9月29日第12版“大地震警报时代的开始”的专栏登载一篇题为《前兆现象多而无规律性》的文章,摘译如下:在大地震到来之前一定会伴随着某种前兆现象。因此人们认为"地震能够提前预报"。现在中国根据观测到的前兆现象成功地预报过地震。  相似文献   

5.
读者沙龙     
《地球》2012,(6):5-5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 :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我是一名在读的初二学生,非常喜欢《地球》杂志,尤来信节选其是"石头秀"这个栏目,里面介绍的每一块石头都那么奇特,让我大开眼界,深深地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无限的魅力,以后能不能增加一些类似的文章啊?——郑州李翔编辑回复:这位读者朋友,您好,首先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们杂志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6,(11)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除中央多次发文外,浙江、江苏等全国多个地方省份近期也纷纷发文,推进各自的特色小镇建设。今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进入名单的小镇共有127个。首批127个特色小镇还只是起点,未来4年,中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中国的特色小镇,兴起于浙江,逐渐壮大于长三角。如今,正以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开来,逐渐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最北端,有一个号称"神州北极"的地方,在祖国雄鸡版图上,它居鸡冠之顶,这里被称为"不夜城",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的天文景观——北极光;这里是我国的天然氧吧,可以尽情呼吸新鲜空气;这里还是夏季避暑圣地,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才25oC,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漠河",中国纬度最高的市份。  相似文献   

8.
日本《朝日新闻》1978年6月21日刊登了一篇题为《用立体图探索地震巢》的报道,摘译如下:宫城县近海地震发生在太平洋岸的"地震巢"。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地震巢",这对外行来说容易理解,但在学术问题上必须给以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推进新的地震调查研究的意见——关于推进与地震有关的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的综合性基本措施》(2009年4月制定)这一条例,是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东日本大地震(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发生以后,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对其进行了修改.经第31次中央防灾会议讨论,2012年9月6日正式通过修改意见,现将修改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沧桑变化     
《地球》2012,(4):13
沧桑变化即沧海桑田。这一思想及其相关联的地表升降观念,是中国古代关于海陆变迁的一种卓越认识。《诗经》上就有"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话。这里所说的有些像是地震现象,已认识到地表有升降变动。西汉的《焦氏易林》中有"海老水干,鱼鳖尽索;藁落无润,独有沙石"和"山没丘浮,陆为水鱼,燕雀无庐"的记载。到西晋初年,《晋书杜预(222~284)传》中记载有:"预好为后世名,常言  相似文献   

11.
臧敬  焦翠兰 《地球》2012,(4):156-159
2009年,影迷们通过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大片《2012》,记住了一个奇艳诡谲的神秘之地——美国黄石公园。它是美国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于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它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这是一片广袤而洁净的原始自然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荒野,是保存于美国48个州中少有的大面积自然环境之一,它以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而著称于世,其神奇"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大黄石生态系"是地球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温带生态系。而黄石公园则处于整个"大黄石生态系"的核心地区。6000万年以来,黄石地区在地质年代里多次发生地震和火山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5,(10)
<正>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创造出了许多奇观异景,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距玉门关西北80余公里处,有一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9月19日在日本召开的第四届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上,敦煌地质公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被授予"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成为全国第32家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3.
滕玲 《地球》2019,(7):34-41
"我们的旅程从西北端的高原开始,然后深入高山峡谷,发现举世无双的人间仙境,翻越雪山,随滔滔江水,去见识一座奇迹般的古代工程……"不久前,暌别两年回归的高分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二季在中央9套纪录频道正式播出,每集50分钟的云霄旅程,再次带领我们来了一场壮阔非凡的天际遨游。风光秀美的千岛湖、九曲黄河的第一湾、势恢宏的港珠澳大桥、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航拍中国》第二季在创作上总体延续了第一季的基调和风格以及地点布局.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7)
正全国土地日是每年6月25日。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5,(2)
<正>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新闻》1980年9月16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高密度观测地震波——建设省土木研究所在几百米见方地面上安装十几台强震仪》,摘译如下:调查因地基和地形的差别,地震造成的晃动有什么不同,以有助于建筑物的耐震设计。为此,建设省的土木研究所决定从明年度开始执行"高密度强震观测计划"。在几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7)
<正>6月22日、23日,国土资源部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2017年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此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交流经验,研判形势,结合"责任落实年"相关要求,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质环境管理的重点工作。《地球》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相似文献   

18.
王国起 《地球》2013,(6):40-42
正"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4月19日,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说。姜大明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2012年"双保工程"取得的成绩。他还表示,"双保工程"为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找到了抓手,要切实运用和建  相似文献   

19.
正继"河长制"之后,"湖长制"又将全面推行,中国的河湖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文件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范围,也包括湖泊。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2018  相似文献   

20.
拉萨地磁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一个地磁台站。其海拔高度为3655m,位于东径90°02′10″、北纬20°38′10″的地方。该台始建于1956年10月,1957年7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台站系拉萨河谷盆地中央,2m以下为砾石冲积层,地面地磁场梯度nT/m,分布较均匀。拉萨地磁台自建台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取得了较连续可靠的地磁观测资料。为摸清这一特殊地区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本文利用拉萨地磁台1957年—1974年已正式出版的1—18卷《地磁观测报告》资料,以及1975年—1984年部分绝对观测仪器直接观测的资料(此时间内没有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对拉萨地磁台单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以短期变化日变幅的资料作个简单的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该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日变幅的变化大体呈现以11年为周期的变化规律并受太阳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